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张家口市第一中学 河北 张家口 075000)
摘 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教育教学改革的推进,新形势下,高中生的思想动态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也出现了一些早熟的倾向。在这个多元化的社会,高中生也沾惹上了不少的社会气息,他们变得更加现实,失去了不少的“童真”。在以往的教育教学中,班主任是高中开展管理的主要责任者,但是当前,孩子受到家庭的影响越来越严重,家里给予的思想启蒙和传递的价值观念直接影响到学生的一生。所以学生的成长与发展,离不开学校的教育,也离不开家庭教育,必须有效的整合两者才能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本文中,笔者通过大量的文献研究法、实地调查法、访谈法等社会学研究方法,结合教育学、心理学、儿童发展学等学科知识探究了新形势下家校如何互联互通采取“望闻问切”的方法转变后进生,希望能提升家校合作的质量,促进后进生的转化,促进他们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家校合作;望闻问切;转化;后进生
一、家校合作的现状及评析
针对“后进生”的转化来说,以往的家校合作中往往都是学生出现问题之后,班主任及时的告知学生家长,也就是学生所说的“请家长”。这种被动式,滞后式的合作为转化后进生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是也产生了很多的负面影响。首先,高中生对“请家长”这样的事情,往往都是极度排斥和厌恶的事情,如果心理调整不过来,就会出现逆反的心理,在他们的心中埋下祸患。很多的学生觉得这样做伤害了自己的自尊心,也觉得非常没有面子,往往让事情在表现上得到平息,实际上学生的心中形成了一股反对的暗流。其次,往往“请家长”都是在工作日,有些家长由于工作的原因无法到校,或者无法及时到校,这样会增加家长与班主任之间的误解,班主任觉得家长不支持学校工作,家长觉得啥事还都要来学校,那么老师的作用何在呢?把学生交到学校,学校竟然没有办法好好的管教或者说管教不了,也会对班主任的工作能力产生怀疑。最后,如果“请家长”之后,事情后期没有好转,那么后进生就会形成这样的认知:家长和班主任合伙整自己,觉得自己太差,容易让学生失去信心,误认为这个世界上无人爱他,关心他,造成更为严重的心理问题。高中生其实在学习的过程中,出现一定的成绩差异或者差距也是非常正常的,因为每个人的能力、生活环境、家庭教育等方面本身就存在差异,但是并不代表“后进生”就是“另类学生”,他们就矮人一截。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后进生”形成的原因往往有这么几个:一是,学习习惯不好,学习态度不端正,对学习存在一定的认知误区。二是,家庭教育缺失,发生一定的家庭变故,比如父母离婚,父母关系不和等等,对孩子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三是,班级管理存在若干问题等等。所以“后进生”的出现其实是有很多因素造成的,主要跟家庭和学校教育有关,那么强化家校合作,做到互联互通,形成合力才能全面的把握学生的动态,促进他们的转变和优化,进而促进“后进生”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二、新形势下家校合作转化“后进生”的方法探究
(一)强化合作,“望”的全面
有一个词汇叫做“无事生非”,往往“后进生”由于成绩不好,学习兴趣较为淡薄,使得他们在课堂上不爱学习,经常会闹出很多的事情来。在家庭中,不爱写家庭作业,极易在学习上跟家长闹别扭,出现意见分歧等。那么无论是家长还是班主任都要做一个细心的观“望”者。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有各种表象,他们的每一个想法、动作、发生的事件都蕴含着他们的个性。找根源,就需要从日常现象抓起,然后从现象归纳出本质。“望”就是观察,老师要炼就火眼金睛,认真全面的洞察“后进生”的言行举止,然后归纳总结,开出“药方”。无论是学校的教育工作者还是父母都应该认真的观察学生,家校之间要互联互通,及时的沟通彼此掌握的信息,并且交流学生的现状,存在的心理和行为状态,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的做到“对症下药”,解决后进生存在的突出问题。
