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550-1868(2015)04
【摘要】目的 分析儿科护理风险因素,进一步制定并落实相关防范措施,以此为儿科护理质量的提升提供保障依据。方法 抽取2011年6月~2012年6月在我院就诊的360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对照组),对其60例投诉案例的相关风险因素进行分析,并制定相关防范措施,进一步应用在2012年7月~2013年7月我院收治的360例患儿当中(观察组),对两组投诉率及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观察组投诉率(2.22%)明显低于对照组(16.67%),两组数据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儿对护理的总满意度(97.22%)明显高于对照组(72.28%),两组数据差异明显(P<0.05)。结论 儿科护理风险因素主要有护理人员因素、管理因素及社会因素等;提高护理人员综合素质、加强管理、营造良好的护患关系、做好药品、物品及设备的定期检查工作能够使儿科护理质量得到有效提升。
【关键词】儿科护理;风险因素;防范措施
对于医院来说,医疗水平的提升,不仅局限于治疗方法及技术的提升,还体现在护理质量的提升[1]。特别是在儿科护理工作中,由于儿科患者年龄普遍较小、自控能力及自我保护能力均不能与成年人比较。因此,做好儿科护理工作便显得极为重要。本组重点分析儿科护理风险因素,进一步制定并落实相关防范措施,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研究观察组360例患儿,男191例、女169例;年龄3个月~12岁,平均年龄(6.9±2.5)岁;观察组360例患儿,男192例、女168例;年龄3个月~11岁,平均年龄(6.8±2.4)岁;两组患儿主要病症为感冒、早产儿、小儿肺炎、手足口病及小儿哮喘等。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及病症等基本资料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抽取2011年6月~2012年6月在我院就诊的360例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进一步对其中的投诉案例的相关风险因素进行分析,在制定相关风险防范措施的基础上,将其实施在2012年7月~2013年7月我院收治的360例患儿当中,然后对两组患儿的投诉率及对护理的满意度进行分析比较。
1.3判定标准
参照叶训琴[2]等作出的研究,采取自制调查问卷,设百分制,患儿对护理的满意度进行判定,即为:①非常满意:≥90分;②满意:76~89分;③一般满意:60~75分;④不满意:<60分;总满意度=(非常满意+满意+一般满意)例数/n×100%。
1.4统计学分析
文中所有数据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统计方法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2两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中,患儿对护理的满意情况为:非常满意260例、满意46例、一般满意44例、不满意10例,总满意度为97.22%;对照组中患儿对护理的满意情况为:非常满意82例、满意98例、一般满意82例、不满意98例,总满意度为72.28%;观察组患儿对护理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明显(P<0.05)。
3.讨论
3.1儿科护理风险因素分析
(1)护理人员方面。护理人员综合素质较低,常会发生护理差错问题,比如患儿的查对问题、用药问题、输血及标本送检问题等[3]。同时,护理人员由于在护理技巧方面的缺失,导致技术熟练程度不高。另外,由于儿科护理工作任务重,护理人员难免会有不良情绪,从而在护理态度方面受到影响。
(2)管理方面。由于管理方面的缺失,常会出现护理人员工作积极性不高的现象,同时在药品、物品及设备等的检查方面也较为散漫,由于管理不当,还会引发一些意外风险,比如患儿烫伤、坠床及走失等。
(3)社会因素方面。受社会负面新闻的影响,患儿家属对医师、护理人员不够信任,医患之间缺乏沟通,从而引发医患及护患纠纷,从而加大了护理风险的发生。
3.2相关防范措施探究
(1)提升护理护理人员综合素质。做好护理人员理论知识、技能及业务等方面的培训工作,以此使护理人员各方面的能力得到有效提升,规范用药、输血输液及护理病历书写等护理工作[4]。增强自身安全意识及法律知识,保持热情的工作态度,及时发现问题及解决问题。
(2)做好管理方面的强化工作。在儿科护理工作中成立安全管理小组,做好各项安全的防范工作。做好相关急救药品、物品及设备的定期检查工作,合理约束护理人员在工作期间的行为,使其保持认真、细心、严谨的工作态度。
(3)营造良好的护患关系。护理人员需主动与患儿及患儿家属沟通,积极回答患儿提出的疑问,做好患儿的心理疏导工作,满足患儿及家属的合理需求,以此赢取患儿及家属的充分信任,在营造良好的护患关系的同时,为患儿早日康复奠定良机。
3.3结论
本组研究结果表明,实施风险防范措施的观察与未实施风险防范措施的对照组比较,在投诉率方面明显降低(P<0.05),在患儿对护理的满意度方面明显提升(P<0.05)。由此可以得出结论:儿科护理风险因素诸多,主要有护理人员因素、管理因素及社会因素等;提高护理人员综合素质、加强管理、营造良好的护患关系、做好药品、物品及设备的定期检查工作能够使儿科护理质量得到有效提升。
参考文献
[1]卢瑞存.儿科的护理风险及防范[J].中国实用医药,2012,02(11):256-257.
[2]叶训琴.儿科护理风险管理与防范措施[J].中外医疗,2013,03(24):163-165.
[3]权春艳.小儿科的护理风险管理及防范策略[J].中国实用医药,2013,02(18):267-268.
[4]朱学江.任桂玲.杨柳.儿科护理的风险因素及防范措施[J].中外医疗,2012,06(20):127-128.
