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国内学术界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与考核模式的研究远比国外成熟,其在广度和深度上都强于后者,当然这很大程度上是由中国国情等历史原因决定的。文章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现状进行了回顾与梳理,分析了现有研究状况的不足,并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现状
一、国内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现状
国内研究思想政治教学的著作主要有:邹学荣著的 《思想政治教育学》(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年),罗洪铁著的《思想政治教育基础理论研究》(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陈秉公著的《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辽宁人民出版社,2001年),罗洪铁著的《思想政治教育原理与方法研究》(贵州人民出版社,2002年),高德胜著的《知性德育及其超越》(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年),王志强、申小蓉主编《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方法与创新》(中国文史出版社,2015年)等,这些著作从不同角度阐述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为我们进行大数据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课考核模式创新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
国内思想政治教学具有代表性的主要论文有:一是关于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的主要论文有:2008年,毕红梅、张耀灿在《马克思主义与现实》第6期发表的《关注交往:思想政治教育的视角转换》 ;2009年,范平花在《中国教师》第S2期发表的《教育学课程内容模块化动态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2011年,李超在《新课程》(下旬刊)第7期发表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方法探析》; 2012年,向晓春在《山东社会科学》第S2期发表的《浅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与优化策略》; 2013年,燕喜堂在《课程教育研究》第22期发表的《网络时代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模式的创新》、刘海江在《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第3期发表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学中的几个方法论问题》、宣杰在《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第1期发表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如何面对社会环境的变迁》; 2014年,吕海滨在《华章》第5期发表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教学改革探析》、在《现代企业教育》第14期发表的《高校思想政治论课教学改革初探》、邱光洪在《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第4期发表的《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学的机遇与挑战》和2015年陈晖阳在《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中旬刊)第1期发表的《高校思想政治生活化教学策略和价值探讨》等。二是关于西方国家思想政治教育及其启示的主要论文有:2009年,梁健惠在《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第8期发表的《当代西方国家思想政治教育的模式分析及其借鉴意义》;2012年,王红云在《兰州教育学院学报》第1期发表的《西方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特点及启示》;2016年,符雨薇在《中国培训》第18期发表的《浅论西方公民教育对中国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陈妹、范明水在《大学教育》第8期发表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如何应对西方社会思潮》,陈奕霏、张智武在《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2期发表的《论西方国家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及合理借鉴》等。这些论文或从教学内容、或从教育施教者与受教者的角色转换、抑或从宏观理论的角度阐发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策略,为我们对大数据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课考核模式创新研究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二、国内高校思想政治课考核模式现状
目前国内高校思想政治课最常见的考核模式,即由一份期末试卷来对学生最终成绩进行评定,这种考核模式弊端显而易见。当然,国内也有很多高校对思想政治课考核模式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比如有的考核规定:学生最终成绩是由三个部分构成,即平时成绩、基础知识考核和能力测试,满分100分,其中平时考核30%、机试40%、能力考核30%。具体而言:①平时考核的30%由平时成绩的20%和口语成绩的10%构成。平时成绩的20%包括学习态度的10%,课堂发言或者讨论占6%,课内作业占4%。口试成绩的10%中包括学生胆量0.5%、表现0.5%、普通话标准程度1%、语言表达2%、逻辑思维2%、重难点2%、沟通能力2%。②机试占40%。机考按100分命题,题型由单选题、多选题和判断题构成,教研组全体成员命题,建成试题库,学生上机考试,试题由电脑随机抽取,题型及分数分配比例单选共60个小题,每题1分,共计60分;多选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20分;判断共20个小题,每个题1分,共计20分。③能力考核占30%。能力考核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思想政治课中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和解决社会焦点、热点问题能力。能力考核主要采用分析社会焦点、热点问题,形成分析报告,制作PPT汇报的考核方式。这些对思想政治课考核模式的探索为本项目研究提供了一定的实践基础。
三、国外思想政治教育与考核模式现状
国外对思想政治教学的专著、论文以及考核模式比较少见,但毋庸置疑的是国外对其公民的思想政治教育非常重视。国外对其公民的思想政治教育特点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一是具有“隐蔽性”和“渗透性”。比如,西方国家通过公民教育和共同价值观教育、宗教教育、环境教育和道德教育等来宣传该国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使其国民在不知不觉中接受思想政治教育;二是注重个人的实践能力,创设一定的情景,让公民根据自己的认知判断、推理、独立决定该怎样做从而接受思想政治教育;三是注重“垂范”作用,比如,教育工作者是学生的政治素养、道德素养等方面的模范;四是对公民的思想政治教育是分层次、分阶段的,但所有层级和阶段的思想政治教育都把做一个“好公民”作为最基本的要求等。国外思想政治教育的这些特点为大数据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课考核模式创新研究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综观现有的研究和教学改革实践状况,虽然对思想政治教学研究从宏观到微觀都有不同程度的把握,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仍然存在以下不足之处:一是仅仅关注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改革;二是仍然局限在对思想政治教育基础理论的研究;三是对高校思想政治课考核模式在大数据视域下面临的挑战、困境以及如何进行思想政治课考核模式创新进而走出面临困境等问题研究鲜有涉及,即使涉及这方面研究也不够深入。
参考文献:
[1]王志强,申小蓉.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方法与创新[M].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15.
[2]邹学荣.思想政治教育学[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
[3]罗洪铁.思想政治教育基础理论研究[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4]陈秉公.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2001.
[5]燕喜堂.网络时代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模式的创新[J].课程教育研究,2013(22) .
[6]刘海江.“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学中的几个方法论问题[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3(3).
[7]吕海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教学改革探析[J].华章,2014(5) .
