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目的是培养学习者运用汉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培养汉语学习者掌握并灵活地使用交际策略,能够促进目的语的获得和用汉语进行交际的过程中实现顺畅交流。本次研究中,我们对不同汉语水平的外国留学生采取了访谈和问卷调查两种方法。以访谈法为主,观察学习者在实际交际过程中使用交际策略的真实情况;以问卷调查为辅,调查学生自身对交际策略使用情况的认知和理解。分析对比不同水平的外国留学生在汉语口语交际策略上的差异,并根据研究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推动汉语国际教育事业的发展。
关键词:交际策略;汉语口语;汉语国际教育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一、引言
学习语言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交流,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目的是培养学习者运用汉语进行交际的能力。社会语言学家Hymes提出,交际能力是运用语言或非语言手段进行社会交往的能力;在此基础上,美国语言学家Canale认为,交际能力包括以下四个方面:语法能力、社会语言能力、话语能力和策略能力,可见策略能力是交际能力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培养汉语学习者掌握并灵活地使用交际策略,不仅可以降低学习者在交际过程中词汇和语法匮乏的情况下产生的紧张感,促进其目的语的获得;还能促进学习者在运用汉语进行交际的过程中实现顺畅交流,进一步将语言知识转化为技能和能力,推动实现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目标。因此,加强对汉语口语交际策略的研究,可以使汉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既重视汉语语言知识的传授,也能重视培养学生使用交际策略的能力,从而提升学生的汉语水平,实现交际目的,推动我国汉语国际教育事业更好地发展。
一、交际策略的定义和分类
(1)交际策略的定义
在参考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我们采用Faerch和Kasper对交际策略的定义:交际策略是个人在实现具體交际目标时,为解决困难所采用的潜在的可意识到的计划。
(2)交际策略的分类
根据Faerch和Kasper的相关理论,我们对交际策略做出了如下分类:
1、成就策略
(1)补偿策略
①外语策略
A、使用母语:即学习者直接使用母语。
B、直接翻译:学习者将所指按母语的表达习惯逐一翻译为英语。
C、语码转换:学习者在交际中时而使用汉语,时而使用母语。
②中介语策略
A、释义:学习者对其所指的特征进行描述,以达到交际目的。
B、简化:学习者用前面提到过的部分来代替长句,或者用关键词代替全部。
C、替代:学习者用一个已经掌握的词来代替更恰当的但不会说的另一个词,两个词之间在语义上有一些联系。
D、生造词:学习者根据已经学过的知识临时创造出一个新的“词”。
③求助策略
A、询问、要求:学习者通过让对方重复、询问对方怎么说等方式向另一谈话者请求帮助。
B、查字典:学习者借助于词典、网络等外部设备完成交际。
④副语言策略
A、手势、动作等:学习者在交际中借助手势、表情等副语言来表达意义。
(2)检索策略
①停顿:学习者采用停顿、放慢语速等手段来为自己争取思考时间。
②套用:学习者通过重复对方的话来进行猜测或套用。
二、缩减策略
(1)形式缩减
①放弃、回避:学习者放弃或回避他们不会说的词语。
②单句代替整句:学习者用一个核心词来代替完整的句子。
(2)功能缩减
①转换话题:学习者告知或暗示谈话者进行其他话题,以继续交际。
