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宇宙里,和自己对抗

来源 :北京青年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range_z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九月,苏打绿在北京的Live house,连开六场LIVE演出。作为业已成名的乐团,他们本可以在更大的场馆里举办演唱会。但是在苏打绿组团的第十年头上,他们仿佛又回到最初,在台北100多人的小场地里,挥汗如雨。
  苏打绿越来越火,他们的小宇宙不断地膨胀、爆炸,波及更多的人。可对于他们而言,永远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小小世界。


  “独立音乐里面,第一个站上小巨蛋的哦”
  2007年11月3日,苏打绿台北小巨蛋演唱会,在唱完四首歌后,主唱青峰说话了:“听说我们是独立音乐里面,第一个站上小巨蛋的哦!”
  观众尖叫呼喊,掌声雷动。
  回到2001年,台湾国立政治大学的几个学生,喜欢练团唱歌,给自己的乐团取名苏打绿。他们常在学校的迎新晚会演出,或者偶尔去到台北那家最多能容纳120人的Live House“女巫店”表演,“女巫店”也有餐厅,他们的酬劳是,可以在餐厅任意点单。
  站在小巨蛋的舞台下,林哲觉得——“成了”!这个出身于魔岩唱片,创办了制作独立音乐的林哲音乐社的资深制作人。2003年参加第四届贡寮海洋音乐祭时,注意到了小舞台上表演的一支学生乐团,他承认他一下被吸引是因为——“贝斯手竟然是一个女生”。他找到这个名为“苏打绿”的乐团,决定签下他们。而实际上,这本来是临近毕业的苏打绿乐团计划的最后一站表演,演完就要解散了。
  在最后一刻,林哲抓住了苏打绿。他甚至在最初需要钱制作MV的时候,卖掉了自己的房子。许多人不解:他为什么看上一个主唱声线忽男忽女、歌词有点拗口的乐团。但是在苏打绿站上小巨蛋的那一刻,他觉得——“成了”。
  两年后,身在瑞典念生物学硕士的24岁女孩蛋蛋,在电驴上百无聊赖地搜索演唱会视频,找到了苏打绿在小巨蛋的演唱会视频,她下载下来,而那时候,她仅仅听过苏打绿一首歌。当时的她正面临两难选择,留在国外继续读博,成为案头劳作的科研人员,还是回国工作,在行业里面有所作为。家人朋友都希望她在国外攻读博士,可是她听到了吴青峰在舞台上说:“如果你想要做到的,不是长辈所控制你的样子,不是社会所规定你的样子,请你一定要自己站出来,温柔地推翻这个世界,然后把世界变成我们的。一定要让自己变成,你真心会喜欢的样子。”
  蛋蛋是被苏打绿打动的许多粉丝中的一个,她听从内心,回国工作。而苏打绿则在海洋音乐祭之后,一唱唱了十年。
  “我们的音乐风格是sodagreen”
  其实苏打绿的团员也没法说明白,什么叫做独立。“如果是自己喜欢玩音乐,聚在一起做音乐,这就是独立乐团。”鼓手小威想了想这样说。
  在2001年,苏打绿刚刚成立的时候,台湾正好有一股玩团的风潮。主唱青峰和贝斯手馨仪是高中同学,又一同考入政治大学,青峰在中文系,馨仪在科技管理系,他们起了玩团的念头,社会学系的小威是馨仪在游泳队的学长,他在听了青峰的DEMO后也决定入伙。
  大概在2003年,他们形成了现在的阵容,电吉他手家凯长得最帅、话却很少,是最常被团员挤兑的“闷骚男”,念的科系则是心理系;木吉它手阿福是公共行政科系的学生,还在民歌餐厅驻唱过;阿龚是台湾艺术大学的学生,从小学习钢琴,他加入苏打绿后,担任键盘和中提琴手。
  在校的学生并不是很有钱,租借排练室靠大家一起凑钱,也常常会有人跟负责管钱的馨仪说:“我这个礼拜给不出来,能不能先帮我垫一下?”
