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地图是地理的第二语言,是地理学科的有机组成部分。新一轮地理课程改革强调学生地理素养的培养,而地图能力是地理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在课本中所占篇幅,还是考试试题的切入口看,地图占有突出的地位;可以说没有地图就没有地理。在初中地理课本中,地图的类型和地图的呈现方式多种多样,涵盖的内容也很多。通过对地图的教学,可以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
【关键词】地理地图 分析 兴趣
中学地理教材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地图、插图、照片丰富多彩、吸引力强,它们寓知识性、科学性、艺术性和趣味性于一体,构成一个独具魅力的图像系统。地图贯穿了整个中学地理课程,也是地理教学中应用最广泛、最实用同时也是不可缺少教具,如果教学中地图运用得好,不仅能帮助学生理解、记忆地理知识,而且能帮助学生建立形象思维,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教会学生通过阅读地图进行分析、判断、推理、概括、综合,也是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因此,培养学生的用图习惯、锻炼读图与析图能力是地理教学中最基本而又重要的内容,也是最富有地理学科特色的教学方法。如何充分利用课文图像系统来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一直是地理教学的主要课题。这里谈谈我个人的一些的认识。
一、教会学生读懂、分析地图
由于地理地图在地理教学和地理考试中所占比例一直居高不下,所以教会学生能够独立读懂地图、分析地图所隐藏的信息点就尤为重要。再者,在课本中,地图一般以插图的形式出现,若学生能掌握好读图方法,则能更好地理解课文的知识点,无形中减轻了地理教师的工作量,不需要一而再,再而三地重复讲解;反过来,学生也能更加轻松地、牢固地掌握知识,成绩也就自然而然地上去。
(1)读懂地图。在地理教学过程中,读地图是必须且一直进行的读图训练。读图一般按照以下步骤进行:首先读地图名,这样可以识别地图的类型和读出地图的主题和要点;第二读图例,地图的比例尺、方向和图例注记是读图的根本,只有这样才能轻松获知地图中地理事物信息;第三读正图,这一步骤是读图的关键,是对地理事物认识的升华、是产生创新能力的源泉,此过程中要带着问题去读图,问这是什么?为什么是这样?如何解决?例如我国冬季风、夏季风示意图:事先有针对性的设计一些问题,第一此图是什么示意图?第二此图风向为什么不同?第三该地区冬季、夏季气候特点如何?该如何安排生产生活?通过一系列的问题的提出和解答,对学生掌握有关冬、夏季风的知识就比较容易了。
(2)分析地图。师生利用图中的显性信息去分析挖掘出隐性信息,培养学生较高层次的读图能力。一般来说,析图可从两方面来进行:一是挖掘图中信息,逐步引导学生利用地图中的显性信息,即位置、地形地势、河流、资源能源、交通线路等,分析挖掘隐性信息如:气候、植被、水文、农业生产的方式和特点、工业生产布局和特点、人口分布和流动等。二是提炼信息,把对解答本题(或本问题)的信息提取出来,回答问题,通过对上述自然、经济因素的分析,掌握各地区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让学生理解地理环境各要素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形成的整体性以及存在的地域差异。
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
地理图像具有直观性,利用地图容易获得对问题的感性认识,能有效地提高学生对问题的识别、概括、分析、推理和解决能力。学生能从地图中分析、解释一些地理问题和现象,以提高解题能力。在地理做练习时,做到题不离图,图不离题,把地理知识真正落实在地图上,从地图中提起解题的信息,也就是从地图中找答案。另一方面,兴趣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有利于发展学生思维、提高学习效率。教学中借助地图能有效地引起学生注意激发兴趣,引发他们的无穷想象,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也利于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的热情。
无论是在课本中所占篇幅,还是考试试题的切入口看,地图占有突出的地位;可以说没有地图就没有地理。在初中地理课本中,地图的类型和地图的呈现方式多种多样,涵盖的内容也很多,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养成经常读图和用图分析问题的习惯和对地图的兴趣。培养学生看图用图的习惯是关键,而兴趣是发展思维、激发学生主动用图的动力。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对图态度、用技巧和艺术都对学生形成用图习惯和培养对地图的兴趣有着直接的关系,所以这就需要教师首先用好图,然后才能培养学生的用图习惯和兴趣。
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利用地图积极思维,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地图是客观事物的反映,它表达了丰富的地理信息,引导学生思考各种信息的相互关系,以提高解决综合问题的能力。如在学习世界人口分布特点时可先观察《世界人口分布图》,学生很容易看出:亚洲东部、南部,欧洲,北美洲东部地区人口稠密。为什么这些地区人口稠密呢?这时先提出人的生活工作受哪些因素影响大?同学们各抒己见,但总结起来不外乎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这时可让学生回顾五带分布图,得出人口稠密区大部分位于北温带。回顾地形图观察出大部分位于平原广阔的近海地区,也可与耕地分布图比较,得出人口稠密区也是耕地的主要分布区。各要素明了后再综合总结不难得出:人口稠密区是自然条件好的温暖湿润的平原地区。适时引导学生得出,这些地区农业发达,工业、交通、城市进一步发展,就形成了人口稠密区。这样鼓励学生认真观察地图,深入思维,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激发学生为解决问题而使用地图努力学习。