②答非所问:学习者故意跳过对方的问题,开启新的话题。
三、研究设计与研究结果的讨论
本次研究中,我们采取了访谈和问卷调查两种方法;其中,以访谈法为主,观察学习者在实际交际过程中使用交际策略的真实情况;以问卷调查为辅,调查学生自身对交际策略使用情况的认知和理解,对访谈实验进行补充。
(一)访谈法
本次研究的访谈对象为天津师范大学的汉语学习者,主要以校内本科一年级至研究生二年级为范围,包括汉语国际教育、心理学及教育学专业为主的留学生。本此访谈于2021年在该校开学已之际开始,共计采访25位汉语学习者,综合其HSK的考试成绩和来华学习汉语的时长来划分他们的汉语水平,其中10位高水平学习者,7位中水平学习者,8位低水平学习者。
在访谈过程中,全程由母语者(实验者)对汉语学习者(被试者)进行提问访谈,共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问题访谈,第二部分为图片问答。我们对访谈的全过程进行了录像和录音(以录像为主,录音为辅),再将访谈过程中出现的交际策略使用频率和使用倾向进行记录。
访谈过程中的问题分为“假问题”和“真问题”两类,交替出现。其中假问题为较为简单的问题,以减少被试者在交谈过程中的紧张情绪;而真问题则是较有难度的问题,与上一个假问题密切相关,需要被试者略加思索并使用一些交际策略才能顺利回答。不论是真问题还是假问题,都与汉语学习者的生活密切相关,从而保证访谈能够在轻松愉快地氛围中顺利进行。
在图片描述实验中,我们所选取的图片均为生活中真实存在但学习者在汉语学习中较少接触或在交际中较少提及的物品,需要学习者调动所学知识并运用交际策略,对图片中的物体进行描述。
通过对访谈录像和录音进行分析,不同水平的汉语学习者交际策略的使用情况和相关分析如下:
1、低水平的汉语学习者
低水平汉语学习者使用汉语交际总策略共249次,其中成就策略使用为213次,缩减策略使用为36次。 这8名低水平的汉语学习者在回答问题和图片描述过程中集中使用的交际策略为成就策略中的使用外语策略、求助策略(询问要求)、副语言策略(手饰动作)、停顿策略和缩减策略中的回避策略。
在访谈过程中,8位受访者为了理解采访者提问的内容,同时也让采访者明白他们所表达的意思,多次停顿思考,并且通过一些手势动作来传达信息。但由于受汉语水平限制,所掌握的汉语词汇和语法有限,受访者直接使用母语的次数也很多。在完全不懂采访内容时,他们也会使用求助策略,例如有的受访者会说“××是什么意思?”直接要求采访者澄清所问内容,还有“嗯?”这类间接要求采访者重复所问内容的表达。
这些交际策略地使用对于采访者和受访者之间相互理解和交流确实有很大帮助,也使得访谈得以顺利进行。在面对某些理解十分困难的问题时,他们会直接放弃和回避。除此之外,低水平的汉语学习者在访谈过程中还会有部分转移话题和答非所问的现象发生。
2、中水平的汉语学习:
中水平汉语学习者使用汉语交际总策略共225次,其中成就策略为207次,缩减策略为18次。
中水平汉语学习者更加倾向于使用成就策略,而很少使用缩减策略。可能是因为中水平汉语学习者在遇到交际障碍时,有一定的汉语基础可以较为灵活地运用直接或间接的方式向母语者进行求助,或采取其他成就策略,来保证双方交流的过程顺畅。
在中水平的汉语学习者较多使用的成就策略中,更加倾向于使用外语策略,在访谈过程中,7位中水平的汉语学习者使用外语策略的次数高达了70次,平均每一人要使用外语策略的次数高达十次,而在成就策略中最少使用求助策略。
而中水平汉语学习者对于缩减策略的使用次数较少,缩减策略中的功能策略甚至一次也未使用。这些中水平汉语学习者由于已经对汉语有一定程度的学习,词汇没有过于匮乏,所以较少回避策略。
3、高水平的汉语学习者
高水平汉语学习者使用总交际策略为190次,其中成就策略使用为178次,缩减策略使用为12次。
高水平汉语学习者最常使用的交际策略为检索策略,其中停顿使用最多。这些汉语学习者在交谈中的停顿并不是因为语言障碍问题,从他们的面部表情来看,他们可以听懂问题,之所以会有短暂的停顿,是因为他们在组织语言,片刻之后,他们会准确无误地表达自己的意思,并进行相关扩充。