【摘要】目的 分析儿科护理风险因素,进一步制定并落实相关防范措施,以此为儿科护理质量的提升提供保障依据。方法 抽取2011年6月~2012年6月在我院就诊的360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对照组),对其60例投诉案例的相关风险因素进行分析,并制定相关防范措施,进一步应用在2012年7月~2013年7月我院收治的360例患儿当中(观察组),对两组投诉率及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观察组投诉率(2.22%)明显低于对照组(16.67%),两组数据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儿对护理的总满意度(97.22%)明显高于对照组(72.28%),两组数据差异明显(P<0.05)。结论 儿科护理风险因素主要有护理人员因素、管理因素及社会因素等;提高护理人员综合素质、加强管理、营造良好的护患关系、做好药品、物品及设备的定期检查工作能够使儿科护理质量得到有效提升。
【关键词】儿科护理;风险因素;防范措施
对于医院来说,医疗水平的提升,不仅局限于治疗方法及技术的提升,还体现在护理质量的提升[1]。特别是在儿科护理工作中,由于儿科患者年龄普遍较小、自控能力及自我保护能力均不能与成年人比较。因此,做好儿科护理工作便显得极为重要。本组重点分析儿科护理风险因素,进一步制定并落实相关防范措施,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研究观察组360例患儿,男191例、女169例;年龄3个月~12岁,平均年龄(6.9±2.5)岁;观察组360例患儿,男192例、女168例;年龄3个月~11岁,平均年龄(6.8±2.4)岁;两组患儿主要病症为感冒、早产儿、小儿肺炎、手足口病及小儿哮喘等。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及病症等基本资料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抽取2011年6月~2012年6月在我院就诊的360例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进一步对其中的投诉案例的相关风险因素进行分析,在制定相关风险防范措施的基础上,将其实施在2012年7月~2013年7月我院收治的360例患儿当中,然后对两组患儿的投诉率及对护理的满意度进行分析比较。
1.3判定标准
参照叶训琴[2]等作出的研究,采取自制调查问卷,设百分制,患儿对护理的满意度进行判定,即为:①非常满意:≥90分;②满意:76~89分;③一般满意:60~75分;④不满意:<60分;总满意度=(非常满意+满意+一般满意)例数/n×100%。
1.4统计学分析
文中所有数据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统计方法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2两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中,患儿对护理的满意情况为:非常满意260例、满意46例、一般满意44例、不满意10例,总满意度为97.22%;对照组中患儿对护理的满意情况为:非常满意82例、满意98例、一般满意82例、不满意98例,总满意度为72.28%;观察组患儿对护理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明显(P<0.05)。
3.讨论
3.1儿科护理风险因素分析
(1)护理人员方面。护理人员综合素质较低,常会发生护理差错问题,比如患儿的查对问题、用药问题、输血及标本送检问题等[3]。同时,护理人员由于在护理技巧方面的缺失,导致技术熟练程度不高。另外,由于儿科护理工作任务重,护理人员难免会有不良情绪,从而在护理态度方面受到影响。
(2)管理方面。由于管理方面的缺失,常会出现护理人员工作积极性不高的现象,同时在药品、物品及设备等的检查方面也较为散漫,由于管理不当,还会引发一些意外风险,比如患儿烫伤、坠床及走失等。
(3)社会因素方面。受社会负面新闻的影响,患儿家属对医师、护理人员不够信任,医患之间缺乏沟通,从而引发医患及护患纠纷,从而加大了护理风险的发生。
3.2相关防范措施探究
(1)提升护理护理人员综合素质。做好护理人员理论知识、技能及业务等方面的培训工作,以此使护理人员各方面的能力得到有效提升,规范用药、输血输液及护理病历书写等护理工作[4]。增强自身安全意识及法律知识,保持热情的工作态度,及时发现问题及解决问题。
(2)做好管理方面的强化工作。在儿科护理工作中成立安全管理小组,做好各项安全的防范工作。做好相关急救药品、物品及设备的定期检查工作,合理约束护理人员在工作期间的行为,使其保持认真、细心、严谨的工作态度。
(3)营造良好的护患关系。护理人员需主动与患儿及患儿家属沟通,积极回答患儿提出的疑问,做好患儿的心理疏导工作,满足患儿及家属的合理需求,以此赢取患儿及家属的充分信任,在营造良好的护患关系的同时,为患儿早日康复奠定良机。
3.3结论
本组研究结果表明,实施风险防范措施的观察与未实施风险防范措施的对照组比较,在投诉率方面明显降低(P<0.05),在患儿对护理的满意度方面明显提升(P<0.05)。由此可以得出结论:儿科护理风险因素诸多,主要有护理人员因素、管理因素及社会因素等;提高护理人员综合素质、加强管理、营造良好的护患关系、做好药品、物品及设备的定期检查工作能够使儿科护理质量得到有效提升。
参考文献
[1]卢瑞存.儿科的护理风险及防范[J].中国实用医药,2012,02(11):256-257.
[2]叶训琴.儿科护理风险管理与防范措施[J].中外医疗,2013,03(24):163-165.
[3]权春艳.小儿科的护理风险管理及防范策略[J].中国实用医药,2013,02(18):267-268.
[4]朱学江.任桂玲.杨柳.儿科护理的风险因素及防范措施[J].中外医疗,2012,06(20):127-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