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行知班”特色文化经营是指在班级日常学习、生活中,有意识地引用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元素来更新班集体建设的理念,进而建构具有“行知”特色的班级环境文化、制度文化、活动文化。
一、用行知语言营造“行知”特色环境文化
1 张贴“行知”语录
陶行知先生的许多语言体现他的教育思想,揭示教育规律,如“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等。学生们上网查阅资料、交流陶行知名言学习体会,利用展会学习、理解、背诵名人名言,选出同学们喜爱的语句作为班级标语。陶行知先生的肖像、名言错落有致地张贴在班级四壁。使行知思想成为师生的共同信仰和追求,充分发挥其隐性的育人功效。
2 设计“行知”班级名片
班级名片体现班级特色文化经营的理念,由师生共同讨论、设计,包含班徽、班歌、班级宣言等要素。
班徽经大家讨论后交给班中有美术特长的同学具体设计,再提交全班表决,选出大家最喜欢、最能体现“行知班”特色的图案作为班徽。
苏教版一年级上册第二篇课文《人有两个宝》,同学们给它配上喜欢的旋律,一起唱起来:“人有两个宝,双手和大脑。双手能做工,大脑会思考。用手又用脑,才能有创造。”这熟悉的歌词,优美的旋律,作为班歌,激励着学生努力成为新时代的创新人才。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行知先生的这句名言最能揭示教学的真谛。为此,结合班歌,“行知班”决定把“手脑并用,学做真人”作为班级宣言。
二、用班级法典构建“行知”特色制度文化
“自动是自觉的行动,而不是自发的行动。自发的行动是自然而然的原始行动,可以不学而能。自觉的行动,需要适当的培养而后可以实现。”培养自觉行为,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需要有规范的制度保障。制度文化是“行知班”文化经营的重要内容,通过制定和执行《班级法典》,在激励和奖惩中促进学生养成自觉行为。
陶行知先生要求学生每天做到“四问”。即每天问问自己在身体、学问、工作、道德上有没有进步,从而养成每天反省的习惯。为此,“行知班”的师生围绕“健康”“学习”“工作”“道德”设计班级制度的四大系统作为《班级法典》:健康堡垒系统,包括饮食就餐、阳光体育锻炼、宿舍睡眠等;学习进步系统,包括课堂常规、作业完成、培养才艺、创新与实践等;工作执行系统,包括班干部任职与培养、卫生岗位执行等;道德修养系统,包括文明礼仪、遵守公德、心理健康、人际交往等。最后通过分项量化打分,一天或一周算出总分排行榜,并以此作为对学生进行奖惩的依据。
为保证《班级法典》的有效执行,“行知班”人人都有为班级服务的岗位。班级卫生岗位分工,要求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管。每天早上,扫地、擦黑板、排桌椅等工作要求一丝不苟,井井有条。洒扫包干区也有专人负责。整理个人内务更不在话下。自查岗位,实行值日班长制。每天值日班长、劳动委员按岗位自主检查。及时表扬到岗尽职,工作卓越的同学;对没有到岗的同学则提出批评,同时给予帮助,力求实现先生所说“学生自治,不是自由行动,乃是共同治理;不是打消规则,乃是大家立法守法;不是放任,不是和学校宣布独立,乃是练习自治的道理”。
行知先生认为,“我们德育上的发展。全靠着遇了困难的时候,有自由解决的机会;问题自己解决得愈多,则经验愈丰富。”让学生“自负解决问题的责任”,有助于提高学生评估道德行为和判断道德是非的能力。因此,在《班级法典》的执法中,根据班级实际情况,师生一起决定班级某一项制度执行的先后顺序、强弱程度,是否需要增减相关条款,是否需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状况做适当的调整。通过改变评比的形式,解决调查制度本身或在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等,在执行中不断完善《班级法典》。
《班级法典》的执行还特别重视师生平等。“要学生守的规则,教职员躬亲共守”,“行知班”的班主任和任课老师都带头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如有违反,和学生一样接受相应的“惩罚”,确保规章制度的公开、公平、公正。老师不能因为某些学生成绩优秀或者偏爱某个学生。与某位家长的关系好,就对这个学生的问题回避或从轻处理。同样,小干部在执行班级制度时也要公正,不能因为是好朋友或教师子女就另眼相待。
三、用行知理念打造“行知”特色活动文化
