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分析老年病人门诊的用药现状,以促进老人安全合理用药。
方法:根据老年人生理变化对药物吸收的影响,结合目前老年病人的用药现状来分析老年病人用药特点。
结果:老年病人门诊的用药存在不合理之处。
结论:老年病人应在医师、药师指导下合理用药
关键词:门诊 老年病人 用药特点 合理用药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6-0102-02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老年人口的比例在逐年上升,老年疾病也引起社会各方面的充分重视。老年人由于机体各部位和生理功能退变,并同时患有多种慢性疾病等特点,加之目前老年患者用药频度和联合用药,都有增加趋势,以及药物在体内过程与青年人不同,药物的正效应和副作用等方面也都有特殊性,决定了老年病人用药与青壮年不同。目前成人及小儿根据年龄都有用药量规定标准,但老年人至今没有一定的标准,特别是在门诊不便于追踪的情况下,更不可千篇一律地规定用药标准,只能根据门诊临床工作中所遇到老年人具体健康状况及疾病情况的特点确定药量及用药方法,使老年人的用药更加安全,合理。
1 影响药物作用的老年性生理变化
国内外有关药代学、药动学的许多研究表明,老年人在药物的吸收方面,由于衰老的不断变化,老年器官的生理功能,较年轻人下降了50%,进入老年期后,人体各器官的实质细胞趋于减少和萎缩,其功能随之减退,使机体内环境稳定能力下降,对体位、血压、血液量、心博量等改变时调节迟缓,以致不能代偿某些药物的药理作用,导致异常疗效或毒副反应。
1.1 从食道开始,整个消化道的粘膜细胞减少,胃肠道腺体的分泌、血液供应、酶的活性都降低,因而口服一些药物如葡萄糖、钙、铁、维生素B等时,吸收较差,但对大部分药的吸收影响不大。容易引起胃肠道反应的药物,如四环素、阿司匹林、消炎痛等,对老年人容易引起恶心、食欲不振等症状。
1.2 许多药物经吸收后须经血浆蛋白质结合,才能被运输、分布到体内各部分,但由于老年人的动脉硬化,血流缓慢,局部组织的供血减少,以及血浆蛋白质降低等,因而影响了药物的分布。据统计,75岁老人的脂肪量是他25岁时的2倍。因此一些容易与脂肪组织结合(脂溶性药物)的药物,如常用的抗心律失常药物利多卡因,进入老人体内,分布于脂肪组织者较多而影响疗效。更为重要的是老年人由于细胞内浓度增高,很容易中毒,这就是老年人用药量应适当减少的原因之一。
1.3 肝脏是药物在体内最重要的代谢、解毒器官。老年人的肝细胞数减少,肝细胞的药物代谢酶的活性降低,解毒功能明显地下降。因此,药物在体内的代谢减慢。如80岁老人,用药后多数药物的半衰期延长,如果给老人的药量及用药次数与青壮年一样,就容易导致药物蓄积,极易发生药物中毒。
1.4 药物主要是通过肾脏排泄。而老年人常有肾小球动脉硬化、肾血流量减少,其中的药物及代谢产物的滤过减少,因而随尿液排出体外的也减少,常容易引起药物在体内蓄积而发生中毒。如一老年患者使用一般地高辛维持量仅为0.125mg/d,仍出现恶心呕吐,测地高辛浓度为K2.4ng/ml,停药4天后,复测仍有1.6ng/mL,表明地高辛的廓清率明显下降,血液浓度增高。
2 老年病人门诊的用药现状
老年病人大多患有不止一种疾病,本人及子女、亲属求治心切,每种病,每项化验异常都要求用些药,而且在不同科室开取不同的药同时服用;有许多老人去多家医院就诊,由于各单位用药习惯不同,而造成重复用药;有些老年人不能根据医生对其病情的诊断用药,而是一味认为“贵药”比“便宜药”好,或进口药比国产药好,或新药比老药好,或西药比中药好,或不相信中医中药;有的老年人在治疗过程中看别人用某药治好了与自己一样的病,便放弃现有的治疗方案而仿效、照搬别人的治疗方案,忽视了自己的体质及病症的差异;有的老年人用药跟着广告走,广告说什么药好就要求医生开什么药。凡此种种不良用药习惯,均不利于老人的疾病治疗。因为:①使用药物愈多,副作用愈大,用药超过两种以上者,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高达45.2%。多种药物的相互作用是引起老年人药品不良反应的一个重要原因。②老年人多患慢性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长期用药的副作用比青年人高5-7倍,用药时间愈长,副作用愈大。③老年人用药个体差异较青年人大,年龄越大差异越大。
