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 腹股沟疝治疗中补片无张力疝修补术在的应用临床分析。方法 总结分析我院2009年12 月—2013年2月,在腹股疝治疗中应用补片无张力修补术54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补片无张力疝修补术有手术时间短,住院周期短,复发率低等优势。结论 通过分析研究认为,腹股疝在治疗中应用补片无张力疝修补术,因其固有优势,可以在基层医院广泛推广[1]。
【关键词】 腹股斜疝 无张力修补术
腹股沟疝是最常见的外科疾病之一,尤其在基层医院,该疾病在普外科手术病人中占据较大的比例,而手术方式据发展历史,可分为传统术式和改良术式,据学者研究,传统术式在青少年、幼儿中有着不可取代的低位,但在成年发病人群中复发率较高。以补片无张力修补术为代表的改良术式,在成年人腹股沟疝的治疗中因其人体解剖结构干扰少、复发率低等优点,被广泛应用,并成为成人腹股疝修补术的首选方法[2]。我院2009年12 月—2013年2月,在腹股斜疝治疗中应用补片无张力修补术54例,现将相关临床资料总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组54例,男48例,女6例。年龄25~75岁。本组54例共,单侧腹股沟疝49例,双侧5例为, 35为腹股沟斜疝,12例为腹股沟直疝,1例为股疝。8例为复发疝,其中一次术后复发6例,二次以上术后复发2例。其中男51例,女4例,年龄32-78岁,平均53岁。
1.2 治疗方法
完善术前检查,待术前各项指标达到理想数值,使用硬膜外麻醉,麻醉成功,消毒铺巾,取腹股沟斜切口,解剖腹股沟管,游离精索及疝囊,高位结扎疝囊。对疝环口和缺损的腹橫筋膜作适当的修补,人工补片修剪后平整覆盖在精索后方,修补腹股沟管后壁。逐层关闭切口。术后常规预防性使用抗生素3天,5-8天可出院,8-12周内避免重体力活动。
2 结果
本组患者术程顺利,手术时间在30-90分钟,患者在术后6~24小时即可下床活动;术后个别患者因疼痛难以耐受给予止痛药物,无1例切口感染,3例出现阴囊水肿,给予积极治疗后治愈。患者住院时间在5~8天,平均6.7天,均临床治愈出院。经1-3年随访,患者在3周内恢复活动,无1例复发。
3 讨 论
腹股沟疝是普外科临床工作中最常见疾病,被称之为基础普外科四大疾病之一,病因是各种原因导致的腹内压增高和腹壁的强度减弱。在治疗中以手术治疗为主,自从疝修补术技术问世以来,通过国内外临床工作者不懈的努力及研究认为,腹股沟区的薄弱结构和腹横筋膜的缺损是疝发生的根本原因,而各种传统的方法在解决这种问题时,有着一个弊病,病变部位经过修补后,把正常位置的不同组织的腱膜、韧带进行有张力缝合,可导致局部组织撕裂,造成新的缺损,从而可能导致疝的复发。于是有学者提出了无张力疝修补理论,并进行了多次改进。目前采用的无张力疝修补材料是聚丙烯网而成,无毒副作用,组织相容性、亲和力较好、排斥反应发生率极低。植入人体相应部位后,其与人体组织发生纤维化反应,形成一层致密的纤维结缔组织层,加强薄弱部位组织的强度和弹性,明显降低复发率。通过大量的临床研究表明,人工补片使用的感染发生率与传统手术无明显差别[3]。
在手术适应症的选择上通过临床工作,我们认识到无张力疝修补术适用于疝环较小的初发性腹股沟斜疝、直疝,还适用于疝环较大的,但腹横筋膜尚完整、无明显薄弱的初发性或复发性腹股沟斜疝或直疝。但需要注意的是在腹股沟斜疝出现嵌顿时,要根据具体情况来选择术式,术中如发现有肠坏死或局部水肿明显者不宜采用此手术方法,否则可能出现严重切口感染等,需手术取出补片。
无张力疝修补术,与传统手术相比,有著自身的优势,缩短了手术操作时间,使切口感染几率下降,无张力术很少出现严重的疼痛及牵扯感,精索位置不变,腹股沟区保持原解剖结构,术后很少出现切口或阴囊血肿;与人体组织发生纤维化反应,形成一层致密的纤维结缔组织层,加强薄弱部位组织的强度和弹性,明显降低复发率。尤其在老年患者由于存在腹股沟管后壁较为薄弱等因素,使得传统术式的复发率较高,而无张力疝修补术恰恰弥补了这一不足,对薄弱区域进行了加强,从而降低了复发率[4]。