行知先生说过,“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行知班”以生活为舞台,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特色活动,让学生“在劳力上劳心”,在活动中学习知识,学习自律,学习创造。
1 义卖活动献爱心
每年“行知班”都要组织义卖献爱心活动。同学们自发从家中拿来一些物品和钱参加活动;每逢中秋佳节,学生在餐厅点心师的指导下做月饼到校门口义卖;学校里有位同学得了白血病,同学们纷纷慷慨解囊;每年春节过后,学生都要捐献自己的压岁钱;每年重阳节,学生都会自发去孤儿院、福利院演节目、送温暖……
从张贴海报、物品标价、卖出登记、善款统计都由学生在老师、家长的指导下全面负责、全程参与。在这样的特色活动过程中,学生从班级走向校园,从校园走向社会,不仅培养了学生的组织和自理能力,而且增强其爱心和社会责任感,为步入社会,成为一名合格公民做准备。
2 种植活动长见识
“行知班”的教室就是一个小花园。每位同学带来一盆花,负责向同学们介绍花名、花的种植知识,并负责养护好这盆花,到假期再带回家中。为了完成介绍,师生通过上网查找、采访花农等多种方式,获得大量的有关花草的资料,充分地认识花性。在养花护花活动中,学生养花的水平得到提高,水仙、菊花、玉树等花草热情、活泼、向上、不怕困难、始终如一的品性也感染着学生。
“行知班”还在校园开辟出植物园,每年种植蚕豆、黄豆。学生不仅了解到这些植物的生长规律,而且还享受到种植与收获的快乐。
学校的枇杷成熟了,学生们为了争取帮助学校采摘枇杷的机会,认真写下《请愿书》;获得学校准许后。他们把果实采摘下来,与各班同学、老师分享;采摘完毕,又动手写下采枇杷的快乐……
这样的活动,让学生走出教室,走向自然;走出书本,走向生活。他们收获的不仅是科学知识,更多的是处理问题的能力和对生活真谛的领悟能力。
3 见缝插针巧锻炼
“行知班”开展“见缝插针巧锻炼”活动。每天的展扫在保质保量快速完成后,学生利用五到十分钟的时间完成摘抄的背诵积累工作。巴金、雨果、冰心、托尔斯泰……“行知班”利用点滴时间完成每学期至少50本的课外阅读量,并进行大量的摘抄背诵。背诵200字左右的文章,学生以前要半小时,现在只需要十分钟左右,记忆背诵能力得到了极大的锻炼。
“行知班”还倡导学生利用课余十分钟时间进行体育锻炼。每天中午完成20个俯卧撑,睡前十分钟完成20个仰卧起坐。刚开始,同学们会叫苦叫累,但半个月下来,这种锻炼便成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同学们的体能不断增强,意志力也得到了锻炼。
(作者单位:昆山国际学校江苏苏州215300)
责任编辑 毛伟娜
一、用行知语言营造“行知”特色环境文化
1 张贴“行知”语录
陶行知先生的许多语言体现他的教育思想,揭示教育规律,如“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等。学生们上网查阅资料、交流陶行知名言学习体会,利用展会学习、理解、背诵名人名言,选出同学们喜爱的语句作为班级标语。陶行知先生的肖像、名言错落有致地张贴在班级四壁。使行知思想成为师生的共同信仰和追求,充分发挥其隐性的育人功效。
2 设计“行知”班级名片
班级名片体现班级特色文化经营的理念,由师生共同讨论、设计,包含班徽、班歌、班级宣言等要素。
班徽经大家讨论后交给班中有美术特长的同学具体设计,再提交全班表决,选出大家最喜欢、最能体现“行知班”特色的图案作为班徽。
苏教版一年级上册第二篇课文《人有两个宝》,同学们给它配上喜欢的旋律,一起唱起来:“人有两个宝,双手和大脑。双手能做工,大脑会思考。用手又用脑,才能有创造。”这熟悉的歌词,优美的旋律,作为班歌,激励着学生努力成为新时代的创新人才。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行知先生的这句名言最能揭示教学的真谛。为此,结合班歌,“行知班”决定把“手脑并用,学做真人”作为班级宣言。
二、用班级法典构建“行知”特色制度文化
“自动是自觉的行动,而不是自发的行动。自发的行动是自然而然的原始行动,可以不学而能。自觉的行动,需要适当的培养而后可以实现。”培养自觉行为,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需要有规范的制度保障。制度文化是“行知班”文化经营的重要内容,通过制定和执行《班级法典》,在激励和奖惩中促进学生养成自觉行为。
陶行知先生要求学生每天做到“四问”。即每天问问自己在身体、学问、工作、道德上有没有进步,从而养成每天反省的习惯。为此,“行知班”的师生围绕“健康”“学习”“工作”“道德”设计班级制度的四大系统作为《班级法典》:健康堡垒系统,包括饮食就餐、阳光体育锻炼、宿舍睡眠等;学习进步系统,包括课堂常规、作业完成、培养才艺、创新与实践等;工作执行系统,包括班干部任职与培养、卫生岗位执行等;道德修养系统,包括文明礼仪、遵守公德、心理健康、人际交往等。最后通过分项量化打分,一天或一周算出总分排行榜,并以此作为对学生进行奖惩的依据。