3 老年病人应在医师、药师指导下合理用药
3.1 老年病人用药应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增加:由于生活方式,发病情况、身体素质及心理因素不尽相同,在门诊上用药必须全面考虑老年人的具体情况,使用小剂量药物开始治疗。因门诊不便观察,用药不能一律按年龄为标准,比较合理的用药量,应当按每公斤体重设定,体重大血液流量相对多,为达到血中的有效浓度,所需要的药物剂量或总量一般也应增加,在肝、肾功能无明显损害的情况下,才能达到预期的疗效。这样既能取得较好的疗效,减少不良反应,又能增加老人治疗、用药的依从性。但使用抗生素是例外,由于老年人机体抵抗力下降,感染常难以控制,故常将两种抗生素并用,而且在短时间内剂量可高于成年人,但待病情控制后应及时减量或停药,不可长期应用抗生素。
3.2 老年病人不宜多种联合用药:老年人慢性疾病多,一种病用两种以上药物治疗以及多种病同时用药治疗的机会较多。联合应用两种以上药物的目的是在于取得协同作用,增加疗效,但不恰当地多种药物联合应用,往往由于药物间的相互作用而使预期的疗效降低或出现意外的毒性反应,综合效果不同于各药单用的总和,反而影响治疗效果,甚至于危及病人的生命。
3.3 老年病人应积极应用中药治疗或调理并配合适当理疗:老年人大多由于病多,脏腑气血虚弱,因此充分应用中医补虚的方法进行调理治疗,在门诊治疗中也是一种有利于老年疾病恢复的有效而安全的药物治疗方法,并辅以针灸、热疗等适当的物理治疗,并配合适当的运动锻炼,以取得较好的疗效,增加老人的抵抗力,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
总之,老年病人门诊用药要根据不同病人的具体情况,细心观察体征,注意病人的用药史,尽可能减少用药品种、数量,避免发生不必要的甚至有害的相互作用,有的放矢,用最小的剂量,收到最佳疗效。对老人用药的剂量、剂型、药物配伍、用药方法等方面应采取合理、安全、有效的用药方案,提高用药质量,减少不良反应,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保障老人健康。
方法:根据老年人生理变化对药物吸收的影响,结合目前老年病人的用药现状来分析老年病人用药特点。
结果:老年病人门诊的用药存在不合理之处。
结论:老年病人应在医师、药师指导下合理用药
关键词:门诊 老年病人 用药特点 合理用药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6-0102-02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老年人口的比例在逐年上升,老年疾病也引起社会各方面的充分重视。老年人由于机体各部位和生理功能退变,并同时患有多种慢性疾病等特点,加之目前老年患者用药频度和联合用药,都有增加趋势,以及药物在体内过程与青年人不同,药物的正效应和副作用等方面也都有特殊性,决定了老年病人用药与青壮年不同。目前成人及小儿根据年龄都有用药量规定标准,但老年人至今没有一定的标准,特别是在门诊不便于追踪的情况下,更不可千篇一律地规定用药标准,只能根据门诊临床工作中所遇到老年人具体健康状况及疾病情况的特点确定药量及用药方法,使老年人的用药更加安全,合理。
1 影响药物作用的老年性生理变化
国内外有关药代学、药动学的许多研究表明,老年人在药物的吸收方面,由于衰老的不断变化,老年器官的生理功能,较年轻人下降了50%,进入老年期后,人体各器官的实质细胞趋于减少和萎缩,其功能随之减退,使机体内环境稳定能力下降,对体位、血压、血液量、心博量等改变时调节迟缓,以致不能代偿某些药物的药理作用,导致异常疗效或毒副反应。
1.1 从食道开始,整个消化道的粘膜细胞减少,胃肠道腺体的分泌、血液供应、酶的活性都降低,因而口服一些药物如葡萄糖、钙、铁、维生素B等时,吸收较差,但对大部分药的吸收影响不大。容易引起胃肠道反应的药物,如四环素、阿司匹林、消炎痛等,对老年人容易引起恶心、食欲不振等症状。
1.2 许多药物经吸收后须经血浆蛋白质结合,才能被运输、分布到体内各部分,但由于老年人的动脉硬化,血流缓慢,局部组织的供血减少,以及血浆蛋白质降低等,因而影响了药物的分布。据统计,75岁老人的脂肪量是他25岁时的2倍。因此一些容易与脂肪组织结合(脂溶性药物)的药物,如常用的抗心律失常药物利多卡因,进入老人体内,分布于脂肪组织者较多而影响疗效。更为重要的是老年人由于细胞内浓度增高,很容易中毒,这就是老年人用药量应适当减少的原因之一。
