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生年龄偏小,形象思维能力强,喜欢模仿他人的一举一动。可借助学生这一特征开展作文仿写训练。仿写有着显著的实用性和基础性特征,更源于学生对语言文字和生活经验积累,教师可在此基础上发展学生思维,指导学生掌握写作技巧,使之逐渐写出彰显个性的文章,提高写作质量。本文将从多方面分析仿写训练方法,望能给同仁一点参考。
一、运用读写结合的方式,提升仿写能力
阅读和写作均是语文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二者相互补充。如果说阅读是吸纳文字知识并内化成自身情感,那么写作就是将内心情感转化为文字去抒发。教师可借助阅读教学开展仿写训练,帮助学生积累丰富的文字素材,学习表达方式,并在此基础上感悟作者独特的思想感情与人格精神。
首先,学习表达方式。毫无疑问,教材是学生学习的首要资料。语文学科收录的课文均为名家名篇,涵盖抒情、议论、描写、记叙等多种表达方式,其中议论文基本很少出现在语文教材中,因而不做过多叙述。在其他文体中,记叙即运用文字描写已发生的事件,条理清晰的文章必然考虑书写顺序。以《开国大典》一课为例,该篇课文遵循大典前、进行中和结束的顺序叙述。倒叙在于吸引读者注意,将最为关键的故事情节放置开头,之后按照时间顺序展开叙述。以《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课为例,教师在讲解完课文内容后开展小练笔,即让学生模仿课文中运用一件或多件事展现人物性格特征,可写身边遇到的人或部分人物特有的思想品质。这种梯度性训练能让学生从一个人或一件事逐渐过渡到一人多事。学生可仿写课文倒叙结构描写身边的人。例如描写某位学生勤劳俭朴的优秀品质时,开头先赞美这位学生勤劳俭朴的品质,再借助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彰显其勤劳俭朴特征,达到点明主题和结尾呼应开头目的。
其次,写作素材积累。写作无法脱离素材,所谓写作素材积累指让学生将生活中看到的事件、自己产生的思想感悟以及语言词汇等运用到作品中,丰富作文的内容和情感。语文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应力求彰显对人生、社会、自然等的思考、感悟和体验。小学生生活在五光十色的社会中,自然有着较为丰富的生活经验,但缺少对生活的切实感悟,所以无法在写作中运用恰当的语言表达对生活的思考与感悟。语文教材选取的课文内容十分丰富,教师可帮助学生借助阅读积累素材并在此基础上深入思考和理解课文。例如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收录《北京的春节》《腊八粥》等课文均彰显民风民俗,充分反映丰厚博大的中华文化。教师在该单元中就可让学生观察和探索自身观察到的风俗,借此积累写作素材并转化为文字。
二、传授仿写技巧,提升仿写能力
仿写训练的主要目的之一即让学生掌握正确仿写技巧,从而在写作中灵活运用所选素材,形成良好的作文结构。首先,合理选取素材。对于写作而言,素材关系到作文的质量,教师需指导学生从名著中选材并在此基础上仿写。名著是语文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此类文本蕴含丰富的传统文化,是学生补充语言常识的重要途径之一,更能成为学生的写作助手,学生在阅读时不仅能感受文字魅力,也能借此强化写作能力。例如仿写结构,名著中的每个章节故事均紧密相连,情节和语言都服务于人物形象的塑造。每个人物说出的话,均饱含着深刻的情感。
以四大名著之一《三国演义》为例,周瑜和诸葛亮均为谋士,周瑜十分嫉妒诸葛亮的才能,正因如此在之后的“草船借箭”中周瑜“百般刁难”诸葛亮,刁难中也含有妒忌成分,三气周瑜故事也因此产生。名著中周瑜的定位是一位才智丰富的谋士,但其缺少容人之量,这种性格也造就他种种行为。上述结构是学生仿写的典例,小学生作文内容基本都围绕一个人或一件事,名著中对周瑜的刻画无疑是学生仿写的最佳案例。其次基于仿写展开创造。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在写作时应充分认识到所写内容在于表达内心感受以及与他人沟通交流。任何仿写的目的都在于让学生独立写作,因而需要让学生在仿写的基础上组织材料再创造。教师可结合学情制定周期写作计划,整合学生在某个时段内搜集的素材和掌握的写作技巧,设置紧贴学生写作素材的题目。例如学习有着高尚品质的人物,有勇敢无畏,不惧牺牲的小兵张嘎,为中华崛起而奋斗的众多典型人物。教师则可以“我最敬佩的人”为题目,考查学生是否掌握了素材,也在此过程中意识到仿写训练对提高作文水平的重要性,从而积极结合所学知识展开仿写。
