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为了保护矿山地质环境,减少矿产资源开采活动造成的矿山地质环境破坏,保护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促进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和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根据相关文件规定制定本方案,以期为相关问题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环境保护;土地复垦;平整工程;覆土工程;植被复绿工程
以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为基础,设计保护措施并进行技术、经济论证。遵循“以人为本”、“以地质环境保护为主”的原则,切实做到矿山生产区和生活区分离,确保人居环境的安全,提高人居环境的质量。选择合理的开采工艺和方法最大限度地减少或避免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的发生。矿山开采坚持“先拦后弃”的原则,尽可能的减少矿区土地的占用量,尽最大可能合理规划、综合利用,且利用率目标按相关要求达标。
基建活动引发的道路边坡不稳定,采取工程措施对不稳定边坡进行清除或防护;采矿活动引发的地面塌陷地质灾害问题,采取工程措施对形成的地面塌陷坑、地裂缝进行回填。采取合适的工程措施,对采矿活动损毁的地形地貌景观进行修复,改善现状、预测存在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区域的自然环境,保持与周围环境协调。制定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监测方案,实施对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的动态监测。闭坑时,应基本恢复矿区地质环境。土地适宜性评价是针对复垦区的土地进行的潜在的适宜性评价,根据损毁土地的自然屬性和损毁状况,适当对社会经济因素作为背景条件,来评定未来土地复垦治理后对农、林、牧、副、渔及其他利用方向的适宜性及事宜程度、限制性及限制程度,是一种预测性的土地适宜性评价。根据本项目的情况,矿山土地复垦可以分为工程复垦与生物复垦两个步骤,其中土地平整工程以及覆土工程属于工程复垦,植被复绿工程属于机械复垦。
1.平整工程,在矿区闭坑后,对采矿场、工业场地及生活辅助设施、废料场地表面进行平整。
2.覆土工程,由于原矿区植被较发育,故矿区闭坑后,将以前堆放在废料场的腐殖土,覆土至整平后的预测形成的采矿工业场地及生活辅助设施、废料场的表面,覆土厚度在0.2—0.3m之间。
3.植被复绿工程,对矿山道路和已覆土的地裂缝、采矿工业场地及生活辅助设施、废料场区域进行草籽播种,
措施与方法
1.分区原则,根据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的类型、分布特征及其危害性,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结果,按照区内相似,区间相异的原则,参照《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编制规范》(DZ/T0223—2011)要求,进行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分区。
2.分区方法,根据上述分区原则,结合矿山地质环境现状评估和预测评估结果,采用定性分析-半定量法,参照《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编制规范》(DZ/T0223—2011)附录F),将评估区划分为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重点防治区
3.分区评述,根据现状评估和预测评估的矿山地质环境影响程度,依照《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编制规范》现状评估与预测评估结果不一致的采取就上分区原则,将该区划分为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重点防治区、次重点防治区和一般防治区。
重点防治区为预测地面采空区。矿山地质环境影响预测评估为较重区,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分区为重点防治区。
主要矿山地质环境问题为:预测引发地面滑坡地质灾害,影响程度为较轻;破坏含水层结构,其影响程度预测评估为较轻;影响地形地貌景观,预测评估影响程度为较严重;损毁土地资源,预测评价影响程度为轻度。