在具体操作过程中需要注意一下的问题:术式选择一定要根据患者的疝环及疝囊等情况而定,要具有个体化,选择不同手术方法。如:对疝环小于1.5cm者,若腹股管后壁完整,则可选择传统修补手术。若疝环在1.5~3.0cm,或者患者腹股管后壁不完整,则可采用平片修补。当患者疝环大于3.0cm,需要选用网塞修补方法[5]。 手术操作中要做到解剖层次分明,补片应该保持一定的松弛度,使其呈现圆顶形,使患者在体位改变后能够具有一定的张力。手术切口长度适宜,不能盲目地追求所谓的“小切口微创”,小切口内部牵拉可能导致切口内脂肪液化及周围组织水肿,而导致切口感染及局部出血、水肿。
总之,通过大量的临床实践证实,无张力疝修补手术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技术难度较小,患者术后疼痛小,复发率低,治疗费用低等优点,但必须严格掌握手术适应症,积极预防各中并发症的出现,这项实用技术可以在基层医院广泛推广。
参 考 文 献
[1] 蒋贵明,赵素鱼,张晋体等.基层医院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疗效观察 [J].山西医药杂志, 2010, 39 (2):271-272.
[2] 侯利民,姜洪池.腹股沟疝的治疗进展[J]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1;
[3] 吴肇汉. 无张力疝修补术——疝修补手术的新趋势[J].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1,21(2):65.
[4] 陈杰.实用疝外科手术技巧.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1. [5]王劲,张胜祖 腹股沟无张力修补个体化治疗体会[J]中华疝和腹壁外科杂志,2008,I(1):50-52
【关键词】 腹股斜疝 无张力修补术
腹股沟疝是最常见的外科疾病之一,尤其在基层医院,该疾病在普外科手术病人中占据较大的比例,而手术方式据发展历史,可分为传统术式和改良术式,据学者研究,传统术式在青少年、幼儿中有着不可取代的低位,但在成年发病人群中复发率较高。以补片无张力修补术为代表的改良术式,在成年人腹股沟疝的治疗中因其人体解剖结构干扰少、复发率低等优点,被广泛应用,并成为成人腹股疝修补术的首选方法[2]。我院2009年12 月—2013年2月,在腹股斜疝治疗中应用补片无张力修补术54例,现将相关临床资料总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组54例,男48例,女6例。年龄25~75岁。本组54例共,单侧腹股沟疝49例,双侧5例为, 35为腹股沟斜疝,12例为腹股沟直疝,1例为股疝。8例为复发疝,其中一次术后复发6例,二次以上术后复发2例。其中男51例,女4例,年龄32-78岁,平均53岁。
1.2 治疗方法
完善术前检查,待术前各项指标达到理想数值,使用硬膜外麻醉,麻醉成功,消毒铺巾,取腹股沟斜切口,解剖腹股沟管,游离精索及疝囊,高位结扎疝囊。对疝环口和缺损的腹橫筋膜作适当的修补,人工补片修剪后平整覆盖在精索后方,修补腹股沟管后壁。逐层关闭切口。术后常规预防性使用抗生素3天,5-8天可出院,8-12周内避免重体力活动。
2 结果
本组患者术程顺利,手术时间在30-90分钟,患者在术后6~24小时即可下床活动;术后个别患者因疼痛难以耐受给予止痛药物,无1例切口感染,3例出现阴囊水肿,给予积极治疗后治愈。患者住院时间在5~8天,平均6.7天,均临床治愈出院。经1-3年随访,患者在3周内恢复活动,无1例复发。
