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商业的全球化之路

来源 :中欧商业评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onoma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夫台湾固海上之荒岛尔!筚路蓝缕,以启山林,至于今是赖。顾自海通以来,西力东渐,运会之趋,莫可阻遏。于是而有英人之役,有美船之役,有法军之役,外交兵祸,相逼而来。——连横(1919)
  
  连横(1 878~1 936)·清末台湾遗民,是连战的祖父。他在《台湾通史》序中有以上的描述,其大意是:台湾本来是大洋上的一座荒岛,闽南与客家人先到此移民,开垦经营。自从海上航路开通以后,西方努力逐渐东来,台湾成了东西方海上群雄竞逐的场所,而带来了不少的外交与战争的灾祸。连横对台湾开拓史的描述虽然言简意赅,却也扼要地勾勒出台湾如何开发,且快速地融入世界资本体系当中的事实。
  
  全球化1.0与贸易的台湾
  
  近代资本主义崛起于西欧,其扩张与海路的发现息息相关——大航海时代不但拉近了世界各地彼此间的距离,而且也开启了“全球化1.0”的序幕。全球化1.0始自哥伦布扬帆西行的1492年,一直持续到1800年。
  在海权兴盛的时代,作为太平洋岛链上的台湾,自然无法置身度外,不但吸引许多海权国家的目光,而且逐渐成为海上贸易的一座明亮灯塔。事实上,在欧洲人东来之前,郑和下西洋之后,中国人已在东海与南海地区进行频繁的海上活动,并促使了海上贸易的蓬勃发展:16~17世纪,华人在东亚水域的贸易已初具规模,而任郑成功父子的努力之下,更形成了一个广大的贸易网,此贸易网远非欧洲努力所可以垄断的。
  既然区域间的贸易活络,则贸易势必引发投资:有了交易机会之后,厂商就会构筑生产设备,并建立营销体系。以台湾而言,当荷兰商人于1 624年确立在台湾殖民之后,就千方百计收购鹿皮、开发金矿、种植甘蔗,并以提升台湾的生产力为主要目标,且将之作为中国、日本及欧洲间贸易的远东据点。根据分析,荷兰人所移植于台湾的制度大多与“商品生产”与“商品流通”有关,而带有浓厚的重商主义性格,这种性格也影响了汉人移民,并学会采取外销为主的生产方式,且更进一步强化了“重利”的特色。事实上,也因此,台湾的开拓史带有十分浓厚的商业气息。
  在荷兰占台时期,台湾南部就已经是糖的重要产地。由于糖的产销攸关农作物的种植、加工制造,以及产品营销,因此已具有当代产业产销体系的雏形。同时,制糖工场的种种设施与生产流程,也反映出一种当代台湾小型工厂的基本原型。
  蔗糖的种植与产销过程除了所需要的动力是兽力而非机器之外,制糖工场的人力配置、制造过程,以及工作内涵,都与当代的小型食品制造工厂无异。因此,必然涉及许多管理学上的规划、组织、用人、领导及控制等的功能,只是规模较小、功能较为简单而已。
  显然地,这种小型工场亦颇适合家庭经营,而且有助于家族的扩大。就像杨庆壁所指出的:华人的家庭像一只气球,当有财产使其膨胀时,会随时准备扩张。只要有足够的土地或其他形式的生产来容纳那些已婚的儿子,他们将留在父亲的家户中,在父母的权威与领导下,共同处理财产与收入,由小家庭扩张成大家庭。因此,家族主义长期与台湾企业发展息息相关,自有其历史渊源。
  