为保证《班级法典》的有效执行,“行知班”人人都有为班级服务的岗位。班级卫生岗位分工,要求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管。每天早上,扫地、擦黑板、排桌椅等工作要求一丝不苟,井井有条。洒扫包干区也有专人负责。整理个人内务更不在话下。自查岗位,实行值日班长制。每天值日班长、劳动委员按岗位自主检查。及时表扬到岗尽职,工作卓越的同学;对没有到岗的同学则提出批评,同时给予帮助,力求实现先生所说“学生自治,不是自由行动,乃是共同治理;不是打消规则,乃是大家立法守法;不是放任,不是和学校宣布独立,乃是练习自治的道理”。
行知先生认为,“我们德育上的发展。全靠着遇了困难的时候,有自由解决的机会;问题自己解决得愈多,则经验愈丰富。”让学生“自负解决问题的责任”,有助于提高学生评估道德行为和判断道德是非的能力。因此,在《班级法典》的执法中,根据班级实际情况,师生一起决定班级某一项制度执行的先后顺序、强弱程度,是否需要增减相关条款,是否需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状况做适当的调整。通过改变评比的形式,解决调查制度本身或在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等,在执行中不断完善《班级法典》。
《班级法典》的执行还特别重视师生平等。“要学生守的规则,教职员躬亲共守”,“行知班”的班主任和任课老师都带头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如有违反,和学生一样接受相应的“惩罚”,确保规章制度的公开、公平、公正。老师不能因为某些学生成绩优秀或者偏爱某个学生。与某位家长的关系好,就对这个学生的问题回避或从轻处理。同样,小干部在执行班级制度时也要公正,不能因为是好朋友或教师子女就另眼相待。
三、用行知理念打造“行知”特色活动文化
行知先生说过,“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行知班”以生活为舞台,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特色活动,让学生“在劳力上劳心”,在活动中学习知识,学习自律,学习创造。
1 义卖活动献爱心
每年“行知班”都要组织义卖献爱心活动。同学们自发从家中拿来一些物品和钱参加活动;每逢中秋佳节,学生在餐厅点心师的指导下做月饼到校门口义卖;学校里有位同学得了白血病,同学们纷纷慷慨解囊;每年春节过后,学生都要捐献自己的压岁钱;每年重阳节,学生都会自发去孤儿院、福利院演节目、送温暖……
从张贴海报、物品标价、卖出登记、善款统计都由学生在老师、家长的指导下全面负责、全程参与。在这样的特色活动过程中,学生从班级走向校园,从校园走向社会,不仅培养了学生的组织和自理能力,而且增强其爱心和社会责任感,为步入社会,成为一名合格公民做准备。
2 种植活动长见识
“行知班”的教室就是一个小花园。每位同学带来一盆花,负责向同学们介绍花名、花的种植知识,并负责养护好这盆花,到假期再带回家中。为了完成介绍,师生通过上网查找、采访花农等多种方式,获得大量的有关花草的资料,充分地认识花性。在养花护花活动中,学生养花的水平得到提高,水仙、菊花、玉树等花草热情、活泼、向上、不怕困难、始终如一的品性也感染着学生。
“行知班”还在校园开辟出植物园,每年种植蚕豆、黄豆。学生不仅了解到这些植物的生长规律,而且还享受到种植与收获的快乐。
学校的枇杷成熟了,学生们为了争取帮助学校采摘枇杷的机会,认真写下《请愿书》;获得学校准许后。他们把果实采摘下来,与各班同学、老师分享;采摘完毕,又动手写下采枇杷的快乐……
这样的活动,让学生走出教室,走向自然;走出书本,走向生活。他们收获的不仅是科学知识,更多的是处理问题的能力和对生活真谛的领悟能力。
3 见缝插针巧锻炼
“行知班”开展“见缝插针巧锻炼”活动。每天的展扫在保质保量快速完成后,学生利用五到十分钟的时间完成摘抄的背诵积累工作。巴金、雨果、冰心、托尔斯泰……“行知班”利用点滴时间完成每学期至少50本的课外阅读量,并进行大量的摘抄背诵。背诵200字左右的文章,学生以前要半小时,现在只需要十分钟左右,记忆背诵能力得到了极大的锻炼。
“行知班”还倡导学生利用课余十分钟时间进行体育锻炼。每天中午完成20个俯卧撑,睡前十分钟完成20个仰卧起坐。刚开始,同学们会叫苦叫累,但半个月下来,这种锻炼便成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同学们的体能不断增强,意志力也得到了锻炼。
(作者单位:昆山国际学校江苏苏州215300)
责任编辑 毛伟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