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教育载体创新破解高中生价值观迷失难题

来源 :中小学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eido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中生价值观迷失带来学校教育新课题。北京市第十三中学以爱国主义教育实践活动为载体,在开展面向高中生的价值观教育方面进行了有效探索和尝试。如在“一二·九”纪念活动设计中,明确育人目标,突出学生主体,强化学生的自主参与;精心设计活动流程,创新活动内容设计,取得了很好的育人实效。
  关键词 高中生德育;价值观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德育载体;“一二·九”纪念活动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2384(2021)03-0048-03
  当今时代,社会发展带来了经济的快速增长和物质的极大充盈,也让人们的精神需求愈加多元。高中阶段对于学生的未来发展起到重要的承上启下作用,面对当前部分青年学生价值观迷失的现象,学校如何通过创新教育内容与形式,帮助他们树立正确信仰,定好人生航向?北京市第十三中学以爱国主义教育实践活动为载体,在开展面向高中生的价值观教育方面进行了有效探索和尝试。

一、问题缘起:高中生价值观迷失带来学校教育新课题


  进入21世纪以来,社会的丰裕物质给年轻一代提供了经济安全的社会心理,由此把解决生存问题作为人生目标或理想的时代已经成为过去,作为没有经历过物质匮乏的年轻一代,发展问题上升为他们要解决的首要问题。[1]但社会的空前发展还无法满足所有人的精神发展需求,由此导致年轻一代精神的迷惘与信仰的缺失。
  以我校2019年9月开展的针对高一年级240名学生关于“学习目标与驱动力”的调查为例,结果显示:仅有36.7%的学生拥有明确的人生目标,并能够为之付出艰苦努力;63.3%的学生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其中40.8%的学生表示可以为了家人期待努力学习,其余学生则表示没有可以让自己坚持学习的动力。个别学生甚至表达出“我不学习也能活得挺好,为什么要学习”“我不知道自己为什么活着”等困惑。可见,越来越多的青年学生正面临着精神危机,他们因为缺失内在的价值感而产生强烈的孤独感和无意义感,甚至导致心理障碍。
  价值观迷失,不论是从个体层面还是群体层面来看,都将造成不可估量的危害。面对当代青年学生价值观迷失这一现实问题,教育者如果還单纯以“读书改变命运”的论调去教育引导学生,不仅难以触动学生的内心,甚至还会事与愿违,让学生对教育、对学校“敬而远之”。正如有研究者所说:“佛系青年,不过是在告诉世人,他们的理想饿了,他们在追求的是一种超越物质的终极价值所在。”[2]因此,教育者在抱怨学生“一代不如一代”的时候,不如冷静思考当代学生成长的深层需求,正视他们对于“诗和远方”的渴望,并进行积极地示范和引领。

二、路径探讨:爱国主义教育实践活动应成为价值观教育的有效载体


  中华文明之所以能绵延数千载而不息,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历经磨难而不灭,是融于中华儿女灵魂深处的家国情怀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无论任何时代,家国情怀都应该成为每一个中国人的精神基因。
  然而,出生在和平年代的“零零后”,没有了神州陆沉、存亡绝续的危机感,没有了流血牺牲、生死考验的情境,保家卫国、富民强国对他们而言可能只是一句概念化的口号。如果说过去是时代在影响一代又一代的华夏儿女,那么今天则需要以教育的力量唤醒这一代孩子身上的家国情怀,引领他们把个人理想追求与国家民族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使其从家国情怀中汲取奋斗力量。
  真正的教育不是改造,而是唤醒。努力唤醒学生内心深处求真向善的愿望,使他们自己教育自己、改变自己,这种教育力量往往比来自外界的要求和监控要强烈和持久得多。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加强青年价值观教育就是要引领青年积极投身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中,与全国人民一道同心共筑中国梦。”[3]换言之,学校教育要助力青年学生树立远大理想,用伟大的目标感召青年,用光明的未来激励青年。
  爱国主义教育实践活动可以让学生通过身心参与、言行表达,激发他们的爱国情、强国志和报国行,应成为开展价值观教育的有效载体。学校在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实践活动中,应基于学生的心理需求,设计以学生为主体、能够激发学生参与兴趣和思考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的组织参与中获得成就感,并形成责任意识,产生担当行为。

