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里咨询实践中的“得到与德道”

来源 :教育探索与实践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ecen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文章从“得到”这个词入手,阐述了对“得到-德道”的理解和分析,在心理咨询实践中应本着什么样的原则处理与来访者的关系。
  关键词:得到;德道;心理咨询;来访者
  
  Dedao (Gaining) and Dedao ( Morality)in Psychological Counseling
  Zhang Xiu-Jun
  Abstract: This paper starts with Dedao (gaining), further discussing the understanding and analysis of these two words. The purpose is to illustrate a way of dealing with the relations between the counselor and the counselee.
  Key words: gaining;morality;psychological counseling;counselee
  
  人活在世界上,每天做着自己该做的事情,习惯已经养成,不能说没有思维,但的确有这样一种现象:没有特异事件,较少的人会主动审视自己。有时或许一种点播,启迪了思维,使久已不思考的运动着的思维有了思考的意识,来思考遇到的和经历的事情,审视自己生活中得到了什么。
  
  一、 对“得到”的意识。
  
  正象一句话所说:努力了不一定成功,没有努力一定不成功。没有得到的意识,即便得到了一些,也是随意的。得到是一种主动需要的过程,是一种目的行为的意愿。是拿来填充自己的过程,也正是这样的结果才能让自己更富有也更成长。对得到的意识和这个过程的感觉,更能够让一个人清醒地意识到其他问题:比如价值。一个人的行为得到了什么,想没想得到?对这个问题的回答有三种类型。没有想得到而得到了;想得到了没得到;无所谓得到与得不到。那么行为的目标是什么?在个人成长中,在对自己知识或专业领域追寻中,得到的意识是否强烈,关系着成长与成就。想得到就要为得到而知、而感、而思考、而努力。回想走过的岁月,我们是否在生命中关注了“得到”这两个字深刻的内涵。即便在忙忙碌碌中拼搏奋斗,未必都有意识地向得到什么。在自己专业领域,我们是否有得到的追求。这是一种行为习惯还是应该是一种人生态度,是一种无意识的自然,还是应该是一种有控制的追求。这两个字让人警醒。
  
  二、对“德道”的意识
  
  德道却有另一番含义:师为师者要有德,师为师者亦要有道。无德而有道者害人;有德而无道者乏人;无德而无道者仅仅是个自然人;有德而有道者是不断“得到”的人。
  德高而道平:会赢得尊重;德平而道高:会赢得某种肯定;德平而道平:普通人。德过高而让人觉得虚假,连自己都不相信的话,不相信的事情,讲出来或做出来,是假话或违心的事虚伪的事;自己过于真实的话或事就会让一个人表现出来“不理想”,因为是人就有缺点就不可能完美。所以又有“德真”而“道真”之感。德在人与人交往中体现,真实的德,真实的道,在真实的认可中提高。道高与低,在德的承载中作用于人,影响有大有小有积极与消极之分。在心理咨询的领域:修德修道,反观自身而去“获取”与“得到”从而成长“真德”获得“真道”成为一种追求。如果人在生活中已经将这道门关闭了或者从未打开过,就象“七”窍,也许从未凿开过。在社会教育的理想理念中封闭了所有的想去看“真实”的眼睛,想去听“真实”的耳朵,又没有经历风雨,可以在“特有的环境”中继续温暖地理想。获得的“德”是书本推崇高尚的德;获得的道是理想的“道”。既不是真正的所感,也不是咀嚼所悟。既没有历练的过程,也没有跳出思维框架怀疑习惯的力量。而语言、行为中的自我的表现:既是自己又不是自己。是自己是因为的确是所说所行,不是自己是:这些不是真实的悟感,不是真实的所望所愿。自己不是自己,而自己又的确是自己。是被塑造的被理想主义包围的,没有“得到”继续成长的“形式上的自己”。
  