(二)说者有心,听者有意,“闻”出味道
对于高中生来说,我们经常说到童言无忌。那么孩子们所说的每一句话可能都代表着一种情绪和心理。作为家长和班主任,要多和孩子交流,从他们的言语当中了解他们的动态,并且家校互动,及时的汇总信息,把学校和家里的表现融合一下,针对性的采取措施来改变学生。正所谓“言为心声”,“后进生”说话的方式、内容以及流露出来的感情色彩都可能折射出相关的信息。“闻”就是倾听。转化“后进生”,教育工作者必须全面的了解学生,除了在校情况外,还要了解他们的家庭、社会关系和小群体关系等,这些都与他们的生活与学习有着直接的关联性。在这一点上,家庭教育和家校沟通就显得极为重要。家长在家长班级学习的时候,也应做个有心人,凡是知道孩子德育和学习存在缺点的都应该及时的把孩子在家的表现告知班主任或者科任教师,只有这样才能做到对症下药。
(三)家校摆正地位,“问”的透彻
无论是家长还是班主任,往往给高中生留下的概念就是他们都是成年人,有点高高在上,在管理他们的时候,不太尊重他们的意见,有一定的专制性。学生也感觉到他们高高在上,那么学生在他们面前就会有所伪装,不愿意把心里话说给他们听,往往在家长和班主任面前会呈现出两面性甚至是多面性。我这里的“问”有两层含义,一是询问,二是问候。询问顾名思义那就是设问,从预设的问题中找到答案。问候就是爱的教育。家长和班主任都放下架子,尊重“后进生”,实现“亲其师,信其道”,父母主动的与孩子交流,关心他们。
(四)正确把脉,“切”的准确
对于高中生来说,他们的世界并不复杂,但是他们的学习兴趣容易受到干扰,他们的心理比较脆弱,所以在教育的过程中一定要讲究方法。针对高中“后进生”,“切”极为关键,就是在前三者的基礎上,给学生找“病根”,开对药方。每一位问题学生的背后都与家庭和学校生活教育有关,针对不同的原因,家长和班主任一定要把好脉,切出问题的根源,做到实事求是,因“生”制宜,找到问题的症结,对症下药,因材施教。
四、结语
对于高中“后进生”的转化,需要追本溯源,刨根问底,强化家校合作,在合作中互通有无,信息共享,然后融会贯通,找到病根,对症下药,这样才能提升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参考文献:
[1]王昌菊.如何当好班主任-采取“望闻问切”的策略转化后进生[J].俪人教师,2015(11).
[2]袁瑞雪.浅议家校配合共促后进生的预防与转化[J].科学咨询,2016(05).
摘 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教育教学改革的推进,新形势下,高中生的思想动态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也出现了一些早熟的倾向。在这个多元化的社会,高中生也沾惹上了不少的社会气息,他们变得更加现实,失去了不少的“童真”。在以往的教育教学中,班主任是高中开展管理的主要责任者,但是当前,孩子受到家庭的影响越来越严重,家里给予的思想启蒙和传递的价值观念直接影响到学生的一生。所以学生的成长与发展,离不开学校的教育,也离不开家庭教育,必须有效的整合两者才能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本文中,笔者通过大量的文献研究法、实地调查法、访谈法等社会学研究方法,结合教育学、心理学、儿童发展学等学科知识探究了新形势下家校如何互联互通采取“望闻问切”的方法转变后进生,希望能提升家校合作的质量,促进后进生的转化,促进他们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家校合作;望闻问切;转化;后进生
一、家校合作的现状及评析
针对“后进生”的转化来说,以往的家校合作中往往都是学生出现问题之后,班主任及时的告知学生家长,也就是学生所说的“请家长”。这种被动式,滞后式的合作为转化后进生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是也产生了很多的负面影响。首先,高中生对“请家长”这样的事情,往往都是极度排斥和厌恶的事情,如果心理调整不过来,就会出现逆反的心理,在他们的心中埋下祸患。很多的学生觉得这样做伤害了自己的自尊心,也觉得非常没有面子,往往让事情在表现上得到平息,实际上学生的心中形成了一股反对的暗流。其次,往往“请家长”都是在工作日,有些家长由于工作的原因无法到校,或者无法及时到校,这样会增加家长与班主任之间的误解,班主任觉得家长不支持学校工作,家长觉得啥事还都要来学校,那么老师的作用何在呢?把学生交到学校,学校竟然没有办法好好的管教或者说管教不了,也会对班主任的工作能力产生怀疑。