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如何促进学生的参与意识

来源 :数学学习与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yj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一切富有成效的教学都离不开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它也是教育的本质所在.那么如何促进学生参与意识和能力?首先,建立和谐师生关系,促进学生全面参与;其次,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促进学生积极参与意识;再次,精选一些有层次性的问题,促进学生有效参与.
  【关键词】 数学学习;参与意识;能力
  
  参与是责任感和主人翁精神的体现,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高低与否关系到学生的自我发展,而且对于优化教学和促进学生主体发展有重要意义,这就要求教育活动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参与意识和能力,创造参与的机会.那么,如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和能力?在参考不少有学之士的教学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我主要谈以下几点:
  一、建立和谐师生关系,促进学生全面参与
  常言道:“亲其师,而信其道.”教师在教学中,放弃外在性权威,努力形成知识素养与人格魅力为内容,以与人为善,和蔼可亲为外部特征的内在性权威,和学生建立平等的关系,给学生营造一种敢想敢做的开放的、和谐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多读、多想、多做的锻炼中,在寻错、思错、改错的宽松训练中,释放自己的智慧能量,提高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做课堂的主人.
  1. 教师应热爱、关心、尊重学生
  陶行知先生说过:“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今天,我们处于教育者的位置上,更应该捧给学生一颗爱心,以友善的态度对待他们,用满腔的热情对待每名学生,以最大的耐心引导学生,当学生得到教师的爱,自然而然地会激发出对教师的爱,形成爱的双向交流,即产生“动情效应”. 这种效应会产生良好的效果,学生会更尊重老师的劳动,更愿意接近老师,把老师当作自己的亲人,与老师合作,这将使学生变得更加乐学,愿学.教师更加乐教,整个教学过程也因而进入良性循环的状态之中.只有爱学生的教师,才可能教育好学生.我们应该坚信:只有教不得法的教师,没有教育不好的学生.师爱是一种伟大而神奇的力量,它是学生智力、品德、个性发展的风帆!师爱,应该是贯穿教育过程始终的主题!它是衡量教师优劣的最为重要的标准,是教学成功的关键. 所以,要做好教书育人这项工作,就应心怀爱心,循循善诱,重视师生间的情感交流,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提高学生自主参与数学学习的有效性.
  2. 力求课堂教学气氛的民主、和谐,充满情趣
  在课堂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以平等的姿态,民主的作风,把自己看成课堂教学的一分子,要以和蔼的态度、真挚的感情饱满的精神,面对每名学生,要以欣赏的目光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和意见,对学生提出的新观点、新问题,要给以及时适当的肯定鼓励和表扬,要鼓励学生敢于说不,敢于向权威挑战.只有在平时课堂教学中不懈追求着教学的艺术性,努力提升自身的感染力,才能使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永不枯竭.例如:在有理数的复习中,有教师用“指尖舞”游戏作为引导学生知识回顾的认知线索,先让学生玩指尖舞,在轻松愉快的“玩”的活动中(右三、左六、右二、左一)产生相反意义的量及其运算,这样一下子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学生不由自主地被老师带进了一个宽松、温和的课堂氛围,师生关系及其融洽,自然整节课就充满了活力.
  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促进学生积极参与意识
  柏拉图说:“强迫学习的东西是不会保存在心里的.”同时孔子也认为“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因此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怎样才能让学生被我们所吸引自己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是我们应关注的问题.
  1. 引入生活性问题
  在课堂教学中,创设学生熟悉的日常生活情境或引入学生感兴趣的生活性问题,使学生的常识性、经验性的知识派上用场,有了可供他们思索、表达、开拓、发展和发表见解的地方,能有效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参与课堂教学的意识.如果选取的是学生不熟悉或不感兴趣的情境,则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这就要求教师要了解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知识水平,做到有的放矢,创设学生熟悉、感兴趣的生活性问题,从情感上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意识.例如,在“函数及其图像”的“实践与探索”教学中,为了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意识,创设了如下问题:台州市仙居县某药厂2009年聘请了一位工人和一位大学本科毕业生,他们前10个月的工资如图所示,工人的工资在一次函数y = 120x + 480的图像上,大学生的工资在 y = 60x + 840的图像上,请结合图像回答:
  (1)第一个月工人、大学生的工资各为________元;
  (2)在第几个月工人与大学生的工资相同?
  (3)请你认真观察、分析图像,还能获得什么信息?