  三、心里咨询中得到了什么
  
  1.得到什么的意识
  有来访者前来咨询是得到了一次可以倾听、观察、总结、和完善治疗磨练的机会。得到了可以成长的机会。是否把握这个机会,而得到要得到的。是个人成长中的意识。没有这样的意识,即便有更多的来访者,一个人会原地踏步,或成长无方向无进度。
  来访者是否具有得到的意识,在咨询中是否得到了想得到的改善,得到了对自己思维框架,行动体系中功能已经失调的清晰认识,得到了想要成长自己的力量。如果双方都没有关于得到的意识,就会使咨询没有进展,该改善的没有改善,该成长的没有成长。
  2.情感介入的认识
  咨询中介入:既不能轻视也不能同情来访者。心理咨询师在意识中很少会轻视来访者,但在深层观念中未必是真正认可来访者。也不能同情来访者。情感不能卷入,轻视就会远离来访者,同情就会情感卷入,如果不能很好把握情感就不适合做咨询,很快就会疯掉。共情是一种体验与理解,不是同情。有真正体验的人才能够理解来访者的痛与苦,真正的共情是理解和支持,能共情而建立咨询关系进入治疗阶段。情绪情感既是自己的又不是自己的。只有保持住这样的清醒,才能理智地分析和处理来访者问题。既不能疯掉又不能冷酷。
  3.关于建议的问题
  对待来访者要小心,不能随便建议,除非你确有实践把握它是正确的,否则要让来访者自己悟。倾听、共情、引导逐步恢复“功能失调”的部分。特别是对于有严重症状的来访者。慎重言语与咨询。咨询中不能造成二次伤害。大凡来咨询的人在咨询的问题上都有易感性和脆弱性,如果和常人一样健康有力就不会功能失调。所以建议要谨慎。
  4.咨询过程的意识
  咨询过程不能过于简单,来访者得到不能过于容易。过于容易不会被珍惜,过于简单不会有好效果。自己都不会珍惜,别人更不会珍惜。有渴才解渴,无渴而得水则不甜。
  来访者是报着期望来的,效果是疗效。实践证明简单的过程不会达到应有的效果。即便是可以把控的简单过程,也要做到可以起到效果的咨询时程过程。只有这样才能有效果。
  5.咨询的后效
  咨询师有可能对咨询上瘾。因为得到了那种愉悦是物质所不能得到的东西。所以要警惕,警惕不要因为咨询而影响人的正常生活。咨询中得到了什么,咨询中得到了自己“德与道”的成长。因为得到了“德与道”而去实践,在实践中认可自己并被别人认可,使实践更有价值,用价值去换得价值。
  
