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定文化自信展现时代风采

来源 :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endanb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国家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对自身文化生命力坚定的信念,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新版道德与法治教材的推出,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途中彰显文化自信的一个记号,是传承和发扬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载体,在培养初中学生文化自信中具有极其重要而特殊的作用。
  一、充分挖掘教材资源,彰显中华文化之魅力
  1.深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民族精神的核心,是当代中学生树立文化自觉、增强文化自信的底气所在。所以,当代中学生应熟悉、热爱祖国的优秀传统文化。新版道德与法治教材非常注重优秀传统文化,并把它们写进每一单元,使之引领学生的精神人格。无论是正文,还是辅助文(阅读感悟、相关链接、探究与分享等),都在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七年级教材为例,首先,教材语言尽可能体现传统文化经典,比如,“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其次,在案例选择、活动设计中尽可能安排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比如“开发创造潜力”中的阅读感悟——《鲁班的创造》,“止于至善”中的链接——“慎独”,“中国人的‘家’”中的探究与分享——“家规”“家训”,“青春有格”中的“行己有耻”“止于至善”等。教材内容中处处体现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印记,让学生感受和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能够让学生为其强大的生命力而震撼,能够让学生增强文化自信心。
  2.找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中国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在原有的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实际,吸收国外文化的优秀之处,并不断创新形成的具有自己民族特色的一种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集中体现,而新版的道德与法治教材恰恰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并将之贯穿始终。在具体落实上,各册教材又有所不同,以七年级上册为例,将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有机渗透其中。例如:“少年有梦”——爱国,“感受生命的意义”——敬业,“网上交友新时空”——诚信,“师长情谊”——友善。教材的每个学习主题背后都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支撑。也正是这些经过理论与实践洗礼和历练的先进文化,让学生感受到了中华文化的延续与发展,以及它强大的活力和旺盛的生命力,感受到了作为国人的优越感和自信心。
  二、创新教育方法,激发学生学习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
  1.巧用班会,活动出自信。
  在利益多元、个体意识不断增强的今天,教师的课堂教学一定要在感染力和吸引力上多下功夫,要将教学内容的准确性和教学效果的一致性结合起来。为配合学校“最美班级”德育实践活动,笔者在班会课上曾以“铸造雅室,以文育人”为主题,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设计本班的班徽,制定班级的规章制度,讨论班级的目标等,激励学生人人动起来,参与到班级文化的建设中,共同营造一个积极、健康、向上的班级文化氛围。同时,要求学生动手整理班级储物柜,动手搭建班级文化角,提升教室文化品位,并通过照片、视频、学生访谈等形式在课堂展示,引导学生体会文化的真谛,懂得文化修养要脚踏实地、重在行动,要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小事做起。
  2.善搭舞台,参与出自信。
  在现在网络盛行,各种文化冲击的背景下,类似《中国诗词大会》《朗读者》等节目,以新颖的方式唤起了观众的文学情怀,成为近两年综艺节目中的一股清流。它们让更多人开始关注、了解国学,重新认識诗词歌赋中所蕴含的美好与寓意;它们让更多人开始感受文化经典,重新朗读经典佳作中所蕴含的情感体验和人生感悟。笔者曾积极组织学生参与学校开展的“中华经典诵读”比赛,并与学生一起选择经典作品、配乐,确定表演形式,利用课外时间认真训练。希望通过此类活动,提高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积极性,掀起诵读中华经典的热潮,让学生阅读经典、亲近经典、热爱经典。通过这个舞台,在活动和比赛中对学生完成中华传统文化的渗透,增强学生的文化底蕴与文化自信,让经典在学生身上再次绽放出璀璨的光芒。
