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思维导图是当前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的思维工具,有着直观和形象化的特点,能帮助人们理顺思维,提高学习效率。作文是小学语文重难点,学生普遍反映不知道写什么,或写出的内容缺乏真情实感,毫无新意,长此以往,师生陷入恐惧作文的困境。思维导图图文并茂地运用相关层级图和隶属图表现各级主题之间的关系,再将主题关键词与颜色、图像等建立记忆性链接,可以有效启发思维。将思维导图应用于作文教学可帮助学生拓展写作角度,增强创造力,提高作文水平。
一、巧借思維导图,助力审题
学生心中有所想才会思考,情感也能抒发,写作内容也因此得到丰富。教师在学生写作前可创设生动的情境,重现生活场景,让学生在身临其境中强化感悟与体验,从而有所思,有所感,并快速进入写作状态。通常情况下,情境涵盖图片、实物或现代多媒体等,上述方式适用于风景和动植物描写,好似美术领域中的静态素描。
现代多媒体情境即运用集图片、声音、图形、视频等于一体的现代信息技术展示情境,有利于渲染气氛。教师为学生创设上述情境之后就可出示提前准备的各种材料,再借助思维导图指导学生认真审题。教师先向学生出示备课时准备的作文材料,之后组织学生阅读材料并展开讨论,从材料中获取与写作有紧密联系的关键词,再围绕关键词确定作文主题,挖掘除关键词外的写作信息,确定文章的主干和枝叶;可以采取小组合作形式让学生发散思维,每个学生都可表达自己的想法,最后大家共同绘制思维导图。完成上述三个步骤后教师再指导学生结合思维导图自由表达,教师在整个过程中注意聆听和补充,点评完毕后提炼出写作主题与相关写作要求,成功完成写作首要步骤——审题工作。
二、巧借思维导图,激活提问方式
在小学作文教学中应用思维导图,教师不能唱独角戏,而是要引导学生共同参与绘制思维导图,在此过程中教师可运用提问方式启发学生思维,调动其参与写作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例如,教师布置写作任务“假如我会克隆,我要……”,可先让学生自由表达自身想法。由于这个话题较为新奇,具备形象化思维的小学生会产生各种天马行空的想法。有的学生说:“假如我会克隆,我要克隆出一大片郁郁葱葱的树木。”有的学生说:“假如我会克隆,我会克隆出一个孙悟空,让他每天为我变魔术。”然后教师提出问题:“为何想要克隆?”“克隆有哪些意义?”此时想要克隆树木的学生会说“因为人们毫无节制地砍伐,导致现在绿化面积越来越小,环境也因此变坏,因而想要克隆出树木改善环境。”学生通过思维导图,理清了写作思路,激发了写作兴趣,提升了写作能力。
三、巧借思维导图,丰富写作情感
大部分小学生在写作时会产生困惑,即为何语文教材收录的课文都写得那么好,无论是用词还是造句都极其恰当,在阅读时自己会跟着故事情节或人物一起开心、愤怒和悲伤,但自己的作文却内容空洞,毫无感染力和说服力。小学生作文之所以缺少感染力,多是因为在写作时没有树立正确的写作态度,普遍只想着如何凑够字数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写作时没有投入情感,自然无法打动读者。教师可引导学生运用思维导图激活真情实感,使写作内容更生动。
以“我的妈妈”主题写作教学为例,教师可让学生联想和妈妈有着紧密联系的关键词,并在此基础上思考妈妈每天都会做哪些事情。学生经认真思考想到妈妈每天都是第一个起床,为大家准备早餐,每天都是如此,这其中倾注了无限的耐心与爱心。妈妈每天还要买菜做饭,打扫卫生,自己生病了妈妈会很焦急和担心等。上述都是日常生活中的琐碎小事,正是这些小事展现妈妈对家庭成员的关爱以及付出。学生联想到这些后就会深刻理解妈妈的爱,将真情实感写出来,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也提高了写作能力。
总之,作文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学生综合语言能力和语文学科素养。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应用思维导图能改变传统作文形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促使学生从全新的思维角度选取写作素材,谋篇布局,使学生有话可写,写出的作文更有个性,全面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水平,实现预期的课程目标。
