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2006年我国银行业的全面开放,外资银行开始进驻,引起了金融市场更为激烈的竞争。新的竞争带了新的挑战,但同时我们的银行业也看到了新的发展机遇,并在历史的新时期及时调整自己、转变思想、以求最快最好地适应新形式的要求。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到了突飞猛进的快速增长,国内银行依靠高资本消耗、高风险积累的经营扩张规模随之也获得了极大的发展。但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敞开国门的我国银行业吸收到了新鲜的养分,同时也不可避免地要受到国际大环境的影响。银行传统发展模式的内外部环境发生了深刻的变革,中国银行业开始步入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的转型阶段,传统的粗放型经营发展模式已经不再适应中国经济的实际需要。我国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开始逐渐起步,而西方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却已经发展得如火如茶。国内银行业面临的外部环境开始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随着经济的发展,国内商业银行的传统发展模式,如:只要有存款,就可以发放贷款;银行利差基本稳定,利差收入是银行收入的主要来源;片面追求当期利润最大化,而不充分考虑风险因素等,已经不能在市场上继续维持下去。特别是在次贷危机之后,银监会对银行资本充足率的监管更加严格,资本监管已成为国内商业银行的一项硬性约束。随着股份制改革的开始,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制度变迁,国家信誉逐步淡出,银行资本成为商业银行抵御风险的最后一道防线。作为商业银行新的核心经营目标,股东价值最大化取代了账面利润最大化,同时,随着国家对商业银行隐性担保的逐步放弃,社会公众为了自身存款安全,对商业银行的资本实力、经营状况、盈利能力等的关注程度也在不断提高。
既然传统的存贷业务已不能适应新时期的要求,为了求生存、促发展,新时代的银行人就必须另辟蹊径,学人所长补己之短,中间业务市场的魅力已开始显现,如果不尽最大的努力发掘,就意味着对大片市场的放弃。由于我国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正处于起步阶段,必然受到其自身及外部环境的制约。首先是经营观念不到位,仅仅把中间业务作为开拓市场、树立形的“附加服务”,而不是把它当作是未来业务链的主流,所以很多银行的从业人员对开展中间业务的积极性并不高。其次,我国商业银行的内部组织结构也不尽合理。中间业务部门的职权权限狭小,各业务部门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十分有限,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中间业务拓展和金融创新能力方面整体功能的弱化。同时,我国的银行业还面临着严重匮乏从事中间业务的复合型、高素质人才,这也是致使中间业务进展缓慢的一个重要原因。
从外部经营环境来看,传统的存贷款业务依然存在着惯性的丰厚收益,并保持着较高的水平。传统的金融管理政策也制约着金融创新的空间,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新兴中间业务的发展。另一方面,从消费者的角度来看,受银行业经常将中间业务作为“附加服务”的误导,他们习惯地认为银行提供无偿服务是理所当然的,而且传统的理财思想让广大消费者并没有意识到自身将在新领域可能产生的理财需求。
所以,要想快速地发展中间业务,无论是商业银行还是广大消费者,都需要尽快转变观念。银行首先要提高自身对发展中间业务重要性的认识。把中间业务提高到与存贷款业务同等的地位,首先形成负债业务、资产业务和中间业务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良性循环机制。在自己首先形成正确的观念后,再逐步引导消费者改变观念最终在行动上推动中间业务的健康、快速发展。然后要在银行内部建立中间业务管理机构,完善组织管理体系,有效的实施市场营销,从银行业务发展的战略高度来制定中间业务营销策略。例如,把发展中间业务提升到调整经营结构的战略高度,变“以产品为中心”的营销模式为“以客户为中心”的营销模式,随时掌握客户的最新需求,为他们量身定做最适合他们需要的中间业务产品。虽然中间业务的风险相对较低,但是由于金融衍生品的高杠杆作用,有时甚至会成倍放大风险的破坏性,所以在大力发展中间业务时必须把风险的识别、评估、释缓和防范作为加强中间业务管理的重中之重。
要想在激烈的中间业务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竞争者就必须用实力说话,这是一个比服务、比科技的战场。高科技手段是中间业务创新和发展的关键,是中间业务竞争的核心,可以说,中间业务本身就是一项集科学技术、电子智能和服务质量为一体的现代化金融业务,它的发展必须要有相应的“软硬件”为依托,加大科技投入,跟上中间业务发展的需要是增强自身实力,推动中间业务的高效、快速发展的必要手段。所以,我国商业银行的金融创新应以技术开发、金融创新为突破口,在此基础上再谋求中间业务的可持续发展。从历史的发展来看,我们已达成了一个共识:那就是在任何时代,人才都是起主流作用的第一科学技术生产力,培养有创新意识的高素质人才是商业银行发展中间业务的根本所在。加强业务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完善人才培养机制、完善用人机制,不断吸引优秀人才的加盟,将是快速发展中间业务最强有力的保证。