  馨仪曾经写到过大家在她家电脑前录DEMO的场景:“我们仅有的录音设备就是一台MD和一个小麦克风,就在我远在芦洲的家进行了这项工程。起了个头才发现,要克服非常多的困难:第一,我家人的拖鞋声;第二,电脑的隆隆声;第三,冷气轰轰声。因为不太会使用电脑编辑,所以从头到尾不能出错,主唱和吉他要同时一起录,只要一出错就得重来……”
  在当时,玩团于他们而言更多是课外的兴趣,进入名校念书,每个人在各自领域都有很可观的前途。鼓手小威说:“现在的乐团跟我们做音乐的态度想法不太一样,我们那时候大部分人都有升学的压力,玩音乐其实只是抒发的管道,并不想把音乐当成主业。”
  不打算靠音乐谋生,使得他们的音乐创作不掺杂功利的情绪。而每个人的音乐源头也各不相同,吴青峰听姐姐留给自己的唱片,喜欢王菲;馨仪喜欢日系摇滚;小威从小听教会音乐长大;阿福喜欢民谣;家凯喜欢“齐柏林飞艇乐队”;阿龚则是古典音乐的高材生。“一群喜欢PUNK的人在一起,那做出来的东西就只有PUNK。我们这样各有喜爱的人组合在一起,就可以包容到很多面向。”于是苏打绿的风格也变得难以界定,他们干干脆脆地写,“我们的音乐风格是sodagreen(苏打绿)”。
  “他们这代人是smart survivor”
  “灵感就像尼加拉瓜瀑布一样,哗哗哗,青峰就像站在下面修行的人,水会一直来一直来。”小威这样形容青峰的创作。
  在签约林哲音乐社之前,苏打绿就创作了一两百首歌,最初脍炙人口的《小情歌》,是青峰在校园里走着走着突然有灵感,十五分钟就写出来的作品。
  十年间,苏打绿发行了九张专辑,对于纯创作专辑来说,这非常不容易。可是在此之外,青峰在每年还会帮其他歌手写上数十首歌,青峰说:“创作本来就不是一个按部就班、循序渐进的事情,创作本来就是灵感,它就是不知道从哪里来的一种东西。”
  而在歌词里,青峰流露出的是对于一个美丽无纷扰世界的追求,“蝴蝶”、“草原”、“雨”是他常写到的意象。他不大愿意提及自己受到什么音乐什么作家的影响,说自己最喜欢做的事情是看字典,然后琢磨每一个字词的意思。
  有时候他很感性,比如今年夏天因为作为电影《小时代》主题曲而传唱很广的《我好想你》,歌里满是思念的忧伤;有时候,他的歌里流露出对这个世界的一些思考,《小宇宙》里,他唱年轻人插队、妇人丢纸屑、服装店员臭脸,“为何这城市为所欲为,我只要只属于我的宇宙”。   在青峰看来:“如果我们没有办法了解我们自己虚构的世界的话,更没有办法了解真实的世界,有些人说我们的梦想不切实际,但是我觉得不切实际的梦想才是世界的根本。”
  他和其他团员一样相信自己可以构建自己的宇宙,但是他们反抗的方式往往更加平和温柔。当他们的家人反对他们在毕业之后踏入音乐道路时,他们也按照家人意愿,先去考研究所,一边念书一边玩音乐,好让家人放心。林哲观察,“我们这代人就是硬干,他们这代人是sma rt survivor(聪明的求生者)”。


  “你会觉得创作很被玷污”
  一提到“商业”二字,青峰就不由得音量提高:“我觉得说我们商业化的人,都是马后炮!”
  从《小情歌》开始,苏打绿开始逐渐流行;而流行,就会被指商业:“你看到现象才做判断,这不是一个明智之举。”
  “《小情歌》对我来说是很重要的歌,所以它一度被人家套上商业化的污名之后,我有一年都不愿意唱这首歌,因为我觉得这首歌受到了侮辱。很多的歌都是这样,你从心里面的情感去写这个歌,但是当它被别人套上自以为是的标签,你会觉得创作很被他们玷污。”青峰有点忿忿不平。
  而对林哲来说,如何界定独立还是商业更容易:“出钱人就是我,背后没有人,操作人自己掏钱,自己投资他们,我想这样就是独立乐队。这个事情对我很重要,没兴趣的部分我一毛钱也不肯出,但有兴趣的部分我可以卖房子做。”
  他很少告诉苏打绿,需要他们创作什么样的歌,但他用苏打绿的两首歌的歌名当做自己担当制作人的美学标准——《无与伦比的美丽》、《空气中的视听与幻觉》,“所谓的无以伦比的美丽就是跟别人不一样,它有它的美感,跟别人不一样;空气中的视听与幻觉就是跟小宇宙一样,你因为音乐,因为影像,因为声响,带你进去一个幻觉的状态、非现实的状态”。
  都丰衣足食了要对抗什么,当然就是对抗自己
  BQ=《北京青年》周刊L=林暐哲
  BQ:你什么时候开始觉得苏打绿“成了”?