三、实施多层训练,提升仿写能力
教师在仿写训练中应坚持从句子到段落的描写,全方面提高仿写能力。首先开展句子仿写训练。句子是体现文章内容与表达作者思想情感的最小化结构,仿写训练需引导学生明确句子规则,让学生知道写作并非单纯的词语排序,而是涵盖强烈的思想感情。通常仿写句子分为仿写句式和写法,仿写句式能锻炼学生逻辑思维和语言运用能力,以课文《白杨》为例,文中有段话为“哪兒……哪儿……不管……不管……”,该段落中运用了较多的关联词,教师可让学生借助上述关联词开展仿写练习,采取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夸赞祖国保卫者。当学生在写作中有了文本作为依托,就能明确写作方向,提高写作水平。
又如,在仿写句子写法中常用排比、拟人、排比等修辞方法,以课文《匆匆》为例,作者运用排比方式描写事物更替,时间也更立体化。教师先让学生阅读文本,并细细体会“匆匆”二字,借此感悟飞快流逝的时间,再让学生畅谈有哪些事物会反复循环,不会随着时间而消逝,调动学生大脑存储的记忆,进而顺利展开仿写。其次片段仿写。教材收录的课文中,每篇都有较为精彩的片段。教师应挖掘此类资源并引导学生仿写。以课文《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为例,文中有段话为周晔与鲁迅先生针对“碰壁”展开的对话。教师讲解完课文后挑选两名学生上台表演因迟到引发的笑话情境,再让学生表演课文中“碰壁”对话,之后让学生写出观看的小品对话。这种方式可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其写出的内容也十分生动。学生在此过程中不仅能够掌握描写对话技巧,更能丰富写作内容,打破以往不知如何写等现状,提高写作效率。
总之,作文是语文教学的重难点内容,关系到学生语言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高。仿写是写作教学主要途径之一,教师应结合学生学情指导学生仿写,促使学生熟练运用语言文字表达自身情感,使文章更具有生动性与可观性,大幅度提高写作水平。
一、运用读写结合的方式,提升仿写能力
阅读和写作均是语文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二者相互补充。如果说阅读是吸纳文字知识并内化成自身情感,那么写作就是将内心情感转化为文字去抒发。教师可借助阅读教学开展仿写训练,帮助学生积累丰富的文字素材,学习表达方式,并在此基础上感悟作者独特的思想感情与人格精神。
首先,学习表达方式。毫无疑问,教材是学生学习的首要资料。语文学科收录的课文均为名家名篇,涵盖抒情、议论、描写、记叙等多种表达方式,其中议论文基本很少出现在语文教材中,因而不做过多叙述。在其他文体中,记叙即运用文字描写已发生的事件,条理清晰的文章必然考虑书写顺序。以《开国大典》一课为例,该篇课文遵循大典前、进行中和结束的顺序叙述。倒叙在于吸引读者注意,将最为关键的故事情节放置开头,之后按照时间顺序展开叙述。以《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课为例,教师在讲解完课文内容后开展小练笔,即让学生模仿课文中运用一件或多件事展现人物性格特征,可写身边遇到的人或部分人物特有的思想品质。这种梯度性训练能让学生从一个人或一件事逐渐过渡到一人多事。学生可仿写课文倒叙结构描写身边的人。例如描写某位学生勤劳俭朴的优秀品质时,开头先赞美这位学生勤劳俭朴的品质,再借助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彰显其勤劳俭朴特征,达到点明主题和结尾呼应开头目的。
其次,写作素材积累。写作无法脱离素材,所谓写作素材积累指让学生将生活中看到的事件、自己产生的思想感悟以及语言词汇等运用到作品中,丰富作文的内容和情感。语文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应力求彰显对人生、社会、自然等的思考、感悟和体验。小学生生活在五光十色的社会中,自然有着较为丰富的生活经验,但缺少对生活的切实感悟,所以无法在写作中运用恰当的语言表达对生活的思考与感悟。语文教材选取的课文内容十分丰富,教师可帮助学生借助阅读积累素材并在此基础上深入思考和理解课文。例如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收录《北京的春节》《腊八粥》等课文均彰显民风民俗,充分反映丰厚博大的中华文化。教师在该单元中就可让学生观察和探索自身观察到的风俗,借此积累写作素材并转化为文字。