副语言策略也是高水平汉语学习者常用的交际策略。例如,在一次访谈过程中,学习者想要表述“建筑”一詞,于是双手十指并拢,指尖相合,做出了一个表示“房顶”的手势,如此的手势语和体态语还有很多。这说明高水平学习者对词语的语义较为熟悉,当他们在交际过程中一时忘记如何表达时,他们的态度较为积极,情绪也较为放松,比较倾向于调动身体来解释这一词语。同时,他们在访谈中也会做出一些并不代表具体意思的手势动作,这是由于谈话的气氛较为活跃,是学习者情绪激动时的一种自然而然的表现。
中介语策略中的释义也是高水平汉语学习者常用的策略。在访谈中,高水平汉语学习者表现出很强的表达能力和很高的积极性。采访者提出一个问题,他们会主动引出相关的话题,就以最喜欢吃的食物为例,高水平汉语学习者会在回答自己最喜欢吃的食物之后,主动地介绍食材及相关做法,而不需要采访者的进一步追问。比如,在一次访谈中,采访者问一名巴基斯坦留学生“你最喜欢你们国家的那一道菜,做这道菜的食材有哪些?”该名学生回答了两道菜,其中他重点介绍了他们国家的奶茶,具体到奶茶制作的流程,以及奶茶背后的文化,还有中巴奶茶的不同之处。
缩减策略是高汉语水平学习者最不常用的策略。这是因为他们掌握了丰富的语言知识,具备良好的口语表达能力。
4、小结
不同水平的汉语学习者在汉语口语交际策略使用的使用上确实存在差异。
在缩减策略方面,低水平的汉语学习者在缩减策略占的使用上比中高水平的汉语学习者概率更大。其中,低水平的汉语学习者使用回避策略和答非所问的次数较多,而中高水平的汉语学习者则几乎没有这种现象。
在成就策略方面,总的来说,中高水平汉语学习者的使用频率较高。
低水平汉语学习者由于汉语交际能力有限,使用母语频率较高;而中高水平汉语学习者具有较高的汉语交际能力,使用母语频率较低。
所有的汉语学习者均多次使用手势策略,但使用手势语的动机不同。低水平学习者借助手势语表达语义,中高水平学习者则更多地是借助手势表达情绪。
同样,所有的汉语学习者均有较高的停顿使用频率,但使用停顿的动机不同。低水平学习者由于不能很好理解问题而选用停顿;高水平学习者具有更强的求知欲和学习动机,力求选择更加的词语进行表达。
此外,所有的汉语学习者使用检索策略、中介语策、求助策略的频率变化趋势不明显。
(二)问卷调查法
在访谈的基础上,我们对所有的汉语学习者发放了问卷,让学习者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对问卷进行填写。调查问卷是在借鉴他人问卷成果的基础上由研究则自行编制的,共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关于留学生基本情况的问题,包括学习汉语时间、口语水平、以及HSK考试情况。第二部分是交际策略的使用情况,共16个题目,包含了16种不同的交际策略, 参照Likert自评式5点量表法,要求学生根据个人的情况用5级分制为每一项打分,1表示“从不这样做”,2表示“一般不这样做”,3“表示有时候这样做”,4表示“一般这样做”,5表示“总是这样做”。
我们将调查问卷中的16中交际策略分为两大类,即成就策略和缩减策略,七小类为外语策略、中介语策略、求助策略、副语言策略、检索策略、形式缩减策略和功能缩减策略。以下各表是每一类策略在初级、中级、高级三个汉语水平的留学生中的使用情况,使用统计方法算出平均值和标准差(括号内为标准差)。我们对被调查者对各项策略上取平均值,根据的解释标准,平均值在1.0-2.4低频值、2.5-3.4为中频值、3.5-5.0为高频值。标准差反映的是每一个个案的分值与平均分值之间的差距,标准差越大,同一组学生对该类策略的选择差异也就越大。 根据数据及统计分析,可以看出不同汉语水平的留学生在用汉语进行口语交际时使用不同交际策略的频率和差异。初级水平者使用外语策略、检索策略的频率最高,在外语策略、求助策略、副语言策略、检索策略、形式缩减策略的选择上差异较小。中级水平者使用副语言策略、形式缩减策略的频率较高,在外语策略、中介语策略、求助策略、副语言策略、检索策略的选择上差异较大。高级水平者使用中介语策略、求助策略、功能缩减策略的频率较高,在中介语策略的选择上差异较小,在功能缩减策略的选择上差异较大。
