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实践教学是高职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实践教学是提高高职毕业生就业能力的关键。坚持“以学生为本”的原则,利用校企合作和教研结合双轮驱动,在实践教学及第二课堂的开发中,实行“训”(单项实训、仿真实训、教学综合实训、岗位方向性实训)“研”(教科研)“创”(创新、创作、创社)一体化,以提升学生专业技能,构建实践教学环节,积极探索适合以农业高职教育为特色的集教学内容、科研项目与课程实践体系、教学方法与手段及教学管理改革、教学管理改革于一体的实践教学改革方法,以提升高职园林技术专业实践教学技能。
关键词 高职园林技术专业;训研创一体化;实践教学;体系构建;实践;温州科技职业学院
中图分类号 TU986.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23-0341-03
实践教学是指有计划地组织学生通过观察、实验、操作掌握与专业培养目标相关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教学活动[1],是贯彻党的“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教育方针,培养造就生产及管理第一线所需要的合格人才的重要途径[2]。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能够为实践教学环节的顺利实施奠定坚实的基础。园林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是根据本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系统地考虑、安排课程的实践教学任务、实施过程、考核评价体系等,关系到高职院校能否适应园林建设第一线需要,培养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生产管理一线的技术技能型人才。
2009年浙江省新世纪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任务驱动型‘教学做’一体化的创新与实践”立项,2011年浙江省高职高专特色专业——园林技术专业建设项目立项,课题组成员在此基础上,结合学院的特色,展开针对高职园林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实训内容和教材体系、实训条件和评价体系、实训基地建设和第一课堂实训教学与第二课堂创新式教学模式等诸多方面的改革。经过3年的研究与实践,基本形成了“以学生为本、双轮驱动、训研创一体提升专业技能”的实践教学体系,同时根据体系的构建展开了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相结合的教学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1 温州科技职业学院园林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温州科技职业学院结合学院自身的特色,在“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大框架下,强力推进“一心双合三面向”的人才培养模式,即以学生就业创业为“中心”,不断完善人才培养的“校企合作”途径和“教研合作”途径,实现学生在园林工程与施工管理、园林设计、园林植物栽培与养护3个方向上的职业素养的养成和职业能力的形成。园林技术专业本着培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文化传承创新需要,掌握园林制图、园林设计、园林工程与施工管理、园林植物应用与管理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具备风景园林设计、园林工程施工与管理、园林植物应用与养护管理等综合技能,具备一定的科研、创新和创业能力,知识迁移能力和再学习能力,面向园林设计、园林工程与管理等(岗位群)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生产管理一线的技术技能型人才。
2 园林技术专业“以学生为本、双轮驱动、训研创一体化”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2.1 实践教学整体设计思路
以“教”为指引,以“学”为支撑,以“训”为落脚点,以“研”为提升点,凸显园林技术专业特色,培养学生的竞争力,以建立与职业技能及能力相适应、相对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为目标,及时吸收高科技和社会文化等最新成果,充实和更新实践教学内容,改进实践环节的考核方法,实现职业基本技能和综合实践能力的训练环节齐备、衔接合理、效果明显[3]。
在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中,按照基本技能、单项技能、综合技能的要求设置实训项目,与认知实习、单项实训、综合实习、生产实习、顶岗实习形成完整的实训体系。按照“实践主线,阶段培养,循环实训,阶梯上升”的思路(图1),充分利用院内“理实一体”的实训场地开展单项实习、仿真实习;利用“一院一所一公司”的“校中厂”进行综合实习及生产性实训;利用企业的“厂中校”进行生产实习和顶岗实习;这3种方式环环推进,全面培养学生专业能力和就业创业能力,尽量做到“教、学、做”合一,努力使学生实现就业的无缝对接。另外,由于园林植物的季节性较强,课程安排和实施也要有明显的季节性,应灵活安排教学实训。