  全球化2.0与工业的台湾
  
  全球化2.0大约由1800年持续至2000年,进一步促使了全球更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其动力主要是来自于跨国公司:前期(18~19世纪)在荷属与英属东、西印度公司的开道之下,再加上蒸汽机与火车的发明,而缩短了全球各地往来的时间,并且大幅降低了运输成本;后期(19~20世纪)则由纵横四海的多国籍企业主导,加上电报、电活、卫星、个人计算机及光纤的发明,而使得通讯技术一日千里,讯息无远弗届,使得全球的经济更紧密结合在一起,且逐渐形成全球市场。
  19世纪,海权国家的英国逐渐崛起,接收了荷兰人在东方的许多据点。台湾自然也不可避免地成为英国人在远东的重要据点与商业伙伴,其中茶的产销十分关键。
  透过英国的贸易网络,台北茶叶成为当时台湾外销的热门产品。茶的外销与蔗糖的种植与产销如出一辙,当有国际贸易机会时,台商是很善于把握的,再透过国际贸易网,进入国际市场。从1895年至1945年,台湾由日本直接统治。于是,台湾与大陆、欧洲的紧密贸易关系逐渐松动,并慢慢被日本取代,成为日本国内市场的一环。日本人统治台湾之后,在“工业日本与农业台湾”的政策指导下,首先将台湾界定为农业的生产地区。
  机械化工厂与现代企业组织的引入,使得农产品的产量倍增。但当时台湾的农村社会组织与生产方式并未发生根本改变,基本的生产单位仍是家庭农场与工场,土地与工具的所有权仍然属于地主与农民,使得家族主义仍能保持其巨大的影响力。
  就贸易而言,日本人的占台,也使得两岸间的贸易逐渐转由台湾人主导。因为,台商毕竟占有文化、语言、习俗等有利条件,不但以华语、闽南活及客家活为母语,而且深谙华人传统文化,能够深耕两岸各种人脉关系,所以日商除了掌握两岸航权之外,其余部分都未能取得优势,而使得台商在两岸贸易中显得突出,并且逐渐在闽南地区扩张其经济影响力,也开启了当前台湾资本与技术流入大陆的历史起点。
  到了20世纪50年代末期,狭小的岛内市场已经饱和,生产设备过剩,于是当局决定进一步扩大出口,拓展轻工业产品的海外市场;另外,在工业部门则争取外来投资,以提升工业水平,期由轻工业转向重工业,由劳动密集型转为资本密集型。
  20世纪70年代全球深受粮食短缺与石油危机之影响,国际经济结构进入转型期,台湾的基础建设又逐渐过时,当局乃于1974年开始推动十大建设,包括公路与机场改造、铁路电气化、核能发电、港口现代化、石化工业、钢铁厂及造船厂之设立等的交通与经济建设,而进入所谓的垂直进口替代时期,其主要目标是透过基础工业与基本设施,把台湾主要的出口部门垂直地串联起来,另一方面促进产业升级,一方面提高其附加值,使内部工业更为纵深化与多元化。
  由于1980年科学园区的设立与半导体产业发展的成功,破除了“后进地区无法发展高科技产业”的神话。截至2000年,台湾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技术出口地区。
  