3 讨 论
腹股沟疝是普外科临床工作中最常见疾病,被称之为基础普外科四大疾病之一,病因是各种原因导致的腹内压增高和腹壁的强度减弱。在治疗中以手术治疗为主,自从疝修补术技术问世以来,通过国内外临床工作者不懈的努力及研究认为,腹股沟区的薄弱结构和腹横筋膜的缺损是疝发生的根本原因,而各种传统的方法在解决这种问题时,有着一个弊病,病变部位经过修补后,把正常位置的不同组织的腱膜、韧带进行有张力缝合,可导致局部组织撕裂,造成新的缺损,从而可能导致疝的复发。于是有学者提出了无张力疝修补理论,并进行了多次改进。目前采用的无张力疝修补材料是聚丙烯网而成,无毒副作用,组织相容性、亲和力较好、排斥反应发生率极低。植入人体相应部位后,其与人体组织发生纤维化反应,形成一层致密的纤维结缔组织层,加强薄弱部位组织的强度和弹性,明显降低复发率。通过大量的临床研究表明,人工补片使用的感染发生率与传统手术无明显差别[3]。
在手术适应症的选择上通过临床工作,我们认识到无张力疝修补术适用于疝环较小的初发性腹股沟斜疝、直疝,还适用于疝环较大的,但腹横筋膜尚完整、无明显薄弱的初发性或复发性腹股沟斜疝或直疝。但需要注意的是在腹股沟斜疝出现嵌顿时,要根据具体情况来选择术式,术中如发现有肠坏死或局部水肿明显者不宜采用此手术方法,否则可能出现严重切口感染等,需手术取出补片。
无张力疝修补术,与传统手术相比,有著自身的优势,缩短了手术操作时间,使切口感染几率下降,无张力术很少出现严重的疼痛及牵扯感,精索位置不变,腹股沟区保持原解剖结构,术后很少出现切口或阴囊血肿;与人体组织发生纤维化反应,形成一层致密的纤维结缔组织层,加强薄弱部位组织的强度和弹性,明显降低复发率。尤其在老年患者由于存在腹股沟管后壁较为薄弱等因素,使得传统术式的复发率较高,而无张力疝修补术恰恰弥补了这一不足,对薄弱区域进行了加强,从而降低了复发率[4]。
在具体操作过程中需要注意一下的问题:术式选择一定要根据患者的疝环及疝囊等情况而定,要具有个体化,选择不同手术方法。如:对疝环小于1.5cm者,若腹股管后壁完整,则可选择传统修补手术。若疝环在1.5~3.0cm,或者患者腹股管后壁不完整,则可采用平片修补。当患者疝环大于3.0cm,需要选用网塞修补方法[5]。 手术操作中要做到解剖层次分明,补片应该保持一定的松弛度,使其呈现圆顶形,使患者在体位改变后能够具有一定的张力。手术切口长度适宜,不能盲目地追求所谓的“小切口微创”,小切口内部牵拉可能导致切口内脂肪液化及周围组织水肿,而导致切口感染及局部出血、水肿。
总之,通过大量的临床实践证实,无张力疝修补手术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技术难度较小,患者术后疼痛小,复发率低,治疗费用低等优点,但必须严格掌握手术适应症,积极预防各中并发症的出现,这项实用技术可以在基层医院广泛推广。
参 考 文 献
[1] 蒋贵明,赵素鱼,张晋体等.基层医院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疗效观察 [J].山西医药杂志, 2010, 39 (2):271-272.
[2] 侯利民,姜洪池.腹股沟疝的治疗进展[J]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1;
[3] 吴肇汉. 无张力疝修补术——疝修补手术的新趋势[J].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1,21(2):65.
[4] 陈杰.实用疝外科手术技巧.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1. [5]王劲,张胜祖 腹股沟无张力修补个体化治疗体会[J]中华疝和腹壁外科杂志,2008,I(1):5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