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社会法治化进程的飞速发展从实质上要求现代大学生树立良好的法律意识和正确的维权意识。因此,“依法治校”已经成为高校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必然要求。学生管理法治化是依法治校思想在高校学生管理中的集中体现。其内涵是:在高校学生管理过程中,遵循法治精神,以国家制定的相关法律法规为基础,建立健全高校学生管理制度,规范学生管理权力行使程序,把规则作为学生管理中的最高权威,用法治的观念处理学生管理工作中的各项事务,使高校学生管理工作逐步走向法治的实践。高校辅导员作为学生管理工作的一线管理者和实施者,对法治化学生管理模式的建立以及学生管理法治化的实现起决定性作用。如何顺应国家的法治化进程,如何真正实现学生管理的法治化,从而进行以法治化管理为基本要求的辅导员队伍建设,已经成为高校应对社会法治化进程的重要挑战。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一、学生法治化管理与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关系和谐高校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谐高校的构建离不开依法治校的实现,高校内部学生管理是和谐高校的支撑点。
1.学生法治化管理有利于促进辅导员队伍建设的专业化、职业化进程。
辅导员队伍建设正在朝专业化、职业化的方向发展,它的最终实现离不开管理机制、体制的法治化水平的提升和完善,必须有良好的制度、法律意识作为支撑,才能保障辅导员队伍建设专业化、职业化的最终实现。
2.加强学生管理法治化水平,有利于促进辅导员树立法律化管理意识。
高校辅导员队伍的法治观念和规则意识直接影响到高校学生管理法治化的进程。当前,高校学生管理中出现的一些侵犯学生合法权益的现象,有些是因为高校辅导员在传统管理理念支配下的主动侵权,但更多的往往是基于“为学生好”这种良好动机而造成的对学生合法权益的侵犯。提升高校辅导员的法治观念和法律意识,尤其是民主思想、平等观念、诚信意识、正当程序意识、合法权利保障意识、自觉守法意识等。要让其充分理解,法律不仅一种制度、一种秩序,更重要的是法律本身隐藏着的一种公平正义的价值,代表了一种理想信念和文化理论。
3.加强学生管理法治化水平,有利于促进辅导员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意识。
树立人权观念,增强法治意识,强化学生权利本位的管理理念,是实现学生管理法治化、保护學生合法权益的前提。一方面,高校辅导员应该更新管理思想,树立学生权利本位的管理理念,充分尊重学生的基本权利与人格,承认学生平等参与管理学校的主体地位,促进师生双方平等交流、双向互动,塑造和谐的师生关系;另一方面,高校辅导员作为学生管理的实施者,应当做好学生与高校上层管理者沟通的桥梁,完善学生参与机制,允许学生参与讨论制定那些涉及学生切身利益的规则,使学生的意见和建议能够通过正当的途径得以表达,充分体现“以学生为本”的管理理念。只有最大程度地兼顾公平与平等,才能使学生建立起对辅导员的信任及权威性认同,在学生管理的执行上也才能得到学生的肯定和支持,减少管理的阻力,提高学生自觉遵守校纪校规的自觉性。
4.加强学生管理法治化水平,有利于促进辅导员树立制度化管理意识。
二、高校辅导员作为高校基层管理者和实施者,依法治校从根本上要求加强学生管理的法治化水平,即要求辅导员要懂得运用法律的观点分析、认识高校和学生之间的关系,解决学生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因此有利于促进辅导员树立制度化管理意识。
1.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有利于实现学生管理工作的规范化。
高校辅导员应该在法治观念和规则意识的指导下,在整个管理过程中遵循正当程序,严格按照既定的规则和程序处理生事务,实现程序的合法、公开和公平,切实保障实体性权利的实现。高校辅导员在学生管理工作中依程序办事,能够有效保障学生在学校的各项权利,保证管理和处分的程序公正。实际上,高校辅导员对于学生的管理事项较多,每一项都应该制定相应的程序,以使各种管理活动都能够遵照一定的程序进行。对学生管理中的程序问题予以规范,且能够有效地规范高校辅导员的管理程序,推进学生管理规范化的实现。
2.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有利于实现“学生参与”的管理机制。
