走出教学情境创设的误区张辉蓉

来源 :江西教育·教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elanyih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情境本身只是一种教学手段,教学中是否需要设置情境,以及设置怎样的情境,以怎样的形式呈现,都必须根据教材特点和教学目的的要求来决定,这是情境创设的基本前提。在教学实践中,一些教师在创设教学情境时走入了误区,引发了笔者对走出这些误区的思考。
  
  一、走出教学过程形式化的误区
  
  在教学中,不是每节课都需要创设教学情境,应从实际出发,该用则用,不应夸大其作用,更不能把它变成形式化的枷锁。
  情境的创设可借助媒体,但不能过分依赖媒体。形式必须服务于内容,创设情境的形式要紧扣教学内容,为教学目标的达成服务。“比结果更重要的是过程”的确是新课标所倡导的基本教学理念之一,但千万不能舍本逐末,单纯为了情境而情境,否则就违背了情境创设的本意。
  情境创设的关键在于设计有助于引发学生思维的问题,这样创设的情境才是有效的情境。这种情境可以是概念的实例,可以是蕴涵一定规律的自然现象或实验现象,也可以是蕴涵一定价值观念的社会现象。情境的创设和运用可以给学生提供刺激性的背景信息,激发好奇心和发现欲,引发认知冲突,诱发质疑、猜想和探究的思维意识,进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合作学习时教师应选择有讨论价值的内容供学生讨论,使每位学生都能参与,都有话讲;合作学习时教师应加强监控和指导,避免操作中因组织不当、调控不力、导致合作学习流于形式;学生在合作学习中遇到困难时,教师应适当点拨、指导,提供必要的帮助。
  情境创设必须体现学科的科学性、知识性、思想性和趣味性的统一。教师在注重课堂趣味性的同时,要给学生思维的空间,把主要精力放在学科知识的传授上,放在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关键上,放在学生科学素养的提高和发展上,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教学目标。切忌忽视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一味追求形式的新穎,本末倒置,喧宾夺主的做法。
  教师在创设问题情境时,必须以一种系统的、整体的观点来看待教材,要深入细致地分析教学内容,准确地把握它在整个知识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吃透教材的重点、难点和关键,以此为基础来适当地提出问题,切忌提问的随意性。课堂情境的设置,不能也不应一成不变。因为同样的情境,运用于不同的学生,效果可能完全两样,所以情境的创设要因人、因时、因地而异,即使常用的教学情境也要适时进行再加工,赋予新的内容和新的生命。
  
  二、走出教学素材成人化的误区
  
  教学素材首先要引起学习者的动机和兴趣,使他们明确学习目标及学习任务。为创设与当前学习主题相关的、尽可能真实的、有利于学生理解所学内容的主题意义的情境,教师应对教学素材展开丰富的联想,在教案构思上多下工夫,恰当地引入这些内容为教学服务。所选取的素材应与儿童而不是成人的日常生活相联系,尽量做到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去体会和感悟知识,以利于促进学生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从而避免成人化倾向。其次,根据教育适应自然原则,选取教学素材时应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按儿童心理逻辑顺序来组织素材,使该年龄层次的学生不至于感到过于生疏。最后,教师创设的情境要符合“最近发展区”理论,情境所蕴涵的问题的深度要稍高于学习者原有的知识和经验水平,具有一定的思维容量和思维强度,使学生需要经过努力思考,经过“同化”和“顺应”才能解决问题,即“跳一跳,够得着”。
  
  三、走出教学组织活动化的误区
  
  教学应追求真实、朴实、扎实的境界。真实的课堂并不是有些人想象的那样激动人心,更多的是平平淡淡,实实在在。反思教学组织活动化的误区,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教师存在心态问题,尤其是一些公开课的教师,心里只装着自己并急于表现自己,一味追求在形式上翻新。因此,设计教学情境时教师首先应保持自然、平和、稳定的心态,选择符合教材的基本规定、教学目标和编排意图的情境方式,使教学情境的创设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其次,组织活动时应有明确的活动主题,注重学生活动过程的参与性与深度体验性,为学生提供参与体验的适当时间和空间,使活动体验与意义构建贯穿于整个活动过程中。教师设计活动情境时,还要综合考虑,多方顾及,选准时机,策略得当。要特别注意为后进生着想,创设后进生有机会参与的活动情境,实现人人动手、动口,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四、走出教学场景虚拟化的误区
  