[8]吕海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初探[J].现代企业教育,2014(14) .
(作者单位:贵州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现状
一、国内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现状
国内研究思想政治教学的著作主要有:邹学荣著的 《思想政治教育学》(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年),罗洪铁著的《思想政治教育基础理论研究》(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陈秉公著的《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辽宁人民出版社,2001年),罗洪铁著的《思想政治教育原理与方法研究》(贵州人民出版社,2002年),高德胜著的《知性德育及其超越》(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年),王志强、申小蓉主编《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方法与创新》(中国文史出版社,2015年)等,这些著作从不同角度阐述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为我们进行大数据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课考核模式创新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
国内思想政治教学具有代表性的主要论文有:一是关于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的主要论文有:2008年,毕红梅、张耀灿在《马克思主义与现实》第6期发表的《关注交往:思想政治教育的视角转换》 ;2009年,范平花在《中国教师》第S2期发表的《教育学课程内容模块化动态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2011年,李超在《新课程》(下旬刊)第7期发表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方法探析》; 2012年,向晓春在《山东社会科学》第S2期发表的《浅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与优化策略》; 2013年,燕喜堂在《课程教育研究》第22期发表的《网络时代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模式的创新》、刘海江在《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第3期发表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学中的几个方法论问题》、宣杰在《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第1期发表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如何面对社会环境的变迁》; 2014年,吕海滨在《华章》第5期发表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教学改革探析》、在《现代企业教育》第14期发表的《高校思想政治论课教学改革初探》、邱光洪在《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第4期发表的《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学的机遇与挑战》和2015年陈晖阳在《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中旬刊)第1期发表的《高校思想政治生活化教学策略和价值探讨》等。二是关于西方国家思想政治教育及其启示的主要论文有:2009年,梁健惠在《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第8期发表的《当代西方国家思想政治教育的模式分析及其借鉴意义》;2012年,王红云在《兰州教育学院学报》第1期发表的《西方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特点及启示》;2016年,符雨薇在《中国培训》第18期发表的《浅论西方公民教育对中国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陈妹、范明水在《大学教育》第8期发表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如何应对西方社会思潮》,陈奕霏、张智武在《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2期发表的《论西方国家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及合理借鉴》等。这些论文或从教学内容、或从教育施教者与受教者的角色转换、抑或从宏观理论的角度阐发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策略,为我们对大数据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课考核模式创新研究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二、国内高校思想政治课考核模式现状
目前国内高校思想政治课最常见的考核模式,即由一份期末试卷来对学生最终成绩进行评定,这种考核模式弊端显而易见。当然,国内也有很多高校对思想政治课考核模式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比如有的考核规定:学生最终成绩是由三个部分构成,即平时成绩、基础知识考核和能力测试,满分100分,其中平时考核30%、机试40%、能力考核30%。具体而言:①平时考核的30%由平时成绩的20%和口语成绩的10%构成。平时成绩的20%包括学习态度的10%,课堂发言或者讨论占6%,课内作业占4%。口试成绩的10%中包括学生胆量0.5%、表现0.5%、普通话标准程度1%、语言表达2%、逻辑思维2%、重难点2%、沟通能力2%。②机试占40%。机考按100分命题,题型由单选题、多选题和判断题构成,教研组全体成员命题,建成试题库,学生上机考试,试题由电脑随机抽取,题型及分数分配比例单选共60个小题,每题1分,共计60分;多选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20分;判断共20个小题,每个题1分,共计20分。③能力考核占30%。能力考核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思想政治课中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和解决社会焦点、热点问题能力。能力考核主要采用分析社会焦点、热点问题,形成分析报告,制作PPT汇报的考核方式。这些对思想政治课考核模式的探索为本项目研究提供了一定的实践基础。
三、国外思想政治教育与考核模式现状
国外对思想政治教学的专著、论文以及考核模式比较少见,但毋庸置疑的是国外对其公民的思想政治教育非常重视。国外对其公民的思想政治教育特点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一是具有“隐蔽性”和“渗透性”。比如,西方国家通过公民教育和共同价值观教育、宗教教育、环境教育和道德教育等来宣传该国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使其国民在不知不觉中接受思想政治教育;二是注重个人的实践能力,创设一定的情景,让公民根据自己的认知判断、推理、独立决定该怎样做从而接受思想政治教育;三是注重“垂范”作用,比如,教育工作者是学生的政治素养、道德素养等方面的模范;四是对公民的思想政治教育是分层次、分阶段的,但所有层级和阶段的思想政治教育都把做一个“好公民”作为最基本的要求等。国外思想政治教育的这些特点为大数据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课考核模式创新研究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综观现有的研究和教学改革实践状况,虽然对思想政治教学研究从宏观到微觀都有不同程度的把握,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仍然存在以下不足之处:一是仅仅关注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改革;二是仍然局限在对思想政治教育基础理论的研究;三是对高校思想政治课考核模式在大数据视域下面临的挑战、困境以及如何进行思想政治课考核模式创新进而走出面临困境等问题研究鲜有涉及,即使涉及这方面研究也不够深入。
参考文献:
[1]王志强,申小蓉.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方法与创新[M].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15.
[2]邹学荣.思想政治教育学[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
[3]罗洪铁.思想政治教育基础理论研究[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4]陈秉公.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2001.
[5]燕喜堂.网络时代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模式的创新[J].课程教育研究,2013(22) .
[6]刘海江.“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学中的几个方法论问题[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3(3).
[7]吕海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教学改革探析[J].华章,2014(5) .
[8]吕海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初探[J].现代企业教育,2014(14) .
(作者单位:贵州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