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核心是创造适宜的环境和条件,丰富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数学经验,锻炼其数学思维,构建其头脑中的数学图式。小学数学教学非常关键。教师在进行数学授课时,必须让学生跟上教师的节奏,并乐于学习数学知识,除此以外,还应重视学生的多方面能力,更好地实现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创设情境;课堂教学;有效课堂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有效问题情境的创设在教学中的应用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数学教学方法,所以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要结合教学目标,创设有效的课堂问题情境,将三位一体目标与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融为一体,延展课堂教学空间,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质量。
一、问题情境教学中的不足
(一)教师的专业素质和水平不高
在当今小学生数学课堂教学中,存在课堂教学情境创设不科学、教师设计方案不科学等问题。这个问题的关键在于教师自身的综合素质不高、教师自身的专业技能不强这两个层面上。由于教师自身的数学思维方法比较有限,不能满足学生对真理的探索。同时,由于不了解小学生数学思维方法的要领和内容,导致教师不能很好地创设高难度情境,因此出现教学效果不明显、学生学习成绩不佳等问题。此外,由于教师经验不足和学生掌握知识不完全、不透彻的问题,这让老师无法真正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二)教师开发不同层次疑难问题的能力不足
在自主创新方法:创设教学情境课堂教学中,教师处理不同层次疑难问题的能力不足。老师只是设置了难点情境,明确提出了实际的难点问题,却忽略了对问题难易程度的分层等设计方案。通常教师将问题情境抛给学生,就只完成布置的任务,这将会不利于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在这种情况下,因为问题的难度较大,就无法让学生得到有效的练习。
(三)创设问题情境的吸引力不足
构建合理问题的基础是教师创设的情境是否能够真正吸引学生,能够真正激发学生的学习和训练热情。但是在一系列的研究中发现了一个大问题,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学生无法集中注意力,学生的参与度也不高,导致很多学生都没有参与其中。在数学问题情境中,学生对情境模式的兴趣不大,甚至对老师提出的问题兴趣也不大,这就使情境模式缺乏有效性。
二、创设有效问题情境提升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一)创设具有趣味性的问题情境
首先,教师要对小学生的个人特点有深刻的认识,小学生的思维活跃、脑洞大、好奇心强。结合学生的特点创设一些有趣味性的问题情境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更加有兴趣地参与学习;同时,设计一些简单的问题导入,能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自行思考,并让他们积极地说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最后,教师要多鼓励学生,并对他们的想法进行点评,从而更好地让学生知道数学并不是特别难学,增强他们学好数学的信心。其次,在开始正式教学的时候,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创设一些有趣且吸引人的问题,并将数学理论和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能根据课堂上的情境深刻地反思和理解自身实际生活中所遇到的情境,并使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深刻的印象。同时,教师也要运用小组合作式教学方法,鼓励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在课堂积极讨论的过程中,增进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亲密关系,从而更好地提高課堂教学效率,完成教学目标。
(二)经验与知识结合创设问题情境
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师的教学内容和方法无论多么新颖、多样、丰富、灵活,如果脱离了小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均无法达到应有的教学效果。所以教师应根据教学目标,针对小学不同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特点,把小学生喜闻乐见的生活经验、困难甚至趣事融入数学问题中,将抽象的数学问题变为生活问题,从而调动学生的兴趣点,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动力。
(三)在生活化的教学中培养问题意识
老师要引导学生善于发现小学数学知识的特点,不断把数学知识与生活常识相联系,建立科学的生活化教学情境,让学生在自己经常见到的场景中思考数学问题,这样有利于他们提出问题,有利于理解老师提出的问题。比如,在学习《认识分米和毫米》的知识点时,数学老师把本节课的知识点“长度单位”结合生活中常见的物品来实施教学。老师常见的生活物品当成教学元素,比如铅笔盒、黑板、书本、电脑、花盆等很多元素在生活中常用到,老师给学生提供尺子让他们在课堂上或者在家时量一量,并记录下来,对数据进行比较,找出不同大小的物品用什么样的长度单位更为合适,有的学生有这样的记录:“课桌1米高、书本一厘米厚、3分米长”等等。老师再次给学生加大难度,让学生量一量同学们的身高,于是学生有了这样的记录:“小红身高1米3分米”“小陈1米5分米6毫米”等等,老师紧扣教学重点问学生“发现什么样的规律了吗,还有什么质疑的呢?”于是有同学提出了“桌子的高度为75厘米,我能不能用0.75米表示呢?”“我家到学校2公里,我能不能用厘米表示呢?”“为什么桌子用米作单位,而硬币要用毫米呢?”老师在解答学生的这些问题时,让学生明白了单位之间的进率关系,又认识到只有用合理长度单位才能更好地方便于生活,方便让别人从中提取信息。
(四)教师应注意提高创新能力
自主创新的实施也离不开教师教学能力和专业知识水平的提高。教师不能被动接受工作经验,不能只是积极参加各种学习。要积极主动地与学生沟通,需要一大批工作能力突出的教师传功学训,促进教师教学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提升,进而达到情境教学构建的实效。例如,当老师在教学一元一次方程式时,与学生互动交流之后向有工作经验的老师请教,就能知道学生在学习这一部分的内容,难点就在于如何建立方程式,即分析应用题题目的要求,然后进行表达式转换。在这部分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意疑难问题的建构和知识重点的合理整合,并用一种创新的方式去解答,就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三、结语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在创设问题情境时会面临很多问题,教师要重视这些问题背后的原因,积极探讨符合学生自身特点的教学方案,创设情境要生动有趣,吸引学生注意力,从而更好地推动学生全面进步。
参考文献
[1]魏红英.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策略分析[J].学周刊,2020(11):111-112.