  3.掌握规律,潜心出自信。
  根据初中生可塑性强,形象思维能力强于抽象思维能力,情感丰富但又不稳定等心理特点,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多注意正向引导,多传播正能量。不要过多地说教,要尽可能地利用形象的图片、物品,感人的故事、有趣的视频等多种方式讲授传统文化;还要注重情感的渗透,以情动人,多创设情境,营造氛围,引起学生情感的共鸣。例如,在教学“家的意味”时,笔者就要求第一组学生准备有关“家”的古代写法,及与之相关的词语,要求第二组学生带一张可以体现自己家庭的照片(可以是温馨的室内布置,也可以是全家福,还可以是全家的集体活动),要求第三组学生寻根溯源,说说自己家族的家训、家规,要求第四组学生准备一个令自己印象深刻的发生在家里的故事(可以是冲突事件,也可以是温馨的场面)。通过这些活动,加深了学生对文化自信的体验,让学生情不自禁地被其中所蕴含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所折服。
  三、把脉发展潮流,弘扬文化发展之主流
  1.开放包容,辩证取舍。
  在当前全球化背景下,西方文化和价值观大行其道、倍受热捧,很容易影响青少年学生。长此以往,初中学生会对本民族的文化产生怀疑和不自信,从而影响他们对本民族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培养。鉴于此,在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教师注意引导和帮助初中生对西方文化有正确的认知与对待,要以一种开放的心态去看待西方文化,引导他们学习其中有价值的、有意义的文化成果。同时,也让他们能够用怀疑的眼光去谨慎地看待西方文化不好的一面,能在批判的基础上借鉴外来文化。
  2.保持本色,发展创新。
  中华文化是四大文明中唯一的源流相继、从未中断的文化体系,同时,它又博大精深、独树一帜、独领风骚。正因为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形成了炎黄子孙对中华文化的强烈认同感和归属感,这也是我们自信心和自豪感的源泉。因此,我们不能抛弃传统、丢掉根本。同时,对古人传下来的价值观和道德理念,要坚持古为今用,要区别对待,取其精华,弃其糟粕,要处理好继承和创造性发展的关系,努力用中华传统优秀文化来培育下一代。例如,在教学“师生交往”时,笔者就引导学生就师生关系展开了讨论,进而结合学生的亲身体验,让学生感受到师生关系如果不创新、不发展是没有出路的,要在自己的学习生活中主动搭建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3.一如既往,弘扬主流。
  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更新发展,在信息传播进入多元化的背景下,人们对信息的思考不断增强,观念更加多元。但初中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还未定型,看问题往往粗浅、直观,缺乏辨别能力,各种杂音、噪音容易影响他们对信息的判断和思考,从而误入歧途。因此,如何唱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一时代主旋律,提高中学生的文化辨别能力,增强抵御落后文化的意识尤为重要。例如,在教学“网上交友新时空”时,我设计了“网上交友与诚信”的探究主题,激起学生的讨论,引导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面对复杂的情境时如何做出最合理的选择。
  在改革开放不断深化,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今天,利用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来培养中学生的文化自信已经成为一项现实意义与历史意义深远的时代课题。毋庸置疑,道德与法治教学在这方面拥有得天独厚的功能优势。所以,教师要结合学生生活实际,以感受教材中博大精深的文化、弘扬主流文化、创设文化实践课堂为主要途径,在课堂教学中切实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
其他文献
【摘要】英语课外活动是学生英语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能为学生的语言实践和自主学习提供更大的平台。借力英语节搭建的展示平台,使绘本表演者及学生的英语学习视野得以开阔,多元文化意识获得提高。绘本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既充分利用现有教材,又不局限于此。师生们学习、研究、表演过的绘本素材来源于五个渠道:《新标准英语》教材中的课文、教材附录Reading for pleasure(愉快阅读)、 课外读物、影视对白,
很多老师将2013年全国文综Ⅰ卷第31题定性为典型的“超纲”题,并倾向于认定该题得分率低(河北,难度0.32)亦应归咎于此。但是,若从国家干预经济概念内涵的角度认真分析该题,则不难发现,上述意见其实掩盖了高中历史教学的一个知识死角。  原题如下:  有些学者认为,美国总统胡佛并不是自由放任政策的典型代表,他也对经济进行了有限的干预,且为后来的罗斯福新政提供了借鉴。胡佛采取的干预措施是  A.斡旋劳
