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崩乐坏,世界进入“战国时代”?

来源 :同舟共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reezingh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来,朝鲜持续以激烈动作挑战现行的国际秩序和游戏规则,而国际社会对此束手无策,这标志着后冷战时代的结束。
  冷战时代是两个超级大国的争夺,世界划分为两大阵营。中国原属于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但中苏两国两党矛盾的激化,特别是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试图摧毁中国的核武器基地,以及珍宝岛事件等,使苏联成为对中国国家安全最大的现实威胁。毛泽东邀请当时的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尼克松称他的中国之行是“改变世界的一周”,这并非妄言,因为冷战的态势由此发生巨变。世界人口最多(虽然还很贫穷)的国家,与美国结成事实上的反苏战略同盟,冷战的结局也就确定了。
  冷战时代的国际社会是分裂的,但是两个超级大国之间的恐怖平衡却也导致了世界的“冷和平”。中国正是在冷战后期开始对外开放与对内改革,成为唯一经受了冷战而能岿然不动,反而发展壮大的社会主义大国。有论者认为中国是冷战最大的得利者,此言有理。
  后冷战时代是所谓一超多强。美国是唯一超级大国,中国、欧盟、日本、俄罗斯等多个力量构成了一个相对稳定的世界。这是由几个大国共同维持的世界秩序,一些中等国家如朝鲜、伊朗则试图突破这种格局。
  美国耗尽了自己的帝国实力,没有利用独大的机会,建立美国控制下的世界新秩序。中国则继续改革开放,加速融入全球化进程——其标志是加入世贸——成为世界主要经济体之一,并以举办北京奥运会为契机,向世界展示了中国的和平崛起。俄罗斯在普京执政8年期间整顿了内部秩序,利用油价持续上涨积蓄了相当的实力,在北京举办奥运会之时反击格鲁吉亚的挑衅,宣布了军事大国俄罗斯的东山再起。美国则由于金融泡沫的破灭,从帝国的全盛时代开始跌落。
  2008年,以三个GAME(游戏,活动)为象征——中国的奥运、俄罗斯的军事与美国的金融崩坏——构成了世界秩序的转变。中国以和平发展为诉求,愿意维护现存的世界秩序;俄罗斯展示“肌肉”,向北约显示了维护自家势力范围的决心与能力;美国首先要摆脱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其次要消除与伊斯兰世界之间的鸿沟,奥巴马正是在这一大背景下当选美国总统并且在这两个方面开始寻求解决之道。
  朝鲜拥核,在冷战中开始酝酿,在后冷战时代成型,构成对当今世界秩序的挑战。1945年美苏分别占领朝鲜半岛南部与北部,是冷战早期的动作,朝鲜与韩国分别建国并且各自成为对立的东西方两大阵营的成员。有趣的是,在冷战的两大阵营,“跟从”美国的国家和地区通常在经济方面获得好处,在东亚、东南亚最为人熟知的就是日本和“四小龙”。其实,在1960年代,朝鲜的整体发展水平与人民生活水平都高于韩国,但从1970年代开始,双方的差距拉大,韩国在朴正熙的军人独裁体制下以急行军的方式前进,政府扶持大企业,美国对其开放市场(如同对日本、香港、台湾与新加坡),韩国迅速实现了工业化;而停滞不前的苏联和“文革”中的中国,都无法像美国援韩那样支持朝鲜。这反映了两个阵营生产力与全球化水平的差异,也说明了中国脱离苏联阵营、对世界开放的必要性。
