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习语言的目的就是为了运用。”为了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许多教师设法在教学中为学生创造语言操练的机会,但基本上局限于对话课,对阅读课中如何进行这一能力的培养还缺乏研究。一方面是因为阅读课文篇幅长、语法杂,教师觉得要讲的东西比较多,结果教师唱独角戏,一言堂,学生根本没有语言操练的机会;另一方面是因为教师们实在想不出好的法子让学生在阅读课上进行语言操练,所以索性不给学生机会,这实则是无奈之举,教学效果自然不会很好。
本人一直以来很重视对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但是在阅读课教学中也时常碰到一些棘手问题。幸亏参与了很多宁波市优质课观摩活动,从中学到了很多,也给了我很多启示。要在阅读课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教师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一、转变阅读课教学观念
长期以来,我们对英语阅读教学的理解比较狭隘,把英语阅读教学仅仅圈在“文本课程”的小天地里,以为只要学生理解了课文大意及语言知识点就可以了,结果课堂教学毫无生机、死气沉沉。在这样的学习环境里,学生只是被动接受知识,根本没有思维的灵动,更谈不上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要改变这个局面,教师首先要纠正自身片面的教学观念,重新认识英语阅读教学的本质,并以此来修正教学行为。
按照现代教育心理学的要求和英语新课标的要求,英语阅读教学不仅要完成传授语言知识、培养学生阅读分析能力的任务,更要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应被文本中细细碎碎的知识点所束缚,应设法引导学生利用语篇中的主要信息进行积极的思考并进行有效的口头和笔头的交际活动;营造一个和谐、融洽平等的学习氛围,构建师生对话、共同发展的“交互式”教学活动方式;多给学生开口的机会,如让学生就课文内容提问;在学新内容时,引导学生在情境中探索新知;学生能完成的,教师绝不代劳。总之,要让学生做课堂真正的主人。
二、掌控好传授语言知识的方法
《英语课程标准》指出:“基础英语语言知识是综合英语运用能力的有机组成部分。”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学习掌握语言知识,有利于促进英语实际运用能力的培养。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是要引导学生学习语言知识,但要杜绝单纯传授、讲解语言知识的做法。应坚持英语教学的实践性原则,寓语言知识教学于语言运用能力的训练之中。这样,既可以抛开孤立学语言知识的枯燥,又能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可谓一举两得。
教师应尽可能摒弃直接的、机械的练习,多创设有意义的、生动有趣的情境让学生练习和运用所学的新知识。如讲授过去进行时,教师不妨先让一个学生呆在教室外,等他进来后师生之间进行情境对话:Where was he just now? What were you doing when he came in? What was he doing when the bell rang?又如在学mind doing这个结构时,教师可以让几个学生扮演“淘气包”,“乱丢纸屑”、“大喊大叫”等,然后引导学生完成“制止这些行为”的任务。这种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情境易于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在师生自然的互动过程中,学生不仅能较好地感知理解新知识点,而且能用较恰当的英语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想。
三、正确把握阅读课素材的特点
“Go for it!”的阅读文章虽然篇幅长、生词多、语法结构丰富,但它们都是围绕着某个事件或故事展开的,而且这些事件跟学生的实际或多或少都有联系,比如课余生活、历史事件、心愿与梦想等。假如教师能引导学生沉浸在这些素材里学习,学生更能感知到英语语言的美。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切莫只把眼光停留在字、词、句上,把优美的文章分割得支离破碎。
就拿“Have you ever been to Singapore?”这篇文章来说,编者把新加坡的优点全集中在这个文本里,旨在通过让学生感知新加坡的美,来消除学习现在完成时的枯燥感。本人有幸聆听了一堂教学该阅读文章的公开课,那位执教老师之所以能抓住学生的心,正是因为领悟了编者的意图,正确把握了教材的特点。她没有被语言知识所左右,而是站在一定的高度,通盘考虑,整体布局,让学生在了解新加坡的特色过程中自然地习得语言知识,又让学生用所学的语言知识自然地表达自己的见解。学与用相得益彰,和谐统一。
四、注重活动的有效性