通过数据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汉语水平的差异影响交际策略的选择和使用,高水平者倾向使用成就策略中的中介语策略、求助策略和副语言策略,以使对话内容和形式更加丰富多样。
随着留学生汉语水平的提高,学习者对于母语的依赖会逐渐降低,使用中介语策略的频率也逐渐提高,且使用中介语策略的频率与使用中介语的种类成反比。而低级水平者则倾向选择外语策略和检索策略来确保对话的顺利进行,且检索策略使用频率随着汉语水平的提高而逐漸降低。
初级水平者相比于中高级水平者选择外语策略差异较小,说明初级水平者在外语策略不同种类的选择上比中高级水平者的选择更为单一。这说明中高级水平者由于汉语水平较高,善于选择不同种类的外语策略。
在求助策略、副语言策略、检索策略方面,中级水平者都显示出了较大的差异性,说明中级水平者更善于用多样化的方法和简易的动作和手势、以达到相互理解的目的,促进对话的进行。
在缩减策略的选择上,三类不同汉语水平的留学生在使用频率上都相对较低,可见在用汉语进行交际时,留学生以使用成就策略为主,尽可能地使对话进行下去,较少地使用缩减策略结束对话。
综合访谈录像和问卷调查两类实验的数据与结论,我们发现,低水平汉语学习者与中高水平的汉语学习者在交际策略的选用上既有重合,也有差异。在成就策略中,低水平汉语学习者倾向于选择使用外语策略,中高水平的汉语学习者则更多地选用中介语策略。同时,所有的汉语学习者都曾多次使用副语言策略和检索策略,但不同水平的汉语学习者使用策略的动机不同。在缩减策略方面,虽然低水平的汉语学习者的使用频率较高,但相对而言,所有的学习者在交际中都更倾向于选用成就策略。
在就访谈录像和问卷调查两类实验结果的对比中,同一水平的汉语学习者在交际策略的选用上也出现了差异。在访谈录像中,低水平的汉语学习者使用缩减策略的频率相对而言较高;但在问卷调查的结果中,低水平的汉语学习者显示出的使用缩减策略的频率则较低。这说明学习者的自我认知与实际的汉语交际情况存在差异。
四、教学启示与建议
(一)提高学习者正确运用交际策略的意识
通过以上研究,不难发现,汉语学习者在运用汉语进行交际的过程中,交际策略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一些学者认为,学习者过多地在交际策略上下功夫会影响到对新的语言知识的学习,甚至错误地认为交际策略可以代替语言手段。因此,教师需要有针对性地对学习者进行积极引导,使其认识到缩减策略的本质是回避问题,是消极的;成交策略的本质是解决问题,是积极的。
(二)在教学中对交际策略进行有效的训练
有效的交际策略不仅可以提高学习者正确运用交际策略的能力,也能推动谈话顺利进行,提高学习者的交际能力。因此,教师应当循序渐进地对交际策略进行练习,在教学中创造真实的汉语交际场景,让学习者在运用汉语进行交际的过程中自由地进行语言信息的输入与输出;同时,教师对学习者在汉语交际中交际策略的使用情况进行观察,当学习者的交际结束后,对学习者所运用的语言知识和交际策略进行讲解。在教学中加强此类训练,既能提高学生对汉语语言知识的运用能力,也能逐渐培养学生有意识地使用正确的交际策略。
(三)适当改进汉语教材
汉语教材中应当多添加一些含有交际策略的示范性对话和解释、描述、看图说话等内容,便于学习者模仿和使用,使其更进一步理解交际策略在汉语日常交际中的使用方式和作用。
参考文献
[1]刘珣. 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M]. 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 2000.
[2]陈思清. 交际策略探讨[J]. 现代外语, 1990(01):55-57.
[3]高海虹. 交际策略能力研究报告——观念与运用[J]. 外语教学与研究, 2000(1):53-58.
[4]刘乃美. 交际策略研究对我国外语教学的启示[J]. 外语界, 2005(03):55-60.
[5]李彦霖.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交际策略研究[D]. 中央民族大学.