高校辅导员工作的程序法治化赋予了实体法治化以动态性,程序法治化必须以学生权利的保障为核心,换言之,确立完善的学生利益表达与疏通机制是彰显辅导员工作“以人为本”理念的关键举措。
3.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有利于实现管理行为的规范化。
从某种意义上说,法治化的进程是一种程序性的进程。所谓程序,是指事情进行的先后次序或者按照时间先后或依次安排的工作步骤。一言以蔽之,管理行为规范化的核心是实现程序正义,即“看得见的正义”。
三、学生法治化管理视角下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有效路径
1.加强培训,提升素质。
全面强化辅导员队伍培训,尤其是法制知识方面的培训。坚持把法治意识与岗前培训、岗中培训和骨干培训相结合,坚持学校培训、省教育行政部门培训、教育部培训三级培训相结合,坚持全方位、多角度培训相结合,构建和完善高校辅导员培训体系。定期举办辅导员研修班,实行辅导员轮训制度,建设辅导员学习交流平台,实施辅导员在职攻读学位提升工程,全面加强辅导员的法治能力、思想政治教育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就业指导能力、心理咨询能力、公共课程授课能力、科研能力等能力的培训培养,提高辅导员队伍的整体素质。
2.校内规章制度的制定需要程序化。
对那些涉及学生切身利益的规范应当吸纳学生的意见,举行听证会。笔者在班级规范化建设的过程中,强调班级规范制定的民主性,即成立由主要学生干部组成的起草小组,草案内容包括总则性规定、教室文明、宿舍文明、请销假制度和班委职责,然后分发到各班由全体学生提出相关修改意见,最终对相关意见和建议予以集中整合并确定最终成文规范,当然也应注意对班级规范的不断修正。
3.明确岗位,权责清晰。
辅导员的工作要求与工作职责要有明确的规章制度。辅导员作为高等学校中从事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的专职工作人员,其主要是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学生的管理工作。主要包括心理健康教育、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就业指导、党团组织和班委会建设、校园文化和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组织等内容。学生中很多日常的事情是由辅导员管理,但并不代表高校凡是涉及学生的事就是辅导员的事,学生出现问题就都是辅导员的责任。要把辅导员的工作要求与工作职责制度化规范化的同时,还要明确各管理部门的职能,理顺管理关系,权责清晰,不至于某些管理部门出现问题、过错也归咎于辅导员。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一、学生法治化管理与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关系和谐高校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谐高校的构建离不开依法治校的实现,高校内部学生管理是和谐高校的支撑点。
1.学生法治化管理有利于促进辅导员队伍建设的专业化、职业化进程。
辅导员队伍建设正在朝专业化、职业化的方向发展,它的最终实现离不开管理机制、体制的法治化水平的提升和完善,必须有良好的制度、法律意识作为支撑,才能保障辅导员队伍建设专业化、职业化的最终实现。
2.加强学生管理法治化水平,有利于促进辅导员树立法律化管理意识。
高校辅导员队伍的法治观念和规则意识直接影响到高校学生管理法治化的进程。当前,高校学生管理中出现的一些侵犯学生合法权益的现象,有些是因为高校辅导员在传统管理理念支配下的主动侵权,但更多的往往是基于“为学生好”这种良好动机而造成的对学生合法权益的侵犯。提升高校辅导员的法治观念和法律意识,尤其是民主思想、平等观念、诚信意识、正当程序意识、合法权利保障意识、自觉守法意识等。要让其充分理解,法律不仅一种制度、一种秩序,更重要的是法律本身隐藏着的一种公平正义的价值,代表了一种理想信念和文化理论。
3.加强学生管理法治化水平,有利于促进辅导员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意识。
