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教师对教材的准确把握至关重要,只有把握准了教材,找准了教学的重难点,我们才能寻找到解决问题的切入口,艺术的课堂才能真正充满诗情与画意。
关键词:美育 教学手段 课堂环境
“我每次听到音乐,都会激动不已,有时甚至会流泪,听到欢快的音乐还会情不自禁地舞蹈………”这是一个学生下课后说的心里话。
音乐教师应该是有生活激情的人,这里的激情是对音乐教育的热爱,是对音乐充满亲近的感动,是对文学艺术的信仰和崇敬,是对学生的理解、宽容和信任,是对生活的热爱,是能随口吟出小诗的灵气,是能出口成文的底气,音乐教师不能只是传送音乐的播音器,更不是报幕员,应是融文学、科学、爱心、灵气于一身的人,音乐教师需要的是不断学习,不断提升,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拥有驾驭课堂的能力,拥有走进课堂的“福气”——幸福之气。才能带给学生诗情画意的境界。
教师对教材的准确把握至关重要,只有把握准了教材,找准了教学的重难点,我们才能寻找到解决问题的切入口,艺术的课堂才能真正充满诗情与画意。
《春节序曲》,是国内经典的民族乐曲之一。如何去上好这节课呢?我认为要在教学中理解三个乐段不同的节奏、速度、音色所构成的不同情感,这是教学的重点;如何让学生在头脑中产生春节喜庆的画面,并能把此画面用形象的肢体语言表达出来就成了教学的难点。以下是我对这节课的教学回忆:
在上这节课之前我准备了几件打击乐器:大鼓、大镲、小镲、笛子。上课伊始,我先让学生们一起聆听一段音乐,并说道:“听的过程中看谁能记住音乐中的一段简单节奏,下面我们一起聆听。”(放音乐)这时只见学生都是一副好奇的表情,有些女生闭上了眼睛,似乎觉得这样才能好好地聆听。我稍稍停顿了片刻,看学生都已经做好准备。于是播放了《春节序曲》第三乐段。音乐刚一播完,班里的男生就坐不住了,马上就和一旁的同学讨论起来,还不时看看我。我这时对学生说:“大家快点再回忆一下,不要把听到的节奏给放跑了哦。”然后我从讲台上拿起带来的几件打击乐器,接着说:“大家看,老师今天带来了一些打击乐器,哪位同学记住了刚才的节奏,请上台来演奏一下,哪位同学想上来?”话还没说完,只见班里最活跃的李健第一个举手。我对他说:“好的,请李健同学上来演奏一下,同学们认真听一听,看看和刚才播放的音乐是否是一样的。”
学生们都看着李健,李健从我手里接过鼓棒走到大鼓旁,对着鼓面先敲了一下,同学们听后,都一起笑了。我看到忙说:“你是在听这鼓的声音响不响是吧?”同学们一听我这样说,又笑了。李健听了,说:“老师,我是先试一试。”“哦,感觉怎么样?应该没问题吧?如果没事,那就请你赶快演奏吧。我和同学们都等不及了。”同学们这时也大声说快点开始吧。于是李健右手拿着鼓棒敲起来。我听后,心里很高兴,因为他演奏得很正确(2/4 咚 呛┃咚咚 呛‖)。我对他说,能不能再来一次,他看了看我。知道自己演奏得很正确,脸上现出自信,很用力地重复了一遍刚才的节奏。接着我对同学们说到:“好,现在我们再听一遍音乐,看看李健同学的演奏是不是正确。”同学们马上安静并认真地听了起来。音乐结束之后,同学们一起说,演奏得正确,我点点头笑着说:“对,李健同学演奏得很正确。而且敲出的声音也很好听,感觉和音响里播放的一样。”于是我示意李健回到座位。我说:“同学们,我们刚才听到的那一段歌曲,不知道大家以前听过没有,有没有同学知道这段音乐表现的是中国的哪一个传统节日?(春节!)是不是我们在过年的时候会在电视上经常听到这段音乐呢?(是的)这段音乐是根据《春节序曲》第三乐段也就是主题乐段加上歌词改编后的效果。”