防治措施:开采初期对预测地面采空区四周设置网围栏和警示牌,起到防护和警示的作用;对形成的地面塌陷坑和地裂缝进行回填、平整、覆土、植被复绿措施,对存在地质灾害隐患的进行地质灾害监测。
矿山道路矿山地质环境影响现状评估为较轻区、预测评估为较轻区,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分区为一般防治区。主要矿山地质环境问题为:预测道路两侧边坡引发崩塌(滑坡)地质灾害,影响程度为较轻;破坏含水层结构,其影响程度预测评估为较轻;影响地形地貌景观,预测评估影响程度为较严重;损毁土地资源:预测评价影响程度为较轻。
防治措施:生产期间对存在崩塌(滑坡)地质灾害及隐患的区域进行清除危岩体,并对现状、预测存在的地质灾害及隐患区进行地质灾害监测。采矿工业场地及生活辅助设施一般防治区采矿工业场地及生活辅助设施矿山地质环境影响现状评估和预测评估为较轻区,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分区为一般防治区。采矿工业场地及生活辅助设施。主要矿山地质环境问题为:破坏含水层结构,其影响程度现状和预测评估为较轻;影响地形地貌景观,现状和预测评估影响程度为较轻;损毁土地资源:现状和预测评价影响程度为较轻。
防治措施:矿山开采结束后,对场地内厂房拆除、场地平整、覆土和植被复绿措施。
废料场一般防治区废料场矿山地质环境影响现状、预测评估为较轻区,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分区为次重点防治区。主要矿山地质环境问题为:预测引发泥石流地质灾害,影响程度为较轻;破坏含水层结构,其影响程度预测评估为较轻;影响地形地貌景观,预测评估影响程度为较轻;损毁土地资源:预测评价影响程度为较轻。
防治措施:矿山服务期满后,对该场地进行平整、覆土和植被复绿措施,对存在地质灾害隐患的进行地质灾害监测。
未进行采矿活动区域,地质灾害不发育,对含水层、地形地貌景观及土地资源影响程度为较轻。
防治措施为:采取防范措施,避免随意堆放废弃物,减少车辆碾压,使该区域地貌与植被免受破坏。
本方案依据现场调查成果和已有资料进行编制,综合了已有资料成果的相关内容,但不能代替已有资料的各项专业性内容,业主进行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和土地复垦时,除满足本方案要求外,还需满足《开发利用方案》等已有资料及有关法律法规、规程、规范及标准的要求。
最后土地复垦的公众参与是提高土地复垦透明度、加强民主监督的一项重要管理措施,对提高土地复垦实施效果有重要意义。土地复垦方案的编制、实施过程中均应尊重当地民族风情,协调好与各族群众的关系。
作者简介:雷光辉,男,新疆乌鲁木齐人,汉族,本科,工程师,研究方向:地球物理勘探矿山.
关键词:环境保护;土地复垦;平整工程;覆土工程;植被复绿工程
以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为基础,设计保护措施并进行技术、经济论证。遵循“以人为本”、“以地质环境保护为主”的原则,切实做到矿山生产区和生活区分离,确保人居环境的安全,提高人居环境的质量。选择合理的开采工艺和方法最大限度地减少或避免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的发生。矿山开采坚持“先拦后弃”的原则,尽可能的减少矿区土地的占用量,尽最大可能合理规划、综合利用,且利用率目标按相关要求达标。
基建活动引发的道路边坡不稳定,采取工程措施对不稳定边坡进行清除或防护;采矿活动引发的地面塌陷地质灾害问题,采取工程措施对形成的地面塌陷坑、地裂缝进行回填。采取合适的工程措施,对采矿活动损毁的地形地貌景观进行修复,改善现状、预测存在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区域的自然环境,保持与周围环境协调。制定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监测方案,实施对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的动态监测。闭坑时,应基本恢复矿区地质环境。土地适宜性评价是针对复垦区的土地进行的潜在的适宜性评价,根据损毁土地的自然屬性和损毁状况,适当对社会经济因素作为背景条件,来评定未来土地复垦治理后对农、林、牧、副、渔及其他利用方向的适宜性及事宜程度、限制性及限制程度,是一种预测性的土地适宜性评价。根据本项目的情况,矿山土地复垦可以分为工程复垦与生物复垦两个步骤,其中土地平整工程以及覆土工程属于工程复垦,植被复绿工程属于机械复垦。
1.平整工程,在矿区闭坑后,对采矿场、工业场地及生活辅助设施、废料场地表面进行平整。
2.覆土工程,由于原矿区植被较发育,故矿区闭坑后,将以前堆放在废料场的腐殖土,覆土至整平后的预测形成的采矿工业场地及生活辅助设施、废料场的表面,覆土厚度在0.2—0.3m之间。