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在新时代的金融市场已经昂首起步,随着社会主义经济市场的不断完善、供求双方思想意识的真正转变,我国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必将迎来它最辉煌的时代。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到了突飞猛进的快速增长,国内银行依靠高资本消耗、高风险积累的经营扩张规模随之也获得了极大的发展。但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敞开国门的我国银行业吸收到了新鲜的养分,同时也不可避免地要受到国际大环境的影响。银行传统发展模式的内外部环境发生了深刻的变革,中国银行业开始步入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的转型阶段,传统的粗放型经营发展模式已经不再适应中国经济的实际需要。我国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开始逐渐起步,而西方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却已经发展得如火如茶。国内银行业面临的外部环境开始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随着经济的发展,国内商业银行的传统发展模式,如:只要有存款,就可以发放贷款;银行利差基本稳定,利差收入是银行收入的主要来源;片面追求当期利润最大化,而不充分考虑风险因素等,已经不能在市场上继续维持下去。特别是在次贷危机之后,银监会对银行资本充足率的监管更加严格,资本监管已成为国内商业银行的一项硬性约束。随着股份制改革的开始,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制度变迁,国家信誉逐步淡出,银行资本成为商业银行抵御风险的最后一道防线。作为商业银行新的核心经营目标,股东价值最大化取代了账面利润最大化,同时,随着国家对商业银行隐性担保的逐步放弃,社会公众为了自身存款安全,对商业银行的资本实力、经营状况、盈利能力等的关注程度也在不断提高。
既然传统的存贷业务已不能适应新时期的要求,为了求生存、促发展,新时代的银行人就必须另辟蹊径,学人所长补己之短,中间业务市场的魅力已开始显现,如果不尽最大的努力发掘,就意味着对大片市场的放弃。由于我国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正处于起步阶段,必然受到其自身及外部环境的制约。首先是经营观念不到位,仅仅把中间业务作为开拓市场、树立形的“附加服务”,而不是把它当作是未来业务链的主流,所以很多银行的从业人员对开展中间业务的积极性并不高。其次,我国商业银行的内部组织结构也不尽合理。中间业务部门的职权权限狭小,各业务部门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十分有限,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中间业务拓展和金融创新能力方面整体功能的弱化。同时,我国的银行业还面临着严重匮乏从事中间业务的复合型、高素质人才,这也是致使中间业务进展缓慢的一个重要原因。
从外部经营环境来看,传统的存贷款业务依然存在着惯性的丰厚收益,并保持着较高的水平。传统的金融管理政策也制约着金融创新的空间,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新兴中间业务的发展。另一方面,从消费者的角度来看,受银行业经常将中间业务作为“附加服务”的误导,他们习惯地认为银行提供无偿服务是理所当然的,而且传统的理财思想让广大消费者并没有意识到自身将在新领域可能产生的理财需求。
所以,要想快速地发展中间业务,无论是商业银行还是广大消费者,都需要尽快转变观念。银行首先要提高自身对发展中间业务重要性的认识。把中间业务提高到与存贷款业务同等的地位,首先形成负债业务、资产业务和中间业务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良性循环机制。在自己首先形成正确的观念后,再逐步引导消费者改变观念最终在行动上推动中间业务的健康、快速发展。然后要在银行内部建立中间业务管理机构,完善组织管理体系,有效的实施市场营销,从银行业务发展的战略高度来制定中间业务营销策略。例如,把发展中间业务提升到调整经营结构的战略高度,变“以产品为中心”的营销模式为“以客户为中心”的营销模式,随时掌握客户的最新需求,为他们量身定做最适合他们需要的中间业务产品。虽然中间业务的风险相对较低,但是由于金融衍生品的高杠杆作用,有时甚至会成倍放大风险的破坏性,所以在大力发展中间业务时必须把风险的识别、评估、释缓和防范作为加强中间业务管理的重中之重。
要想在激烈的中间业务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竞争者就必须用实力说话,这是一个比服务、比科技的战场。高科技手段是中间业务创新和发展的关键,是中间业务竞争的核心,可以说,中间业务本身就是一项集科学技术、电子智能和服务质量为一体的现代化金融业务,它的发展必须要有相应的“软硬件”为依托,加大科技投入,跟上中间业务发展的需要是增强自身实力,推动中间业务的高效、快速发展的必要手段。所以,我国商业银行的金融创新应以技术开发、金融创新为突破口,在此基础上再谋求中间业务的可持续发展。从历史的发展来看,我们已达成了一个共识:那就是在任何时代,人才都是起主流作用的第一科学技术生产力,培养有创新意识的高素质人才是商业银行发展中间业务的根本所在。加强业务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完善人才培养机制、完善用人机制,不断吸引优秀人才的加盟,将是快速发展中间业务最强有力的保证。
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在新时代的金融市场已经昂首起步,随着社会主义经济市场的不断完善、供求双方思想意识的真正转变,我国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必将迎来它最辉煌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