贴近文本,精心设问

来源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yan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古人云:“学则须疑”,“疑者,觉悟之机也。大疑则大悟,小疑则小悟,不疑则不悟。”可见,质疑问题在学习过程中的重要性。语文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三者之间的交流与对话过程,教师要成为学生阅读的促进者,要引导学生的自主阅读、深入阅读,精心设问必然成为关键。由此可见,精心设计问题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那么,我们在日常的阅读教学中,怎样才能做到精心设问呢?下面我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谈一点粗浅的看法。
  一、问题设计要有整体性
  提问题要紧扣教材内容,着眼于教材内容的整体性,尽力将问题集中在那些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点上,也就是主问题上,以利于突出重点、攻克难点。
  如在教授《晋灵公不君》一文时,我在备课中,通过分析文本环节找出主要的教学目标之后,设计出一个主问题:《晋灵公不君》是如何体现春秋笔法的?这个问题具有极大的整合性,既要求学生掌握文本内容,比如赵盾作为“古之良大夫”的4件事,晋灵公完全不行君道的表现,以及赵穿弑君等;又要求学生了解春秋笔法“微而显、志而晦、婉而成章、尽而不污、直书其事、惩恶而劝善”的文化内涵,让学生明白明明是赵穿弑君,史官董狐却记录为赵盾弑君,是因为董狐是从儒家的君臣之道出发,认为赵盾作为“正卿”“亡不越境,反不讨贼”,没有尽到为臣的责任。本文“叙事明善恶,细节明是非”正是春秋笔法的特点的体现。
  二、问题设计要有层次性
  语文阅读教学的四大目标是由浅入深的,其思维水平明显地呈现出由低向高发展的层次性。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在设计问题时,自然首先设计主问题,问题是一旦主问题生成了,教师还要考虑学生对这个问题的思考能有多深?对这个问题的探讨和解决能达到什么程度?这就需要教师的智慧引领,最常见最有效地方法当然就是把大而难的主问题分解、设计成一个一个小问题。问题的梯度设计要遵循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原则。
  以《烛之武退秦师》为例,我在教学过程中设计了这样一些问题:①本文主要讲述的是什么?②秦晋为何要围攻郑国?③烛之武刚开始为什么拒绝郑伯,后来又为什么答应要去退秦师?④烛之武怎么凭一己之力退秦师?⑤烛之武在全文在体现了怎样的性格形象?⑥当个人遭遇和国家利益发生冲突时,作为青年学生的你们该如何选择?这些问题的设计,不仅让学生循序渐进、由浅入深、逐层深入地理解了文本的内容、人物的性格特征和情节的跌宕起伏和照应,而且让学生通过对文本的人物研读,渗透了对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这几个问题如果能够很好地解决了,那么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无论从广度方面还是深度方面来看,都达到了相当的程度,
  三、问题设计要有启发性
  问题设计得好,具有启发性,才能使探究式阅读教学顺利而有效地开展。例如在学习《赤壁赋》一课时,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课文多次写到主客问答,与苏轼月下泛舟之“客”究竟是谁?学生带着这个问题去研读课文,逐渐梳理出课文每段都提到这位客人:第1段“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第2段“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第3段“正襟危坐而问客”以及“客曰”,第4段“客亦知夫水与月乎”,第5段“客喜而笑”。接下来通过对课文进一步深入思考和激烈的讨论,学生认为“客”可能不存在,“客”其实是苏轼的另一半,第2段写客人箫声悲凉,其实是写作者思“美人”而不得见,理想不能实现的失意怅惘;第3段客人连用两个问句,以赤壁赋的历史故事作答,表现出一种虚无主义思想和消极的人生观,实际上是苏轼被贬谪后自己悲观思想的流露;第4段苏轼针对客人人生无常的感慨而陈述自己的见解,以宽慰对方,实则是宽慰自己,表现出苏轼豁达的宇宙观和人生观;最后一段的“客喜而笑”实际上是作者在自我劝慰、自我超越、顿悟人生后忘怀得失、超然物外的喜悦之情。作者之所以虚构出一位“客”,主要想通过这种主客问答的方式,使行文结构波澜起伏,从而层层揭示出作者的情感变化。
  四、问题设计要有趣味性
  例如在学习《林黛玉进贾府》是,我设计了这样的问题:贾府的人个个“敛声屏气”,为什么独有王熙凤“放诞无礼”?宝黛初会时,为什么贾宝玉对黛玉会产生浓烈的兴趣?又如在教授《装在套子里的人》时,可以设计这样一些问题:别里科夫身上到底有多少套子?哪一个套子最重要,思想上的套子还是爱情上的套子?在今天,我们身边有没有套中人?课堂问题的兴趣性既能掀起课堂教学的高潮,又能更好地构建高效的语文课堂,所以,教师要认真研读文本,从趣味、启发思维的角度去精心设计问题,以营造良好的学习气氛,用与学生贴得近的问题去点燃他们智慧的火花,这样才能在语文课堂上真切地感受到学生情感的激荡和思维的碰撞。
其他文献