3.植被复绿工程,对矿山道路和已覆土的地裂缝、采矿工业场地及生活辅助设施、废料场区域进行草籽播种,
措施与方法
1.分区原则,根据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的类型、分布特征及其危害性,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结果,按照区内相似,区间相异的原则,参照《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编制规范》(DZ/T0223—2011)要求,进行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分区。
2.分区方法,根据上述分区原则,结合矿山地质环境现状评估和预测评估结果,采用定性分析-半定量法,参照《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编制规范》(DZ/T0223—2011)附录F),将评估区划分为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重点防治区
3.分区评述,根据现状评估和预测评估的矿山地质环境影响程度,依照《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编制规范》现状评估与预测评估结果不一致的采取就上分区原则,将该区划分为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重点防治区、次重点防治区和一般防治区。
重点防治区为预测地面采空区。矿山地质环境影响预测评估为较重区,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分区为重点防治区。
主要矿山地质环境问题为:预测引发地面滑坡地质灾害,影响程度为较轻;破坏含水层结构,其影响程度预测评估为较轻;影响地形地貌景观,预测评估影响程度为较严重;损毁土地资源,预测评价影响程度为轻度。
防治措施:开采初期对预测地面采空区四周设置网围栏和警示牌,起到防护和警示的作用;对形成的地面塌陷坑和地裂缝进行回填、平整、覆土、植被复绿措施,对存在地质灾害隐患的进行地质灾害监测。
矿山道路矿山地质环境影响现状评估为较轻区、预测评估为较轻区,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分区为一般防治区。主要矿山地质环境问题为:预测道路两侧边坡引发崩塌(滑坡)地质灾害,影响程度为较轻;破坏含水层结构,其影响程度预测评估为较轻;影响地形地貌景观,预测评估影响程度为较严重;损毁土地资源:预测评价影响程度为较轻。
防治措施:生产期间对存在崩塌(滑坡)地质灾害及隐患的区域进行清除危岩体,并对现状、预测存在的地质灾害及隐患区进行地质灾害监测。采矿工业场地及生活辅助设施一般防治区采矿工业场地及生活辅助设施矿山地质环境影响现状评估和预测评估为较轻区,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分区为一般防治区。采矿工业场地及生活辅助设施。主要矿山地质环境问题为:破坏含水层结构,其影响程度现状和预测评估为较轻;影响地形地貌景观,现状和预测评估影响程度为较轻;损毁土地资源:现状和预测评价影响程度为较轻。
防治措施:矿山开采结束后,对场地内厂房拆除、场地平整、覆土和植被复绿措施。
废料场一般防治区废料场矿山地质环境影响现状、预测评估为较轻区,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分区为次重点防治区。主要矿山地质环境问题为:预测引发泥石流地质灾害,影响程度为较轻;破坏含水层结构,其影响程度预测评估为较轻;影响地形地貌景观,预测评估影响程度为较轻;损毁土地资源:预测评价影响程度为较轻。
防治措施:矿山服务期满后,对该场地进行平整、覆土和植被复绿措施,对存在地质灾害隐患的进行地质灾害监测。
未进行采矿活动区域,地质灾害不发育,对含水层、地形地貌景观及土地资源影响程度为较轻。
防治措施为:采取防范措施,避免随意堆放废弃物,减少车辆碾压,使该区域地貌与植被免受破坏。
本方案依据现场调查成果和已有资料进行编制,综合了已有资料成果的相关内容,但不能代替已有资料的各项专业性内容,业主进行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和土地复垦时,除满足本方案要求外,还需满足《开发利用方案》等已有资料及有关法律法规、规程、规范及标准的要求。
最后土地复垦的公众参与是提高土地复垦透明度、加强民主监督的一项重要管理措施,对提高土地复垦实施效果有重要意义。土地复垦方案的编制、实施过程中均应尊重当地民族风情,协调好与各族群众的关系。
作者简介:雷光辉,男,新疆乌鲁木齐人,汉族,本科,工程师,研究方向:地球物理勘探矿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