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独具匠心的教学思路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有效提高教学效率与质量。优化初中语文教学思路,让教学思路充满魅力,能更大幅度地提高学生各方面的综合能力,保证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
【关键词】教学思路;魅力;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古人云:“风弄林叶,态无一同;月当流波,影有万变。”语文教学思路也应异彩纷呈,尽显教师个性魅力。
那何谓“教学思路”?全国特级语文教师余映潮认为:所谓“教学思路”,是对如何展开教学内容的“想法”,是教师在设计课堂教学时所规划的、所要实施的教学流程,它或明或暗地被划分成若干教学环节,以便在课堂上有序地向前推进。可以说教学思路既是教师钻研教材的结晶,又是教师的心智反映。因为“教学既是一门技术,又是一门艺术”,语文教学要做到“传道有术,授业有方、解惑有法”,就需要教师进行具有创造性的审美劳动。正如教育家夸美纽斯所说:“教学就是把一切知识传给一切人的艺术。”初中语文课堂要想呈现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教师就要充满智慧地精心设计教学思路。
如何让语文教学思路充满魅力呢?
一、授之以法:教会独立分析问题的方法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学亦是如此,语文教学就传授知识与掌握学习方法而言,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掌握知识的方法。法国哲学家笛卡尔曾说:“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教学时,教师要善于启发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归纳、掌握学习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自我学习中享受学习的快乐,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例如,学习朱自清的散文《春》,教师应独辟蹊徑,优化教学思路。第一步,教读。以春草图为例,根据文本特点及学情,提出一组思考题:(1)春草的特点是什么?结合具体语句分析。(2)从哪几方面描写春草的?(3)采用什么手法描写春草的?(4)写人的活动有何作用?(5)表达作者何种情感?组织学生讨论,与学生对话交流,引导学生归纳写景散文的分析方法。第二步,扶读。教师帮助学生运用此种方法分析春花图。第三步,自读。学生自学春风图和春雨图,自己独立提出问题,在规定时间内进行独立学习,合作解决问题。整个过程循序渐进,一气呵成,既培养了学生阅读分析、理解、鉴赏、评价能力,又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
二、学之以方:锻炼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教学过程是师生交流互动的过程。教师在教学中只是个引导者的角色,是组织表达创造的“导演”,是科学指导训练的“教练”。教师要充分发挥好自己的主导地位,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运用科学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唤醒自我学习意识,决不能越俎代庖。要培养合作意识,让学生主观能动性得到充分释放,调动不同层次学生学习积极性,让学习得到良性发展。例如,学习史铁生的《秋天的怀念》一文,这篇课文在平静的叙述中蕴含着感人的力量,为能让学生体会到作者浸润到文字中的丰富情感,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反复朗读课文,思考:“我”为什么怀念母亲?学生在感知课文后,就会自主思考,母亲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我”是如何对待母亲的?“我”为什么会这样对待母亲?一连串的问题就会浮现在学生的脑中,自我调动认知,唤起学习的内驱力,同时,学生间彼此分享,合作探讨,教师在学生思路堵塞时适时点拨、诱导。充分研读课文后,教师再启发学生质疑,提出问题,如文章的题目为什么不用“怀念母亲”,而是取题为“秋天的怀念”?学生完全自己独立提出问题,再把疑难问题拿到学习小组,大家相互帮助,共同探讨,彼此互相分享。这个学习过程,体现了新课程的教学理念,有助于开发学生智力、发展个性品质。
三、习之以趣:激发学习语文浓厚的兴趣
