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和素质教育的逐步深入,合作学习模式逐渐试实现了广泛运用,并受到了广大教师的认可与青睐。将其与小学数学教学有机结合起来,能够发挥出极大的作用和影响。基于此,本文将结合实际教学经验,并从科学分组、任务引导、课堂评价三个维度出发,来分析合作学习模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实施的具体路径。
关键词:合作学习模式;小学数学教学;实施
数学新课程标准强调教师要转变落后的教学行为和方式,调整教学的结构、策略和体系,促进学生的自主、合作和探究学习,以提升教学的实效性,促进学生的全方面发展。合作学习模式恰好符合新课标的理念和要求,可以直接将学生从被动接受的状态中解放出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并提高教学的活力。所以,每个小学数学教师都必须要转变观念,探索并运用创新的方法和策略,以真正提高数学教学的实效性。
一、科学分组:确保小组合作效果
分组是开展和实施合作学习模式的前提、基础,但是并不代表着按照座位将学生们进行随意地组合就可以,这样反而会造成课堂秩序的混乱。因此,小学数学教师需转变随意分组的观念,对班级内的学生进行全面且深入的了解,以把握他们的学习成绩、能力水平、性格特征等具体情况,进而依据“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来进行科学地小组分配,保证小组间水平的大致相当。此外,教师还应明确组内成员的具体职责与分工,以保证每个学生都有參与和展现的机会,从而调动其主动和积极性,确保合作的效果。
例如,在教授《升与毫升》时,很多时间,教师在实施小组合作探究活动时都欠缺考虑,如,让学生们自由结组,这种分组形式会导致学生合作学习过程中容易偏离学习轨道,严重影响学生们的学习效果。所以,笔者在分组前,会提前了解学生们的学习情况。分组时,笔者则利用课前时间对学生们进行分组,并根据学生们的实际学习水平科学划分,使每个小组都有一至两名学生能力突出的学生,确保每个小组的平均学习能力相同,这对合作学习的过程有着保障作用。在小组成员分配好后,笔者再让各小组选出代表,负责引导小组成员学习,监督组员的学习情况。这样,笔者通过科学划分成员,确保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
二、任务引导:增强学生学习理解
将学生进行分组只是实施合作学习模式的第一步,后续还需要以教学任务来引导学生,使其真正参与、深入到合作讨论的过程中,发挥出合作的价值和效用。所以,小学数学教师需要做好充足的课前准备,结合数学课程的重点、难点和要点来合理选择合作的内容,以设置启发性、开放性的教学任务,进而选择恰当的时机来向学生进行任务的布置,有效激发学生合作的动机和欲望,促使学生主动发散思维,展开小组内的讨论、沟通、互动和交流,实现思维碰撞和优势互补,从而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增强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例如,在教授《三位数乘以两位数》时,本节课程的内容主要以计算练习为主。考虑到课程特点以及学生们的学习方式,笔者决定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给予学生们一定的指导。首先,笔者会为各组布置相应的探究任务,为学生们引导探究的方向。任务布置好后,笔者会给予学生们充足的讨论空间。同时,笔者会在学生们讨论的过程中给予学生们一定的指导,帮助学生们掌握正确的解题思路。这样,笔者通过任务引导,增强了学生的学习理解。
三、课堂评价:提升小组学习自信
评价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影响合作学习模式效果的关键要素,因为教学评价能够让学生更为客观地认识自己的优势和不足,树立起强大的学习自信。所以说,小学数学教师需要真正给予课堂评价关注和重视,改变过去以成绩为单一评价标准的模式,重点采用定性、定量相结合的多元方法来评价学生合作学习的过程和最终的合作效果。同时增加小组自评和组间互评的内容,以提高评价的公正性和客观性,提升学生的学习自信,促进数学教学实效的提升。
例如,在教授《小数的加法和减法》时,很多教师认为小组合作教学模式不需要课堂评价,实际上,课堂评价有助于各小组的学习与发展。如,笔者会在各小组学习过程中观察学生们的讨论学习情况,根据各小组的表现进行评价,使各组之间形成竞争关系,提升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再如,笔者还会对小组内部进行评价,使小组成员之间同样形成竞争意识。这样,笔者通过设置课堂评价,提升了小组合作学习的自信心。
总而言之,合作学习模式的实践和运用是优化教学过程的重要途径,是推进新课程改革的强大动力和有效支撑。所以说,作为一名合格的小学数学教师,我们必须要全面地转变陈旧落后的思想和观念,端正态度,明确认识,并结合学生的生理、心理发展状况来展开探索,从而实现科学分组、任务引导、课堂评价等策略的运用,以推进合作学习模式在数学教学中的全面实施,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革新课堂教学的结构体系,最终引领小学数学的高效发展。
参考文献:
[1]姚朋梅. 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N]. 发展导报,2017-11-14(B31).
