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站起来就能够得着,不叫目标。你得加速快跑,冲起来跳上去够得着,那才叫目标。”
2018年5月17日上午7点33分,随着一声“发射”号令,测控室外面一声巨响,由零壹空间自主研发的“重庆两江之星”火箭在空中喷出一道白烟,很快消失在人们的视线里。
五分钟过去了,一切正常。不知道谁说了一句:这是我们的火箭!操控室里几个原本紧张地盯着屏幕的年轻人激动地跳起来,欢呼雀跃,紧紧抱成一团,“零壹空间”CEO舒畅更是哭得说不出话来。
兴趣与事业,只差一个机会
对男孩来说,上天入地具有超强的吸引力。1985年出生于北京的舒畅也不例外,他从小就喜欢飞机,喜欢火箭,喜欢一切与天空、飞行有关的事物。他一次又一次幻想着,如果能亲手造一架属于自己的飞机,亲手发射一枚自己制造的火箭,该是一件多么令人自豪的事情。
带着这个梦想,舒畅高中毕业后,顺利地考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攻读飞行器设计专业。
读大学期间,他经历了包括做外卖在内的四五次创业,但都以失败告终。他坚信自己是个做大事的人,“站起来就能够得着的,不叫目标。你得加速快跑,冲起来跳上去够得着,那才叫目标。我一直在寻找那样一个目标。”
大学毕业,舒畅到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攻读硕士学位。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航天产业基金成立的时候,他应聘到这个团队做实习生,一呆就是三年。
舒畅从最基础的工作做起,装电脑、打印机,跟来自哈佛的牛人学习不用鼠标做Excel。只要他认为对今后的创业有用,都抢着去干。
在一次行业会议上,他遇到了中国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5号火箭总指挥黄春平。黄老听说他是学飞行器的,语重心长地说:“你们这些具备专业知识的年轻人啊,应当琢磨琢磨怎样将航天技术产业化,让这些科研成果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他记住了这句话。
舒畅在航天产业积累了不少职场经验,为了学习商业模式的实业运作经验,他应聘到联想控股战略投资部做投资管理,兼任某下属集团董事秘书。
“我太感兴趣一个公司到底该如何管理了。”他向领导提交了一份调研计划,就参与到对联想旗下的酒业集团的调研分析。
两个月里,舒畅走了8个省市,弄清楚了一个企业必须具备的销售流程和管理流程。他向公司提交了一份5万字的调研报告,对发现的问题,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这份报告很快传给了董事长柳传志,舒畅被提拔为联想控股投资VP,他拥有了更多机会接触到公司内部的业务细节。
2014年11月,国家政策明确鼓励民营企业涉足卫星市场,“鼓励民间资本研制、发射和运营商业遥感卫星,提供市场化、专业化服务。”这意味着,任何人都可以造卫星。舒畅眼前一亮,最初的“火箭梦”渐渐清晰起来。
长久以来,中国火箭制造、运营都与军方和政府关联,允许私人制造火箭,是从来没有过的事。
虽然近年来,国外商用火箭发射方兴未艾,但服务跟不上,致使发射费用居高不下。同时,中国在2022年将建成自己的国际空间站,这需要不断地往太空运送货物,必然导致微小卫星市场需求量增长,民营企业只要能最大限度降低火箭发射成本,弥补国家在商业层次上的不足,就一定能获得持续不断的订单。
舒畅看到了商机,对自己的选择信心百倍,“下一个与Space X(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埃隆·马斯克创办)抗衡的民营公司,应该诞生在中国。”
舒畅庆幸自己赶上了好时代,使他有机会将兴趣做成事业。
拼搏与成功,只差一份坚持
2015年8月,舒畅拿到了中国第一张民营火箭公司执照,零壹空间在北京中关村创业大街的一个孵化器里成立。
那一年,舒畅29岁,女儿1岁半。辞职,就意味着切断了整个家庭的经济来源,还必须忍受创业初期的艰辛和孤独。
与所有公司创业之初一样,零壹遇到了很多困难。“刚起步的时候,很长时间只有我一个人,不知道从哪里开始。”
身体上的辛苦可以忍受,灵魂上的孤单更加煎熬。火箭研究院在北京南五环,舒畅住在北五环,他身心疲惫地奔波于两地之间。
最大的困难是组建团队,航天产业是技术密集型产业,对人员要求非常高。他拉关系找同学,一个一个上门拜访,“哪是三顾茅庐,九顾茅庐都有了”。