最后,如果“请家长”之后,事情后期没有好转,那么后进生就会形成这样的认知:家长和班主任合伙整自己,觉得自己太差,容易让学生失去信心,误认为这个世界上无人爱他,关心他,造成更为严重的心理问题。高中生其实在学习的过程中,出现一定的成绩差异或者差距也是非常正常的,因为每个人的能力、生活环境、家庭教育等方面本身就存在差异,但是并不代表“后进生”就是“另类学生”,他们就矮人一截。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后进生”形成的原因往往有这么几个:一是,学习习惯不好,学习态度不端正,对学习存在一定的认知误区。二是,家庭教育缺失,发生一定的家庭变故,比如父母离婚,父母关系不和等等,对孩子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三是,班级管理存在若干问题等等。所以“后进生”的出现其实是有很多因素造成的,主要跟家庭和学校教育有关,那么强化家校合作,做到互联互通,形成合力才能全面的把握学生的动态,促进他们的转变和优化,进而促进“后进生”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二、新形势下家校合作转化“后进生”的方法探究
(一)强化合作,“望”的全面
有一个词汇叫做“无事生非”,往往“后进生”由于成绩不好,学习兴趣较为淡薄,使得他们在课堂上不爱学习,经常会闹出很多的事情来。在家庭中,不爱写家庭作业,极易在学习上跟家长闹别扭,出现意见分歧等。那么无论是家长还是班主任都要做一个细心的观“望”者。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有各种表象,他们的每一个想法、动作、发生的事件都蕴含着他们的个性。找根源,就需要从日常现象抓起,然后从现象归纳出本质。“望”就是观察,老师要炼就火眼金睛,认真全面的洞察“后进生”的言行举止,然后归纳总结,开出“药方”。无论是学校的教育工作者还是父母都应该认真的观察学生,家校之间要互联互通,及时的沟通彼此掌握的信息,并且交流学生的现状,存在的心理和行为状态,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的做到“对症下药”,解决后进生存在的突出问题。
(二)说者有心,听者有意,“闻”出味道
对于高中生来说,我们经常说到童言无忌。那么孩子们所说的每一句话可能都代表着一种情绪和心理。作为家长和班主任,要多和孩子交流,从他们的言语当中了解他们的动态,并且家校互动,及时的汇总信息,把学校和家里的表现融合一下,针对性的采取措施来改变学生。正所谓“言为心声”,“后进生”说话的方式、内容以及流露出来的感情色彩都可能折射出相关的信息。“闻”就是倾听。转化“后进生”,教育工作者必须全面的了解学生,除了在校情况外,还要了解他们的家庭、社会关系和小群体关系等,这些都与他们的生活与学习有着直接的关联性。在这一点上,家庭教育和家校沟通就显得极为重要。家长在家长班级学习的时候,也应做个有心人,凡是知道孩子德育和学习存在缺点的都应该及时的把孩子在家的表现告知班主任或者科任教师,只有这样才能做到对症下药。
(三)家校摆正地位,“问”的透彻
无论是家长还是班主任,往往给高中生留下的概念就是他们都是成年人,有点高高在上,在管理他们的时候,不太尊重他们的意见,有一定的专制性。学生也感觉到他们高高在上,那么学生在他们面前就会有所伪装,不愿意把心里话说给他们听,往往在家长和班主任面前会呈现出两面性甚至是多面性。我这里的“问”有两层含义,一是询问,二是问候。询问顾名思义那就是设问,从预设的问题中找到答案。问候就是爱的教育。家长和班主任都放下架子,尊重“后进生”,实现“亲其师,信其道”,父母主动的与孩子交流,关心他们。
(四)正确把脉,“切”的准确
对于高中生来说,他们的世界并不复杂,但是他们的学习兴趣容易受到干扰,他们的心理比较脆弱,所以在教育的过程中一定要讲究方法。针对高中“后进生”,“切”极为关键,就是在前三者的基礎上,给学生找“病根”,开对药方。每一位问题学生的背后都与家庭和学校生活教育有关,针对不同的原因,家长和班主任一定要把好脉,切出问题的根源,做到实事求是,因“生”制宜,找到问题的症结,对症下药,因材施教。
四、结语
对于高中“后进生”的转化,需要追本溯源,刨根问底,强化家校合作,在合作中互通有无,信息共享,然后融会贯通,找到病根,对症下药,这样才能提升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参考文献:
[1]王昌菊.如何当好班主任-采取“望闻问切”的策略转化后进生[J].俪人教师,2015(11).
[2]袁瑞雪.浅议家校配合共促后进生的预防与转化[J].科学咨询,201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