  2. 创设情景
  创设问题的情景,就是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目的、有计划、有层次地精心策划,提出与教学内容有关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热情,把学生引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景之中.在问题的情景中,给学生充分自由想象的时间和空间,促使学生边看、边听、边思、边议,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例如:在初中优质课评比活动中,杨慧老师“定义与证明”的情境创设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首先她以游戏的方式让学生自己给自己加油,其中提到了学生所熟知的名词,如笔、桌子、左手、右手,并指出,名称让刚刚认识的我们沟通了.接着设置了快乐驿站,分成四个站让学生去体验,每个站都有一道问题.前三个站学生轻松过关,并倾注了极大的热情参与其中,老师引导:如果过了第四站,同学们就会达到数学世界.第四站:让学生们输密码,而找密码的窍门则是“水仙花数”.这个问题一出来,同学们都陷入了思考,师及时引导:生词——让正在沟通的我们中断了!怎么办呢?这时老师又让学生打开事先准备的信封并阅读上面的一段文字,它正是介绍什么叫水仙花数的说明,学生看了以后,个个又争着发言,顺利过了关.着实让学生体验了一把“数学世界,快乐无限”.教师利用他们身边已有的知识,以游戏答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极大提高了学生课堂教学的参与度.
  3. 学生自主提问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教师应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师生互动,学生之间的相互合作与交流等方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兴趣,鼓励和引导学生自主参与到问题的发现、探究、解决和归纳中,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主人.
  例如,在“分式”的复习中,我们一再强调分母不为零才有意义,但有的学生若换一种情境还是会错,明知有“陷阱”还是一脚踩下去,回过头来又恍然大悟的样子,究其原因还是对分式的特征没有很好的理解.笔者针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如下的尝试:
  生1:由分母(x + 1)(x - 2) ≠ 0得x ≠ -1 且x ≠ 2.
  师:非常正确,同学们能否就这一分式提出一些类式的问题?
  生2:若分式的值为0,则x应满足什么条件?
  师:你认为呢?
  生2:由于x2 - 4 = 0,得x = ±2,因为分母中x ≠ -1 且x ≠ 2,所以x = -2.
  师:很好!分式的值为零的条件可以用一句话概括为“上0下不0”.还有吗?
  生3:分式的值能否为1?
  生4:我认为不能等于1,由x2 - 4 = (x + 1)(x - 2),得x = 2,但此时分式本身无意义,所以分式的值不可能等于1.
  师:该同学考虑问题很周密,因为分式的分母隐含了不为零的条件,因此对求出的值我们必须进行检验,以防出错.还有吗?
  生5:分式的值能否为正数、负数?
  (此题一出,下面就有同学在那叫好)
  确实,从寻找一个具体分式有意义的条件入手,让学生自己尝试提出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极大限度地提高了学生参与的热情,而且学生提出的问题由分式到方程,再到分式不等式,实现了知识的有效迁移和合理生成,从而加深了学生对分式特征的理解,以后不管以何种题型出现,学生都不会出错了.如一些代数式的求值问题,让你选择你喜欢的数,每一名学生都清楚一点:我不能喜欢使分母为0的数.
  三、精选一些有层次性的问题,促进学生有效参与
  数学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让每名学生都参与到整个学习活动中去.同时,又要注意学生个体的差异及学生个性的发展,这是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个性差异毕竟存在,所以在课堂上必须做到进行适度、恰当的分层教学,使学生感到只要努力了,问题就能解决. 若能持之以恒,学生总会由被动的参与发展到自主的参与,最后达到积极参与的效果. 课堂上有了学生的主动积极参与,就会形成良好的教学氛围,效率高是可想而知的.在教学中,我针对各种教学内容,精心设计课堂练习,让不同认知水平的学生从实际出发,有题可做.例如在复习相交线与平行线时,我的课堂教学是这样设计的:首先明确今天我们复习平行线的基本性质及其简单的应用.
  例 原题:如图1,若AB∥CD∥EF,则∠ABD + ∠BDF + ∠EFD =____.
  这是教科书中的一个习题,如果仔细研究,就可以演变为不同的题目,这样既能促使学生探索,又能将思维引向深入,从而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
  变式1 如图2,若AB∥CD,则在下列图中∠ABE,∠E,∠CDE之间的关系分别是:
   在图2(1)中,∠ABE + ∠E + ∠CDE = 360°.
   在图2(2)中,∠E = ∠ABE + ∠D.
  结合原题,学生不难发现解题方法,那就是过E点作EF∥CD.这样就把问题化归到原题中去,不但降低了学生的接受难度,也培养了学生的化归思想和意识.需要注意的是EF∥CD为已作,而EF∥AB则需要学生自己证明.这样一来这还是一道基本题,也可以说是基本结论.如果学生知道这个基本结论,并掌握其推导过程,那么许多类似的问题也都可以解决了.