快要撑不下去的时候,舒畅听朋友说,一位有丰富运载火箭工作经历的大咖辞职了,他迫不急待地找到这位前辈,向对方和盘托出自己做火箭的想法,邀请对方加盟。出乎意料的是,前辈很爽快地答应了。
舒畅倍受鼓舞,招募的创业团队也一天天壮大起来,总体、弹道、制导、姿态控制、气动、结构、电气、软件等工程师先后到位,一个集学霸与大伽的超级团队终于搭建完成。
有了人,还要有技术和资金。火箭的核心是发动机和飞控系统,造火箭得先造发动机和飞控模块。他们面临的困难很现实:有些东西不是花钱就能买到,要靠自己去研发。
为了降低成本,团队开始研发自主的固体发动机。研发的艰辛一言难尽,没有经验可循,他们不分昼夜画图、加工、组装,别人一张图能解决的事,他们要设计出三套。火箭行业一直是高精尖、小批量的产品,单个零部件很贵,无形中又给他们增加了许多成本。
捉襟见肘时,春晓资本领投,联想之星、哈工大机器人集团跟投的天使轮融资超过1000万元,为零壹团队解了燃眉之急。到2018年1月,零壹空间累计获得5亿元融资。
奋斗与创收,只差一种理念
2017年12月22日,X系列火箭发动机整机试车在江西取得了成功。发动机试车那天,舒畅请股东、供应商、客户来到现场,在点火倒数结束的那一刻,他紧张得不敢摁点火按钮,所有人都能明显感觉到他那一秒钟的延遲。直到试车成功,舒畅才长长地出了一口气。
零壹空间终于具备了出战国际商业航天领域的条件。
2018年5月,零壹空间自主研发的商用亚轨道火箭“重庆两江之星”成功发射,让舒畅对自己的事业有了更加清醒的认识。
舒畅认为,未来几年,商用火箭将成为货运、人员运输的重要载体,中国商业航天将迎来民营时代,在资本的推动下,太空领域的创业浪潮正在加速。
零壹空间要做的,就是把火箭发动机从一次使用变成多次使用,将火箭有效载荷每公斤运输成本降低到10万元,做到竞争对手的1/3,在大幅降低火箭产品成本的同时,再通过模式创新,建立一整套民营研制配套体系。
自从美国人埃隆·马斯克经营的Space X成功发射“猎鹰重型”开始,舒畅就为他的团队树立了一个更为远大的目标:“做一个像华为这样的公司,埋头苦干,成为国际上有优势的企业,这是未来的趋势。”谈到未来,舒畅眼神坚定,自信满满,“我不是中国马斯克,我是舒畅,一个愿意做点事的商人。”
目前,零壹空间的订单已经排期到了2020年。做航天界的“华为”,是舒畅的理想,也是中国民营商用航天事业的新起点。
零壹,不是“0”,即为“1”。只有破釜沉舟,砥砺前行,才会一鸣惊人。
图片由本文作者提供
编辑 吴忞忞 [email protected]
2018年5月17日上午7点33分,随着一声“发射”号令,测控室外面一声巨响,由零壹空间自主研发的“重庆两江之星”火箭在空中喷出一道白烟,很快消失在人们的视线里。
五分钟过去了,一切正常。不知道谁说了一句:这是我们的火箭!操控室里几个原本紧张地盯着屏幕的年轻人激动地跳起来,欢呼雀跃,紧紧抱成一团,“零壹空间”CEO舒畅更是哭得说不出话来。
兴趣与事业,只差一个机会
对男孩来说,上天入地具有超强的吸引力。1985年出生于北京的舒畅也不例外,他从小就喜欢飞机,喜欢火箭,喜欢一切与天空、飞行有关的事物。他一次又一次幻想着,如果能亲手造一架属于自己的飞机,亲手发射一枚自己制造的火箭,该是一件多么令人自豪的事情。
带着这个梦想,舒畅高中毕业后,顺利地考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攻读飞行器设计专业。
读大学期间,他经历了包括做外卖在内的四五次创业,但都以失败告终。他坚信自己是个做大事的人,“站起来就能够得着的,不叫目标。你得加速快跑,冲起来跳上去够得着,那才叫目标。我一直在寻找那样一个目标。”
大学毕业,舒畅到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攻读硕士学位。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航天产业基金成立的时候,他应聘到这个团队做实习生,一呆就是三年。
舒畅从最基础的工作做起,装电脑、打印机,跟来自哈佛的牛人学习不用鼠标做Excel。只要他认为对今后的创业有用,都抢着去干。
在一次行业会议上,他遇到了中国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5号火箭总指挥黄春平。黄老听说他是学飞行器的,语重心长地说:“你们这些具备专业知识的年轻人啊,应当琢磨琢磨怎样将航天技术产业化,让这些科研成果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他记住了这句话。
舒畅在航天产业积累了不少职场经验,为了学习商业模式的实业运作经验,他应聘到联想控股战略投资部做投资管理,兼任某下属集团董事秘书。