  朝鲜对韩国崛起的危机感,表现在1968年起连续实行的战争边缘策略,如挖地道直通汉城(首尔)的总统府青瓦台地下,试图刺杀朴正熙;海上与韩国海军的冲突;在香港绑架韩国著名导演;在日本绑架日本人;1970年代在缅甸行刺全斗焕总统未遂,在空中炸毁大韩航空客机等等,这些都没有导致战争,但也没有使朝鲜更加安全。1958年中国人民志愿军全部撤离朝鲜半岛,而联合国军(美军为主)则驻守到现在。中国在1964年打破大国的核垄断,在困难时期奋发图强发展了核武器,使苏联和西方刮目相看。苏联解体,冷战结束,中国不仅早就与美国、日本关系正常化,在1992年又与韩国建交。当年交战的双方,中国与美国、韩国都互为重要贸易伙伴——朝鲜的孤立状态十分明显。这一切刺激了朝鲜决心发展核武器,打破孤立,以实力获得尊重。
  朝鲜深知自己在东北亚的战略地位。中朝通常被认为是“唇齿相依”,其实这是传统的观念。现在的朝鲜半岛早已不是大清时代的朝鲜国,与1950年的国际环境也完全不同。当时美军占领平壤,金日成被迫退至接近中国的边境,向中国求援。彼时中华人民共和国刚刚成立,正面临美国的封锁与遏制,朝鲜如果陷落,新中国确实是“唇亡齿寒”。现在,世界已经进入了G2时代——这当然是夸张的说法,但也反映了中美合作的重要性——美国不可能再像1950年麦克阿瑟做过的那样,挥军直指朝中边境。当别人不再把“鲜血凝成的友谊”当回事儿,滥用中国的善意,自以为是“中国的战略屏障”,没有自己中国就会直接与美韩对峙时,是否已开始威胁到中国的国家核心利益?
  
  朝鲜可以不理国际社会,不遵守一切游戏规则,可以退出停战协定,甚至可以退出联合国,可以在民众还吃不饱的情况下一再进行核试验与发射导弹,可以把“叛逆”李明博(朝鲜“赠予”李的称号)统治下的首尔变成一片火海,如果有能力也可以向“万恶”的日本与美帝国主义者发射导弹——问题是,中国还会支持这种行动吗?支持朝鲜打一场无望取胜的战争是加强了中国的战略地位还是使中国更被动?
  以常识、以理性来考虑上述问题,是不难得出合理答案的。
  朝鲜成为核国家,伊朗也将成为核国家,核武器的扩散似乎已经无可阻挡。21世纪的第一个10年即将过去,从当前国际大事可以看得很清楚——秩序已失,“游戏规则”被打乱,小国挑战大国,世界已经进入新的“战国时代”,稳定国际秩序已成为当务之急。在各大国里,中国是最能体谅小国的,但也最容易被小国拖累。当中国的和平发展明显受到威胁时,应该采取什么样的对策?
  和谐世界不会自然形成,需要法律与秩序,需要危机关头的决断与魄力。朝鲜半岛的危机,是中国崛起期维护自身核心利益、形成新大国战略的重要契机。
  
  (作者系香港凤凰卫视言论部副总监、时事评论员,国际问题专家)
其他文献
高尚全,曾任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副主任,现任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会长,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会长,北京大学教授、博导,高级经济师。长期从事经济体制改革及宏观经济理论、政策方针的研究及部门经济政策研究工作,多次参与党中央、国务院重要政策和体制改革文件的起草工作。    经过30年的改革,我国最大的变化是由以解决温饱问题为主要特征的生存型社会,转向以解决人的发展为主要特征的发展型社会。新阶段解放
期刊
郑必坚,第十四、十五届中共中央委员,第九、十届全国政协常委,中共中央宣传部原常务副部长,中共中央党校原常务副校长。高层智囊,“和平崛起”理论提出者。上世纪80年代出任中共中央总书记特别助理兼政治秘书。1990年代初,挺身为市场经济改革取向辩护。新世纪以来,为争取中国和平发展空间发挥了重要作用。    我们今天正处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这是中共十七大报告作出的一个重大战略判断、战略界定。  “机遇前所未
期刊