接下来我给大家介绍了序曲这种音乐题材,并告诉同学们它是器乐套曲的开始曲。是一种简短的开场音乐。之后我向同学们简介了作者:《春节序曲》是我国已故著名的作曲家、音乐理论家李焕之先生于1955年创作的一部《春节组曲》中的第一乐章,创作于1955年—1956年,乐曲以我国民间秧歌音调和节奏及陕北民歌为素材,给人们展现了一幅春节这个传统节日里喜气洋洋、互相祝贺、敲锣打鼓、欢歌喜舞的热闹场面。然后我说到:“下面我们一起来聆听这首《春节序曲》第一部分,听的同时大家要思考一个问题,也就是音乐表现了一个什么样的场景?听完后你有什么感受?然后用自己手中的笔以小组的形式合作创作一幅表现过年的画。”我发给每组同学一张白纸,让学生随音乐自由地画一幅画,并体现对作品的理解。(放课件flash动画,给学生创作画以提示)。接下来我一边放音乐一边对学生讲解和提问:
第一乐段:上节课我们在欣赏《卡门序曲》的时候我教给大家用哪些音乐要素来分析乐曲,不知道你们是否还记得呢?(节奏、速度、力度、情绪、演奏乐器组)那我们就用这五种音乐要素来分析一下第一乐段。第二乐段展开部(主题乐段):中部旋律十分抒情优美,节奏舒展,速度徐缓(F大调),与第一部分形成鲜明对比,表现了人们在节日中相互亲切的问候和祝福,也抒发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赞美和对更美好明天的憧憬。在小号变奏了这个抒情主题后,将音乐引入了再现部。第三乐段再现乐段:火热的旋律,跳荡的节奏音型,表明更热烈的群舞又开始了。引子和第一部分的主题音调在这里作部分重复和变化重复,并加入了民族打击乐器,将音乐逐步推向高潮,节日的欢腾景象和人们的喜庆心情被表现得淋漓尽致。
以上是我对这节课的教学回忆。其中有些提问也不是之前就准备好的,而是在授课当中受学生的影响说出的。所以我想艺术的精髓并不是技术,而是心灵,一旦心灵可以毫无障碍的自由表达,便能创造出完美的音乐效果。让我们的课堂充满诗情画意吧,因为它能带给学生幸福,能让他们的心灵毫无障碍的自由表达,能激发学生无限的创造力,能让学生获得美好的音乐享受,从而逐步养成聆听音乐的良好习惯,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逐步积累鉴赏音乐的经验。
关键词:美育 教学手段 课堂环境
“我每次听到音乐,都会激动不已,有时甚至会流泪,听到欢快的音乐还会情不自禁地舞蹈………”这是一个学生下课后说的心里话。
音乐教师应该是有生活激情的人,这里的激情是对音乐教育的热爱,是对音乐充满亲近的感动,是对文学艺术的信仰和崇敬,是对学生的理解、宽容和信任,是对生活的热爱,是能随口吟出小诗的灵气,是能出口成文的底气,音乐教师不能只是传送音乐的播音器,更不是报幕员,应是融文学、科学、爱心、灵气于一身的人,音乐教师需要的是不断学习,不断提升,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拥有驾驭课堂的能力,拥有走进课堂的“福气”——幸福之气。才能带给学生诗情画意的境界。
教师对教材的准确把握至关重要,只有把握准了教材,找准了教学的重难点,我们才能寻找到解决问题的切入口,艺术的课堂才能真正充满诗情与画意。
《春节序曲》,是国内经典的民族乐曲之一。如何去上好这节课呢?我认为要在教学中理解三个乐段不同的节奏、速度、音色所构成的不同情感,这是教学的重点;如何让学生在头脑中产生春节喜庆的画面,并能把此画面用形象的肢体语言表达出来就成了教学的难点。以下是我对这节课的教学回忆:
在上这节课之前我准备了几件打击乐器:大鼓、大镲、小镲、笛子。上课伊始,我先让学生们一起聆听一段音乐,并说道:“听的过程中看谁能记住音乐中的一段简单节奏,下面我们一起聆听。”(放音乐)这时只见学生都是一副好奇的表情,有些女生闭上了眼睛,似乎觉得这样才能好好地聆听。我稍稍停顿了片刻,看学生都已经做好准备。于是播放了《春节序曲》第三乐段。音乐刚一播完,班里的男生就坐不住了,马上就和一旁的同学讨论起来,还不时看看我。我这时对学生说:“大家快点再回忆一下,不要把听到的节奏给放跑了哦。”然后我从讲台上拿起带来的几件打击乐器,接着说:“大家看,老师今天带来了一些打击乐器,哪位同学记住了刚才的节奏,请上台来演奏一下,哪位同学想上来?”话还没说完,只见班里最活跃的李健第一个举手。我对他说:“好的,请李健同学上来演奏一下,同学们认真听一听,看看和刚才播放的音乐是否是一样的。”
