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参加高考评卷工作既是一种光荣,也是一种责任。结合高考作文的评分标准与细则,本文基于高考阅卷角度从考情分析、教学反思、今后个人教学对策三个方面进行阐述,从而有利于规范指导今后的作文教学。
关键词:高考阅卷;作文;教学
在当前新课程改革的形势下,如何落实“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良好语感,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语言文字运用和思维密切相关,语文教育必须同时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与思维品质的提升,语文教育也是提高审美素养的重要途径,要让学生在语言文字运用的学习中受到美的熏陶,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审美感知和创造表现的能力”的目标成为当前高中语文教学的一个难题。
一、 考情分析
2016年的高考作文题具有很强的时代性和思辨性,让广大考生感受到了满满的压力。题目中“推陈出新,研发出一种新式花茶并获得专利。把市场做规范,牵头拟定了地方标准。率领团队不断创新,最终成为众望所归的致富带头人”的指向明确。这就要求考生找出其中的关键词加以分析论证。从呈现的数据分析,全区的作文平均分偏低。结合具体问题,分析其失分的主要原因。
(一) 审题能力低下,套作痕迹明显
1. 脱离材料,泛谈“创新、合作、诚信、分享、奉献、坚持、规范、规则、团结”。究其原因是考生無视题目中“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指向明确的要求,不引材料入题,只是断章取义地抓住了材料中个别词语大做文章。这类考生无视高考作文材料的含义与写作要求,完全按照自己以往写过有关“创新”“诚信”等话题的作文生搬硬套进去。
2. 立意脱离主体,脱离“小羽、政府、仿冒者”等主体人物的角度,泛泛而谈“创新、合作、诚信、分享、奉献、坚持、规范、规则、团结”,偏离题意。
3. 有个别考生东拼西凑,抄袭试卷的内容,甚至是原文照抄人物传记里的内容,企图移花接木蒙混过关,实属不智。
(二) 结构不规范,导致起评分低
有相当部分考生把这则材料的类型理解为“任务驱动型作文”,在主体结构中将小羽作为论据反复使用,一味就事论事,更有甚者,出现“三段论”这样的结构。在阅卷过程中,因结构不完整而被判为未完卷的作文屡见不鲜。
(三) 论据不典型,陈旧千人一面
大多数考生注重事实论据的运用而忽视理论论据的支撑分析。从卷面上可以看出大部分考生缺乏作文的素材的专题积累。在论证“创新”时所使用的论据主要是爱迪生、中国四大发明、清政府闭关锁国、袁隆平、诺基亚等,给人一种千人一面的平庸感。
(四) 逻辑不严谨,论证重心偏离
不少考生能够结合材料引出正确的观点,但是一到主体论证段就暴露原形。本次高考作文大多数考生都能关注到“创新”这一主题词,然而行文基本千篇一律地大唱“创新”的赞歌,贴标签式地泛泛而谈而不是据理分析,不能落实“创什么?”“新在哪里?”并就以上问题进行深入分析论证。以叙代议,事例单薄,中途易辙,分析表面化等问题不一而足。
(五) 书写卷面差,影响最终得分
书写不规范,错字别字四处可见,评卷过程中基本不耐细看,书写能力的提升刻不容缓。卷面欠清洁、涂改的情况绝非个别,严重影响最终的得分。
以上便是失分的主要原因。结合高考评卷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我对过往的作文教学进行了反思。
二、 教学反思
在讲授议论文写作的过程中,我通过摸底作文经常发现大部分学生要写出一篇简单化的议论文难度不大,但要写好则有相当难度。
(一) 存在问题
立意偏离,脱离原材料;论据单薄,内容欠丰富;以叙代议,论证肤浅化;缺乏过渡,结构不严谨等。
(二) 解决策略
①围绕材料,辨明关系,正确立意,避免立意偏离,脱离原材料。引导学生要整体把握材料的主要内容尤其要注意关键词,对比分析理清材料之间的关系,选取中心角度分析归纳正确的立意。②关注社会,重视阅读,做好积累,避免论据单薄,内容欠丰富。关注社会时事,利用每周的阅读课和晚自修观看新闻的时间,落实名言警句和事例的积累。③压缩概括,锤炼语言,整合素材,避免以叙代议,论证肤浅化。在原材料的处理上,训练学生的压缩概括能力,力争用简短的语句叙述完事例。用片段写作的方式对学生进行论据分析的各种思维方法训练,让学生逐步掌握常见的论证方法,学会基本的说理分析。④建构模式,明确步骤,理清思路,避免缺乏过渡,结构不严谨。引导学生合理建构议论文的模式,熟悉并列式、对比式、递进式的写法,行文中间要做好适当的过渡衔接。