“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学习应是一件让学生内心感到愉悦的幸事。被动、机械地学习只能是在浪费时间,毫无效果。因此,教师应该钻研教材,充分利用好教材,挖掘教材中的兴趣点,在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处启迪开智。同时要创设课堂情境,良好的氛围是学生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的条件,教师要让学生在轻松惬意的氛围中去学习。此外,要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引导学生主动去获得新知,在求知过程中获得学习的兴趣。例如,学习《济南的冬天》一文时,可以在上课伊始,通过多媒体展示一些济南风光的图片或播放一段视频,风景怡人的画面、美妙悦耳的音乐,可观可感,既增加了学生学习兴趣,又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让大美济南在学生脑海中留下深刻印象。同时,让去过济南旅游的学生,再给同学们讲讲旅游见闻,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济南的山山水水,学生的亲身体验,更能激起学生们对济南的向往与热爱之情,激发学习课文的欲望,更好地和作者一起探究济南的冬天是个“理想的境界”,学习兴趣自然被调动起来。
四、育之以情:帮助形成积极健康的情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教书育人,教书不是目的,育人才是根本。语文是人文性极强的课程。教材是我们对学生进行思想情感教育熏陶极好的媒介。《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要求:要培养学生正确的思想观念、高尚的道德情操、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教学时,教师要善于挖掘文本的价值,找到对学生进行情感熏陶的契合点,在文本学习中巧妙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抒发的情感,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思想的教育、情感的启迪。例如,学习莫怀戚的《散步》一文,要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的深层意蕴,感悟亲情的可贵,理解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的意义。这样,学生就可以调动认知,联系自身,各抒己见。教师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进行了情感价值观的教育。而这种教育避免了空洞的说教,机械式地贴标签,不知不觉中学生受到感染,这是一种学生发自内心自我的陶冶,易于学生接受,学习的效果不言而喻。
五、思之以笔:培养读写结合良好的习惯
“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阅读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初中语文教材选取了大量名篇作品,这些都是学生研习的经典范文。通过阅读,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经过内化、吸收,把自己感受最深的一点用文字表达出来。可以说,阅读是学习写作的基础,写作是阅读学习的提高和升华。课标中也明确建议,要重视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的联系,将读与写有机结合。读写结合,是语文教学重要的原则之一。以读促写,以写促读,阅读与写作二者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例如,学习汪曾祺的散文《昆明的雨》后,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写一篇鉴赏小文。教师给出一个宽泛的范围,可以就课文的语言、结构、手法、主题等任意选取一点进行练笔。这样学生就会通过阅读找到自己感悟最深之处进行写作。可以说,小小练笔既让学生加深对课文文本深层次的理解,又能让学生表达出真情实感,还能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可谓一举三得,大有裨益。
参考文献
[1]余映潮.这样教语文[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2.
作者简介:李骥,1994年生,哈尔滨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研究方向为中学语文教学。
【关键词】教学思路;魅力;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古人云:“风弄林叶,态无一同;月当流波,影有万变。”语文教学思路也应异彩纷呈,尽显教师个性魅力。
那何谓“教学思路”?全国特级语文教师余映潮认为:所谓“教学思路”,是对如何展开教学内容的“想法”,是教师在设计课堂教学时所规划的、所要实施的教学流程,它或明或暗地被划分成若干教学环节,以便在课堂上有序地向前推进。可以说教学思路既是教师钻研教材的结晶,又是教师的心智反映。因为“教学既是一门技术,又是一门艺术”,语文教学要做到“传道有术,授业有方、解惑有法”,就需要教师进行具有创造性的审美劳动。正如教育家夸美纽斯所说:“教学就是把一切知识传给一切人的艺术。”初中语文课堂要想呈现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教师就要充满智慧地精心设计教学思路。
如何让语文教学思路充满魅力呢?
