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课程理念和生本教育理念下,小组合作学习已广泛应用于中小学教学实践,已成为学生自主学习、提高课堂效率的有效途径。但是,笔者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以及与同事和学生交流中发现,看似热闹的课堂背后还存在很多问题需要我们去解决。本文仅就小组合作学习中出现的常规问题及改进策略谈谈自己的一点想法。
关键词: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教学实践
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具有明显的优越性,合作学习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交流探讨与延伸环节,不仅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学科成绩,还能在合作学习过程中有效锻炼实践能力、合作能力与人际交往能力。特别是在新课程理念和生本教育理念下,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是克服传统教学弊端,实现学生自主学习,提高课堂效率的有效途径。
目前,小组合作学习已被广泛应用于中小学教学实践中,已经成为课堂教学必不可少的一环。但是,“能看懂的看门道,看不懂的看热闹”,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以及与同事和学生交流过程中,笔者发现看似热闹的课堂背后,很多讨论是七嘴八舌,不切主题,小组合作学习的效率大打折扣,甚至有的小组合作完全流于形式。所以,小组合作学习现在还存在很多问题需要我们去解决。根据笔者的教学经验,主要问题总结如下。
一、存在的问题
1.分组不合理
孩子学业水平、能力倾向、个性特征、性别乃至社会家庭背景等方面存在巨大差异,一个班级所有科目都采用一个分组模式是否合理?
2.合作探究时机设置不合理
合作探究的问题的设置是否紧扣课程标准要求?是否是学生踮一踮脚尖,伸一伸小手就能够到“太阳”?是否具有一定程度的启发性、思考性和人文性?能帮助孩子解决什么问题?
3.部分学生不会有效合作
小组内各成员的任务是否明确、合理?小组内每个孩子究竟该做什么?怎么做才能与其他成员进行有效的沟通?如何展开讨论?讨论中怎样学会很好的聆听和记录?当产生不同意见的时候,怎样建设性地解决?怎样才能让每个孩子都有展示自己的机会,保证“学困生”不被边缘化?以及怎样汇报讨论结果?不同小组之间的讨论合作怎样实现?这些我们的孩子是不会去思考的。而我们的老师也思考得不够,往往问题已给出,孩子们就已经开始讨论了,这样的合作讨论这些实效性能有多高呢?
4.评价不全面,缺乏科学性,合理性
我们对小组合作学习结果的缺乏科学合理性。我们的评价经常重视结果评价,忽略过程评价,重视显形表现,忽视思维表现这些都不是合理、科学、全面的评价。
二、策略
1.小组合作学习的分组策略
充分考虑不同孩子学业水平、能力倾向、个性特征、性别乃至社会家庭背景等方面存在的巨大差异,尝试科目分组模式,合理分组。
2.把握小组合作学习时机的策略
合作探究的问题的设置紧扣课程标准要求,设置在学生踮一踮脚尖,伸一伸小手就能够到地方,问题要有具有一定程度的启发性、思考性和人文性。
3.有效合作的策略
如何做到小组内各成员的任务明确合理?组内每个孩子的分工应该清晰,并且轮换。比如;甲同学负责记录,乙同学负责汇报,丙同学负责组内秩序等等;不同职责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定期轮换。职责明确是为了秩序,轮换则是防止个别学生边缘化。
怎么做才能与其他成员进行有效的沟通?如何展开有效讨论?讨论中怎样学会很好的聆听和记录?第一轮发言要有秩序,按顺序依次发言,其他组员认真聆听,不要随意打断别人发言,这样是为了让每个孩子都有展示自己的机会,保证“学困生”不被边缘化。之后进入自由发言辩论阶段,此时,每个成员就之前的发言表达自己的意见和不同,此时不同的声音和观点最多。不同的意见出现的地方,就是我们需要小组讨论的地方,此时可以通过小组讨论解决分歧,如果小组讨论不能解决,可以在汇报时将不同的意见在全班汇报,通过全班范围内不同小组之间的讨论合作以实现最后的意见整合,老师如果发现全班讨论仍不能达成基本整合,则要适时的给予指导和点拨。
在整个过程中,每个小组负责记录的同学做好发言记录,小组范围内形成最终整体意见,负责汇报同学代表小组进行汇报,其他小组成员进行补充。
4.评价的策略
我们要有意识的对孩子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参与程度以及创新意识、实践能力进行评价,对孩子学习过程与方法的评价,避免只关注发言的学生,而忽略其他未发言学生的评价等,反之。则极易挫伤孩子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特别是对那些性格内向、不善言辞的孩子,使“评价促进发展”的功能大打折扣。
5.研究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的策略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应让学生处于主动学习状态,经历探索、质疑、交流、解惑,从而体现成功的喜悦,提高他们的学习品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6.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的角色转变策略
教师从课堂的领导者、指挥者、统治者变成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是组织者、参与者、评价者,应该积极发挥参与合作、及时指导、组间调控和总结评价的功能。
“无形”莫被“有形”误。回首我们走过的路,我们过多地重视了它的形式,忽略了它的本质。面对各式各样研究性学习的小组合作形式的实践,如何科学地制订合作性学习评价标准,如何通过科学的评价手段积极推进以小组合作为主要组织形式的研究性学习,有待于我们在实践中不断深入探讨。“洗尽铅华始见真,浮华褪尽方显诚。”孩子是大自然最杰出的作品,孩子是天生的学习者,我们应该更多地站在孩子生命成长需要的立场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期待在我们的努力之下,在以后的课堂小组合作讨论中,我们能看到孩子们思维的碰撞与交流,看到孩子们自然的学习天性的释放,让成功的小组合作学习点燃无数孩子的头脑和生命,也照亮我们的每一个课堂。
关键词: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教学实践
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具有明显的优越性,合作学习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交流探讨与延伸环节,不仅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学科成绩,还能在合作学习过程中有效锻炼实践能力、合作能力与人际交往能力。特别是在新课程理念和生本教育理念下,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是克服传统教学弊端,实现学生自主学习,提高课堂效率的有效途径。
目前,小组合作学习已被广泛应用于中小学教学实践中,已经成为课堂教学必不可少的一环。但是,“能看懂的看门道,看不懂的看热闹”,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以及与同事和学生交流过程中,笔者发现看似热闹的课堂背后,很多讨论是七嘴八舌,不切主题,小组合作学习的效率大打折扣,甚至有的小组合作完全流于形式。所以,小组合作学习现在还存在很多问题需要我们去解决。根据笔者的教学经验,主要问题总结如下。
一、存在的问题
1.分组不合理
孩子学业水平、能力倾向、个性特征、性别乃至社会家庭背景等方面存在巨大差异,一个班级所有科目都采用一个分组模式是否合理?
