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毋庸置疑,新课标中的课程设计理念,提出的只是一些普遍性的课程要求。而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不断对教学内容进行拓展,以此来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为此,笔者将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经验,谈一谈应该如何进行初中数学拓展性课程的开发。
关键词:初中数学;课程拓展;开发策略
所谓拓展性课程,主要是指教师根据新课标的基本要求,自主开发和设计的内容。在拓展性课程的开发中,教师需要遵循“个性发展,以生为本”的原则。也就是说,教师应该以学生为中心进行教学内容的拓展,所设计的课程内容要能够有效挖掘学生的潜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只有做到这几个方面,才能使拓展性课程的积极作用充分发挥出来。为此,教师应对拓展性课程的内涵进行更加准确的解读,并以此为基础实施更加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指导策略,同时要及时对每一个教学环节进行改进与优化,从而更好地保障教学活动的质量。
1.游戏激趣,激发学习动机
简单来说,数学游戏主要就是指以数学知识为目的,以游戏化教学为手段的数学教学组织形式。从实际的教学效果来看,数学游戏的合理应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意愿,提高学生的求知欲,并且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相对于常规的教学组织方式,这种拓展性课程无疑更加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以“视图”为例,这一节最主要的教学目标就是引导学生学习简单的几何体三视图绘制方法,使学生掌握立体图形与三视图之间的相互转化方法。于是,我根据这一节的教学目标,我组织学生进行了一个课堂游戏,游戏的内容是:学生自愿进行编组,然后各小组轮流进行游戏。每个小组分别派出一个人,我会给这个学生出示一个几何体,并让学生在黑板上画出这个几何体的三视图。其他小组成员则根据三视图猜出这是什么几何体。在规定的时间内,猜出数量最多的小组获胜。最终,通过游戏与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结,使学生感受到了数学知识的学习乐趣,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
2.文化熏陶,丰富数学内涵
數学不仅仅是一种形式科学,更是一种文化。了解数学文化,有利于学生厘清知识的发生以及发展脉络,从而避免学生在学习中的片面性。为此,教师可以将数学文化作为开发拓展性课程的重要途径,以此来不断丰富数学教育的内涵。
如:教学“尺规作图”的相关内容时,我给学生引入了“化圆为方”这样一个十分经典的问题。这个问题涉及到了三个和数学史相关的问题,分别是希腊希波克拉底提出的“月形定理”、中国《九章算术》中的“圆材埋壁”问题以及婆罗摩笈定理。最终,通过这种方式,使学生对圆形相关的历史以及文化有了一定的了解,并感受了圆形的神奇和美妙。由此可见,将数学文化融入于教学中是十分必要的。
3.实验操作,提升探究能力
开发拓展性课程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为了不断强化学生的探究能力。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教师应该不断拓宽学生的探究途径,以此来强化学生的探究效果。为此,教师可以尝试组织学生进行一些不同形式的数学实验,并将实验作为学生探究数学问题的重要起点。这样一来,可以充分展示探究过程的教与学的活动,从而使学生获得更加理想的知识理解效果。
如:为了巩固学生对“特殊三角形”、“相似三角形”等相关知识的理解,并使学生掌握相关的知识探究经验,我组织学生进行了动手实验。在这次实验活动中,学生需要测量学校中任意一棵树的高度。首先,我对学生进行了编组,然后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了实地操作。最后,根据自己的知识积累,通过不断的测量与计算,大部分学生都比较准确地求出了大树的高度。这不但巩固了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而且使学生熟悉了测量工具的使用技能。进而为学生综合数学学习能力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前提条件。
4.联系生活,构建数学思想
从具体的知识内容来看,数学知识十分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将现实生活中的数学知识内化为教学中的内容,不但可以使拓展性课程内容更加丰富,而且能够强化学生的数学建模思想以及问题解决的意识。也就是说,从现实生活中抽象出数学知识同样是进行拓展性课程开发的重要途径之一。
如:“隧道限高”是现实生活中十分常见的一种现象,而这一现象与初中数学中的勾股定理以及垂径定理有十分紧密的联系。于是,我将这一问题引入到了课程当中。首先,我给学生出示了不同等级公路具体的隧道限高高度。然后让学生思考了隧道限高是如何确定的?以及不同等级的公路为什么限高会不同?在这些生活问题的解决中,学生尝试使用了“弓形”的数学模型。最终,通过对生活问题的解决,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学生数学思想的构建。
有效的课程开发十分有利于教学活动的开展以及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发展。为此,教师应掌握更加多样化的课程开发途径,并不断对每一个教学环节进行完善与优化,从而更好地保障教学活动的质量。
参考文献
[1]傅泽林.谈初中数学拓展性课程资源的开发[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19,4(18):70-71.