一、授之以法:教会独立分析问题的方法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学亦是如此,语文教学就传授知识与掌握学习方法而言,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掌握知识的方法。法国哲学家笛卡尔曾说:“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教学时,教师要善于启发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归纳、掌握学习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自我学习中享受学习的快乐,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例如,学习朱自清的散文《春》,教师应独辟蹊徑,优化教学思路。第一步,教读。以春草图为例,根据文本特点及学情,提出一组思考题:(1)春草的特点是什么?结合具体语句分析。(2)从哪几方面描写春草的?(3)采用什么手法描写春草的?(4)写人的活动有何作用?(5)表达作者何种情感?组织学生讨论,与学生对话交流,引导学生归纳写景散文的分析方法。第二步,扶读。教师帮助学生运用此种方法分析春花图。第三步,自读。学生自学春风图和春雨图,自己独立提出问题,在规定时间内进行独立学习,合作解决问题。整个过程循序渐进,一气呵成,既培养了学生阅读分析、理解、鉴赏、评价能力,又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
二、学之以方:锻炼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教学过程是师生交流互动的过程。教师在教学中只是个引导者的角色,是组织表达创造的“导演”,是科学指导训练的“教练”。教师要充分发挥好自己的主导地位,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运用科学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唤醒自我学习意识,决不能越俎代庖。要培养合作意识,让学生主观能动性得到充分释放,调动不同层次学生学习积极性,让学习得到良性发展。例如,学习史铁生的《秋天的怀念》一文,这篇课文在平静的叙述中蕴含着感人的力量,为能让学生体会到作者浸润到文字中的丰富情感,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反复朗读课文,思考:“我”为什么怀念母亲?学生在感知课文后,就会自主思考,母亲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我”是如何对待母亲的?“我”为什么会这样对待母亲?一连串的问题就会浮现在学生的脑中,自我调动认知,唤起学习的内驱力,同时,学生间彼此分享,合作探讨,教师在学生思路堵塞时适时点拨、诱导。充分研读课文后,教师再启发学生质疑,提出问题,如文章的题目为什么不用“怀念母亲”,而是取题为“秋天的怀念”?学生完全自己独立提出问题,再把疑难问题拿到学习小组,大家相互帮助,共同探讨,彼此互相分享。这个学习过程,体现了新课程的教学理念,有助于开发学生智力、发展个性品质。
三、习之以趣:激发学习语文浓厚的兴趣
“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学习应是一件让学生内心感到愉悦的幸事。被动、机械地学习只能是在浪费时间,毫无效果。因此,教师应该钻研教材,充分利用好教材,挖掘教材中的兴趣点,在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处启迪开智。同时要创设课堂情境,良好的氛围是学生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的条件,教师要让学生在轻松惬意的氛围中去学习。此外,要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引导学生主动去获得新知,在求知过程中获得学习的兴趣。例如,学习《济南的冬天》一文时,可以在上课伊始,通过多媒体展示一些济南风光的图片或播放一段视频,风景怡人的画面、美妙悦耳的音乐,可观可感,既增加了学生学习兴趣,又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让大美济南在学生脑海中留下深刻印象。同时,让去过济南旅游的学生,再给同学们讲讲旅游见闻,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济南的山山水水,学生的亲身体验,更能激起学生们对济南的向往与热爱之情,激发学习课文的欲望,更好地和作者一起探究济南的冬天是个“理想的境界”,学习兴趣自然被调动起来。
四、育之以情:帮助形成积极健康的情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教书育人,教书不是目的,育人才是根本。语文是人文性极强的课程。教材是我们对学生进行思想情感教育熏陶极好的媒介。《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要求:要培养学生正确的思想观念、高尚的道德情操、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教学时,教师要善于挖掘文本的价值,找到对学生进行情感熏陶的契合点,在文本学习中巧妙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抒发的情感,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思想的教育、情感的启迪。例如,学习莫怀戚的《散步》一文,要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的深层意蕴,感悟亲情的可贵,理解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的意义。这样,学生就可以调动认知,联系自身,各抒己见。教师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进行了情感价值观的教育。而这种教育避免了空洞的说教,机械式地贴标签,不知不觉中学生受到感染,这是一种学生发自内心自我的陶冶,易于学生接受,学习的效果不言而喻。
五、思之以笔:培养读写结合良好的习惯
“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阅读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初中语文教材选取了大量名篇作品,这些都是学生研习的经典范文。通过阅读,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经过内化、吸收,把自己感受最深的一点用文字表达出来。可以说,阅读是学习写作的基础,写作是阅读学习的提高和升华。课标中也明确建议,要重视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的联系,将读与写有机结合。读写结合,是语文教学重要的原则之一。以读促写,以写促读,阅读与写作二者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例如,学习汪曾祺的散文《昆明的雨》后,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写一篇鉴赏小文。教师给出一个宽泛的范围,可以就课文的语言、结构、手法、主题等任意选取一点进行练笔。这样学生就会通过阅读找到自己感悟最深之处进行写作。可以说,小小练笔既让学生加深对课文文本深层次的理解,又能让学生表达出真情实感,还能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可谓一举三得,大有裨益。
参考文献
[1]余映潮.这样教语文[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2.
作者简介:李骥,1994年生,哈尔滨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研究方向为中学语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