【本文系福建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9年度教育教学改革专项课题《基于思维导图助力小学语文写作教学的应用研究》(课题编号:Fujgzx19一115)的研究成果之一】
一、巧借思維导图,助力审题
学生心中有所想才会思考,情感也能抒发,写作内容也因此得到丰富。教师在学生写作前可创设生动的情境,重现生活场景,让学生在身临其境中强化感悟与体验,从而有所思,有所感,并快速进入写作状态。通常情况下,情境涵盖图片、实物或现代多媒体等,上述方式适用于风景和动植物描写,好似美术领域中的静态素描。
现代多媒体情境即运用集图片、声音、图形、视频等于一体的现代信息技术展示情境,有利于渲染气氛。教师为学生创设上述情境之后就可出示提前准备的各种材料,再借助思维导图指导学生认真审题。教师先向学生出示备课时准备的作文材料,之后组织学生阅读材料并展开讨论,从材料中获取与写作有紧密联系的关键词,再围绕关键词确定作文主题,挖掘除关键词外的写作信息,确定文章的主干和枝叶;可以采取小组合作形式让学生发散思维,每个学生都可表达自己的想法,最后大家共同绘制思维导图。完成上述三个步骤后教师再指导学生结合思维导图自由表达,教师在整个过程中注意聆听和补充,点评完毕后提炼出写作主题与相关写作要求,成功完成写作首要步骤——审题工作。
二、巧借思维导图,激活提问方式
在小学作文教学中应用思维导图,教师不能唱独角戏,而是要引导学生共同参与绘制思维导图,在此过程中教师可运用提问方式启发学生思维,调动其参与写作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例如,教师布置写作任务“假如我会克隆,我要……”,可先让学生自由表达自身想法。由于这个话题较为新奇,具备形象化思维的小学生会产生各种天马行空的想法。有的学生说:“假如我会克隆,我要克隆出一大片郁郁葱葱的树木。”有的学生说:“假如我会克隆,我会克隆出一个孙悟空,让他每天为我变魔术。”然后教师提出问题:“为何想要克隆?”“克隆有哪些意义?”此时想要克隆树木的学生会说“因为人们毫无节制地砍伐,导致现在绿化面积越来越小,环境也因此变坏,因而想要克隆出树木改善环境。”学生通过思维导图,理清了写作思路,激发了写作兴趣,提升了写作能力。
三、巧借思维导图,丰富写作情感
大部分小学生在写作时会产生困惑,即为何语文教材收录的课文都写得那么好,无论是用词还是造句都极其恰当,在阅读时自己会跟着故事情节或人物一起开心、愤怒和悲伤,但自己的作文却内容空洞,毫无感染力和说服力。小学生作文之所以缺少感染力,多是因为在写作时没有树立正确的写作态度,普遍只想着如何凑够字数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写作时没有投入情感,自然无法打动读者。教师可引导学生运用思维导图激活真情实感,使写作内容更生动。
以“我的妈妈”主题写作教学为例,教师可让学生联想和妈妈有着紧密联系的关键词,并在此基础上思考妈妈每天都会做哪些事情。学生经认真思考想到妈妈每天都是第一个起床,为大家准备早餐,每天都是如此,这其中倾注了无限的耐心与爱心。妈妈每天还要买菜做饭,打扫卫生,自己生病了妈妈会很焦急和担心等。上述都是日常生活中的琐碎小事,正是这些小事展现妈妈对家庭成员的关爱以及付出。学生联想到这些后就会深刻理解妈妈的爱,将真情实感写出来,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也提高了写作能力。
总之,作文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学生综合语言能力和语文学科素养。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应用思维导图能改变传统作文形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促使学生从全新的思维角度选取写作素材,谋篇布局,使学生有话可写,写出的作文更有个性,全面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水平,实现预期的课程目标。
【本文系福建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9年度教育教学改革专项课题《基于思维导图助力小学语文写作教学的应用研究》(课题编号:Fujgzx19一115)的研究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