  L:小巨蛋演唱会的时候,大家都很激动,算是某一种跳跃式的美梦成真。因为我们原本就是在很小的地方演唱,然后我们提出一个比较疯狂的想法,到小巨蛋去演出,就成了。
  BQ:在最开始的时候,你为了帮他们出专辑,把房子都卖了?
  L:做第一张专辑的时候,拍MV我没有给他们找很好的导演,很节俭的,可是他们的进步飞快,又很努力做了第二张,刚好那时候他们都毕业了,已经出社会了,如果没有一定的品质,他们对未来会比较迷惘一点,所以我觉得还是得赌一把。
  BQ:你是怎么看上苏打绿的?
  L:就一个乐队来讲,我觉得灵魂人物青峰的嗓音,如果就歌唱比赛标准来说那真不够好,还有点怪,因为他嗓音的辨识度很高,我带他去KTV的时候发现,他什么歌都能唱,我觉得他是一个range很大的音乐人,所以我就决定说先不框架他。
  BQ:你一开始就对苏打绿很有信心?
  L:其实我有一个制作人的观点,就是说,我也要是歌迷。我不能做一个作品,做完了以后我不听,所以对歌的要求就会很主观。如果做完这张专辑,没办法放到我的耳机里面再听,我就会觉得那个很垃圾。我的严格不是对个人,我是对作品,因为我想要做一些可以长久留下来的东西。
  BQ:你跟青峰的想法常常能够保持一致吗?
  L:我们有时候是很逗趣的,就是他弄他喜欢的版本,我弄我喜欢的版本,而后他也喜欢我的版本,我也喜欢他的,最后猜拳。
  BQ:你从一开始,就是从网络和校园入手,来推广苏打绿的吗?
  L:因为他们本来就有一个BBS,我觉得那是跟歌迷对话,对我来说是很新鲜的,我是老人哦!一开始网络我也不熟,但我感觉就跟MSN、微信一样,青峰他们会很直接地跟歌迷讲话的。
  BQ:你说过,他们这一代人的价值观跟你们这一代人不太一样,你们是硬干,他们比较平和?
  L:我跟崔健是同一代的,但现在他们也不需要对抗,都丰衣足食了要对抗什么,当然就是对抗自己,完成心里的梦想。他们在小巨蛋他们说自己是第一个登上小巨蛋的独立乐团,底下的人会哭,他自己在台上也很感动,其实就是年轻人一起完成的一个梦想,他有说我帮大家完成这个梦想,我听到的时候我也很感动。他们所谓的推翻,主要是对既有的大人的价值观的反对。
  BQ:现在很多人喜欢拿五月天和苏打绿比较,你怎么看?
  L:好像在比一个蓝色的东西跟绿色的东西,没办法比,喜欢蓝色的人喜欢蓝色,喜欢绿色的人喜欢绿色,也有人两个都喜欢,这就是人的自由。但我们就是做音乐,名字就叫苏打绿。
其他文献
地道的爱情,有虐也有笑  电影院,《我想和你好好的》,整个看片过程中,时不时听见观众的笑声,也时不时有“哎呀,我去!真够作”的感叹声。  这是李蔚然的新作品,关于爱情中的疼和作,一度是它最主要的宣传点。出品方乐视影业的 CEO张昭甚至在发布会上说,最开始想把片名定为《死了都要爱》。  在一场破车和兰博基尼的追逐战中,广告公司白领蒋亮亮与年轻女演员喵喵相识。喵喵的细腻多变,亮亮的温柔让两人陷入甜蜜的
期刊
随着《泰囧》、《致青春》的大火,使得社会舆论质疑“大师不行”了。文化老炮们真的不行了吗?年末档马上到,大师们憋着劲儿专心于自己的老本行:姜文新片《一步之遥》延续他的黑色幽默风格;张艺谋《归来》,还带上了巩俐和陈道明,侯孝贤的《聂隐娘》、吴宇森《太平轮》、许鞍华《黄金年代》 ……可以说是“倾巢出动”。但最有看点的,还是冯小刚 +葛优 +王朔三人的黄金搭档,他们将为贺岁档献上《私人订制》。  新片新书
期刊
过去我们说打土豪分田地,而今天当土豪这个早已被扔进历史纸堆里的过时词汇再次在江湖出没的时候,它已经摇身变成金晃晃的啦。  但是,那个金晃晃不是镶着满口大金牙,而是明晃晃在手中。  9月20日,苹果iPhone 5S和iPhone 5C发布。iPhone一改自己只爱黑白的色彩偏好,这次推出了香槟金。但是,没过几天,香槟金就以“土豪金”的绰号行走于江湖。  “黑色和白色的iPhone 5S只需6000