[2]朱叶锋.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数学拓展性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的策略研究[J].新课程·中学,2019,(1):24-26.
关键词:初中数学;课程拓展;开发策略
所谓拓展性课程,主要是指教师根据新课标的基本要求,自主开发和设计的内容。在拓展性课程的开发中,教师需要遵循“个性发展,以生为本”的原则。也就是说,教师应该以学生为中心进行教学内容的拓展,所设计的课程内容要能够有效挖掘学生的潜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只有做到这几个方面,才能使拓展性课程的积极作用充分发挥出来。为此,教师应对拓展性课程的内涵进行更加准确的解读,并以此为基础实施更加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指导策略,同时要及时对每一个教学环节进行改进与优化,从而更好地保障教学活动的质量。
1.游戏激趣,激发学习动机
简单来说,数学游戏主要就是指以数学知识为目的,以游戏化教学为手段的数学教学组织形式。从实际的教学效果来看,数学游戏的合理应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意愿,提高学生的求知欲,并且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相对于常规的教学组织方式,这种拓展性课程无疑更加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以“视图”为例,这一节最主要的教学目标就是引导学生学习简单的几何体三视图绘制方法,使学生掌握立体图形与三视图之间的相互转化方法。于是,我根据这一节的教学目标,我组织学生进行了一个课堂游戏,游戏的内容是:学生自愿进行编组,然后各小组轮流进行游戏。每个小组分别派出一个人,我会给这个学生出示一个几何体,并让学生在黑板上画出这个几何体的三视图。其他小组成员则根据三视图猜出这是什么几何体。在规定的时间内,猜出数量最多的小组获胜。最终,通过游戏与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结,使学生感受到了数学知识的学习乐趣,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
2.文化熏陶,丰富数学内涵
數学不仅仅是一种形式科学,更是一种文化。了解数学文化,有利于学生厘清知识的发生以及发展脉络,从而避免学生在学习中的片面性。为此,教师可以将数学文化作为开发拓展性课程的重要途径,以此来不断丰富数学教育的内涵。
如:教学“尺规作图”的相关内容时,我给学生引入了“化圆为方”这样一个十分经典的问题。这个问题涉及到了三个和数学史相关的问题,分别是希腊希波克拉底提出的“月形定理”、中国《九章算术》中的“圆材埋壁”问题以及婆罗摩笈定理。最终,通过这种方式,使学生对圆形相关的历史以及文化有了一定的了解,并感受了圆形的神奇和美妙。由此可见,将数学文化融入于教学中是十分必要的。
3.实验操作,提升探究能力
开发拓展性课程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为了不断强化学生的探究能力。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教师应该不断拓宽学生的探究途径,以此来强化学生的探究效果。为此,教师可以尝试组织学生进行一些不同形式的数学实验,并将实验作为学生探究数学问题的重要起点。这样一来,可以充分展示探究过程的教与学的活动,从而使学生获得更加理想的知识理解效果。
如:为了巩固学生对“特殊三角形”、“相似三角形”等相关知识的理解,并使学生掌握相关的知识探究经验,我组织学生进行了动手实验。在这次实验活动中,学生需要测量学校中任意一棵树的高度。首先,我对学生进行了编组,然后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了实地操作。最后,根据自己的知识积累,通过不断的测量与计算,大部分学生都比较准确地求出了大树的高度。这不但巩固了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而且使学生熟悉了测量工具的使用技能。进而为学生综合数学学习能力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前提条件。
4.联系生活,构建数学思想
从具体的知识内容来看,数学知识十分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将现实生活中的数学知识内化为教学中的内容,不但可以使拓展性课程内容更加丰富,而且能够强化学生的数学建模思想以及问题解决的意识。也就是说,从现实生活中抽象出数学知识同样是进行拓展性课程开发的重要途径之一。
如:“隧道限高”是现实生活中十分常见的一种现象,而这一现象与初中数学中的勾股定理以及垂径定理有十分紧密的联系。于是,我将这一问题引入到了课程当中。首先,我给学生出示了不同等级公路具体的隧道限高高度。然后让学生思考了隧道限高是如何确定的?以及不同等级的公路为什么限高会不同?在这些生活问题的解决中,学生尝试使用了“弓形”的数学模型。最终,通过对生活问题的解决,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学生数学思想的构建。
有效的课程开发十分有利于教学活动的开展以及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发展。为此,教师应掌握更加多样化的课程开发途径,并不断对每一个教学环节进行完善与优化,从而更好地保障教学活动的质量。
参考文献
[1]傅泽林.谈初中数学拓展性课程资源的开发[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19,4(18):70-71.
[2]朱叶锋.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数学拓展性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的策略研究[J].新课程·中学,2019,(1):2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