树立人权观念,增强法治意识,强化学生权利本位的管理理念,是实现学生管理法治化、保护學生合法权益的前提。一方面,高校辅导员应该更新管理思想,树立学生权利本位的管理理念,充分尊重学生的基本权利与人格,承认学生平等参与管理学校的主体地位,促进师生双方平等交流、双向互动,塑造和谐的师生关系;另一方面,高校辅导员作为学生管理的实施者,应当做好学生与高校上层管理者沟通的桥梁,完善学生参与机制,允许学生参与讨论制定那些涉及学生切身利益的规则,使学生的意见和建议能够通过正当的途径得以表达,充分体现“以学生为本”的管理理念。只有最大程度地兼顾公平与平等,才能使学生建立起对辅导员的信任及权威性认同,在学生管理的执行上也才能得到学生的肯定和支持,减少管理的阻力,提高学生自觉遵守校纪校规的自觉性。
4.加强学生管理法治化水平,有利于促进辅导员树立制度化管理意识。
二、高校辅导员作为高校基层管理者和实施者,依法治校从根本上要求加强学生管理的法治化水平,即要求辅导员要懂得运用法律的观点分析、认识高校和学生之间的关系,解决学生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因此有利于促进辅导员树立制度化管理意识。
1.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有利于实现学生管理工作的规范化。
高校辅导员应该在法治观念和规则意识的指导下,在整个管理过程中遵循正当程序,严格按照既定的规则和程序处理生事务,实现程序的合法、公开和公平,切实保障实体性权利的实现。高校辅导员在学生管理工作中依程序办事,能够有效保障学生在学校的各项权利,保证管理和处分的程序公正。实际上,高校辅导员对于学生的管理事项较多,每一项都应该制定相应的程序,以使各种管理活动都能够遵照一定的程序进行。对学生管理中的程序问题予以规范,且能够有效地规范高校辅导员的管理程序,推进学生管理规范化的实现。
2.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有利于实现“学生参与”的管理机制。
高校辅导员工作的程序法治化赋予了实体法治化以动态性,程序法治化必须以学生权利的保障为核心,换言之,确立完善的学生利益表达与疏通机制是彰显辅导员工作“以人为本”理念的关键举措。
3.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有利于实现管理行为的规范化。
从某种意义上说,法治化的进程是一种程序性的进程。所谓程序,是指事情进行的先后次序或者按照时间先后或依次安排的工作步骤。一言以蔽之,管理行为规范化的核心是实现程序正义,即“看得见的正义”。
三、学生法治化管理视角下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有效路径
1.加强培训,提升素质。
全面强化辅导员队伍培训,尤其是法制知识方面的培训。坚持把法治意识与岗前培训、岗中培训和骨干培训相结合,坚持学校培训、省教育行政部门培训、教育部培训三级培训相结合,坚持全方位、多角度培训相结合,构建和完善高校辅导员培训体系。定期举办辅导员研修班,实行辅导员轮训制度,建设辅导员学习交流平台,实施辅导员在职攻读学位提升工程,全面加强辅导员的法治能力、思想政治教育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就业指导能力、心理咨询能力、公共课程授课能力、科研能力等能力的培训培养,提高辅导员队伍的整体素质。
2.校内规章制度的制定需要程序化。
对那些涉及学生切身利益的规范应当吸纳学生的意见,举行听证会。笔者在班级规范化建设的过程中,强调班级规范制定的民主性,即成立由主要学生干部组成的起草小组,草案内容包括总则性规定、教室文明、宿舍文明、请销假制度和班委职责,然后分发到各班由全体学生提出相关修改意见,最终对相关意见和建议予以集中整合并确定最终成文规范,当然也应注意对班级规范的不断修正。
3.明确岗位,权责清晰。
辅导员的工作要求与工作职责要有明确的规章制度。辅导员作为高等学校中从事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的专职工作人员,其主要是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学生的管理工作。主要包括心理健康教育、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就业指导、党团组织和班委会建设、校园文化和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组织等内容。学生中很多日常的事情是由辅导员管理,但并不代表高校凡是涉及学生的事就是辅导员的事,学生出现问题就都是辅导员的责任。要把辅导员的工作要求与工作职责制度化规范化的同时,还要明确各管理部门的职能,理顺管理关系,权责清晰,不至于某些管理部门出现问题、过错也归咎于辅导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