[2]李珂菲.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策略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9(49):150-151.
[3]国娜.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的有效策略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9(31):56-57.
关键词:创设情境;课堂教学;有效课堂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有效问题情境的创设在教学中的应用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数学教学方法,所以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要结合教学目标,创设有效的课堂问题情境,将三位一体目标与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融为一体,延展课堂教学空间,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质量。
一、问题情境教学中的不足
(一)教师的专业素质和水平不高
在当今小学生数学课堂教学中,存在课堂教学情境创设不科学、教师设计方案不科学等问题。这个问题的关键在于教师自身的综合素质不高、教师自身的专业技能不强这两个层面上。由于教师自身的数学思维方法比较有限,不能满足学生对真理的探索。同时,由于不了解小学生数学思维方法的要领和内容,导致教师不能很好地创设高难度情境,因此出现教学效果不明显、学生学习成绩不佳等问题。此外,由于教师经验不足和学生掌握知识不完全、不透彻的问题,这让老师无法真正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二)教师开发不同层次疑难问题的能力不足
在自主创新方法:创设教学情境课堂教学中,教师处理不同层次疑难问题的能力不足。老师只是设置了难点情境,明确提出了实际的难点问题,却忽略了对问题难易程度的分层等设计方案。通常教师将问题情境抛给学生,就只完成布置的任务,这将会不利于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在这种情况下,因为问题的难度较大,就无法让学生得到有效的练习。
(三)创设问题情境的吸引力不足
构建合理问题的基础是教师创设的情境是否能够真正吸引学生,能够真正激发学生的学习和训练热情。但是在一系列的研究中发现了一个大问题,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学生无法集中注意力,学生的参与度也不高,导致很多学生都没有参与其中。在数学问题情境中,学生对情境模式的兴趣不大,甚至对老师提出的问题兴趣也不大,这就使情境模式缺乏有效性。
二、创设有效问题情境提升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一)创设具有趣味性的问题情境
首先,教师要对小学生的个人特点有深刻的认识,小学生的思维活跃、脑洞大、好奇心强。结合学生的特点创设一些有趣味性的问题情境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更加有兴趣地参与学习;同时,设计一些简单的问题导入,能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自行思考,并让他们积极地说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最后,教师要多鼓励学生,并对他们的想法进行点评,从而更好地让学生知道数学并不是特别难学,增强他们学好数学的信心。其次,在开始正式教学的时候,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创设一些有趣且吸引人的问题,并将数学理论和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能根据课堂上的情境深刻地反思和理解自身实际生活中所遇到的情境,并使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深刻的印象。同时,教师也要运用小组合作式教学方法,鼓励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在课堂积极讨论的过程中,增进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亲密关系,从而更好地提高課堂教学效率,完成教学目标。
(二)经验与知识结合创设问题情境
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师的教学内容和方法无论多么新颖、多样、丰富、灵活,如果脱离了小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均无法达到应有的教学效果。所以教师应根据教学目标,针对小学不同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特点,把小学生喜闻乐见的生活经验、困难甚至趣事融入数学问题中,将抽象的数学问题变为生活问题,从而调动学生的兴趣点,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动力。
(三)在生活化的教学中培养问题意识
老师要引导学生善于发现小学数学知识的特点,不断把数学知识与生活常识相联系,建立科学的生活化教学情境,让学生在自己经常见到的场景中思考数学问题,这样有利于他们提出问题,有利于理解老师提出的问题。比如,在学习《认识分米和毫米》的知识点时,数学老师把本节课的知识点“长度单位”结合生活中常见的物品来实施教学。老师常见的生活物品当成教学元素,比如铅笔盒、黑板、书本、电脑、花盆等很多元素在生活中常用到,老师给学生提供尺子让他们在课堂上或者在家时量一量,并记录下来,对数据进行比较,找出不同大小的物品用什么样的长度单位更为合适,有的学生有这样的记录:“课桌1米高、书本一厘米厚、3分米长”等等。老师再次给学生加大难度,让学生量一量同学们的身高,于是学生有了这样的记录:“小红身高1米3分米”“小陈1米5分米6毫米”等等,老师紧扣教学重点问学生“发现什么样的规律了吗,还有什么质疑的呢?”于是有同学提出了“桌子的高度为75厘米,我能不能用0.75米表示呢?”“我家到学校2公里,我能不能用厘米表示呢?”“为什么桌子用米作单位,而硬币要用毫米呢?”老师在解答学生的这些问题时,让学生明白了单位之间的进率关系,又认识到只有用合理长度单位才能更好地方便于生活,方便让别人从中提取信息。
(四)教师应注意提高创新能力
自主创新的实施也离不开教师教学能力和专业知识水平的提高。教师不能被动接受工作经验,不能只是积极参加各种学习。要积极主动地与学生沟通,需要一大批工作能力突出的教师传功学训,促进教师教学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提升,进而达到情境教学构建的实效。例如,当老师在教学一元一次方程式时,与学生互动交流之后向有工作经验的老师请教,就能知道学生在学习这一部分的内容,难点就在于如何建立方程式,即分析应用题题目的要求,然后进行表达式转换。在这部分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意疑难问题的建构和知识重点的合理整合,并用一种创新的方式去解答,就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三、结语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在创设问题情境时会面临很多问题,教师要重视这些问题背后的原因,积极探讨符合学生自身特点的教学方案,创设情境要生动有趣,吸引学生注意力,从而更好地推动学生全面进步。
参考文献
[1]魏红英.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策略分析[J].学周刊,2020(11):111-112.
[2]李珂菲.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策略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9(49):150-151.
[3]国娜.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的有效策略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9(31):5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