[6]闫丽萍, 雷晔. 汉语口语交际策略使用的差异性研究——以吉尔吉斯斯坦奥什国立大学汉语学习者为例[J].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 32(004):78-85.
基金项目:天津市级 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资助(项目编号202010065031)
关键词:交际策略;汉语口语;汉语国际教育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一、引言
学习语言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交流,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目的是培养学习者运用汉语进行交际的能力。社会语言学家Hymes提出,交际能力是运用语言或非语言手段进行社会交往的能力;在此基础上,美国语言学家Canale认为,交际能力包括以下四个方面:语法能力、社会语言能力、话语能力和策略能力,可见策略能力是交际能力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培养汉语学习者掌握并灵活地使用交际策略,不仅可以降低学习者在交际过程中词汇和语法匮乏的情况下产生的紧张感,促进其目的语的获得;还能促进学习者在运用汉语进行交际的过程中实现顺畅交流,进一步将语言知识转化为技能和能力,推动实现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目标。因此,加强对汉语口语交际策略的研究,可以使汉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既重视汉语语言知识的传授,也能重视培养学生使用交际策略的能力,从而提升学生的汉语水平,实现交际目的,推动我国汉语国际教育事业更好地发展。
一、交际策略的定义和分类
(1)交际策略的定义
在参考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我们采用Faerch和Kasper对交际策略的定义:交际策略是个人在实现具體交际目标时,为解决困难所采用的潜在的可意识到的计划。
(2)交际策略的分类
根据Faerch和Kasper的相关理论,我们对交际策略做出了如下分类:
1、成就策略
(1)补偿策略
①外语策略
A、使用母语:即学习者直接使用母语。
B、直接翻译:学习者将所指按母语的表达习惯逐一翻译为英语。
C、语码转换:学习者在交际中时而使用汉语,时而使用母语。
②中介语策略
A、释义:学习者对其所指的特征进行描述,以达到交际目的。
B、简化:学习者用前面提到过的部分来代替长句,或者用关键词代替全部。
C、替代:学习者用一个已经掌握的词来代替更恰当的但不会说的另一个词,两个词之间在语义上有一些联系。
D、生造词:学习者根据已经学过的知识临时创造出一个新的“词”。
③求助策略
A、询问、要求:学习者通过让对方重复、询问对方怎么说等方式向另一谈话者请求帮助。
B、查字典:学习者借助于词典、网络等外部设备完成交际。
④副语言策略
A、手势、动作等:学习者在交际中借助手势、表情等副语言来表达意义。
(2)检索策略
①停顿:学习者采用停顿、放慢语速等手段来为自己争取思考时间。
②套用:学习者通过重复对方的话来进行猜测或套用。
二、缩减策略
(1)形式缩减
①放弃、回避:学习者放弃或回避他们不会说的词语。
②单句代替整句:学习者用一个核心词来代替完整的句子。
(2)功能缩减
①转换话题:学习者告知或暗示谈话者进行其他话题,以继续交际。
②答非所问:学习者故意跳过对方的问题,开启新的话题。
三、研究设计与研究结果的讨论
本次研究中,我们采取了访谈和问卷调查两种方法;其中,以访谈法为主,观察学习者在实际交际过程中使用交际策略的真实情况;以问卷调查为辅,调查学生自身对交际策略使用情况的认知和理解,对访谈实验进行补充。
(一)访谈法
