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语感

来源 :中外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zmkka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汉语是一种意合性语言,汉语词语的结合不受形态成分的约束,而是更多地受语义因素的制约,只要语义上的配合合乎事理,就可以连在一块。
  汉语的这一特点,使得人们在使用它时只要是凭借语感,抓住语言中负载重要信息的关键词语,省略掉一些次要词语,仍可把意思表示清楚。而听话人只要根据经验,抓住几个“意义支点”,便能意会出全部词语意义的总和。
  汉语的这一特点,决定了汉语读写能力是随着语感的逐渐形成而不断提高的。因此,语文教学必须加强语感训练。
  叶圣陶先生曾指出:“文字语言的训练,我以为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就是对语文敏锐的感觉。”王尚文先生也明确指出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语感,要千方百计提高学生的语感素质。吕叔湘先生也指出:
  “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能力。”而语文的核心是语言,语言的核心则是语感,语感是对语文敏锐的感受力,既能很快地抓住语言的表达意思,还能很快地体会到言外之意。因此,培养语感应成为语文教学的一项最基本的任务,也是我们进行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
  
  一、语言的动态分析——语感训练的基础
  
  联系语境,分析词义,是动态分析,这是语感训练的基础,对词、句、段、篇都可进行动态分析,主要方法则有比较法、还原法、变序分析法等。
  
  1.比较法
  比较品评,是课堂语感教学的有效策略,俗话说,有比较才有鉴别。学生只有在不同词语、不同句式、不同语序的比较当中,才能发现课文中语言运用的妙处,品评语言的意蕴和情味,从而培养语感。那些表现作者思想感情的语句,在文章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抓住某些具有感染力的关键词句,引导学生通过“添”“删”“调”“换”等方法,揣摩语言文字是否运用的精当,取得对语言文字的感受。长此以往,学生的语感能力就会不断提高。
  如:教学《台湾的蝴蝶谷》第二小节:“每年春天,一群群色彩斑斓的蝴蝶飞过花丛,穿过树林,越过小溪,赶到山谷来聚会。”我让学生比较:“飞过”、“穿过”、“越过”这三个词语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不都用“飞过”?通过比较,使学生体会用词的贴切、生动。
  2.还原生活法
  有的句子充满生活情趣。内容十分丰富,联系生活经验来理解。能深刻领会到语言的魅力。这就说明人们对语言文字的真切感受和生活的感受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所以教师要多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的积累,联系生活实际,体昧语言文字所包含的情感。
  如:教学《台湾的蝴蝶谷》第二小节,“每年春天,一群群色彩斑斓的蝴蝶飞过花丛,穿过树林,越过小溪,赶到山谷来聚会。”句中“赶到山谷里来聚会”充满生活情趣,可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聚会”是怎样的场面?人们聚会会是怎样的场面,你能描述一下吗?通过联系生活,学生会唤醒沉睡的表象,使“聚会”的蝴蝶在脑中活动起来,从而体会到蝴蝶谷奇异的景象。
  3.变序分析法
  有的自然段,句与句之间联系非常紧密,用变序分析法,留下其中的一句两句,先分析其他句子再回头分析留下的句子,这会使学生真切的体会到句子间的逻辑关系。
  