2.2 “训研创一体”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2.2.1 训。整合资源,结合技能竞赛,构建实践教学体系。在专业调研的基础上(2011—2014年先后4次针对浙江省122家园林企事业单位的岗位设置及人员需求、国内知名高职院校中园林专业的设置及人才培养等方面进行调研),融合5家紧密校外实训基地(温州市致庭景观设计咨询有限公司、温州市绿艺园林工程有限公司、永嘉县原野园林工程有限公司、温州红欣园林艺术有限公司、温州科技职业学院园林绿化公司)及我院强大的科研平台组成专业指导委员会,共同商议、构建实践教学体系,按照“认知实习——基础能力训练——专业技能实训——综合实践”的能力培养主线,融合技能竞赛,促进技能提升(图2)。
在园林教学综合实习的安排中,遵循从园林项目的任务书下达(开展)、外出调研(厦门园博苑)、方案的设计、施工图的设计、园林工程施工至竣工验收作为实施流程,结合专业开展的“嘉园杯”技能竞赛,以训学技、以赛促技。经过实施后发现,将竞赛与实践技能实训充分融合,能有效提高学生实践的兴趣及积极性,增强团队合作意识,提高集体荣誉感。
2.2.2 研。发挥科研优势促进教学实践,服务社会(教科研结合)。以“研”为提升点,凸显应用性,打造专业成长共同体。本着以项目带基地,构建“校中厂”、团队、项目一体化发展与成长模式,实现学院与行业的深度融合,打造“名师执教、专兼结合、双师互补、共同发展”的教学团队,促进专业教师、行业专家、学生三方智慧资源的充分发掘和整合,建立“三方”共同成长的长效机制,打造专业成长共同体,有效地促进园林技术专业教师、学生和“校中厂”教师的共同成长,实现行业、学院和学生三者利益主体的共赢[4]。实施过程中,园林技术专业与现代农业规划研究所、园林花卉研究所、温州碳汇研究院资源共享,共同培养学生。通过“导师 项目 团队”的形式,教师引导学生参与真实项目的实践(学生先后参与完成规划设计18项),锻炼学生的专业技能及社会技能,最大限度地实现与专业岗位零距离的对接,图3为“导师 项目 团队”作品实例。 2.2.3 创。创建社团、集训队,研发第二课堂,推动实践技能提升。“创”即为创新、创作、创社。园林技术专业坚持以“学生为本”的原则,积极做好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有机结合。在原有园林社的基础上,创建景观设计集训队、创意盆景社团、创艺社。目前,该专业共拥有1支集训队、3个专业社团,在有效促进专业技能提升的同时,促进竞赛及社会影响力的提升。
(1)集训队的创建及实践。为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级各类专业技能竞赛,做好与专业技能相关的各级各类竞赛的院级选拔和技术指导。园林技术专业创建学院立项的“导师 项目 团队”学科技能竞赛“园林景观设计”集训队,每周定期开展日常技能竞赛集训,学生经过集训后,设计能力明显提升,竞赛屡获佳绩。2009年至今,学生竞赛共获得国家级二等奖2项,浙江省竞赛一等奖6项、二等奖5项、三等奖11项的成绩。
(2)创意社。“创”即为创造、创新,“艺”即艺术,与“意”谐音,“创艺”亦即本社团是一个富有创新、创意的社团,“创新艺术、创出心意”是社团宗旨。该社团是在现代农业规划研究所与园林技术专业通力合作的基础上,为全院对设计、绘画感兴趣的学生提供一个用于交流、研讨学术的平台,学生参与社团logo(图4)、微信二维码(图5)等设计。社团充分利用校内的教学资源,发挥园林课堂与规划所相互促进的作用,增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联系,形成一个运作高效、联系紧密、发展循环的校内技术指导团队,提高园林技术专业学生的专业水平,以促进精英学生的培养。
(3)创意盆景社团。为了促进学生对于“创新、创作”的技能提升,园林技术专业在园林系及教研室的大力推进下,创建创意盆景社团,并在学院学生创业园中拥有工作室,方便学生开展创意盆景的制作。学生可以通过社团进行微型盆景的创作、组合盆景的创意发挥等。2013年11月1日第6届中国义乌国际森林产品博览会在义乌国际博览中心举行。展馆内,社团学生在餐盘上巧手布置了一个个生机盎然的小世界(图6)。同时,社团成员所创作的创意盆景获得了“第二届中国创意林产品大赛优秀奖”,产品一经展出,瞬间以100~1 000元不等的价格被抢购一空。
3 结语
本着“以学生为本”的原则,经过几年的努力建设,园林技术专业目前拥有专业logo(学生参与设计)(图7),以建立与职业技能及能力相适应、相对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为目标,积极利用“校企合作”和“教研结合”双轮驱动,及时打通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有效衔接,吸收高科技和社会文化等最新成果,充实和更新实践教学内容,改进实践环节的考核方法,实现职业基本技能和综合实践能力的训练环节齐备、衔接合理、效果明显。
4 参考文献
[1] 孟欣征.高职高专以就业为导向的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研究[D].兰州:西北师范大学,2006:24.
