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是时代发展的必然产物。把信息技术与小学音乐教学进行整合,有利于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现就这一问题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一、创设学习情景,激发学习动力
音乐的学习与生活实际有着密切的联系。在课堂教学中如果能够根据学习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结合,创设相应的情景,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愿望就会被激发起来,从而获得最好的学习效果。而信息技术能帮助教师把社会生活复制到课堂中,让学生在生动、活泼、有趣的情境中,学习动力得到增强和保持,学习效率不断提高。如在教学人民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以下同)四年级上册《民族的节日》中的《快乐的泼水节》时,教师导入新课时与学生谈话:我们伟大的祖国有五十六个民族,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重大节日,你知道的民族节日有哪些?人们是怎样过节日的?请说一说。在学生说出了傣族有“泼水节”,而且只会简单地说人们在这个节日里互相泼水祝福庆祝节日后,及时出示多媒体课件,把泼水节的有关内容及傣族人民过泼水节的情景呈现在孩子们面前。在生动的场景面前,学生被深深地吸引住了,不仅进一步了解了有关泼水节的知识,而且加深了对傣族风情的了解,体会到了泼水节中人们的欢乐心情。由于有了信息技术的辅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不仅增强了认知能力和理解进程,也为学习歌曲打下了情绪和情感的基础。
二、呈现学习材料,促进自主探索
音乐用它的旋律、节奏展现了极大的时间和空间,蕴含了许多的知识和技能,需要学生去学习、思考。而信息技术与音乐的整合,改变了知识的呈现方式,为学生自主探索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如四年级下册《学戏曲》中的欣赏歌曲《唱脸谱》一课,在现在流行音乐做为主流的社会中,人们对传统音乐的了解越来越少,更不用说戏曲了。作为如今的小学生,几乎没有真正接触过戏曲,对国粹京剧可以说是知之甚少,对于京剧脸谱的了解几乎一片空白。为了解决这一矛盾,教师通过播放歌曲《唱脸谱》,让学生仔细听辨,知道歌中唱出了蓝、红、黄、白、黑、紫、绿、金、银、灰等脸谱。随后,教师通过课件出示这些脸谱,引导学生认真研究,看这些脸谱有哪些类型。学生通过观察、比较课件中的脸谱,发现有的画满了整张脸,有的画了大部分脸,有的脸上图形是左右一样的。随着学生观察的深入,疑问的增多,教师顺势导学,通过点击课件,在相应的脸谱下方出示名称,简介脸谱名称及作用。随后再次播放歌曲《唱脸谱》,让学生认真听,并想一想:京剧脸谱的颜色各不相同,这在戏曲中有什么作用。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小组讨论,有了发现:红色脸谱代表勇敢,黑色脸谱代表正直,白色脸谱代表狡猾,金色脸谱代表可爱等。教师在肯定他们的同时,告诉学生脸谱的色彩表现了人物的性格,并进一步揭示不同色彩的脸谱表现的不同性格特点。最后再次欣赏歌曲《唱脸谱》,找出与歌曲中人物对应的脸谱来,并说说脸谱所代表的人物的性格。这样,借助课件,经过观察思考,汇报交流,原先在学生脑海中极其陌生的东西逐渐变得清晰起来,对京剧这一国之瑰宝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最后,让学生通过各种手段收集并动手画一个京剧脸谱。通过动手实践,不但达到了巩固学习成果的目的,还使不同艺术门类有机综合,拓展了学生的艺术视野,深化了学生对音乐艺术的理解。
三、拓展学习空间,引领能力形成
音乐教育的本质是审美教育,要让师生共同体验、发现、创造、表现和享受音乐之美,而信息技术为这种教育提供了更广泛的发展空间。在音乐教学中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为学生学习音乐提供一个声情同步、形声并茂、时空统一的音乐世界,五彩缤纷、千姿百态的多种信息呈现方式以及演示、交互、自学等形式,让学生有了学习音乐的动力,使学生真正能在音乐知识的海洋中遨游,充分发挥他们的艺术创造才能,切实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和音乐素养。如四年级下册《花的旋律》中的音乐活动《百花园》,我根据学生的信息素养,布置他们利用网络等手段收集有关“花”的歌曲、图片、含义等相关资料,为活动做好准备。当他们通过各种信息手段获得了以前不曾知道的花的有关知识后,非常自豪,更加自信,觉得自己有了教别人的“资本”。因此,在课堂上,学生的参与热情异常高,他们争先恐后地将自己获得的有关“花”的知识告诉大家,并从其他同学的介绍与展示中,发现各国对“花”的不同喜好,感受到了“花”的无限魅力,也对音乐文化的多样性有了更深的理解。在汇报与交流信息的过程中,音乐教学的开放性进一步增强,学生通过对大量的信息进行分析、评价、吸收,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得到了更大的提高。