  使用虚拟教学情境是引导学生感受虚拟、学会假设、学会想象的一种直接的途径。把握运用虚拟的“度”是值得思考和研究的课题,切忌因虚拟过度而变成了虚假。
  含表演色彩的情境能把学生带入一个有场景、有角色的课堂教学中,学生积极性特别高。这种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的生动具体的场景,能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但必须在学生充分理解教材内容的基础上才能取得最佳效果,否则,准备不充分,就会耽误授课时间,影响教学目标的达成。无论是提供具体活动场景的情境还是提供学习资源的情境,真实性都是创设情境的前提,即使是虚拟情境,情境中的背景信息也应符合现实生活场景和事物运动的客观规律,符合起码的生活逻辑,应该是实际生活和社会生活中已经发生和可能发生的,而不是教师为情境而情境,主观编造的与现实情境相悖的情境。生活中的很多情境无法照搬到课堂中来,只能通过虚拟的方式来实现。教学时还原生活情境,要尽可能多地利用实物、实事,避免所有的情境要素都虚拟化。而且,“虚拟”不等于“虚假”,否则就会走入误区。
  
  五、走出教学环境场景化的误区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依赖于一定的教学环境。师生心理活动的内容和活动方式不同,各自所依赖的物理环境和心理背景也有所差异。良好的物理环境和心理环境有利于沟通教学信息,促进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产生心理相容和情感交流;有利于克服和消除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疲劳,提高学习效率和教学效果;有利于维护正常的教学秩序,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因此,创设教学情境时,要处理好环境与情境需求的关系,符合适应性原则。首先,要根据不同的学科、不同的教学内容、学生的能力高低等情况创设合适的场景,切忌牵强,赶时髦。只有创设与学生发展和当前教学内容相一致的教学场景,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习者的积极性,激发创造性,从而实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其次,应注意不同特点的背景音乐对认知过程的不同影响。研究表明,平和音乐对认知过程有促进作用。相反,激烈音乐对认知过程有消极影响。再次,教室物理环境的布置应适当。如课桌椅和讲台可以按不同的方式排列,灯光、室温可以进行调节,挂图、墙报、花草、工艺品、墙壁的颜色等都可以根据需要进行改变;教室的实物布置不应干扰学生的视线,要有利于每个学生都接受到教师提供的信息;当要求学生进行讨论时,课堂的实物布置应该方便(如课桌排列成环形)而不是阻碍(如课桌纵向排列)这种讨论。最后,应切记课堂心理环境对学生的学习效果有着直接的影响,课堂上教师的音容笑貌、言谈举止会感染学生;教师的教学组织、驾驭课堂的能力,将激起学生改变心理状态的浪花。因此,教师必须将创设情境与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结合起来,促进学生愉快地学习,主动地发展。这就要求教师关心、信任、理解学生,与每一个学生交朋友,建立平等友好的合作关系,以饱满的情感建构和谐的心灵场景。情境不仅包含场景,而且内含情感。情是在境中的教学双方之间的情感交流和思维互动。即使相同的教学内容,如果我们的老师能用情用心去投入,情景就会自然升格为情境,学生的内心情感世界就会得到健康发展。在教学中,应走出学科教师重“情景”、轻“情境”的认识误区,实施情景融入情境的教学策略。
  事实上,任何情境设计都不可能是完美的。情境创设是一项复杂的艺术化的创造过程,也是一个教学研究的过程,它更应富有理性,需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和提高。“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情境不在形、不在新,有情有趣、有心有效,就行!(摘自《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9期)
  