为了激发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不少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非常注重其趣味性,却忽略了实效性。表面看课堂气氛很热烈,但实际上学生真正学到的东西却很少。如,有些教师在进行提问活动时,常让学生做“True or False”练习或者问一些只需用“Yes/No”回答的问题,学生参与的热情似乎比较高,但活动有效性并不高。新课程要求教师尽力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使用语言,从而进一步学习语言。要达到这一要求,在设计活动时,教师应以本节课的“总目标”为航向,确定每个活动所要达到的子目标,使得整堂课的活动有梯度,能使学生拾级而上,最终能用所学的知识发表自己的观点,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本人在聆听“Have you ever been to Singapore?”这堂课的过程中,发现学生之所以能较好地完成最后的拓展环节,就是因为有前面的活动作铺垫,教师的精心设计独具匠心。其中有两个活动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是通过播放有关新加坡的影像引出课文中的主要信息并呈现一些重要句型;二是提问结束之后的信息修正活动,教师呈现了一些有关新加坡的错误信息,要求学生改正。从整堂课的流程来看,所设计的活动针对性强,既富有意义,又生动形象,让学生有话可说、有事可做,在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和合作中其语言运用能力得到了提高。
五、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
学习语言需要环境,教师用英语组织课堂教学才有助于语言环境的形成。有了语言环境,语感的形成、能力的培养才成为可能。教师自身的素养越高,用英语讲课时就越能发挥自如,越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而新时代、新知识、新课程更需要教师有高的素养。
作为新课程直接实施者的教师,一定要不断学习,不断拓展自己的知识内涵。向同行学习,学习他们先进的教学理念及丰富的教学经验;向书本学习,以书中的理论来指导教学实践,以提高教学效益;向学生学习,从他们的学习体会中汲取教学智慧,促使教学相长。多听纯正的英语语音磁带,多看英语电视节目,抓住一切业务进修的机会,积极提高自身的口头表达能力。知识的厚度增加了,课堂就能深入浅出,左右逢源。此外,教师一定要不断反思,把教学中的得失记录在案并时常对比分析,及时完善自己的教学行为,做一个有反思力的教师。叶澜教授有一句著名的话: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教学反思,就可能成为名师。教师应在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的螺旋式上升中实现专业成长,使教师的“教”切实为学生的“学”服务,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责任编辑 周侯辰)
本人一直以来很重视对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但是在阅读课教学中也时常碰到一些棘手问题。幸亏参与了很多宁波市优质课观摩活动,从中学到了很多,也给了我很多启示。要在阅读课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教师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一、转变阅读课教学观念
长期以来,我们对英语阅读教学的理解比较狭隘,把英语阅读教学仅仅圈在“文本课程”的小天地里,以为只要学生理解了课文大意及语言知识点就可以了,结果课堂教学毫无生机、死气沉沉。在这样的学习环境里,学生只是被动接受知识,根本没有思维的灵动,更谈不上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要改变这个局面,教师首先要纠正自身片面的教学观念,重新认识英语阅读教学的本质,并以此来修正教学行为。
按照现代教育心理学的要求和英语新课标的要求,英语阅读教学不仅要完成传授语言知识、培养学生阅读分析能力的任务,更要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应被文本中细细碎碎的知识点所束缚,应设法引导学生利用语篇中的主要信息进行积极的思考并进行有效的口头和笔头的交际活动;营造一个和谐、融洽平等的学习氛围,构建师生对话、共同发展的“交互式”教学活动方式;多给学生开口的机会,如让学生就课文内容提问;在学新内容时,引导学生在情境中探索新知;学生能完成的,教师绝不代劳。总之,要让学生做课堂真正的主人。
二、掌控好传授语言知识的方法
《英语课程标准》指出:“基础英语语言知识是综合英语运用能力的有机组成部分。”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学习掌握语言知识,有利于促进英语实际运用能力的培养。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是要引导学生学习语言知识,但要杜绝单纯传授、讲解语言知识的做法。应坚持英语教学的实践性原则,寓语言知识教学于语言运用能力的训练之中。这样,既可以抛开孤立学语言知识的枯燥,又能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可谓一举两得。