[2]张东梅. 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主动性的培养[N]. 发展导报,2017-11-10(031).
关键词:合作学习模式;小学数学教学;实施
数学新课程标准强调教师要转变落后的教学行为和方式,调整教学的结构、策略和体系,促进学生的自主、合作和探究学习,以提升教学的实效性,促进学生的全方面发展。合作学习模式恰好符合新课标的理念和要求,可以直接将学生从被动接受的状态中解放出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并提高教学的活力。所以,每个小学数学教师都必须要转变观念,探索并运用创新的方法和策略,以真正提高数学教学的实效性。
一、科学分组:确保小组合作效果
分组是开展和实施合作学习模式的前提、基础,但是并不代表着按照座位将学生们进行随意地组合就可以,这样反而会造成课堂秩序的混乱。因此,小学数学教师需转变随意分组的观念,对班级内的学生进行全面且深入的了解,以把握他们的学习成绩、能力水平、性格特征等具体情况,进而依据“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来进行科学地小组分配,保证小组间水平的大致相当。此外,教师还应明确组内成员的具体职责与分工,以保证每个学生都有參与和展现的机会,从而调动其主动和积极性,确保合作的效果。
例如,在教授《升与毫升》时,很多时间,教师在实施小组合作探究活动时都欠缺考虑,如,让学生们自由结组,这种分组形式会导致学生合作学习过程中容易偏离学习轨道,严重影响学生们的学习效果。所以,笔者在分组前,会提前了解学生们的学习情况。分组时,笔者则利用课前时间对学生们进行分组,并根据学生们的实际学习水平科学划分,使每个小组都有一至两名学生能力突出的学生,确保每个小组的平均学习能力相同,这对合作学习的过程有着保障作用。在小组成员分配好后,笔者再让各小组选出代表,负责引导小组成员学习,监督组员的学习情况。这样,笔者通过科学划分成员,确保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
二、任务引导:增强学生学习理解
将学生进行分组只是实施合作学习模式的第一步,后续还需要以教学任务来引导学生,使其真正参与、深入到合作讨论的过程中,发挥出合作的价值和效用。所以,小学数学教师需要做好充足的课前准备,结合数学课程的重点、难点和要点来合理选择合作的内容,以设置启发性、开放性的教学任务,进而选择恰当的时机来向学生进行任务的布置,有效激发学生合作的动机和欲望,促使学生主动发散思维,展开小组内的讨论、沟通、互动和交流,实现思维碰撞和优势互补,从而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增强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例如,在教授《三位数乘以两位数》时,本节课程的内容主要以计算练习为主。考虑到课程特点以及学生们的学习方式,笔者决定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给予学生们一定的指导。首先,笔者会为各组布置相应的探究任务,为学生们引导探究的方向。任务布置好后,笔者会给予学生们充足的讨论空间。同时,笔者会在学生们讨论的过程中给予学生们一定的指导,帮助学生们掌握正确的解题思路。这样,笔者通过任务引导,增强了学生的学习理解。
三、课堂评价:提升小组学习自信
评价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影响合作学习模式效果的关键要素,因为教学评价能够让学生更为客观地认识自己的优势和不足,树立起强大的学习自信。所以说,小学数学教师需要真正给予课堂评价关注和重视,改变过去以成绩为单一评价标准的模式,重点采用定性、定量相结合的多元方法来评价学生合作学习的过程和最终的合作效果。同时增加小组自评和组间互评的内容,以提高评价的公正性和客观性,提升学生的学习自信,促进数学教学实效的提升。
例如,在教授《小数的加法和减法》时,很多教师认为小组合作教学模式不需要课堂评价,实际上,课堂评价有助于各小组的学习与发展。如,笔者会在各小组学习过程中观察学生们的讨论学习情况,根据各小组的表现进行评价,使各组之间形成竞争关系,提升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再如,笔者还会对小组内部进行评价,使小组成员之间同样形成竞争意识。这样,笔者通过设置课堂评价,提升了小组合作学习的自信心。
总而言之,合作学习模式的实践和运用是优化教学过程的重要途径,是推进新课程改革的强大动力和有效支撑。所以说,作为一名合格的小学数学教师,我们必须要全面地转变陈旧落后的思想和观念,端正态度,明确认识,并结合学生的生理、心理发展状况来展开探索,从而实现科学分组、任务引导、课堂评价等策略的运用,以推进合作学习模式在数学教学中的全面实施,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革新课堂教学的结构体系,最终引领小学数学的高效发展。
参考文献:
[1]姚朋梅. 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N]. 发展导报,2017-11-14(B31).
[2]张东梅. 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主动性的培养[N]. 发展导报,2017-11-10(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