三、案例剖析:以“一二·九”纪念活动推动价值观教育入脑入心


  2020年爆发的新冠疫情使当代学生真实经历和感受到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国家制度优势和发展的力量。在此背景下,如何让学生结合真实体验以及高中阶段的课程学习,自觉认识、理解并表达出对国家和社会的积极情感,进而树立起坚定的制度认同和家国情怀?
  基于这样的思考,我校高二年级在2020年纪念“一二·九”抗日救亡活动中,全面设计并组织开展了以“明天”为主题的爱国主义教育系列话剧展演活动,并借此将价值观教育扎实推进。
  1. 明确育人目标,精心设计活动流程
  面对新时代的挑战,教育者要有明确的立德树人意识,明确组织学生开展纪念活动不仅是为了铭记,更是为了践行。因此,我校组织本次纪念活动的核心目标是引导学生在传承中自觉形成并践行强国志:一是让学生基于活动理解“一二·九”运动的精神内涵;二是借助纪念活动引导学生思考新时代青年的责任是什么,可以为国家发展做出什么贡献。同时,为保障活动的顺利推进,我们还设计了详细的活动流程(见图1)。

  2. 注重育人实效,创新活动内容设计
  此次“一二·九”纪念活动历时一个多月,为取得育人实效,我们在活动的内容设计方面进行了大胆的尝试和创新。
  其一,突出年级联动的“大戏”特点。区别于往年各班独立创作的形式,本次“一二·九”纪念活动中我们采用年级“大戏”的形式推进,高二全年级合力创作一部主题为《明天》的大戏,每班出演一个在过去85年间发生的值得铭记的故事,展现民族历史中的闪耀回忆,展望民族未来的美好前程。   其二,突出动之以情的“过程”体验。超越原有的以班级间评比作为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积极性的外在强化方式,本次活动我们更加强调在历史长河中寻找感动和力量,通过班级间的合作展现出中华民族众志成城投身复兴大业的动人故事。由此让活动过程本身打动和吸引学生,而不再单纯依靠评比这个外在驱动。
  其三,突出知行合一的“内容”统筹。本次活动中,我们围绕《明天》这一大戏主题,最终选定不同时代和不同领域的八个故事,展现自1935年以来我国一代又一代青年志士的爱国事迹;再在尾声将八个故事串联起来,以引发学生思考;最后演职人员在主持人和年级组长带领下合诵《少年中国说》,再次點燃学生的热情,将整个活动推向高潮(见表1)。
  3. 突出学生主体,强化学生的自主参与
  此次“一二·九”纪念活动从整体设计到实施的全过程,赋予了爱国主义教育无限生命力和感召力,也印证着价值观教育入脑入心的生动性和可行性。在此过程中,我们认为转变育人理念,尊重并突出学生的主体性,是活动成功的关键。过去,学校的活动往往是班主任作为组织者,学生仅作为参与者,其结果是班主任每次组织完活动筋疲力尽,学生被动参与收获甚微。吸取过去的经验教训,我校把本次“一二·九”纪念活动定位为学生活动,学生作为活动主体不仅是参与者,更是组织者,班主任仅在必要时提供后勤保障与支持。
  于是在班主任推荐下,高二年级组成了年级大戏《明天》的核心工作组,主要成员包括编剧、导演,后期还纳入了主持人、宣传、场务及摄影,活动在核心工作组的组织下有序开展。事实证明:将活动的主办权真正放手给学生后,参与的同学不仅热情极高,而且最终呈现的舞台效果也超乎想象。其中某班级在修改剧本时,组织活动的教师想了很多个方案,编剧几经修改,但因为各种因素限制无法实现,以致最后教师都决定放弃修改了,学生编剧却说:“老师,前面八幕那么精彩,我不想虎头蛇尾……我一定能改好。”