按照考纲规定,高中阶段除了完成必修课程五个模块的教学内容以外,还包括选修课程中诗歌与散文、小说与戏剧、新闻与传记、语言文字应用、文化论著研读五个系列。由于时间紧、任务重,所以对于选修内容,特别是内容庞杂的《先秦诸子百家》,一些课堂放弃了精心的设计,而流于蜻蜓点水式的讲解。  然而,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断然是马虎不得的,可在实际的教学中又存在诸多困惑。例如到底是按照文言文的教法将重心放在积累字词上呢,
在日常作文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学生在议论文写作方面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思路不清,论证段落推进不深刻,说理不充分。(2)论证缺少章法,堆砌事例者较多。(3)材料老旧,以历史人物为主,缺少时代感,不够鲜活。如何有效解决以上“顽疾”,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一谈自己如何引导学生从打造一个精彩片段开始,提高作文训练效度的。  事实上,许多学生在进行议论文立意构思时,迷恋作文素材,以致忽视思维的深度
高考作文是一种压力下的写作。较之记叙文和抒情文,议论文又是考生最为广泛选择的文章体式。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呈现一篇文质兼美的议论文佳作?对此,我们宜未雨而绸缪,切毋临渴而掘井,只要在写作上提前做好相应的准备,高考作文也会收到“难者亦易矣”的良好功效。   我们不妨以2015年新课标全国Ⅱ卷作文为例: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当代风采人物评选活动已产生最后三名候选人
考场作文与平时的习作有很大不同,它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写完相应字数、符合题目要求的文章。所以,要写好考场作文,除具备基本的写作能力外,还须掌握一定的方法和技巧。从近年全国高考阅卷对优秀作文的界定来看,巧用“起承转合”的方法,可快速完成作文,提高作文成绩。2013年高考,梁培同学就运用“起承转合”的方法,在50分钟写就题为《唱首歌,走下去》的作文:  唱首歌,走下去  ①流星恋上大地不惜陨落,只为
《廉颇蔺相如列传》(以下简称《廉蔺》)出自高一语文必修四第四单元。作为《史记》中著名的篇目,其重要的历史价值在于,以“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三个典型故事浓缩了战国末期秦赵之间的政治斗争,以小见大,真实生动地再现了历史的风云变幻。而其突出的文学价值在于,情节安排张弛有度,扣人心弦;动作刻画栩栩如生,跃然纸上;语言描写简练生动,凸显个性。通过情节等突显了主要人物德才兼备的人格魅力。但在实际
张爱玲作为一名作家,在文学史上算得上是一个独特的存在。在张爱玲的小说创作中,其女性形象塑造独具特色。对于张爱玲小说中女性形象中所包含的意识情感、价值追求和生成原因等等,我有着自己的理解和看法。  张爱玲小说中女性形象塑造大多有着相似的表现方式,在描写男女情爱以及所产生的情感冲突中描绘女性形象,表达女性意识。在封建宗法文化背景下,女性作为他姓,一直是作为外在、附属、异姓而存在的,她们大多处于家庭和社
文言文以充满生命张力的语言文字,美不胜收的形式,使人不由自主地受到美的熏陶、情的感染。可观察我们的课堂发现,文言文却已成为学生“三怕”之首,文言文课堂教学已成为一块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钱梦龙先生认为,文言文教学是语文教学改革的一个“死角”。笔者在观摩了安吉高级中学顾文年老师执教的《逍遥游》后,一些关于文言文教学的思考碎片逐渐被唤醒拼凑起来。  《逍遥游》是庄子的代表作。它集中地表现了庄子
《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以下简称《侍坐》),这篇文章是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六单元的一篇自主赏析篇目。这篇文章堪称经典,值得学习,值得探究。《侍坐》可谓诗意的课堂,睿智的教学。作为一线教师的我们应该学习孔子的课堂教学智慧,比如善于营造轻松的课堂氛围,善于运用启发式教学,因材施教,循循善诱等。《侍坐》中值得探究的问题也很多,比如“孔子为何与点”。  《侍坐》以“言志”为线索,
作为一个班主任,最不愿意看到的就是自己的学生盲目地生活着,他们没有明确的目标,不知道什么是正确的,不明白自己为了什么而存在。所以,我们能做得还有很多,那就是唤醒他们对生活的热情和信心。对于一位学生而言,他们的生活就是学习,每天三分一的时间用于学习,大部分学生都尝尽学习的苦味。久而久之,学生们都会心生倦意;对于我们老师而言,学生也如同自己的孩子一般,看着学生日以继夜的学习,我们疼在心里。但是,我们却
课堂应该是具有温度的,特别是语文课。语文作为一门综合性很强的人文性学科,直接关乎人的精神领域,影响学生喜怒哀乐的情绪,无论是阅读课还是作文课,都不例外。其实,只要教师充分运用自己的智慧,就能够找到许许多多调动学生情绪的方式方法,从而提高课堂的温度。下面具体谈谈三种方法。  一、展示专业特长,培养学生兴趣  通常而言,学生存在这样的现象:一怕文言文,二怕周树人,三怕写作文。但实话实说,在我所带的班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