二、传授仿写技巧,提升仿写能力
仿写训练的主要目的之一即让学生掌握正确仿写技巧,从而在写作中灵活运用所选素材,形成良好的作文结构。首先,合理选取素材。对于写作而言,素材关系到作文的质量,教师需指导学生从名著中选材并在此基础上仿写。名著是语文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此类文本蕴含丰富的传统文化,是学生补充语言常识的重要途径之一,更能成为学生的写作助手,学生在阅读时不仅能感受文字魅力,也能借此强化写作能力。例如仿写结构,名著中的每个章节故事均紧密相连,情节和语言都服务于人物形象的塑造。每个人物说出的话,均饱含着深刻的情感。
以四大名著之一《三国演义》为例,周瑜和诸葛亮均为谋士,周瑜十分嫉妒诸葛亮的才能,正因如此在之后的“草船借箭”中周瑜“百般刁难”诸葛亮,刁难中也含有妒忌成分,三气周瑜故事也因此产生。名著中周瑜的定位是一位才智丰富的谋士,但其缺少容人之量,这种性格也造就他种种行为。上述结构是学生仿写的典例,小学生作文内容基本都围绕一个人或一件事,名著中对周瑜的刻画无疑是学生仿写的最佳案例。其次基于仿写展开创造。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在写作时应充分认识到所写内容在于表达内心感受以及与他人沟通交流。任何仿写的目的都在于让学生独立写作,因而需要让学生在仿写的基础上组织材料再创造。教师可结合学情制定周期写作计划,整合学生在某个时段内搜集的素材和掌握的写作技巧,设置紧贴学生写作素材的题目。例如学习有着高尚品质的人物,有勇敢无畏,不惧牺牲的小兵张嘎,为中华崛起而奋斗的众多典型人物。教师则可以“我最敬佩的人”为题目,考查学生是否掌握了素材,也在此过程中意识到仿写训练对提高作文水平的重要性,从而积极结合所学知识展开仿写。
三、实施多层训练,提升仿写能力
教师在仿写训练中应坚持从句子到段落的描写,全方面提高仿写能力。首先开展句子仿写训练。句子是体现文章内容与表达作者思想情感的最小化结构,仿写训练需引导学生明确句子规则,让学生知道写作并非单纯的词语排序,而是涵盖强烈的思想感情。通常仿写句子分为仿写句式和写法,仿写句式能锻炼学生逻辑思维和语言运用能力,以课文《白杨》为例,文中有段话为“哪兒……哪儿……不管……不管……”,该段落中运用了较多的关联词,教师可让学生借助上述关联词开展仿写练习,采取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夸赞祖国保卫者。当学生在写作中有了文本作为依托,就能明确写作方向,提高写作水平。
又如,在仿写句子写法中常用排比、拟人、排比等修辞方法,以课文《匆匆》为例,作者运用排比方式描写事物更替,时间也更立体化。教师先让学生阅读文本,并细细体会“匆匆”二字,借此感悟飞快流逝的时间,再让学生畅谈有哪些事物会反复循环,不会随着时间而消逝,调动学生大脑存储的记忆,进而顺利展开仿写。其次片段仿写。教材收录的课文中,每篇都有较为精彩的片段。教师应挖掘此类资源并引导学生仿写。以课文《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为例,文中有段话为周晔与鲁迅先生针对“碰壁”展开的对话。教师讲解完课文后挑选两名学生上台表演因迟到引发的笑话情境,再让学生表演课文中“碰壁”对话,之后让学生写出观看的小品对话。这种方式可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其写出的内容也十分生动。学生在此过程中不仅能够掌握描写对话技巧,更能丰富写作内容,打破以往不知如何写等现状,提高写作效率。
总之,作文是语文教学的重难点内容,关系到学生语言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高。仿写是写作教学主要途径之一,教师应结合学生学情指导学生仿写,促使学生熟练运用语言文字表达自身情感,使文章更具有生动性与可观性,大幅度提高写作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