陈志武,出生于湖南茶陵。1990年获美国耶鲁大学金融学博士学位。现任耶鲁大学金融学终身教授、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特聘教授。因其出色的学术成果,多次获得美国重大学术奖项。近年来关于中国经济发展的言论引起较大反响。    在我看来,改革开放的最大变化或者说意义,是自1978年以來,中国民众的财产权和自由权至少得到了部分尊重。“文革”年代,遑论财产权,人身权都没有。人没有自由,也就不会有创造力。  现在
期刊
1985年7月8日,中央军委办公厅秘书处突然给中央党校打来电话,传达了杨尚昆同志的指示:“我找了几个老同志问了一下,都说没有这回事。我自己也不记得有这个事。请出版之前,将这个问题核实一下。”    收到《同舟共进》杂志2008年第8期,看到封面要目“毛泽东江青结婚,中央有无‘约法三章’”很感兴趣,马上翻开杂志先读了这篇文章。阎长贵同志的文章比较严谨,有理有据,有一定的说服力,对研究和弄清楚这个问题
期刊
“恶之花”何以盛开  □ 鄢烈山(资深媒体人、评论家)    知名经济观察家吴晓波说:这场食品风暴使我们无地自容。2008年9月22日的《参考消息》转载香港媒体的评论:此次事件令中国“千年道行一朝丧”,软实力增强,掩饰不了更大的道德隐忧——挽回信誉才是根本。  道德何以沦丧,又何以挽回?再读《老三篇》,念“为人民服务”、“斗私批修”?靠于丹们讲《论语》、《庄子》,或者普及《太上感应篇》,让人们畏惧
期刊
“《同舟共进》精华系列”三部书出版,邀我作序。我很喜欢这个刊物,也想写点什么。苦思之下,想起旧时有一句话,叫“童言无忌”。我想改动一个字,叫“民言无忌”,借此写一篇小文,以代序焉。  忌者,顾忌、禁忌、忌讳之意。“童言无忌”者,一是不去限制儿童说什么,不说什么;二是对儿童的话,什么都可以听,讲错了也不要紧,不用去打他的屁股。“民言无忌”者,就是老百姓讲话,不必有什么顾忌,什么都可以说;而“在上位者
期刊
18岁,在杨虎城部队中发动兵变    1913年10月15日,习仲勋诞生在陕西省富平县习家庄一所普通的农舍里,父母以农为业。1928年他考入三原县省立第三师范学校。当时,中共陕西省委受中央左倾盲动主义的严重影响,指示三原县委发动群众搞暴动,用赤色恐怖对付白色恐怖,以“非常手段”對付学校反动当局。一名共青团员奉命执行任务,结果不仅没有达到毒杀目的,反而暴露了身份,使习仲勋等一批学生被国民党当局逮捕审
期刊
如今传媒业越来越发达,以至除了专业的研究者,一般人很难知道当下中国究竟有多少种报刊。于是便常会碰到朋友相询,这么多报刊,哪些可以翻翻,哪些又可以在若干年后还值得拿出来重温?我的一个判断是:如果将一份报刊中的文章结集成书,时过境迁,居然还能给人阅读的兴趣,那就证明它的价值决不仅仅是满足一刹那的新奇欲望了。  最近,我正在读的三部书《舟边絮语》、《历史深处》、《第三只眼》,就和一个刊物有关。这个刊物,
期刊
这是30多年前的一段往事。  1976年10月8日深夜,上海巨鹿路845弄1号,一座花园洋房的2楼仍有人在挑灯夜战。这座洋房的经历颇不平凡——解放前它是荣毅仁家族的房产;1960年代初是上海国际问题研究所所在地;“文革”中该单位被解散,全体人员被赶到农村劳动改造,整栋房子被林彪的儿子林立果霸占,同仅有一墙之隔的“空四军招待所”打通,成为他的住所和策划政变的据点。林立果的卧室就在2楼,著名的“571
期刊
谁来主政福建?    1980年冬天的北京,天寒地冻,关注中国改革开放大业的人们却被中共中央的一份人事任命激发着热情——中央决定,由项南担任中共福建省委常务书记,主持福建省大政。  福建和广东是中央确定的改革开放的先行省份,实行“特殊政策、灵活措施”,可三中全会开过两年了,“左”的势力在这里依然根深蒂固。受其影响,福建的各项工作徘徊不前,与中央的设想差距甚大,更遑论“先行一步”了。福建广大干部群众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