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大多数是少数民族学生,他们既要学汉语又要用汉语学其他专业课,学汉语的压力会明显降低学生学专业课的兴趣,因此,激发学生兴趣,提高教学质量,显得尤为重要。
一、首先要明确教材的内容结构以及学前卫生学对他们今后的岗位工作中的利用价值。
开始上课之前要专门跟学生明确的解释教材的内容结构和利用价值,从教材的内容结构来看,学生能记忆式的学习从细胞到人体的解剖生理学有关知识,先理解自己身体的解剖生理结构特点,再以自己身体为基础再学学前儿童解剖生理特点,接着再学学前儿童营养需要,生长发育规律及身心保育保健等内容,学生掌握以上内容会帮助学生科学地认识学前儿童卫生要求,初步掌握从事学前教育工作必需的卫生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以及具备开展婴幼儿卫生保健工作基本技能,能够运用所学的学前儿童卫生学知识去解决在教育儿童过程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试着去构建保护儿童,管理幼儿园的科学体系。这内容结构与利用价值对学生为此课拥有全新的认识有所帮助,他们会用自己的对本课的好奇心来进入本课,这样对学生和老师都具备一个很好进入状态。
二、在掌握人体解剖生理特点的基础上与学前儿童做比较是理解学前儿童生长发育规律的桥梁。
学完人体解剖生理的有关内容之后,可以在班里进行一次讨论,让学生一起讨论人体解剖的特点是什么,学生自己和学前儿童的年龄特点有什么区别等为题目,让学生提自己的看法,这样学生可以对已学的内容得出结论,为即将要学的内容打下基础,可以说是找出幼师学生和学前儿童生理特点的不同和相同点,中间完善的连接教材中的有关生物内容和有关学前儿童保健内容的桥梁,这一小阶段在学习本课程中可以帮助学生从生物知识转到卫生学知识,从自身转到学前儿童的重要过程。
三、教学方法的改革将提高教学质量。
1、专业术语课会提高学生的理解度
学前卫生学授课语种是汉语,这对少数民族学生掌握课程内容造成很大的压力及会降低学生的兴趣,术语课中学生可以理解专业生词的意思及大概接触课程内容,学完专业汉语再学卫生学内容有利于学生更快更好的理解教材内容。
2、明确课程目标极为重要
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让学生明白本课程的教学目标,学前卫生学的知识目标是能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学前儿童卫生保健领域中存在的各种理论和实践问题,使学生能够记住、理解教材中各重要的术语、概念和观点以及学前儿童保育保健知识。能力方面,提高学生从事学前儿童卫生保健实践活动的专业素养和能力和完整的健康观念, 能够运用一般的理论和原理,分析和解决学前儿童卫生保健实践中存在的各种实际问题。提高学生关于对儿童卫生保健问题的思想认识, 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和安全保护意识。
3、设计教学模式是教学过程的骨架
在内容选取上以贴近幼儿园保育工作为主;在内容顺序的安排上,以幼儿园一日生活为主线,采取知识内容模块化,各模块内容结合幼儿园案例进行讲解,使理论联系实际,让抽象的知识直观化;在学生获得的能力上,以培养学生知识迁移能力和保育实践能力为重;本课程是以以上几个重点为课程设计思想的一门实践性和利用性非常强的专业基础课,我们在教学过程中非常重视理论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本课程内容分为四个模块:第一模块分析学前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并对如何评价学前儿童的身心健康问题进行了阐述;第二模块分析介绍影响学前儿童身心健康的膳食营养及管理;第三模块重点说明学前儿童的常见疾病和传染病的护理及其预防,并介绍一些儿童常见意外的急救和护理方法;第四模块对集体保教机构如何维护和增进学前儿童的健康进行全面的分析和介绍。
四、运用多种教学方法
1、针对性教学法
在讲授课程内容时在参考各种教材的基础上,将部分内容进行整合。例如只要与运动系统相关的知识,如:营养部分中的营养素钙的作用,预防常见病部分中的佝偻病,以及幼儿园常规管理部分中要强调保证儿童的户外活动等,全整合到运动系统的章节进行讲解,这样的教学内容整合使学生有整体的感觉,能了解运动系统的基本组成和功能,并能将运动系统的相关知识运用到实践,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听课时不感到抽象、空洞,让学生真实的感到《学前卫生学》知识在幼儿园保育工作中的重要性;重点讲解与幼儿园保育工作相联系的章节,如:幼儿园的膳食搭配、常见病的预防、传染病的管理、急救、幼儿生长发育评价和指导等,这样的内容组织方式能承上启下、融会贯通,有利于知识的提升和应用,树立正确地保育观,使学生在掌握必要的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学习和掌握基本的保育技能,做好幼儿的身体和心理的保育工作。
2、对比教学
通过对比教学,使学生在已知概念的基础上,迅速而准确地由此及彼,去认识未知的概念,获得新的知识,扩大原有知识的范围,加深原有知识的程度。通过对比教学,帮助学生区别个性与共性,有利于加强他们对各种事物性质、特点的认识,形成知识的结构网络,提高其分析能力,牢固建立起知识的内部联系。这种承上启下、对比归纳的教学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对课程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
3、案例讨论法
学前卫生学是一门应用科学,它的理论寓于日常养育幼儿的活动中,有着丰富而具体的形式。在学前卫生学教学中,根据讲授的具体内容,适当地安排一定的案例讨论,创设情境,开发实践环节,改变学习方法,让学生在讨论过程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运用所学知识对生活实际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可以解决学生到幼儿园实习时不能将理论知识运用到保育工作实践中。
4、情景模拟教学
在课堂上通过情景模拟教学法,将本课程的教学过程安置在一个特定的、模拟的情景场合中,让学生去模仿提炼,学会综合分析和处理突发事件能力,提高临场应变能力,达到实践教学的目的,比如,我们设计一定的情景,准备一些工具或材料,让学生分别扮演救护者和受伤者,进行现场的急救和包扎:在教学血液循环系统中关于血型、血压的知识时,教师可组织开展血型检测和量血压的技能训练活动;在教学学前儿童生长发育的指标及测量、记录方法的知识时,可组织学生开展对儿童各项指标进行实际的测量训练活动;
5、多媒体教学
本课程全部采用自制多媒体课件,视听直观教具,模型、挂图、图片、录像等多媒体教具,加强学生对卫生知识的感性认知,将生理结构等实用性不强的知识简化,缩短学习时间,帮助学生一目了然的了解人体解剖特点和健康教育内容,多媒体课件课件集声、像、字、画、动画为一体,图文并茂、形象生动、信息容量大,强烈的冲击着学生的视觉和听觉,大大的提高了大脑的兴奋度,牢牢的吸引住学生的眼球,达到了学习的效果。教师可到幼儿园中将幼儿一日生活各环节拍摄下来,并穿插一些幼儿常出现的保育问题,让学生学会分析和处理,提高实践能力。多媒体教学中直观的图片、实录的视频拉近了理论知识和实践活动之间的距离,便于学生对知识点的深入理解,提高了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