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在研究性阅读中的作用

来源 :阅读与鉴赏·学术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gutos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阅读教学应该“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在这种背景下,“研究性阅读”教学模式应运而生。研究性阅读体现了学生自主阅读、自主感悟以及自主探究的新理念,但因为学生现有的知识、能力水平存在着个体差异且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明显不足,假如没有教师的引导,很难独立完成阅读任务。因而,教师在研究性阅读中的作用依然不可忽视,它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教学中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在传统的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通常处于主体地位,所有的教学活动似乎都围绕着教师转,教学对话单一,学生基本上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发挥不出应有的积极性。在研究性阅读中,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 但学生不可避免地带有一定程度的局限性,如学识不深,阅历不丰,思维力度不够。教师应该充当好“组织者”、“引导者”的角色。要组织有效的教学活动,提供多样的教学资料,激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既不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又要高屋建瓴,适时点拨,引导学生质疑,打开思维大门,把握好学生阅读的方向,调节好学生阅读的节奏。引导学生围绕课文阅读目标开展系列活动,如质疑、讨论、辩论等,加大思维力度。引导学生反复阅读,研究反思。帮助学生总结,理顺思维条理。使学生面对文本能读得进,读得懂,读得透。正如叶圣陶所说的:“这当儿,教师犹如集会中的主席,排列讨论程序的是他,归纳讨论结果的是他,不过他比主席还多负一点责任,学生预习如有错误,他得纠正;如有缺漏,他得补充;如有完全没有注意到的地方,他得指示出来,加以阐发。”
  在讲授人教版教材郑愁予的《错误》时,学生们通过阅读、分析,都知道诗的第一部分描写的应是春季的江南,阳光明媚,百花盛开,草长莺飞,但独处深闺中的女子却不能感觉到温柔的春风,婀娜的柳絮。这鲜明的反差很有探究一番的“嚼头”。于是,我引导学生反复咀嚼作者描写深闺中的女子的心态时连用的四个比喻。学生经此引导,明确了努力方向,经合作探讨后得出:她的心如江南的这座小城一样,封闭、寂寞;又像傍晚的街道一样落寞、孤单;也像三月不揭的春帷般幽闭;更像紧掩的窗扉,把自己封闭了起来。虽然作者未言一“愁”字,但诗句婉曲地表现了思妇的怀人心理,描摹出思妇幽闭的内心世界,形象地刻画出一个寂寞女子哀怨的形象。这样,教师的“组织者”和“引导者”的作用就体现出来了。
  
  二、文本细读的挖掘者
  
  文本细读是研究性阅读的一个有效方法。教师在进行教材解读的时候,要想方设法挖掘出那些看似平常,但又能够牵一发而动文本全身的点,那些可以引发想象、深入探究的点,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分析、比较;演绎、归纳;涵咏、体味,对文本进行多角度的、有效的咀嚼、品味,达到叶圣陶先生所讲的“真知”读、“真能”读的境界。
  例如鲁迅《阿Q正传》中写道:“……直走进去打开箱子来:元宝,洋钱,洋纱衫……秀才娘子的一张宁式床先搬到土谷祠,此外便摆了钱家的桌椅,或者也就用赵家的罢。……”这是阿Q“造反”后回到土谷祠“独自躺在自己的小屋里”梦中的憧憬。我们粗看过去,可能就得出个一般的见解:这是农民革命的庸俗理想之一——为了钱财。但如果我们深入探究,则不难发现秀才娘子的讲究的宁式床、钱家或赵家的桌椅与阿Q那土谷祠的小屋的反差。于是“为什么”就冒出来了:为什么阿Q不自己住进钱家或赵家的“大宅门”,而要把钱家或赵家的豪华家具搬到自己寄居的破屋里呢?
  联系传统,我们可以理解为这是阿Q“安土重迁”的思想无意识的流露。联系阿Q卑微的自身,我们还可以认为这是阿Q骨子里“奴性”的下意识体现,钱家或赵家是让他惶恐惊惧之所,他哪敢到那儿去“逍遥”呢?即便只是留下一座空宅子,那依然是让他“敬而远之”的地方。这样一思考,我们对文本的理解不就深刻了吗?一流的文学家的“苦心”我们也才真正懂得。
  不妨再举一例:《林黛玉进贾府》一文,写黛玉进荣府,有这样的句子:“正房炕上横设一张炕桌,桌上磊着书籍茶具,靠东壁面西设着半旧的青缎背引枕。王夫人却坐在西边下首,亦是半旧的青缎靠背坐褥。见黛玉来了,便往东让。黛玉心中料定这是贾政之位。因见挨炕一溜三张椅子上,也搭着半旧的弹墨椅袱,黛玉便向椅上坐了。”文中用了三个“半旧”的定语,曹雪芹作为一代文学宗匠,断不会浪费笔墨写上可有可无的东西。这里,就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作者用上三个“半旧”的匠心所在。启发学生通过探究活动明白:“全新”的,只能说明这户人家是暴发户;“全旧”的,则说明这户人家是破落户;只有“半旧”的,才切合贾府这种资深豪门的身份。
  “一花一世界,一水一天堂。”言语的背后藏着一个美丽的伊甸园,用我们的智慧去引导学生尽可能完全地发现这个伊甸园,这便是我们语文教师不懈的追求。
  