“学习之所以形成,恰恰是在差异之中。”基于此我们设计了这节公开课,以《地震离我们有多远》的教学为例,践行学习共同体的理念精神,立足于本校实际,总结学习共同体能够实现的功能性作用。  教学目标  1.借助导学案以自主学习的方式,引导学生掌握地震灾害的概况(成因、分类、强度、分布等)。  2.通过分组分情景分角色合作探究的方式,帮助学生深入了解不同环境中遭遇地震时的最佳逃生方法。  3.借助留言板征集
有效教学指的是教师投入尽可能少的精力和时间获得最大化的教学效果。如何做到有效教学,应该是每位教师考虑的问题。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避免照本宣科,避免低效、无效的教学。在此,笔者通过《地球的运动》的教学展示,谈谈如何在地理课堂实现有效教学。  一、教学过程  (情境创设)課前播放动画,让学生轻松进入地理课堂。  (导入新课)  学生活动一:感觉四季。  1.你感觉中的夏天和冬天。  2.通过观察,你觉
新课程标准从三个维度明确提出每一章节的学习目标,这三个方面的要求是一个目标的三个载体,三者息息相关、不可或缺,而有关三维目标如何达成的见解层出不穷,各有建树,其中“过程与方法”在其中起着关键的支撑作用。现在抽取其一,即关于如何落实历史教学中“过程与方法”这一教学目标,以《中国的古代艺术 》一节的教学为例,来介绍自己积累的点滴见解。  在这一章节中,过程与方法目标要求如下:1.学生应较全面地体验古代
历史教材中除了正文外,还有很多附加材料,如导言、注释、文献节选、名人名言、议一议、材料阅读、人物画像、图片等。这些资源虽然不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内容,但却是学习中不可或缺的内容,它使得课文内容更加具体、生动和有趣,它们的存在,有利于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和掌握。学生在课后也非常愿意阅读这些补充的和课题联系密切的内容,既激发了兴趣,也加深了对教材内容的理解。  作为历史教师,应该如何利用好这些附加材料资源
历史课程是高中阶段的重要课程,当前的高中历史教育教学目标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逐渐从历史知识的讲解变为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因此,如何从培养核心素养的角度出发重塑教学模式,成为教师的首要任务。  一、夯实知识教学,融入唯物史观  历史知识教学是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基础,核心素养的培养是强化历史知识记忆与吸收的重要手段。因此,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要夯实历史知识教学,并且,在历史知识教学中融
高中地理必修课程的三个模块,必修1侧重于自然地理,关于全球气压带、风带的教学。《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指出:绘制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说出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根据课标,要求学生能够阅读并熟练绘制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图,掌握全球性大气环流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教材由浅入深,从三圈环流开始,在此基础上理解近地面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全球一共形成7个气压带、6个风
2017年秋季学期以来,七年级统一使用部编《道德与法治》教材。为使新教材的理念落地生根,我们先后参加了各级各类新教材培训与学习,聆听了专家的教材使用讲座,并在各自的教学实践中真切体验新教材的新特点、新变化。现以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生命的思考》为例,谈一点个人对部编教材的使用建议。  一、设置问题,抛砖引玉,关注生命思考  例如,在教学《探问生命》一课时,我让学生思考下列几个问题。  1.你认为是先
诗歌是诗化的历史,如何引诗入史、借诗释史、以诗明史,发掘诗歌的合理内涵,深化历史教学,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效率是一个值得探究的问题。下面笔者就对诗歌资源的作用,以及利用诗歌资源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效率的方法进行探讨,以促进历史教学发展。  一、诗歌资源的作用  1.有利于营造学习氛围,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诗歌言简意赅、通俗易懂,寥寥数语就能将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形象地反映出来。在历史课堂中,教师可选取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