1.3 肝脏是药物在体内最重要的代谢、解毒器官。老年人的肝细胞数减少,肝细胞的药物代谢酶的活性降低,解毒功能明显地下降。因此,药物在体内的代谢减慢。如80岁老人,用药后多数药物的半衰期延长,如果给老人的药量及用药次数与青壮年一样,就容易导致药物蓄积,极易发生药物中毒。
1.4 药物主要是通过肾脏排泄。而老年人常有肾小球动脉硬化、肾血流量减少,其中的药物及代谢产物的滤过减少,因而随尿液排出体外的也减少,常容易引起药物在体内蓄积而发生中毒。如一老年患者使用一般地高辛维持量仅为0.125mg/d,仍出现恶心呕吐,测地高辛浓度为K2.4ng/ml,停药4天后,复测仍有1.6ng/mL,表明地高辛的廓清率明显下降,血液浓度增高。
2 老年病人门诊的用药现状
老年病人大多患有不止一种疾病,本人及子女、亲属求治心切,每种病,每项化验异常都要求用些药,而且在不同科室开取不同的药同时服用;有许多老人去多家医院就诊,由于各单位用药习惯不同,而造成重复用药;有些老年人不能根据医生对其病情的诊断用药,而是一味认为“贵药”比“便宜药”好,或进口药比国产药好,或新药比老药好,或西药比中药好,或不相信中医中药;有的老年人在治疗过程中看别人用某药治好了与自己一样的病,便放弃现有的治疗方案而仿效、照搬别人的治疗方案,忽视了自己的体质及病症的差异;有的老年人用药跟着广告走,广告说什么药好就要求医生开什么药。凡此种种不良用药习惯,均不利于老人的疾病治疗。因为:①使用药物愈多,副作用愈大,用药超过两种以上者,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高达45.2%。多种药物的相互作用是引起老年人药品不良反应的一个重要原因。②老年人多患慢性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长期用药的副作用比青年人高5-7倍,用药时间愈长,副作用愈大。③老年人用药个体差异较青年人大,年龄越大差异越大。
3 老年病人应在医师、药师指导下合理用药
3.1 老年病人用药应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增加:由于生活方式,发病情况、身体素质及心理因素不尽相同,在门诊上用药必须全面考虑老年人的具体情况,使用小剂量药物开始治疗。因门诊不便观察,用药不能一律按年龄为标准,比较合理的用药量,应当按每公斤体重设定,体重大血液流量相对多,为达到血中的有效浓度,所需要的药物剂量或总量一般也应增加,在肝、肾功能无明显损害的情况下,才能达到预期的疗效。这样既能取得较好的疗效,减少不良反应,又能增加老人治疗、用药的依从性。但使用抗生素是例外,由于老年人机体抵抗力下降,感染常难以控制,故常将两种抗生素并用,而且在短时间内剂量可高于成年人,但待病情控制后应及时减量或停药,不可长期应用抗生素。
3.2 老年病人不宜多种联合用药:老年人慢性疾病多,一种病用两种以上药物治疗以及多种病同时用药治疗的机会较多。联合应用两种以上药物的目的是在于取得协同作用,增加疗效,但不恰当地多种药物联合应用,往往由于药物间的相互作用而使预期的疗效降低或出现意外的毒性反应,综合效果不同于各药单用的总和,反而影响治疗效果,甚至于危及病人的生命。
3.3 老年病人应积极应用中药治疗或调理并配合适当理疗:老年人大多由于病多,脏腑气血虚弱,因此充分应用中医补虚的方法进行调理治疗,在门诊治疗中也是一种有利于老年疾病恢复的有效而安全的药物治疗方法,并辅以针灸、热疗等适当的物理治疗,并配合适当的运动锻炼,以取得较好的疗效,增加老人的抵抗力,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
总之,老年病人门诊用药要根据不同病人的具体情况,细心观察体征,注意病人的用药史,尽可能减少用药品种、数量,避免发生不必要的甚至有害的相互作用,有的放矢,用最小的剂量,收到最佳疗效。对老人用药的剂量、剂型、药物配伍、用药方法等方面应采取合理、安全、有效的用药方案,提高用药质量,减少不良反应,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保障老人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