本次研究的访谈对象为天津师范大学的汉语学习者,主要以校内本科一年级至研究生二年级为范围,包括汉语国际教育、心理学及教育学专业为主的留学生。本此访谈于2021年在该校开学已之际开始,共计采访25位汉语学习者,综合其HSK的考试成绩和来华学习汉语的时长来划分他们的汉语水平,其中10位高水平学习者,7位中水平学习者,8位低水平学习者。
在访谈过程中,全程由母语者(实验者)对汉语学习者(被试者)进行提问访谈,共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问题访谈,第二部分为图片问答。我们对访谈的全过程进行了录像和录音(以录像为主,录音为辅),再将访谈过程中出现的交际策略使用频率和使用倾向进行记录。
访谈过程中的问题分为“假问题”和“真问题”两类,交替出现。其中假问题为较为简单的问题,以减少被试者在交谈过程中的紧张情绪;而真问题则是较有难度的问题,与上一个假问题密切相关,需要被试者略加思索并使用一些交际策略才能顺利回答。不论是真问题还是假问题,都与汉语学习者的生活密切相关,从而保证访谈能够在轻松愉快地氛围中顺利进行。
在图片描述实验中,我们所选取的图片均为生活中真实存在但学习者在汉语学习中较少接触或在交际中较少提及的物品,需要学习者调动所学知识并运用交际策略,对图片中的物体进行描述。
通过对访谈录像和录音进行分析,不同水平的汉语学习者交际策略的使用情况和相关分析如下:
1、低水平的汉语学习者
低水平汉语学习者使用汉语交际总策略共249次,其中成就策略使用为213次,缩减策略使用为36次。 这8名低水平的汉语学习者在回答问题和图片描述过程中集中使用的交际策略为成就策略中的使用外语策略、求助策略(询问要求)、副语言策略(手饰动作)、停顿策略和缩减策略中的回避策略。
在访谈过程中,8位受访者为了理解采访者提问的内容,同时也让采访者明白他们所表达的意思,多次停顿思考,并且通过一些手势动作来传达信息。但由于受汉语水平限制,所掌握的汉语词汇和语法有限,受访者直接使用母语的次数也很多。在完全不懂采访内容时,他们也会使用求助策略,例如有的受访者会说“××是什么意思?”直接要求采访者澄清所问内容,还有“嗯?”这类间接要求采访者重复所问内容的表达。
这些交际策略地使用对于采访者和受访者之间相互理解和交流确实有很大帮助,也使得访谈得以顺利进行。在面对某些理解十分困难的问题时,他们会直接放弃和回避。除此之外,低水平的汉语学习者在访谈过程中还会有部分转移话题和答非所问的现象发生。
2、中水平的汉语学习:
中水平汉语学习者使用汉语交际总策略共225次,其中成就策略为207次,缩减策略为18次。
中水平汉语学习者更加倾向于使用成就策略,而很少使用缩减策略。可能是因为中水平汉语学习者在遇到交际障碍时,有一定的汉语基础可以较为灵活地运用直接或间接的方式向母语者进行求助,或采取其他成就策略,来保证双方交流的过程顺畅。
在中水平的汉语学习者较多使用的成就策略中,更加倾向于使用外语策略,在访谈过程中,7位中水平的汉语学习者使用外语策略的次数高达了70次,平均每一人要使用外语策略的次数高达十次,而在成就策略中最少使用求助策略。
而中水平汉语学习者对于缩减策略的使用次数较少,缩减策略中的功能策略甚至一次也未使用。这些中水平汉语学习者由于已经对汉语有一定程度的学习,词汇没有过于匮乏,所以较少回避策略。
3、高水平的汉语学习者
高水平汉语学习者使用总交际策略为190次,其中成就策略使用为178次,缩减策略使用为12次。
高水平汉语学习者最常使用的交际策略为检索策略,其中停顿使用最多。这些汉语学习者在交谈中的停顿并不是因为语言障碍问题,从他们的面部表情来看,他们可以听懂问题,之所以会有短暂的停顿,是因为他们在组织语言,片刻之后,他们会准确无误地表达自己的意思,并进行相关扩充。
副语言策略也是高水平汉语学习者常用的交际策略。例如,在一次访谈过程中,学习者想要表述“建筑”一詞,于是双手十指并拢,指尖相合,做出了一个表示“房顶”的手势,如此的手势语和体态语还有很多。这说明高水平学习者对词语的语义较为熟悉,当他们在交际过程中一时忘记如何表达时,他们的态度较为积极,情绪也较为放松,比较倾向于调动身体来解释这一词语。同时,他们在访谈中也会做出一些并不代表具体意思的手势动作,这是由于谈话的气氛较为活跃,是学习者情绪激动时的一种自然而然的表现。