  二、多读多写——语感训练的重点
  
  从发生过程的角度看,人们总是先在听,在读的活动中形成语感,然后用于说写活动,读是写的基础。《新课标》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所以,平时加强朗读,有助于加深对文章的理解,是感知教材内容的一种手段。通过动态语言分析训练,学生掌握一定的读写方法,并在读写训练中不断实践,进而逐步形成一定的读写技能。但是,汉语是意合性语言。即使是多角度的进行动态分析也还是难以体会,只有多读,才能品味出其中的奥秘。
  多读,一是多朗读,特别是有感情的朗读,只有通过反复诵读才会体味到语文知识,技能。语言知识、技能的获得也靠在不断的语言感受中领悟。朗读是知觉感受语言,训练语感的基本方式。琅琅成韵的诵读,是眼、手、口、耳、脑等多种感官协调活动的过程,与阅览相比,更是直觉体悟语言的一个基本方式。吟诵朗读,是一种充分传达文章情意的自然读法。不求声音洪亮,但求读得清爽自然;该激昂处激昂,该委婉处委婉,该悲凉处悲凉,使文章之妙始于我心。这种吟诵的读法,是体会文章意蕴情感的桥梁。吟咏诵读可以感悟文章妙趣,在不经意问对语言那抑扬顿挫的语音,错落有致的节奏与奇特严谨的结构拥有深切的体验,进入美妙的境界。
  二是默读,默读才能读得快,读得多,想得深。有的文章,开始读时可能是一知半解,但形式相同或内容相近的文章,读得多了,就会有豁然贯通之感。
  多读,是语言的积累,多写,则是语言的运用。只有掌握了语言的运用和语言的积累厚实,动笔时才能文思如涌,好词好句信手写来,并未经过多少思考,这就是语感的神秘之处。读得少就达不到这一境界。
  多写,一是写日记。写记叙文或日记,并不是记流水帐,日记可从小处入手,侧重细节描写,提高记叙和描写能力,以利于材料的积累。二是多仿写。看到好文章,或者仿其立意,仿其结构,仿其语言表达的方法,甚至可以仿其内容。在语言的运用上要鼓励学生大量运用书中的好词好句,运用得多了,慢慢地,学生会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语感就有了质的飞跃。
  