  □责任编辑 邓园生
  E-mail: [email protected]
其他文献
【片段回顾】  《埃及的金字塔》一文第二自然段是这样写的:“金字塔是古埃及法老的坟墓。大约在公元前27世纪,埃及古王国由法老统治。法老死后,他们的尸体都埋葬在巨大的石头坟墓里。这些坟墓底座是四方形,愈往上愈小,最后成为尖顶。因为它的轮廓有点儿像汉字的‘金’字,所以称为金字塔。”下面是笔者教学这一部分的课堂实录。  生:老师,“金”和“全”字样子差不多。既然课文中说是依据金字塔的形状起名,为什么不叫
期刊
【片段回顾】   生:“爸爸赶忙把雨衣给了妈妈,妈妈接过雨衣没有穿,却把它给了萨沙。”这一做法很奇怪!爸爸为什么不直接把雨衣给萨沙呢?  师:你们有什么看法?  一石激起千层浪。孩子们展开了激烈的争论:  生1:可能是爸爸离妈妈最近,就直接给了妈妈。  生2:不是,爸爸爱妈妈,爸爸直接把雨衣给了妈妈,可见爸爸对妈妈体贴入微。  生3:爸爸把雨衣给妈妈,是想让妈妈和孩子们一起遮蔽风雨。  孩子们的思
期刊
【片段回顾】  师:读书是自己的行为,不一定要读给别人听,但要读给自己听,读给自己的心听。要做到两点:一是体会,二是要把自己放进文中去。我们刚才学习的两段,一段是写园子里的昆虫,一段是写园子里的花,在作者眼里,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园子?  生1:是“乐园”。(师请生写在黑板上)  生2:我觉得是个“生机勃勃”的园子。(生写在黑板上)  生3:是“美妙”的园子。(生写在黑板上)  生4:是“充满童趣”的
期刊
“编筐编篓,重在收口;描龙描凤,神在点睛。” 好课需要好结尾。好的课堂结尾不仅能巩固知识、检查教学效果,而且可以启迪学生思维,为课堂教学画龙点睛,达到课结束、趣犹存、意未尽的效果。如何设计形式多样、富有实效的课堂结尾呢?赏析一些小学数学名师的课堂结尾,对大家将会有所启发。  一、游戏式结尾  【片段一】黄爱华“24时记时法”  师:同学们,下课之前想不想做一个游戏?  生(齐):想!  师:现在请
期刊
【片段回顾】  (教师正绘声绘色地讲解火烧云变化的形状,学生听得如痴如醉)  师:作者经过细心观察,才把火烧云写得如此美丽。  生:老师,我认为作者写得不美!  (众学生面面相觑,教室里鸦雀无声)  师:(稍微一怔,随后面露微笑)你认为该怎样写才美丽呢?  生:火烧云颜色变化多,形状变化快,作者是分开来写的。如果我来写,我会把颜色和形状结合起来写。  生:对呀,对呀!  生:我也同意他的看法。  
期刊
【片段一】“100以内数的认识”  师:现在请小朋友用小棒表示“76”这个数。  (学生操作,但每人只有20根小棒,于是纷纷寻找合作伙伴完成操作。突然,一学生举手)  生:老师,李丽不合作,她在玩水彩笔呢!(突发情况出现了,李丽不仅不生气,不害怕,还偷偷地笑)  师(亲切地):李丽,有什么开心事,说给大家听听好吗?  李丽:(摇摇头,看到老师期待地看着她,站了起来)老师,我不用与同学合作就能摆出7
期刊
【片段回顾】(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  师:平行四边形板报的面积怎样计算?你有什么猜想?你觉得需要什么数据,自己找一找,写在平行四边形纸上,把算式也写下来。  1.每个学生利用教师提供的平行四边形板纸和测量工具,进行合理猜测。学生先独自思考,再与同桌同学利用手中的工具“平行四边形的板纸、直尺、方格纸”等,测量、讨论,提出各自对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的猜想。  2.汇报展示交流。  (1)学生汇报。
期刊
“一块地永远不会闲着。你种它,它就长庄稼,你不种它,它除了庄稼什么都长。孩子的心灵就是一块待种的土地,教育者应该在这块地里播下最有活力的种子,洒下最辛勤的汗水,才能收获那满园的馨香。”采访已经结束,可永新县城厢小学尹学工校长的一番话却令记者久久难忘。  在很早以前,就听闻永新县城厢小学的艺术教育开展得特别好,小记者活动有声有色,乒乓球队抢尽了吉安市的风头,学校还被国家人事部、教育部评为2007年度
期刊
“是我们在控制课程,还是课程在控制我们?”这是《课程愿景》这本书向读者提出的第一个问题。或许双方都在控制,或许双方都有失控的空间,或许我们应该跳出“控制”的语境,用课程愿景的视角,对扑面而来的课程改革作一展望。  什么是愿景?本书的作者之一——高夫认为,愿景既是一种对未来目标的共同展望,也是对现实的一种个人化的独特看法,例如一些反思性的活动。那么课程的愿景又在哪里呢?作者认为“必须站在一个对课程未
期刊
每位育人者都十分清楚,课间十分钟可以让受教育者及时变换身体姿势、舒缓筋骨、吸纳新鲜空气、促进血液循环,完成必要的生理代谢。这是尊重受教育者身心发展规律和教育规律的一种体现,非常必要,也毋庸置疑。但是,在时下许多标榜着“人性化”的校园里,“课间十分钟”对于学生来说只剩下“六神无主”的尴尬和无奈。  一是“活动时间无法作主”。许多教师不是习惯拖课,就是“喜欢”提早到岗,还没等到预备铃响就开讲,更有甚者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