“我太感兴趣一个公司到底该如何管理了。”他向领导提交了一份调研计划,就参与到对联想旗下的酒业集团的调研分析。
两个月里,舒畅走了8个省市,弄清楚了一个企业必须具备的销售流程和管理流程。他向公司提交了一份5万字的调研报告,对发现的问题,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这份报告很快传给了董事长柳传志,舒畅被提拔为联想控股投资VP,他拥有了更多机会接触到公司内部的业务细节。
2014年11月,国家政策明确鼓励民营企业涉足卫星市场,“鼓励民间资本研制、发射和运营商业遥感卫星,提供市场化、专业化服务。”这意味着,任何人都可以造卫星。舒畅眼前一亮,最初的“火箭梦”渐渐清晰起来。
长久以来,中国火箭制造、运营都与军方和政府关联,允许私人制造火箭,是从来没有过的事。
虽然近年来,国外商用火箭发射方兴未艾,但服务跟不上,致使发射费用居高不下。同时,中国在2022年将建成自己的国际空间站,这需要不断地往太空运送货物,必然导致微小卫星市场需求量增长,民营企业只要能最大限度降低火箭发射成本,弥补国家在商业层次上的不足,就一定能获得持续不断的订单。
舒畅看到了商机,对自己的选择信心百倍,“下一个与Space X(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埃隆·马斯克创办)抗衡的民营公司,应该诞生在中国。”
舒畅庆幸自己赶上了好时代,使他有机会将兴趣做成事业。
拼搏与成功,只差一份坚持
2015年8月,舒畅拿到了中国第一张民营火箭公司执照,零壹空间在北京中关村创业大街的一个孵化器里成立。
那一年,舒畅29岁,女儿1岁半。辞职,就意味着切断了整个家庭的经济来源,还必须忍受创业初期的艰辛和孤独。
与所有公司创业之初一样,零壹遇到了很多困难。“刚起步的时候,很长时间只有我一个人,不知道从哪里开始。”
身体上的辛苦可以忍受,灵魂上的孤单更加煎熬。火箭研究院在北京南五环,舒畅住在北五环,他身心疲惫地奔波于两地之间。
最大的困难是组建团队,航天产业是技术密集型产业,对人员要求非常高。他拉关系找同学,一个一个上门拜访,“哪是三顾茅庐,九顾茅庐都有了”。
快要撑不下去的时候,舒畅听朋友说,一位有丰富运载火箭工作经历的大咖辞职了,他迫不急待地找到这位前辈,向对方和盘托出自己做火箭的想法,邀请对方加盟。出乎意料的是,前辈很爽快地答应了。
舒畅倍受鼓舞,招募的创业团队也一天天壮大起来,总体、弹道、制导、姿态控制、气动、结构、电气、软件等工程师先后到位,一个集学霸与大伽的超级团队终于搭建完成。
有了人,还要有技术和资金。火箭的核心是发动机和飞控系统,造火箭得先造发动机和飞控模块。他们面临的困难很现实:有些东西不是花钱就能买到,要靠自己去研发。
为了降低成本,团队开始研发自主的固体发动机。研发的艰辛一言难尽,没有经验可循,他们不分昼夜画图、加工、组装,别人一张图能解决的事,他们要设计出三套。火箭行业一直是高精尖、小批量的产品,单个零部件很贵,无形中又给他们增加了许多成本。
捉襟见肘时,春晓资本领投,联想之星、哈工大机器人集团跟投的天使轮融资超过1000万元,为零壹团队解了燃眉之急。到2018年1月,零壹空间累计获得5亿元融资。
奋斗与创收,只差一种理念
2017年12月22日,X系列火箭发动机整机试车在江西取得了成功。发动机试车那天,舒畅请股东、供应商、客户来到现场,在点火倒数结束的那一刻,他紧张得不敢摁点火按钮,所有人都能明显感觉到他那一秒钟的延遲。直到试车成功,舒畅才长长地出了一口气。
零壹空间终于具备了出战国际商业航天领域的条件。
2018年5月,零壹空间自主研发的商用亚轨道火箭“重庆两江之星”成功发射,让舒畅对自己的事业有了更加清醒的认识。
舒畅认为,未来几年,商用火箭将成为货运、人员运输的重要载体,中国商业航天将迎来民营时代,在资本的推动下,太空领域的创业浪潮正在加速。
零壹空间要做的,就是把火箭发动机从一次使用变成多次使用,将火箭有效载荷每公斤运输成本降低到10万元,做到竞争对手的1/3,在大幅降低火箭产品成本的同时,再通过模式创新,建立一整套民营研制配套体系。
自从美国人埃隆·马斯克经营的Space X成功发射“猎鹰重型”开始,舒畅就为他的团队树立了一个更为远大的目标:“做一个像华为这样的公司,埋头苦干,成为国际上有优势的企业,这是未来的趋势。”谈到未来,舒畅眼神坚定,自信满满,“我不是中国马斯克,我是舒畅,一个愿意做点事的商人。”
目前,零壹空间的订单已经排期到了2020年。做航天界的“华为”,是舒畅的理想,也是中国民营商用航天事业的新起点。
零壹,不是“0”,即为“1”。只有破釜沉舟,砥砺前行,才会一鸣惊人。
图片由本文作者提供
编辑 吴忞忞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