  三、培养直觉思维能力
  
  语感是对语言文字的敏悦感觉。这种敏悦的感觉,在思维形式上是直觉思维。语感产生于过程,是一种非完全逻辑性的思维过程,一下子顿悟语言所要表达的意思,包括意境和情景,有时只需抓住几个词几个句子就能理解全文的意思,就能通过联想进入文章的意境。
  因此,培养语感,既要在语言的动态分析中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又要在其间和大量读写过程中培养直觉思维能力。
  直觉思维分为经验直观和理性直观,我们要把两者作为培养语感的两翼,两翼齐动,语感才能有质的飞跃。
  在培养理性直觉时,除了进行语言的动态分析外,还有必要进行下例的训练:
  1.速度训练。要求以较快的速度默读,读完全文,要求学生说出全文大意。或要求学生带着问题读,快速找到问题的答案。
  2.概括能力训练。对句,段,篇的意思的概括,要求全面、准确、用词简明扼要。
  3.想象训练。要求抓住段,篇中的几个关键词语,展开想象,事物要想象其形、其色、其声,人物要想象其形、其神、其情,要如临其境,如见其人。
  如《王二小》一课中的“敌人知道上了当就杀害了英雄王二小”,从认知水平看,要使他们达到内心对王二小的被害产生悲痛之情是很困难的。我是这样教这句话的,首先从直观场境入手,让学生观察图中敌人手上拿着什么?(带刺刀的枪)敌人的表情怎样?(咬着牙,张着嘴,竖着眉毛好像要吃人的样子。)联系前面敌人叫王二小带路时凶恶的样子,想象敌人知道上了当以后会怎样对待王二小?这时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想象王二小被害的过程,学生说:“敌人发疯似地拔出枪向王二小用力刺去,敌人把王二小挑在枪尖,摔死在大石头的旁边。”这时我播放哀乐,并用富有感情的语言感染他们:“年仅十三岁的王二小,为了八路军和父老乡亲的安全英勇地牺牲在山间。”此时此刻,学生如见其人,如临其境,他们的主观情感与作者相融合,产生共鸣,他们为王二小的被害而难过,对王二小的英勇机智深深佩服,培养语感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总之,语感训练是提高汉语读写能力的主要途径,根据汉语特点进行语感训练,是增强语感的基本原则。坚持实践,必有收获。
其他文献
三十多年的教育教学工作,使我深刻地体会到:一个合格的教师,一定要具备良好的素质——高尚的师德是最重要的。而高尚的师德又是在平时工作中慢慢地培养和表现出来的。教师平时的工作主要面对的是学生。因此,教师和学生建立起一种良好的新型的师生关系显得非常重要。    一、要热爱学生    “教育不能没有爱,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教育的灵魂。只有热爱学生,才能正确对待、宽容学生所犯的错误,才能耐心地去雕塑每一
期刊
选入高中语文课本第四册的《促织》,是清初山东淄博穷儒生蒲松龄所著《聊斋志异》中的名篇。本文以喜写悲,是一篇辛辣讽刺黑暗的社会现实的小说。笔者以为此文的讽刺艺术主要通过以下内容体现出来:    一、对“卓异”县宰真实面目的叙写    蒲松龄先生的《促织》虽然重点描写的是成名的遭遇,但同时也以极俭省的文字为我们刻画了以华阴县宰为首的贪官污吏的丑恶嘴脸。作者是如何展现这华阴县宰的本质的呢?笔者认为有以下
期刊
多年的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使我深深地体会到:小学语文教学必须坚持突出传统的语文教学方法,着重抓读背二环节,坚持引导学生在多读多背、常读常背上狠下功夫。  语文是一切学科的母学科,是人一生发展最基本、最基础的工具。语文学科的内涵极其丰富,它绝非是单纯的语言文字的科学,而是涵括了文字学、文学、史学、哲学、美学、道德学等诸多学科的一种多元合一的工具科学。语文素质的高低是直接影响一个人全面素质高低的决定因素
期刊
【摘要】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也是最重要的文化载体。  【关键词】语文教学 问题 改革意见    语文是一门以语言文字为主要教学内容的综合性学科。它具有工具性、思想性、人文性和知识性,但基本性质是工具性,其他性质都是因为有了工具性才形成的。语文学科性质决定了语文教学任务,决定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是平时学生实际运用语言文字工具的能力,也就是进行听说读写的语言能力。  语文教学必须面向现代化,适应国家
期刊
创造性思维指有创见的思维,即我们常说的创新思维。这种思维不重复别人,是一种新颖的思维,是推动社会进步的主要因素。我们语文教学应该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如果学生具有这种创新思维,就会自觉地学习语文,进而提高自己的语文能力。那么,创新思维有何特点呢?  1.主动积极性:甚至达到迷恋的程度,具有不搞清楚问题的性质、成因、解决办法就誓不罢休的探索精神。  2.求异性:即标新立异,不苟同于传统的或一种答案
期刊
小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培养创新能力和创新人才要从小开始。为此,我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紧紧抓住这一主题,及时发现学生在操作过程中的闪光点,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一、激发创造性思维     创造性思维是在创造性活动中所特有的思维过程,是创新的核心、创新能力能否提高的关键因素。离开了创造性思维,创新就会变成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创新能力也就没有了发展的阶梯,因此,培养小学生的创新能
期刊
一个偶然的机会,看到一篇学生写的作文,在作文中孩子说出了他作为一名学困生的心声,文章给了我极大的震撼,让我深深地感到这些孩子需要更多的关注和关爱。作为教师,我们把更多的目光投入给了那些成绩优异的孩子,而对那些“学困生”更多的是批评和训斥,甚至是忽略。我们的这些所做所为在无形中已经伤害到了孩子脆弱的心灵,所以我们必须及时反省,重新认识。  素质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要提高全体学生的素质,让每一个孩子得
期刊
阅读是语文教学中最基本、最重要的训练之一。学生的课外阅读既能巩固和扩大课堂教学成果,又能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地加强对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加强课外阅读从某种意义上讲比课内阅读更重要。我们常常发现,一些同学知识面广、理解能力强、思维活跃,正是因为他们具有较好的阅读条件和课外阅读习惯,充实了课余生活,使自己在同学中出类拔萃。新课程标准要求小学的课外阅读总量应在100万
期刊
一、问题的提出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习惯。在诸多的学习习惯中朗读习惯的培养越来越受到教育者的重视。这不仅因为诵读教育是中国古代语文教学的法宝,而且在教育实践中证明,良好的朗读习惯,能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扩大学生的阅读量、知识面,为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打好良好的基础。  低年级学生年龄小,活泼好动、记忆力、可塑性极强,是培养良好的朗读习惯的关键时期。但低
期刊
科普文章《森林中的魔术师——变色龙》(乔轶伦,《森林与人类》,2009年02期)、《变色龙,因相互吸引而变色》《科学大众(小学版)》,2009年09期)、Ⅸ变色龙:奇异的蜥蜴》(张劲项,《少年科学》,2009年05期)、《变色龙神秘之死,揭开“守宫砂”之谜》(雨吟,《西江月》2009年04期)、  带伪装高手变色龙》(《课外阅读》2009年04期)、《伪装大师——变色龙》(善变,《中华少年》200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