教师应尽可能摒弃直接的、机械的练习,多创设有意义的、生动有趣的情境让学生练习和运用所学的新知识。如讲授过去进行时,教师不妨先让一个学生呆在教室外,等他进来后师生之间进行情境对话:Where was he just now? What were you doing when he came in? What was he doing when the bell rang?又如在学mind doing这个结构时,教师可以让几个学生扮演“淘气包”,“乱丢纸屑”、“大喊大叫”等,然后引导学生完成“制止这些行为”的任务。这种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情境易于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在师生自然的互动过程中,学生不仅能较好地感知理解新知识点,而且能用较恰当的英语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想。
三、正确把握阅读课素材的特点
“Go for it!”的阅读文章虽然篇幅长、生词多、语法结构丰富,但它们都是围绕着某个事件或故事展开的,而且这些事件跟学生的实际或多或少都有联系,比如课余生活、历史事件、心愿与梦想等。假如教师能引导学生沉浸在这些素材里学习,学生更能感知到英语语言的美。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切莫只把眼光停留在字、词、句上,把优美的文章分割得支离破碎。
就拿“Have you ever been to Singapore?”这篇文章来说,编者把新加坡的优点全集中在这个文本里,旨在通过让学生感知新加坡的美,来消除学习现在完成时的枯燥感。本人有幸聆听了一堂教学该阅读文章的公开课,那位执教老师之所以能抓住学生的心,正是因为领悟了编者的意图,正确把握了教材的特点。她没有被语言知识所左右,而是站在一定的高度,通盘考虑,整体布局,让学生在了解新加坡的特色过程中自然地习得语言知识,又让学生用所学的语言知识自然地表达自己的见解。学与用相得益彰,和谐统一。
四、注重活动的有效性
为了激发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不少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非常注重其趣味性,却忽略了实效性。表面看课堂气氛很热烈,但实际上学生真正学到的东西却很少。如,有些教师在进行提问活动时,常让学生做“True or False”练习或者问一些只需用“Yes/No”回答的问题,学生参与的热情似乎比较高,但活动有效性并不高。新课程要求教师尽力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使用语言,从而进一步学习语言。要达到这一要求,在设计活动时,教师应以本节课的“总目标”为航向,确定每个活动所要达到的子目标,使得整堂课的活动有梯度,能使学生拾级而上,最终能用所学的知识发表自己的观点,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本人在聆听“Have you ever been to Singapore?”这堂课的过程中,发现学生之所以能较好地完成最后的拓展环节,就是因为有前面的活动作铺垫,教师的精心设计独具匠心。其中有两个活动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是通过播放有关新加坡的影像引出课文中的主要信息并呈现一些重要句型;二是提问结束之后的信息修正活动,教师呈现了一些有关新加坡的错误信息,要求学生改正。从整堂课的流程来看,所设计的活动针对性强,既富有意义,又生动形象,让学生有话可说、有事可做,在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和合作中其语言运用能力得到了提高。
五、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
学习语言需要环境,教师用英语组织课堂教学才有助于语言环境的形成。有了语言环境,语感的形成、能力的培养才成为可能。教师自身的素养越高,用英语讲课时就越能发挥自如,越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而新时代、新知识、新课程更需要教师有高的素养。
作为新课程直接实施者的教师,一定要不断学习,不断拓展自己的知识内涵。向同行学习,学习他们先进的教学理念及丰富的教学经验;向书本学习,以书中的理论来指导教学实践,以提高教学效益;向学生学习,从他们的学习体会中汲取教学智慧,促使教学相长。多听纯正的英语语音磁带,多看英语电视节目,抓住一切业务进修的机会,积极提高自身的口头表达能力。知识的厚度增加了,课堂就能深入浅出,左右逢源。此外,教师一定要不断反思,把教学中的得失记录在案并时常对比分析,及时完善自己的教学行为,做一个有反思力的教师。叶澜教授有一句著名的话: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教学反思,就可能成为名师。教师应在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的螺旋式上升中实现专业成长,使教师的“教”切实为学生的“学”服务,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责任编辑 周侯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