学生们都看着李健,李健从我手里接过鼓棒走到大鼓旁,对着鼓面先敲了一下,同学们听后,都一起笑了。我看到忙说:“你是在听这鼓的声音响不响是吧?”同学们一听我这样说,又笑了。李健听了,说:“老师,我是先试一试。”“哦,感觉怎么样?应该没问题吧?如果没事,那就请你赶快演奏吧。我和同学们都等不及了。”同学们这时也大声说快点开始吧。于是李健右手拿着鼓棒敲起来。我听后,心里很高兴,因为他演奏得很正确(2/4 咚 呛┃咚咚 呛‖)。我对他说,能不能再来一次,他看了看我。知道自己演奏得很正确,脸上现出自信,很用力地重复了一遍刚才的节奏。接着我对同学们说到:“好,现在我们再听一遍音乐,看看李健同学的演奏是不是正确。”同学们马上安静并认真地听了起来。音乐结束之后,同学们一起说,演奏得正确,我点点头笑着说:“对,李健同学演奏得很正确。而且敲出的声音也很好听,感觉和音响里播放的一样。”于是我示意李健回到座位。我说:“同学们,我们刚才听到的那一段歌曲,不知道大家以前听过没有,有没有同学知道这段音乐表现的是中国的哪一个传统节日?(春节!)是不是我们在过年的时候会在电视上经常听到这段音乐呢?(是的)这段音乐是根据《春节序曲》第三乐段也就是主题乐段加上歌词改编后的效果。”
接下来我给大家介绍了序曲这种音乐题材,并告诉同学们它是器乐套曲的开始曲。是一种简短的开场音乐。之后我向同学们简介了作者:《春节序曲》是我国已故著名的作曲家、音乐理论家李焕之先生于1955年创作的一部《春节组曲》中的第一乐章,创作于1955年—1956年,乐曲以我国民间秧歌音调和节奏及陕北民歌为素材,给人们展现了一幅春节这个传统节日里喜气洋洋、互相祝贺、敲锣打鼓、欢歌喜舞的热闹场面。然后我说到:“下面我们一起来聆听这首《春节序曲》第一部分,听的同时大家要思考一个问题,也就是音乐表现了一个什么样的场景?听完后你有什么感受?然后用自己手中的笔以小组的形式合作创作一幅表现过年的画。”我发给每组同学一张白纸,让学生随音乐自由地画一幅画,并体现对作品的理解。(放课件flash动画,给学生创作画以提示)。接下来我一边放音乐一边对学生讲解和提问:
第一乐段:上节课我们在欣赏《卡门序曲》的时候我教给大家用哪些音乐要素来分析乐曲,不知道你们是否还记得呢?(节奏、速度、力度、情绪、演奏乐器组)那我们就用这五种音乐要素来分析一下第一乐段。第二乐段展开部(主题乐段):中部旋律十分抒情优美,节奏舒展,速度徐缓(F大调),与第一部分形成鲜明对比,表现了人们在节日中相互亲切的问候和祝福,也抒发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赞美和对更美好明天的憧憬。在小号变奏了这个抒情主题后,将音乐引入了再现部。第三乐段再现乐段:火热的旋律,跳荡的节奏音型,表明更热烈的群舞又开始了。引子和第一部分的主题音调在这里作部分重复和变化重复,并加入了民族打击乐器,将音乐逐步推向高潮,节日的欢腾景象和人们的喜庆心情被表现得淋漓尽致。
以上是我对这节课的教学回忆。其中有些提问也不是之前就准备好的,而是在授课当中受学生的影响说出的。所以我想艺术的精髓并不是技术,而是心灵,一旦心灵可以毫无障碍的自由表达,便能创造出完美的音乐效果。让我们的课堂充满诗情画意吧,因为它能带给学生幸福,能让他们的心灵毫无障碍的自由表达,能激发学生无限的创造力,能让学生获得美好的音乐享受,从而逐步养成聆听音乐的良好习惯,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逐步积累鉴赏音乐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