  四、 经验后的人生
  
  面对“得到”两字的清醒认识,感悟到“实践的人生”中有闪光的“金子”,一个人的富有是在实践磨砺中的“得到”。随意指点都闪烁着“光芒”。不做而习得;不思而记得;不感而做得;有为而无获。是行为背后的东西,不担沉重不知风雨艰辛。不实践不知“道”之来之不易。剥开层层包裹。才知道“行尸走肉”“照猫画虎”的含义。许多所说所做不是经过思考而得到的,只是间接经验,却被重复了无数遍不辩真伪,说而为之,害人害己。这些之所以被传诵,是因为一些特定时期特定目的和特定的社会发展背景以及生产力发展给予的塑造。不知道是否对实际有用处,而是记得的东西,记得古训记得古诗记得了数字与条款,重复说重复做,不一定是自己的在照猫画虎地做,未必对实践最合适,但本人却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吃不透做不真一直走老路。没有感觉而只是做,做就是做没有思维情感的真正介入,剩下的就是因为实践而仅存的一些必然的痕迹,没有真正地打造而总结“所得”。有行为而无收获,做是做了,但没有成长,没有因为做而要获得积淀的成长。这些不防碍一个人在社会上的生存、打拼、成功或平庸,也不妨碍个人的健康。但却妨碍个人更好地成长和发展。只有意识到了“得到”两个字才能更清醒。当意识到该得到而没有得到就会很痛苦,意识到不该得到而得到了,对得到的东西不塌实;意识到本该可以得到但因为没有想得到而没得到这是一种成长;意识到本该得不到但因为偶然和一些必然的因素无端得到,自己就会去珍惜。也许很多事件正在这样的轨道上前行。不总结“得到”如何对自己走过的路更清晰,也必然象不了解自己一样,不知道自己获取和成长的自然方式中,哪些自己明了,哪些自己糊涂。而一席“得到”论。让自己意识到这些已经习惯了的“思维和行为方式”让自己目前成为自己,而停留在一定阶层,裹足不前的原因。或者是让自己知道,自己行为背后的内在机制是目前制约自己成长的重要因素。只有认识到才能从本质上挖掘和给予恢复、调整、让自己更快发展和进步。这样的清醒能更让自己知道想得到什么,该如何得到,得到了该如何对待。不想得到什么,回避什么和选择什么。象人生路上的自己手中的一把刀,披荆斩棘奋勇前进。
  ______________
  收稿日期:2009-06-08
其他文献
在美术活动中,学生们经常会表现出一种盲然和默认的情绪,他们不愿意主动发表自己的意见,不愿对所参与的内容或所欣赏的作品说长道短、品头论足,总是盲目地等待着教师告诉他们或讲给他们听,学生没有自己的思维,没有自己的见解,没有自己的感受。所以,对这种盲然,这种默认我很不理解,甚至感到压抑。为此,在美  术活动课中我改变了活动方式、方法,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    一、引领学生在新课改中变化    学
期刊
执教:海口景山学校 刘琴琴  点评:海口景山学校 杨瑾     教材简析:  本文是苏教版国标本一年级下册中的一篇童话故事,讲的是蚂蚁由于辛勤劳动而得以安然过冬,蝈蝈由于懒惰而又冷又饿,再也神气不起来了。故事告诉我们,只有辛勤劳动,才能换来幸福生活。本文篇幅较短,却富有教育意义。  一、 导入新课、复习词语。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两种昆虫,还记得吗?(出示蚂蚁图)瞧,这是谁?  生齐声
期刊
著名教育学家波斯纳(G.J.Posner)曾提出一个教师成长公式,即“经验十反思=成长”,并指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成为肤浅的知识。一节课上过之后,无论成功还是失败,都是一笔财富。成功的经验可以在以后的教学中加以利用;失败的教训更值得总结,因为只有找到了失败的原因,才能对症下药。这一点往往比总结经验更为有效,这样做它能帮助教师迅速获取反馈信息,找出教学程序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的偏差,从
期刊
摘要:幼儿园色彩创意活动的实践研究开展两年来,我们在主题背景下,开展生活化的色彩创意活动,力求活动内容丰富、组织形式多样、材料生活化;着力创设开放互动的活动环境,让幼儿在“隐性课程”中得到有效的发展;在活动组织中我们强调师幼互动的有效性,以更好地促进幼儿对艺术的敏感与创意的表现力。  关键词:色彩创意活动; 生活化; 开放; 有效性     人的审美感官,主要是视觉,通过视觉可以看到各种色彩、各种
期刊
摘要:文章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依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结合高校思政《概论》课程的性质、目标、任务及其特点,分析了任课教师应具备的素质,并针对目前该课程教师素质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构建教师素质的对策,以求对高校思政《概论》课程的教育教学改革提供正确的理论引导和积极的智力支持。  关键词:教师素质; 存在问题; 构建对策    College Ideologic
期刊
摘要:本文在厘清校本课程两个基本关系的基础上,尝试以初中化学教材为例探讨了校本课程开发策略,阐释了校本课程的发展取向——面向未来。  关键词:校本课程; 开发策略; 面向未来    School-based curriculum for teachers to grow  ——For junior secondary school-based curriculum development for
期刊
摘要:通过对心血管机能实验方法的对比研究,分析各种实验方法的科学性与合理性,结果表明,这些方法各有优劣,被证明有效性高的,难以操作;易于操作的有效性又存在问题。因此科学、合理的心血管机能实验方法还有待于体育科研工作者的进一步探索。  关键词:心血管机能;研究现状     心血管系统是身体机能的一个重要方面,其水平高低反映了人体机能水平以及体质的强弱,是人体健康状况的重要标志。因此分析研究心血管机能
期刊
摘要:本文针对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何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创新性,着重论述EDA综合实验教学在教学方法、教学模式、考核方法等环节进行改革,致力于培养创造性人才。  关键词:EDA; 教学改革; 创造型人才    EDA Comprehensive Experiment Reform and Fostering the creative talents  Lü Hong-shi  Abstract
期刊
摘要:要使校本教研能全面深入持久地开展下去,并不断取得成效,应当将学校发展的需要与教师自身幸福的需要紧密结合起来,使外推力与内驱力融为一体。教研应从身边的事,从细小处开始,集腋成裘,聚沙成塔,最终会有大的成效。一开始不要贪大求全。这样容易把握,易于见效。  关键词:校本教研; 教师职业生活; 幸福生存方式    School-based Research: Teachers working lif
期刊
学生在平时的练习或考试时,常常会感到不少题目似曾相识,可动手做题时却又感到困难重重,不知所措,以致误答。我们反对搞“题海战术”,因为学生整天埋在作业和练习堆里,会使学生感到身心疲惫,久而久之会失去学习的动力、兴趣,甚至学生的思维会被泯灭。但在讲授新课或备考复习过程中,进行适度的训练是十分必要的。若能对例题、习题进行变形,进行一题多变、一题多问、一题多解的训练,引导学生扩展思路,开阔视野,使学生对概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