中介语策略中的释义也是高水平汉语学习者常用的策略。在访谈中,高水平汉语学习者表现出很强的表达能力和很高的积极性。采访者提出一个问题,他们会主动引出相关的话题,就以最喜欢吃的食物为例,高水平汉语学习者会在回答自己最喜欢吃的食物之后,主动地介绍食材及相关做法,而不需要采访者的进一步追问。比如,在一次访谈中,采访者问一名巴基斯坦留学生“你最喜欢你们国家的那一道菜,做这道菜的食材有哪些?”该名学生回答了两道菜,其中他重点介绍了他们国家的奶茶,具体到奶茶制作的流程,以及奶茶背后的文化,还有中巴奶茶的不同之处。
缩减策略是高汉语水平学习者最不常用的策略。这是因为他们掌握了丰富的语言知识,具备良好的口语表达能力。
4、小结
不同水平的汉语学习者在汉语口语交际策略使用的使用上确实存在差异。
在缩减策略方面,低水平的汉语学习者在缩减策略占的使用上比中高水平的汉语学习者概率更大。其中,低水平的汉语学习者使用回避策略和答非所问的次数较多,而中高水平的汉语学习者则几乎没有这种现象。
在成就策略方面,总的来说,中高水平汉语学习者的使用频率较高。
低水平汉语学习者由于汉语交际能力有限,使用母语频率较高;而中高水平汉语学习者具有较高的汉语交际能力,使用母语频率较低。
所有的汉语学习者均多次使用手势策略,但使用手势语的动机不同。低水平学习者借助手势语表达语义,中高水平学习者则更多地是借助手势表达情绪。
同样,所有的汉语学习者均有较高的停顿使用频率,但使用停顿的动机不同。低水平学习者由于不能很好理解问题而选用停顿;高水平学习者具有更强的求知欲和学习动机,力求选择更加的词语进行表达。
此外,所有的汉语学习者使用检索策略、中介语策、求助策略的频率变化趋势不明显。
(二)问卷调查法
在访谈的基础上,我们对所有的汉语学习者发放了问卷,让学习者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对问卷进行填写。调查问卷是在借鉴他人问卷成果的基础上由研究则自行编制的,共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关于留学生基本情况的问题,包括学习汉语时间、口语水平、以及HSK考试情况。第二部分是交际策略的使用情况,共16个题目,包含了16种不同的交际策略, 参照Likert自评式5点量表法,要求学生根据个人的情况用5级分制为每一项打分,1表示“从不这样做”,2表示“一般不这样做”,3“表示有时候这样做”,4表示“一般这样做”,5表示“总是这样做”。
我们将调查问卷中的16中交际策略分为两大类,即成就策略和缩减策略,七小类为外语策略、中介语策略、求助策略、副语言策略、检索策略、形式缩减策略和功能缩减策略。以下各表是每一类策略在初级、中级、高级三个汉语水平的留学生中的使用情况,使用统计方法算出平均值和标准差(括号内为标准差)。我们对被调查者对各项策略上取平均值,根据的解释标准,平均值在1.0-2.4低频值、2.5-3.4为中频值、3.5-5.0为高频值。标准差反映的是每一个个案的分值与平均分值之间的差距,标准差越大,同一组学生对该类策略的选择差异也就越大。 根据数据及统计分析,可以看出不同汉语水平的留学生在用汉语进行口语交际时使用不同交际策略的频率和差异。初级水平者使用外语策略、检索策略的频率最高,在外语策略、求助策略、副语言策略、检索策略、形式缩减策略的选择上差异较小。中级水平者使用副语言策略、形式缩减策略的频率较高,在外语策略、中介语策略、求助策略、副语言策略、检索策略的选择上差异较大。高级水平者使用中介语策略、求助策略、功能缩减策略的频率较高,在中介语策略的选择上差异较小,在功能缩减策略的选择上差异较大。
通过数据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汉语水平的差异影响交际策略的选择和使用,高水平者倾向使用成就策略中的中介语策略、求助策略和副语言策略,以使对话内容和形式更加丰富多样。
随着留学生汉语水平的提高,学习者对于母语的依赖会逐渐降低,使用中介语策略的频率也逐渐提高,且使用中介语策略的频率与使用中介语的种类成反比。而低级水平者则倾向选择外语策略和检索策略来确保对话的顺利进行,且检索策略使用频率随着汉语水平的提高而逐漸降低。