2.合作探究时机设置不合理
合作探究的问题的设置是否紧扣课程标准要求?是否是学生踮一踮脚尖,伸一伸小手就能够到“太阳”?是否具有一定程度的启发性、思考性和人文性?能帮助孩子解决什么问题?
3.部分学生不会有效合作
小组内各成员的任务是否明确、合理?小组内每个孩子究竟该做什么?怎么做才能与其他成员进行有效的沟通?如何展开讨论?讨论中怎样学会很好的聆听和记录?当产生不同意见的时候,怎样建设性地解决?怎样才能让每个孩子都有展示自己的机会,保证“学困生”不被边缘化?以及怎样汇报讨论结果?不同小组之间的讨论合作怎样实现?这些我们的孩子是不会去思考的。而我们的老师也思考得不够,往往问题已给出,孩子们就已经开始讨论了,这样的合作讨论这些实效性能有多高呢?
4.评价不全面,缺乏科学性,合理性
我们对小组合作学习结果的缺乏科学合理性。我们的评价经常重视结果评价,忽略过程评价,重视显形表现,忽视思维表现这些都不是合理、科学、全面的评价。
二、策略
1.小组合作学习的分组策略
充分考虑不同孩子学业水平、能力倾向、个性特征、性别乃至社会家庭背景等方面存在的巨大差异,尝试科目分组模式,合理分组。
2.把握小组合作学习时机的策略
合作探究的问题的设置紧扣课程标准要求,设置在学生踮一踮脚尖,伸一伸小手就能够到地方,问题要有具有一定程度的启发性、思考性和人文性。
3.有效合作的策略
如何做到小组内各成员的任务明确合理?组内每个孩子的分工应该清晰,并且轮换。比如;甲同学负责记录,乙同学负责汇报,丙同学负责组内秩序等等;不同职责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定期轮换。职责明确是为了秩序,轮换则是防止个别学生边缘化。
怎么做才能与其他成员进行有效的沟通?如何展开有效讨论?讨论中怎样学会很好的聆听和记录?第一轮发言要有秩序,按顺序依次发言,其他组员认真聆听,不要随意打断别人发言,这样是为了让每个孩子都有展示自己的机会,保证“学困生”不被边缘化。之后进入自由发言辩论阶段,此时,每个成员就之前的发言表达自己的意见和不同,此时不同的声音和观点最多。不同的意见出现的地方,就是我们需要小组讨论的地方,此时可以通过小组讨论解决分歧,如果小组讨论不能解决,可以在汇报时将不同的意见在全班汇报,通过全班范围内不同小组之间的讨论合作以实现最后的意见整合,老师如果发现全班讨论仍不能达成基本整合,则要适时的给予指导和点拨。
在整个过程中,每个小组负责记录的同学做好发言记录,小组范围内形成最终整体意见,负责汇报同学代表小组进行汇报,其他小组成员进行补充。
4.评价的策略
我们要有意识的对孩子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参与程度以及创新意识、实践能力进行评价,对孩子学习过程与方法的评价,避免只关注发言的学生,而忽略其他未发言学生的评价等,反之。则极易挫伤孩子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特别是对那些性格内向、不善言辞的孩子,使“评价促进发展”的功能大打折扣。
5.研究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的策略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应让学生处于主动学习状态,经历探索、质疑、交流、解惑,从而体现成功的喜悦,提高他们的学习品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6.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的角色转变策略
教师从课堂的领导者、指挥者、统治者变成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是组织者、参与者、评价者,应该积极发挥参与合作、及时指导、组间调控和总结评价的功能。
“无形”莫被“有形”误。回首我们走过的路,我们过多地重视了它的形式,忽略了它的本质。面对各式各样研究性学习的小组合作形式的实践,如何科学地制订合作性学习评价标准,如何通过科学的评价手段积极推进以小组合作为主要组织形式的研究性学习,有待于我们在实践中不断深入探讨。“洗尽铅华始见真,浮华褪尽方显诚。”孩子是大自然最杰出的作品,孩子是天生的学习者,我们应该更多地站在孩子生命成长需要的立场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期待在我们的努力之下,在以后的课堂小组合作讨论中,我们能看到孩子们思维的碰撞与交流,看到孩子们自然的学习天性的释放,让成功的小组合作学习点燃无数孩子的头脑和生命,也照亮我们的每一个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