期刊
“摄影自从在1839年的8月19日那一天正式迈入人类生活以来,到今天已超过一个半世纪。起先的一百年,它到底算不算一门艺术,依旧见仁见智;而后的五十年,布列松的出现,使任何人都不再为这件事争论不休了。”被誉为“中国摄影教父”的阮义忠如此评价布列松。  作为最杰出的摄影大师,布列松发展出一套“决定性瞬间”理论,他笃信任何事件都有一个决定性的时刻,摄影师一旦抓住那一瞬间,照片就会呈现出难以复制的美感、回
期刊
10月 12日,由德国电影协会与北京德国文化中心·歌德学院(中国)联合主办的中国首届德国电影节在北京开幕。导演沃尔克·施隆多夫作为代表团成员来到中国。说起施隆多夫,这个名字或许稍微陌生。然而说起电影《铁皮鼓》,这部在世界电影史中十分著名的影片,很多人都会做出恍然大悟的表情。一直躲在电影之后的施隆多夫,用自己毕生的努力,以 36部品质优良的电影书写了自己的人生。然而今天,他来到中国,走到台前,我们才
期刊
10月 5日,随着阵阵掌声,中国当代艺术迈过亿元关口。1.8亿港元——中国艺术家曾梵志,用《最后的晚餐》将亚洲当代艺术的拍卖纪录推向最高。在此之前,亚洲当代艺术拍卖纪录,是由张晓刚的《生生息息之爱》(7906万港元)保持。  这幅《最后的晚餐》创作于 2001年,是曾梵志《面具》系列中尺幅最大的作品,长 4米、高 2.2米,作品取材于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大师达·芬奇的同名壁画,描绘的是中国社会在 1
期刊
嘉宾:李梅  国家心理咨询师,北京建筑大学心理咨询中心主任  几年前的一部《裸婚时代》,令裸婚这个词红了起来。她在想,当初和他也是裸婚,两家都是外地县城的,两人在北京读完研究生留在这里,无资源、无背景、无积蓄,第一次见准公婆时,对方一分钱的见面礼都没有给。婚后的生活重心都在攒钱买房子上,她觉得自己辛苦又憔悴,最终细节打败了他们的婚姻。   BQ:被房子打败的婚姻,说明婚姻真的不能只以感情为基础吗?
期刊
也许你不知道他的名字,但只要你时不时地看个电影无论是进影院还是在家看,你都不会对这张脸陌生。电影史上最有名、成就最高的电影之一《肖申克的救赎》没有摩根·弗里曼,对自由的向往和追求便会减少大半色彩。诺兰的“蝙蝠侠三部曲没有他就少了与勾心斗角相抗衡的智慧与可靠。  去年,他获得了金球奖终身成就奖。  Q:你希望观众从《惊天魔盗团》中得到什么呢?  M:除了娱乐,我从来不要求观众得到什么别的。观众进电影
期刊
实话实说,当笔者两周前在张元的工作室观看他的新片《有种》时,崔健在二十年前吼出的歌词依旧能敲疼自己的鼓膜。那部叫做《北京杂种》的地下电影至今也没有获准公映,你甚至在碟片店里也淘不到它的踪迹。但据说,很多今天的北漂在知道了这部电影的名字后,是的,仅仅是知道了电影的名字,就会在网上搜索出那模糊、晃动的视频……在粗颗粒感的画面中,充斥着昏暗的街道以及暧昧、含混、琐碎的剧情,人们无从去框定这样电影的旨趣,
期刊
10月 9日,苏格兰福尔柯克,一组巨大的马头形雕塑 The Kelpies(马形水鬼)露出了真容。它被媒体视为大型公共雕塑的振兴之作,由苏格兰雕塑家安迪·斯科特 (Andy Scott)操刀。  马形水鬼是苏格兰的民间传说。为了创造出活灵活现的马的姿态,斯科特在格拉斯哥工作室与苏格兰克莱德挽马相处数日,最终以两具神情各异的马首作为主体形象:一个仰头嘶鸣,一个俯首低眉。  这个作品重约 400吨、高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