  最后的活动效果证明,以饱含家国情怀的内容载体激发学生的内驱力,在活动中唤醒学生的使命感,这种教育效果的确远胜过教师的说教。如活动结束后,某同学以《在路上,再出发》为题,写出了自己参与活动的感受和思考:“我们之所以要去学习历史,去了解那些曾经的理想、荣耀、失落、光辉,就是要知道我们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这次活动提供了让我们了解先辈奋斗的契机,唤醒了我们的使命感……当我们成为精神更加丰满、行动更加稳健的‘新’我们,活动的意义就达到了,这也是我们缅怀先辈们最好的方式。”
  参考文献:
  [1] 田国秀.价值观代际转变与学校德育理念更新[J].中国德育,2017(20):51-55.
  [2] 罗文娟.佛系生活:你的理想是不是饿了[EB/OL].(2017-12-20)[2021-1-3].https://mp.weixin.qq.com/slwlutxxCipvp0As7tv_zUg.
  [3] 杨晓慧.习近平青年价值观教育思想论要[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7(11):124-133 160.
  (编辑 王淑清)
其他文献
今天办学难不难?难。我接触过的校长没有说容易的。难在哪儿?几乎所有的校長都不再说难在缺钱、难在硬件差。大家所说的难,都指向“软”的方面。其中,有一个重要难点就是家校关系。  有的校长反映,现在家长太“刁”,有事不好好沟通,有话不好好讲,不信任学校,不直接跟学校反映问题,却动不动就拨打“12345”,这种做法太让人伤心。有的校长提到,现在家长太“虚”,学校一再宣传请家长不要给孩子报校外培训班,可是家
期刊
机器学习应用于心理健康领域逐渐成为重要的发展趋势。文章从机器学习的相关概念界定出发,梳理机器学习的数据类型和来源,比较不同机器学习算法的优缺点,重点结合传统心理学工具的局限性和机器学习的优势来阐述机器学习在心理健康领域中的应用。最后总结机器学习的局限并提出展望,以期在识别或筛选国民心理健康问题、有效解决或预防心理问题方面发挥积极促进作用,并为临床心理咨询干预提供大数据分析支持,为中国智慧医疗贡献方法学指导。
课堂教学中的“边缘人”是游离于教学活动中心之外的个体或群体,关注和转变课堂教学中的边缘学生既是“立德树人”教育的基本要求,更是实现教育中公平正义原则的重要举措。边缘学生在集体学习生活中极易陷入主体地位缺失、行为习惯失衡、自我效能感式微、心理及人格发展遭受贬抑等多重困境,为此,课堂教学应通过建构积极民主的课堂教学环境、建立关怀伦理的师生关系、创新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实施多元差异的评价标准等方面探索促进“边缘人”转化的路径。
寒假中,我无意间看到了这样一条微信推送:“书读好了,钱也挣到了,他们组建孟母群,自办奥赛班, 推动小区房价上涨了10倍……”,等等。  我原以為这无非又是一般人成家生子以后,为所谓人生最值得的两件事“炒房”“鸡娃”而奋斗的故事,这也算是人之常情,无可厚非。但文中有这样一段描述引起了我的警觉:“目前该社区小户型单价已突破10万大关,中介给看房的客户递上了这样的名片:‘这里的家长们都很重视教育,孩子下
期刊
培养问题解决能力是发展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关键。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运用英语解决问题的能力成为广大一线中小学英语教师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通过阐述英语结构化知识与问题解决的关系,指出英语结构化知识是一种在课堂中可应用于问题解决的知识形态,并结合具体教学案例说明英语结构化能为问题解决活动的设计与实施提供知识基础、认识方式和迁移框架。
教师评聘制度是大学制度的核心内容,也是现代学术体系的重要支点.近代中国许多高校为此提供了正反两方面的诸多案例.清华大学在这方面颇具代表性,该校的教师评聘经历了长时期
迭代根是指已知函数自复合的结果,而反过来寻找函数本身的问题.这是一个动力系统理论中的重要问题.为进一步研究严格单调函数的高阶光滑迭代根问题,针对定义在整个实轴上的严格单调函数,分别在不同情形下给出它们递增和递减光滑迭代根的存在性结果.首先利用Schröder方程的光滑解理论在不动点附近给出局部光滑迭代根,然后运用逐段定义法反向构造小邻域之外的光滑迭代根.逐段定义法的原理是将定义域分为若干段,并从一些初始函数开始逐次定义这些小段上的迭代根.
通过对2020年度人大《复印报刊资料·高中数学教与学》中以“数学核心素养”为主题所载论文的概述,主要从数学核心素养的理论研究、教材研究、教学研究、实证研究及评价研究
语用能力是交际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言语行为则是其中受到关注最多的问题之一.本研究考察了我国现行初中英语教学中使用的两套教材《英语(新目标)》(人教社,2012)和《英语(新
推理是人们学习、工作和日常活动中经常进行的一种思维活动。它既是一种学习方法,又是数学学习的内容之一,历来是广大学者、一线教师关注的重要对象。小学阶段是学生推理能力形成的初始时期,良好的基础对后续的发展影响深远。实践中,由于教者的理解不力,难免偏颇,值得警惕。强化推理的基础、慢化推理的过程、活化推理的运用是“推理能力”培养的基本要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