总之,地图教学是学习地理的必要手段,教师必须帮助学生学会读图析图,培养学生用图的习惯和能力,这是地理教师一项重要的任务。地理教师应将地图教学的手段贯穿于课堂教学中,帮助学生建立地图思维,使学生学会借助地图图像工具获得地理知识。学生在长期的读、分析地图的训练下,就能做到依图述文、据图释文、凭图忆文,就能提高学生掌握地理知识、运用地图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地理地图 分析 兴趣
中学地理教材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地图、插图、照片丰富多彩、吸引力强,它们寓知识性、科学性、艺术性和趣味性于一体,构成一个独具魅力的图像系统。地图贯穿了整个中学地理课程,也是地理教学中应用最广泛、最实用同时也是不可缺少教具,如果教学中地图运用得好,不仅能帮助学生理解、记忆地理知识,而且能帮助学生建立形象思维,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教会学生通过阅读地图进行分析、判断、推理、概括、综合,也是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因此,培养学生的用图习惯、锻炼读图与析图能力是地理教学中最基本而又重要的内容,也是最富有地理学科特色的教学方法。如何充分利用课文图像系统来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一直是地理教学的主要课题。这里谈谈我个人的一些的认识。
一、教会学生读懂、分析地图
由于地理地图在地理教学和地理考试中所占比例一直居高不下,所以教会学生能够独立读懂地图、分析地图所隐藏的信息点就尤为重要。再者,在课本中,地图一般以插图的形式出现,若学生能掌握好读图方法,则能更好地理解课文的知识点,无形中减轻了地理教师的工作量,不需要一而再,再而三地重复讲解;反过来,学生也能更加轻松地、牢固地掌握知识,成绩也就自然而然地上去。
(1)读懂地图。在地理教学过程中,读地图是必须且一直进行的读图训练。读图一般按照以下步骤进行:首先读地图名,这样可以识别地图的类型和读出地图的主题和要点;第二读图例,地图的比例尺、方向和图例注记是读图的根本,只有这样才能轻松获知地图中地理事物信息;第三读正图,这一步骤是读图的关键,是对地理事物认识的升华、是产生创新能力的源泉,此过程中要带着问题去读图,问这是什么?为什么是这样?如何解决?例如我国冬季风、夏季风示意图:事先有针对性的设计一些问题,第一此图是什么示意图?第二此图风向为什么不同?第三该地区冬季、夏季气候特点如何?该如何安排生产生活?通过一系列的问题的提出和解答,对学生掌握有关冬、夏季风的知识就比较容易了。
(2)分析地图。师生利用图中的显性信息去分析挖掘出隐性信息,培养学生较高层次的读图能力。一般来说,析图可从两方面来进行:一是挖掘图中信息,逐步引导学生利用地图中的显性信息,即位置、地形地势、河流、资源能源、交通线路等,分析挖掘隐性信息如:气候、植被、水文、农业生产的方式和特点、工业生产布局和特点、人口分布和流动等。二是提炼信息,把对解答本题(或本问题)的信息提取出来,回答问题,通过对上述自然、经济因素的分析,掌握各地区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让学生理解地理环境各要素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形成的整体性以及存在的地域差异。
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
地理图像具有直观性,利用地图容易获得对问题的感性认识,能有效地提高学生对问题的识别、概括、分析、推理和解决能力。学生能从地图中分析、解释一些地理问题和现象,以提高解题能力。在地理做练习时,做到题不离图,图不离题,把地理知识真正落实在地图上,从地图中提起解题的信息,也就是从地图中找答案。另一方面,兴趣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有利于发展学生思维、提高学习效率。教学中借助地图能有效地引起学生注意激发兴趣,引发他们的无穷想象,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也利于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的热情。
无论是在课本中所占篇幅,还是考试试题的切入口看,地图占有突出的地位;可以说没有地图就没有地理。在初中地理课本中,地图的类型和地图的呈现方式多种多样,涵盖的内容也很多,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养成经常读图和用图分析问题的习惯和对地图的兴趣。培养学生看图用图的习惯是关键,而兴趣是发展思维、激发学生主动用图的动力。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对图态度、用技巧和艺术都对学生形成用图习惯和培养对地图的兴趣有着直接的关系,所以这就需要教师首先用好图,然后才能培养学生的用图习惯和兴趣。
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利用地图积极思维,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地图是客观事物的反映,它表达了丰富的地理信息,引导学生思考各种信息的相互关系,以提高解决综合问题的能力。如在学习世界人口分布特点时可先观察《世界人口分布图》,学生很容易看出:亚洲东部、南部,欧洲,北美洲东部地区人口稠密。为什么这些地区人口稠密呢?这时先提出人的生活工作受哪些因素影响大?同学们各抒己见,但总结起来不外乎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这时可让学生回顾五带分布图,得出人口稠密区大部分位于北温带。回顾地形图观察出大部分位于平原广阔的近海地区,也可与耕地分布图比较,得出人口稠密区也是耕地的主要分布区。各要素明了后再综合总结不难得出:人口稠密区是自然条件好的温暖湿润的平原地区。适时引导学生得出,这些地区农业发达,工业、交通、城市进一步发展,就形成了人口稠密区。这样鼓励学生认真观察地图,深入思维,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激发学生为解决问题而使用地图努力学习。
总之,地图教学是学习地理的必要手段,教师必须帮助学生学会读图析图,培养学生用图的习惯和能力,这是地理教师一项重要的任务。地理教师应将地图教学的手段贯穿于课堂教学中,帮助学生建立地图思维,使学生学会借助地图图像工具获得地理知识。学生在长期的读、分析地图的训练下,就能做到依图述文、据图释文、凭图忆文,就能提高学生掌握地理知识、运用地图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