[2] 刘世峰.中国教劳结合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
[3] 张晋.高等职业教育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8.
[4] 吴丽芳.“教学研训一体化”实践教学体系的特点与建构[J].学前教育研究,2010(7):63-66.
关键词 高职园林技术专业;训研创一体化;实践教学;体系构建;实践;温州科技职业学院
中图分类号 TU986.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23-0341-03
实践教学是指有计划地组织学生通过观察、实验、操作掌握与专业培养目标相关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教学活动[1],是贯彻党的“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教育方针,培养造就生产及管理第一线所需要的合格人才的重要途径[2]。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能够为实践教学环节的顺利实施奠定坚实的基础。园林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是根据本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系统地考虑、安排课程的实践教学任务、实施过程、考核评价体系等,关系到高职院校能否适应园林建设第一线需要,培养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生产管理一线的技术技能型人才。
2009年浙江省新世纪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任务驱动型‘教学做’一体化的创新与实践”立项,2011年浙江省高职高专特色专业——园林技术专业建设项目立项,课题组成员在此基础上,结合学院的特色,展开针对高职园林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实训内容和教材体系、实训条件和评价体系、实训基地建设和第一课堂实训教学与第二课堂创新式教学模式等诸多方面的改革。经过3年的研究与实践,基本形成了“以学生为本、双轮驱动、训研创一体提升专业技能”的实践教学体系,同时根据体系的构建展开了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相结合的教学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1 温州科技职业学院园林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温州科技职业学院结合学院自身的特色,在“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大框架下,强力推进“一心双合三面向”的人才培养模式,即以学生就业创业为“中心”,不断完善人才培养的“校企合作”途径和“教研合作”途径,实现学生在园林工程与施工管理、园林设计、园林植物栽培与养护3个方向上的职业素养的养成和职业能力的形成。园林技术专业本着培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文化传承创新需要,掌握园林制图、园林设计、园林工程与施工管理、园林植物应用与管理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具备风景园林设计、园林工程施工与管理、园林植物应用与养护管理等综合技能,具备一定的科研、创新和创业能力,知识迁移能力和再学习能力,面向园林设计、园林工程与管理等(岗位群)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生产管理一线的技术技能型人才。
2 园林技术专业“以学生为本、双轮驱动、训研创一体化”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2.1 实践教学整体设计思路
以“教”为指引,以“学”为支撑,以“训”为落脚点,以“研”为提升点,凸显园林技术专业特色,培养学生的竞争力,以建立与职业技能及能力相适应、相对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为目标,及时吸收高科技和社会文化等最新成果,充实和更新实践教学内容,改进实践环节的考核方法,实现职业基本技能和综合实践能力的训练环节齐备、衔接合理、效果明显[3]。
在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中,按照基本技能、单项技能、综合技能的要求设置实训项目,与认知实习、单项实训、综合实习、生产实习、顶岗实习形成完整的实训体系。按照“实践主线,阶段培养,循环实训,阶梯上升”的思路(图1),充分利用院内“理实一体”的实训场地开展单项实习、仿真实习;利用“一院一所一公司”的“校中厂”进行综合实习及生产性实训;利用企业的“厂中校”进行生产实习和顶岗实习;这3种方式环环推进,全面培养学生专业能力和就业创业能力,尽量做到“教、学、做”合一,努力使学生实现就业的无缝对接。另外,由于园林植物的季节性较强,课程安排和实施也要有明显的季节性,应灵活安排教学实训。