总之,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将信息技术与音乐教学有机整合,学生的学习资源更加丰富,学习动力得到增强,学习时空更加缩短,问题解决更加彻底,课堂效率不断得到提高。
一、创设学习情景,激发学习动力
音乐的学习与生活实际有着密切的联系。在课堂教学中如果能够根据学习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结合,创设相应的情景,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愿望就会被激发起来,从而获得最好的学习效果。而信息技术能帮助教师把社会生活复制到课堂中,让学生在生动、活泼、有趣的情境中,学习动力得到增强和保持,学习效率不断提高。如在教学人民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以下同)四年级上册《民族的节日》中的《快乐的泼水节》时,教师导入新课时与学生谈话:我们伟大的祖国有五十六个民族,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重大节日,你知道的民族节日有哪些?人们是怎样过节日的?请说一说。在学生说出了傣族有“泼水节”,而且只会简单地说人们在这个节日里互相泼水祝福庆祝节日后,及时出示多媒体课件,把泼水节的有关内容及傣族人民过泼水节的情景呈现在孩子们面前。在生动的场景面前,学生被深深地吸引住了,不仅进一步了解了有关泼水节的知识,而且加深了对傣族风情的了解,体会到了泼水节中人们的欢乐心情。由于有了信息技术的辅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不仅增强了认知能力和理解进程,也为学习歌曲打下了情绪和情感的基础。
二、呈现学习材料,促进自主探索
音乐用它的旋律、节奏展现了极大的时间和空间,蕴含了许多的知识和技能,需要学生去学习、思考。而信息技术与音乐的整合,改变了知识的呈现方式,为学生自主探索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如四年级下册《学戏曲》中的欣赏歌曲《唱脸谱》一课,在现在流行音乐做为主流的社会中,人们对传统音乐的了解越来越少,更不用说戏曲了。作为如今的小学生,几乎没有真正接触过戏曲,对国粹京剧可以说是知之甚少,对于京剧脸谱的了解几乎一片空白。为了解决这一矛盾,教师通过播放歌曲《唱脸谱》,让学生仔细听辨,知道歌中唱出了蓝、红、黄、白、黑、紫、绿、金、银、灰等脸谱。随后,教师通过课件出示这些脸谱,引导学生认真研究,看这些脸谱有哪些类型。学生通过观察、比较课件中的脸谱,发现有的画满了整张脸,有的画了大部分脸,有的脸上图形是左右一样的。随着学生观察的深入,疑问的增多,教师顺势导学,通过点击课件,在相应的脸谱下方出示名称,简介脸谱名称及作用。随后再次播放歌曲《唱脸谱》,让学生认真听,并想一想:京剧脸谱的颜色各不相同,这在戏曲中有什么作用。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小组讨论,有了发现:红色脸谱代表勇敢,黑色脸谱代表正直,白色脸谱代表狡猾,金色脸谱代表可爱等。教师在肯定他们的同时,告诉学生脸谱的色彩表现了人物的性格,并进一步揭示不同色彩的脸谱表现的不同性格特点。最后再次欣赏歌曲《唱脸谱》,找出与歌曲中人物对应的脸谱来,并说说脸谱所代表的人物的性格。这样,借助课件,经过观察思考,汇报交流,原先在学生脑海中极其陌生的东西逐渐变得清晰起来,对京剧这一国之瑰宝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最后,让学生通过各种手段收集并动手画一个京剧脸谱。通过动手实践,不但达到了巩固学习成果的目的,还使不同艺术门类有机综合,拓展了学生的艺术视野,深化了学生对音乐艺术的理解。
三、拓展学习空间,引领能力形成
音乐教育的本质是审美教育,要让师生共同体验、发现、创造、表现和享受音乐之美,而信息技术为这种教育提供了更广泛的发展空间。在音乐教学中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为学生学习音乐提供一个声情同步、形声并茂、时空统一的音乐世界,五彩缤纷、千姿百态的多种信息呈现方式以及演示、交互、自学等形式,让学生有了学习音乐的动力,使学生真正能在音乐知识的海洋中遨游,充分发挥他们的艺术创造才能,切实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和音乐素养。如四年级下册《花的旋律》中的音乐活动《百花园》,我根据学生的信息素养,布置他们利用网络等手段收集有关“花”的歌曲、图片、含义等相关资料,为活动做好准备。当他们通过各种信息手段获得了以前不曾知道的花的有关知识后,非常自豪,更加自信,觉得自己有了教别人的“资本”。因此,在课堂上,学生的参与热情异常高,他们争先恐后地将自己获得的有关“花”的知识告诉大家,并从其他同学的介绍与展示中,发现各国对“花”的不同喜好,感受到了“花”的无限魅力,也对音乐文化的多样性有了更深的理解。在汇报与交流信息的过程中,音乐教学的开放性进一步增强,学生通过对大量的信息进行分析、评价、吸收,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得到了更大的提高。
总之,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将信息技术与音乐教学有机整合,学生的学习资源更加丰富,学习动力得到增强,学习时空更加缩短,问题解决更加彻底,课堂效率不断得到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