  三、问题情境的创设者
  
  研究性阅读的显著特点是要增强学生的自主探究的能力,但在阅读过程中,学生往往很难把握住文章的重点,不知何处可以探究。对此,教师可根据文章的特点,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究活动中来。如在学习《荷塘月色》时,教师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文中 “峭楞楞如鬼一般”一句是否破坏了整篇文章美的意境?同学们对此颇感兴趣,热情很高,在课堂上展开了对这个问题的讨论,联系前后文,有学生认为这是和作者的淡淡的喜悦和淡淡的哀愁的复杂的感情相联系的。有另一学生发言说:“从整体来看,本段是描写荷塘上的月光,采取了正面和侧面相结合的方法,这一句是通过树影来侧面表现月影的特征:阴冷、静谧。而这正是作者真实心境的反映。”学生的回答有观点,有论据,表现出对教材的清醒认识以及不迷信权威的批判精神,这是难能可贵的。
  总之,在研究性阅读中,必须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地位,扮演好组织者、引导者,文本细读的挖掘者,问题情境的创设者的角色。要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唤醒学生的心灵,使之和文本内容发生共鸣,和作者的心灵相互沟通,从而寻求精神的家园。要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实现学生有创意的阅读。■
其他文献
在古代汉语中,“可怜”一词经常出现,其词义相对丰富且多变。细究古诗文,“可怜”往往包含以下几个意思。    一、指可爱,美好,有爱怜之意    1.南北朝民歌:“歌谣数百种,《子夜》最可怜。慷慨吐清音,明转出天然。”其内容是赞美《子夜》歌曲声调之美妙动听。  2.古乐府《孔雀东南飞》:“东家有贤女,自名秦罗敷。可怜体无比,阿母为汝求。”这是在夸赞女子的身材美好。  3.杜甫 《韦讽录事宅观曹将军画
成对词构成成分的线性排列顺序映照人的认知与思维顺序,与人的思维认知顺序相一致。对英语成对词词序的象似性考察有助于语言的共性研究,具有一定的语言类型学意义。
班主任工作是支撑学校教育的顶梁柱,也是最讲究方法技巧的一门艺术。学生就是一座塑像,但和大理石的塑像有一点不同,刀法如果用得不对,可能万像同毁;刀法如果用得对,则一刀下去,画龙点睛。刀法就是教育方法。管理一个新的班级,第一刀下得对,那就是成功的一半。学高为师,德高为范。我认为此刀法就是——榜样。  俗话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我深有体会。  去年,送走高三毕业班,原想暑假轻松一把,同时也给自己充充电
扬雄的述志赋指的是他早期的《反离骚》和晚期的《逐贫赋》《太玄赋》《解嘲》《解难》五篇赋。在这五篇赋中扬雄表达了对诸多人生问题的看法,可以总结为“名”、“富贵”和“
摘 要:表达能力是人们进行交流的前提,如何进行自然的、恰当的表达是现代语文教学中新的课题。在初中语文教学中不断地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帮助学生善于表达、交流自然、敏捷应对,而且能够配合语境进行适当的语气、语调、手势的表达,让学生更好地进行表达,是现代初中语文教学的重点。文章根据现在初中语文教学的特点,提出了培养学生表达能力的措施。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 表达能力 培养措施     一、引言  在现
经典文字字珠玑,句句精彩。尤其是出自名家之手的经典文,更是充盈着个性的语言,饱含着理性的思考。洋溢着作家的才情……令人百读不厌。诸如老舍的《草原》、《泉城》,
对于研究生的培养关键在于研究创新能力,政治理论课教学也要满足这一要求,这就需要推进研究型教学模式改革。采用研讨式教学模式,营造开放环境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平台。推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