  变式2 如图3,若AB∥CD,则∠BAE,∠E,∠D之间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
  分析 变式2若延长BA,则转化成变式1图2中的(2),这样学生就能很快解决,在这一过程中成绩较好的学生还想到了可延长CD,转化成变式1图2中的(1).
  变式3 如图4,若AB∥CD,∠ABE和∠CDE的平分线相交于点F,∠E = 140°,求∠BFD的度数.
  分析:若将图4分解成图5(1),图5(2),则不难发现:在图5(1)中,∠ABE + ∠CDE = 360° - 140° = 220°;在图5(2)中,∠BFD = ∠B + ∠D,所以∠BFD = 110°.
  只要经常引导学生进行这方面的尝试,就能使学生养成这样的好习惯:对于给出的问题,认真观察、分析、反思,产生试一试能不能把它变成一个与之有联系的新的问题的动力.学生的探究能力、参与能力自然而然得到了培养.
  总而言之,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关键在于学生主体性的发展,学生参与教学活动是学生成为主体的表现,对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是十分有益的.只要我们在教学过程中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参与机会,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就能逐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和能力.
  
  【参考文献】
  [1]柯炳春.在问题中互动在互动中教学.中国数学教育学,2008.5.
  [2]董林伟.当前数学教学值得关注的几个观念问题.中国数学教育学,2008.7.
  [3]吴增生.基础复习教学中的若干问题及建议,2011.1.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其他文献
如果一个函数在定义域的不同子集中因对应关系不同而用几个不同的式子来表示,这样的函数叫做分段函数.有关分段函数的问题在近几年的高考中屡屡出现,下面就分段函数的各个问题给予阐述.  一、分段函数的值域问题  分段函数的值域就是各段函数值取值范围的并集.  例1 函数f(x)=x2-x+1,x<1,1x,x≥1的值域是.  解 当x<1时,f(x)=x2-x+1=x-122+34≥34;  当x
党的十七大将“民生问题”提到了突出位置,各级政府十分重视民生问题,这是我国民生新闻繁荣的大前提。通过十几年的实践,电视民生新闻栏目已经成长为当今新闻栏目的主力军,不仅是
现代新儒家在建构其人生境界理论体系过程中表现出多重理论自觉。传统自觉,使他们注重对传统儒学人生境界思想的阐发,并视其为儒家人生哲学之重心,以使古今相续;时代自觉,使
城市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实现科学发展的路径选择,但是我国由二元经济变为一元经济所经历的历史阶段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经历明显不同,传统的
毕业从教至今,一晃十几年过去了,毕业以来我一直扎根于农村中学任教,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发现农村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存在着很多问题:一是农村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较低,甚至出现无效教学的现象;二是大部分学生学习目标不明确,课堂纪律较差,上课迟到、偷偷溜出教室、旷课、逃学现象时有发生;三是很多学生从小学开始数学基础就差,没有掌握好数学学习的方法,对学数学没有多少兴趣. 总之,教师教得累,学生学得苦,但课堂
一、营造和谐、民主氛围,让学生喜欢数学
【摘要】 我国这么多年沿用的教育模式到底适不适合学生,这一直是我們所探讨的问题,随着近些年初高中以及高校课堂教学的改革,这个疑问越来越被肯定. 如果说我们现在承认了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不适合学生的发展,改革是必要的,那么怎么改革,尤其是初中数学这样的应用性和基础性比较强的学科,我们怎么改?所以一定要找出一个最优的方案来解决数学这个学科的教学困境. 在此笔者希望能用自己的理论知识试着提出一些建议,希望
《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对数学课程的目标表述中提到:“……通过不同形式的自主学习、探究活动体验数学发现和创造的历程……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形成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和科学态度……”由此可以看出,新课程注重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知识和技能的过程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这就要求我们要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学习,积极促进学生学习行为的改善,培养学生数学自主学习能力.  学生在数
数学概念是数学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最主要领域之一. 对数学概念与数学概念教学的研究已取得许多重大成果,其研究重复少且规范,综合已有研究,发现数学概念教学研究较多地吸收了数学概念研究与教育心理学研究的相关理论,主要强调下面五点:(1)注重数学概念的引入.(2)注重数学概念的形成.(3)注重数学概念的内涵和外延.(4)注重数学概念的表达形式.(5)注重数学概念的巩固、运用和推广. 下面本文就这五个方面的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