  企业家的台湾
  
  由于个人计算机、光纤、因特网及工作软件的发明,全球信息快速流通,全球于是有了更进一步的整合,而于千禧年迈入全球化3.0的时期。
  在台湾,由于冷战结束,也基于地缘、文化及移民关系。在没有政治力的干预下,开始与大陆恢复既有的紧密关系。台商不但成为大陆的重要投资者,也开启了另外一波的反向移民潮,于是人民、技术、 资本及产品大量进出海峡两岸。在国际化与自由化政策的指导下,民间企业家已有自己的主张,不必完全听命于当局。
  本质而言,台湾经验其实是一个资源短缺的岛屿如何快速嵌入全球资本体系之过程的故事。在此背景下,我们认为台湾经验之所以可贵,是因为其背后存有一个更根本的终极价值,也许可称之为“台商精神”。
  针对资本主义的流弊,早在20世纪初期,马克斯·韦伯就已指出,资本主义的经济秩序就像是一个庞大的宇宙,当代每个人都将生入其中,每天的生活都将无所遁逃于这个小宇宙之外,所以这将是一个牢不可破的铁笼。如果缺乏崇高的基本精神,则人在嵌入资本主义的职业体系之后,必将丧失自由。对这种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台湾经验有何因应之道?或是台湾经验所赖以证成的台商基本精神为何呢?
  首先,强调做事努力、生活节俭的勤俭敬业精神。这种精神反映了对享乐欲望的节制,这种精神反映了儒家与释家的基本理念。例如,禅宗的百丈怀海说“一日不做,一日不食”;而孟子则主张“养心莫善于寡欲。其为人也寡欲,虽有不存焉者,寡矣;其为人也多欲,虽有存焉者,寡矣!”换言之,勤俭的精神不但可以获得财富,而且可以保证财富不致肆意挥霍,而有更多的积累,且可大可久。以当代台商的人物而言,也许台塑集团的王永庆先生是此类精神的主要典型。
  其次,讲求信义的精神。虽然经商牟利是工商业的本质,但利润的取得需要在合理的范围之内,不能谋求暴利或贪取非分之财;而且在进行各种财货劳务的交易时,也要能以利他的道义原则对待关系人,讲求信用,使能共存共荣。否则,见利忘义,必然两者皆空;而急功近利的结果,亦常常使得企业无法永续,甚至祸延子孙。
  最后,是货殖利生的精神。经商生产虽然讲求利润,但终极目的却是在造福乡梓、富国裕民。改善全体人类生活的质量。为了达到此项使命,才需要获得合理的利润;如果对人类福祉没有真正的贡献,则企业的存在即失去了意义,手段与目的是绝对不能错置的。商人在进行经济活动的过程中,必然会与许多直接关系人发生接触,经营者不但不能为了自己本身的发展,而漠视或牺牲了人类社会其他关系人的福祉,反而要以造福人类社群为职志,努力修养自己,发挥人之内圣外王的高贵潜能。诚如《中庸》所言:“唯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能尽其性,则能尽人之性;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能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矣。”奇美集团的创办人许文龙,也许是将此类精神发挥得最淋漓尽致的台湾商人。
其他文献
招聘失误的最大成本    通常,招聘失误会造成薪资沉没、团队生产力下降、客户/机会流失等严重后果。然而,招聘失误对企业造成的最大损失是,它会对公司领导人的心理产生负面影响,尤其是对小企业和企业家主导型(entrepreneur-led)的企业,这种影响尤其严重。  招聘失误不仅会耗费企业家更多的资本,还会消耗他们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这些员工非但不能让你减轻工作压力,反而增加更多的烦恼;领导者为这样的
期刊
要素品牌的供应商同时向制造商和终端用户宣传它们的品牌,这种宣传使要素品牌产生了,“推拉效应”。据此,企业可以采用不同的目标来实现销售额的增长。    2008年,特种计算机行业领军企业研祥集团推出了“研祥inside”品牌战略,冀望在终端产品贴上“研祥inside”标志,直接面向终端客户推广品牌,实现研祥的国际化营销。  显然,研祥是在借鉴“Intel inside”的经典营销经验。1991年,电
期刊
2008年下半年以来,金融危机席卷全球,对私募股权投资市场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时下中国的私募股权投资市场正呈现出一些新的视角和关注点,其主要表现可归纳为“长期性、安全性和突破性”三个方面。    广义的私募股权(PE)主要包括专注初创期企业的风险资本、扶植企业迅速发展和扩张的成长性资本,以及以取得控制权并通过重组提升价值的并购型资本三种类型。2008年下半年以来,金融危机席卷全球,对私募股权投资市
期刊
李倩玲称自己并不是一个聪明的人:从台湾空降到大陆拓展业务时,宁愿单枪匹马开拓新市场也不带上自己的“嫡系部队”;从上任第一天就会主动考虑自己的接班人在哪里,还会跟自己的老板透明地讨论这个问题;在下属面前,她听的时间多于说的时间。当下属情绪的“发泄桶”?这也没问题。  如是,她做了许多看起来并非最聪明的职场选择。那些敢于将自己置于未知风险中的人常常被批评为盲目乐观。然而乐观的人有两种:一种可能是真的不
期刊
离营销3.0还有多远    《中欧商业评论》(CBR):长久以来,人们多以微观的视角解析市场营销的概念,视之为一种中短期的商业策略和行为。你最近提出营销革命3.0的概念,是觉得营销应承担更多其他责任吗?  菲利普?科特勒(以下简称科特勒):营销自诞生以来,经历了很多发展变化。在第一阶段即1.0,营销只是有关销售产品和服务,无关重复购买、客户忠诚等含义;到了2.0阶段,卖方希望有回头客,甚至进一步赢
期刊
中国的企业真要狼性吗?那就需要明白,狼性绝对不是片面的凶残,也不是无情地撕咬猎物。学习狼性,就是要遵循自然规律,保持敬畏的心态。哪怕是赶走自己的子女,哪怕是面对对自己权威的挑战,哪怕是位高权重,也一定要亲临一线,到“战争”的最前沿。    中国企业曾经而且至今迷恋一种动物的属性,那就是狼性。有企业如华为,号称是“土狼”;有企业如平安,号召销售人员用嗜血的狼性武装自己。这样的企业在中国并不少见。  
期刊
在台湾地区,没有一个企业否认知识的力量,但是,也几乎没有一个企业把知识管理作为一个单独的项目来推进。一些台湾地区企业认为,知识的创造和应用是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在学习分享文化氛围中,水到渠成自然而成之事。  知识在企业中以两种形式存在,一种是可以被计算机记录在系统里的显性知识,另一种是依附于人或组织的隐性知识。显然,企业要想获得这两类知识,靠制度硬性规定员工贡献是不大可能的,因此,台湾地区的一些企
期刊
对于侦查员而言,环境需要什么个性,他就必须具备那种个性。邵晓峰很快融入企业非常有帮助。    支付宝总裁邵晓锋的人生可以分为两半:40岁之前是刑警,40岁之后是职业经理人。而且他似乎在这两个职业都做得游刃有余。当刑警的时候,已经是荣誉颇多,进入阿里巴巴集团以后,从2005年底的集团网络安全总监到2008年出任支付宝总裁,他又是升迁最快的一位。  刑警和职业经理人,这是两个没有任何交集的职业,想来就
期刊
职业经理人创业前往往拥有良好的事业平台,而当他们创业时,成功率却并不高。张维伦用“专精”的管理经验整合相关行业的薄弱环节,昭示了职业经理人创业的一个现实可能。    能够驾驭“巡洋舰”,是否一定就能掌舵“小舢板”?  在创业群体中,职业经理人颇为特殊。他们拥有多年的职业打拼经历,结合行业背景,似乎应该是最接近成功的群体。不过,在中国市场,成功的职业经理人创业成功的概率并不高。经理人的价值取向、职业
期刊
合作创新如同联姻,不存在某种静态的“最佳模式”。起始环节的控制权分配与过程中的控制都极为重要,企业应尽量与合作者增进信任,根据现实中的信任关系及其在合作过程中的变化,对控制方式作出合理选择和动态调整,在信任与控制之间寻求平衡。    通过战略联盟合作开展技术创新的形式已不鲜见,然而成功率一直不高。许多合作创新联盟常常在成立之初高调宣布,最终却一无所获。  我们的研究发现,合作创新失败除了通常认为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