初级水平者相比于中高级水平者选择外语策略差异较小,说明初级水平者在外语策略不同种类的选择上比中高级水平者的选择更为单一。这说明中高级水平者由于汉语水平较高,善于选择不同种类的外语策略。
在求助策略、副语言策略、检索策略方面,中级水平者都显示出了较大的差异性,说明中级水平者更善于用多样化的方法和简易的动作和手势、以达到相互理解的目的,促进对话的进行。
在缩减策略的选择上,三类不同汉语水平的留学生在使用频率上都相对较低,可见在用汉语进行交际时,留学生以使用成就策略为主,尽可能地使对话进行下去,较少地使用缩减策略结束对话。
综合访谈录像和问卷调查两类实验的数据与结论,我们发现,低水平汉语学习者与中高水平的汉语学习者在交际策略的选用上既有重合,也有差异。在成就策略中,低水平汉语学习者倾向于选择使用外语策略,中高水平的汉语学习者则更多地选用中介语策略。同时,所有的汉语学习者都曾多次使用副语言策略和检索策略,但不同水平的汉语学习者使用策略的动机不同。在缩减策略方面,虽然低水平的汉语学习者的使用频率较高,但相对而言,所有的学习者在交际中都更倾向于选用成就策略。
在就访谈录像和问卷调查两类实验结果的对比中,同一水平的汉语学习者在交际策略的选用上也出现了差异。在访谈录像中,低水平的汉语学习者使用缩减策略的频率相对而言较高;但在问卷调查的结果中,低水平的汉语学习者显示出的使用缩减策略的频率则较低。这说明学习者的自我认知与实际的汉语交际情况存在差异。
四、教学启示与建议
(一)提高学习者正确运用交际策略的意识
通过以上研究,不难发现,汉语学习者在运用汉语进行交际的过程中,交际策略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一些学者认为,学习者过多地在交际策略上下功夫会影响到对新的语言知识的学习,甚至错误地认为交际策略可以代替语言手段。因此,教师需要有针对性地对学习者进行积极引导,使其认识到缩减策略的本质是回避问题,是消极的;成交策略的本质是解决问题,是积极的。
(二)在教学中对交际策略进行有效的训练
有效的交际策略不仅可以提高学习者正确运用交际策略的能力,也能推动谈话顺利进行,提高学习者的交际能力。因此,教师应当循序渐进地对交际策略进行练习,在教学中创造真实的汉语交际场景,让学习者在运用汉语进行交际的过程中自由地进行语言信息的输入与输出;同时,教师对学习者在汉语交际中交际策略的使用情况进行观察,当学习者的交际结束后,对学习者所运用的语言知识和交际策略进行讲解。在教学中加强此类训练,既能提高学生对汉语语言知识的运用能力,也能逐渐培养学生有意识地使用正确的交际策略。
(三)适当改进汉语教材
汉语教材中应当多添加一些含有交际策略的示范性对话和解释、描述、看图说话等内容,便于学习者模仿和使用,使其更进一步理解交际策略在汉语日常交际中的使用方式和作用。
参考文献
[1]刘珣. 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M]. 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 2000.
[2]陈思清. 交际策略探讨[J]. 现代外语, 1990(01):55-57.
[3]高海虹. 交际策略能力研究报告——观念与运用[J]. 外语教学与研究, 2000(1):53-58.
[4]刘乃美. 交际策略研究对我国外语教学的启示[J]. 外语界, 2005(03):55-60.
[5]李彦霖.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交际策略研究[D]. 中央民族大学.
[6]闫丽萍, 雷晔. 汉语口语交际策略使用的差异性研究——以吉尔吉斯斯坦奥什国立大学汉语学习者为例[J].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 32(004):78-85.
基金项目:天津市级 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资助(项目编号202010065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