2.2 “训研创一体”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2.2.1 训。整合资源,结合技能竞赛,构建实践教学体系。在专业调研的基础上(2011—2014年先后4次针对浙江省122家园林企事业单位的岗位设置及人员需求、国内知名高职院校中园林专业的设置及人才培养等方面进行调研),融合5家紧密校外实训基地(温州市致庭景观设计咨询有限公司、温州市绿艺园林工程有限公司、永嘉县原野园林工程有限公司、温州红欣园林艺术有限公司、温州科技职业学院园林绿化公司)及我院强大的科研平台组成专业指导委员会,共同商议、构建实践教学体系,按照“认知实习——基础能力训练——专业技能实训——综合实践”的能力培养主线,融合技能竞赛,促进技能提升(图2)。
在园林教学综合实习的安排中,遵循从园林项目的任务书下达(开展)、外出调研(厦门园博苑)、方案的设计、施工图的设计、园林工程施工至竣工验收作为实施流程,结合专业开展的“嘉园杯”技能竞赛,以训学技、以赛促技。经过实施后发现,将竞赛与实践技能实训充分融合,能有效提高学生实践的兴趣及积极性,增强团队合作意识,提高集体荣誉感。
2.2.2 研。发挥科研优势促进教学实践,服务社会(教科研结合)。以“研”为提升点,凸显应用性,打造专业成长共同体。本着以项目带基地,构建“校中厂”、团队、项目一体化发展与成长模式,实现学院与行业的深度融合,打造“名师执教、专兼结合、双师互补、共同发展”的教学团队,促进专业教师、行业专家、学生三方智慧资源的充分发掘和整合,建立“三方”共同成长的长效机制,打造专业成长共同体,有效地促进园林技术专业教师、学生和“校中厂”教师的共同成长,实现行业、学院和学生三者利益主体的共赢[4]。实施过程中,园林技术专业与现代农业规划研究所、园林花卉研究所、温州碳汇研究院资源共享,共同培养学生。通过“导师 项目 团队”的形式,教师引导学生参与真实项目的实践(学生先后参与完成规划设计18项),锻炼学生的专业技能及社会技能,最大限度地实现与专业岗位零距离的对接,图3为“导师 项目 团队”作品实例。 2.2.3 创。创建社团、集训队,研发第二课堂,推动实践技能提升。“创”即为创新、创作、创社。园林技术专业坚持以“学生为本”的原则,积极做好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有机结合。在原有园林社的基础上,创建景观设计集训队、创意盆景社团、创艺社。目前,该专业共拥有1支集训队、3个专业社团,在有效促进专业技能提升的同时,促进竞赛及社会影响力的提升。
(1)集训队的创建及实践。为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级各类专业技能竞赛,做好与专业技能相关的各级各类竞赛的院级选拔和技术指导。园林技术专业创建学院立项的“导师 项目 团队”学科技能竞赛“园林景观设计”集训队,每周定期开展日常技能竞赛集训,学生经过集训后,设计能力明显提升,竞赛屡获佳绩。2009年至今,学生竞赛共获得国家级二等奖2项,浙江省竞赛一等奖6项、二等奖5项、三等奖11项的成绩。
(2)创意社。“创”即为创造、创新,“艺”即艺术,与“意”谐音,“创艺”亦即本社团是一个富有创新、创意的社团,“创新艺术、创出心意”是社团宗旨。该社团是在现代农业规划研究所与园林技术专业通力合作的基础上,为全院对设计、绘画感兴趣的学生提供一个用于交流、研讨学术的平台,学生参与社团logo(图4)、微信二维码(图5)等设计。社团充分利用校内的教学资源,发挥园林课堂与规划所相互促进的作用,增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联系,形成一个运作高效、联系紧密、发展循环的校内技术指导团队,提高园林技术专业学生的专业水平,以促进精英学生的培养。
(3)创意盆景社团。为了促进学生对于“创新、创作”的技能提升,园林技术专业在园林系及教研室的大力推进下,创建创意盆景社团,并在学院学生创业园中拥有工作室,方便学生开展创意盆景的制作。学生可以通过社团进行微型盆景的创作、组合盆景的创意发挥等。2013年11月1日第6届中国义乌国际森林产品博览会在义乌国际博览中心举行。展馆内,社团学生在餐盘上巧手布置了一个个生机盎然的小世界(图6)。同时,社团成员所创作的创意盆景获得了“第二届中国创意林产品大赛优秀奖”,产品一经展出,瞬间以100~1 000元不等的价格被抢购一空。
3 结语
本着“以学生为本”的原则,经过几年的努力建设,园林技术专业目前拥有专业logo(学生参与设计)(图7),以建立与职业技能及能力相适应、相对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为目标,积极利用“校企合作”和“教研结合”双轮驱动,及时打通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有效衔接,吸收高科技和社会文化等最新成果,充实和更新实践教学内容,改进实践环节的考核方法,实现职业基本技能和综合实践能力的训练环节齐备、衔接合理、效果明显。
4 参考文献
[1] 孟欣征.高职高专以就业为导向的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研究[D].兰州:西北师范大学,2006:24.
[2] 刘世峰.中国教劳结合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
[3] 张晋.高等职业教育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8.
[4] 吴丽芳.“教学研训一体化”实践教学体系的特点与建构[J].学前教育研究,2010(7):63-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