(三) 结果呈现
从学生的高考语文成绩分析,大多数学生能按照教学指导认真去落实,成绩比较理想。
三、 今后个人教学对策
针对上述的问题,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认为有三点必须值得重点关注:
(一) 注重写作思维能力的培养
写作思维能力是核心,围绕这个核心引导学生每周写时事评论,在写作中绽放出自己思想的火花。就某些社会热点焦点问题在课前三分钟组织学生进行演讲,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精选作文题目强化训练,选题要能够体现出强烈的时代感、思辨性这两个特点,从而提高作文备考的有效性。强调学生个性化写作,引导学生“我手写我心”在写作中融入真情实感。
(二) 注重引导学生拓宽阅读面
每周按主题分类布置学生做好名言警句的积累。双周围绕已涉及的主题进行议论文片段或全篇的写作训练。有效利用语文阅读课,指导学生按要求(内容摘要、精彩语句、心得体会)认真完成读书笔记,定期组织学生读书笔记交流活动。充分利用晚自修收看新闻的时间,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和国际热点问题,增强学生对社会问题的敏感性,丰富写作素材。
(三) 注重学生书写能力的训练
充分利用语文早读,抽出5~10分钟的时间进行限时书写训练,强化学生日常书写能力,力求书写工整、美观。定期组织开展书写大赛,激发学生的书写兴趣,唤醒学生的练字热情,进一步提升学生的书写能力。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
作者简介:
莫宁,广西壮族自治区梧州市,广西梧州高级中学。
关键词:高考阅卷;作文;教学
在当前新课程改革的形势下,如何落实“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良好语感,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语言文字运用和思维密切相关,语文教育必须同时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与思维品质的提升,语文教育也是提高审美素养的重要途径,要让学生在语言文字运用的学习中受到美的熏陶,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审美感知和创造表现的能力”的目标成为当前高中语文教学的一个难题。
一、 考情分析
2016年的高考作文题具有很强的时代性和思辨性,让广大考生感受到了满满的压力。题目中“推陈出新,研发出一种新式花茶并获得专利。把市场做规范,牵头拟定了地方标准。率领团队不断创新,最终成为众望所归的致富带头人”的指向明确。这就要求考生找出其中的关键词加以分析论证。从呈现的数据分析,全区的作文平均分偏低。结合具体问题,分析其失分的主要原因。
(一) 审题能力低下,套作痕迹明显
1. 脱离材料,泛谈“创新、合作、诚信、分享、奉献、坚持、规范、规则、团结”。究其原因是考生無视题目中“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指向明确的要求,不引材料入题,只是断章取义地抓住了材料中个别词语大做文章。这类考生无视高考作文材料的含义与写作要求,完全按照自己以往写过有关“创新”“诚信”等话题的作文生搬硬套进去。
2. 立意脱离主体,脱离“小羽、政府、仿冒者”等主体人物的角度,泛泛而谈“创新、合作、诚信、分享、奉献、坚持、规范、规则、团结”,偏离题意。
3. 有个别考生东拼西凑,抄袭试卷的内容,甚至是原文照抄人物传记里的内容,企图移花接木蒙混过关,实属不智。
(二) 结构不规范,导致起评分低
有相当部分考生把这则材料的类型理解为“任务驱动型作文”,在主体结构中将小羽作为论据反复使用,一味就事论事,更有甚者,出现“三段论”这样的结构。在阅卷过程中,因结构不完整而被判为未完卷的作文屡见不鲜。
(三) 论据不典型,陈旧千人一面
大多数考生注重事实论据的运用而忽视理论论据的支撑分析。从卷面上可以看出大部分考生缺乏作文的素材的专题积累。在论证“创新”时所使用的论据主要是爱迪生、中国四大发明、清政府闭关锁国、袁隆平、诺基亚等,给人一种千人一面的平庸感。
(四) 逻辑不严谨,论证重心偏离
不少考生能够结合材料引出正确的观点,但是一到主体论证段就暴露原形。本次高考作文大多数考生都能关注到“创新”这一主题词,然而行文基本千篇一律地大唱“创新”的赞歌,贴标签式地泛泛而谈而不是据理分析,不能落实“创什么?”“新在哪里?”并就以上问题进行深入分析论证。以叙代议,事例单薄,中途易辙,分析表面化等问题不一而足。
(五) 书写卷面差,影响最终得分
书写不规范,错字别字四处可见,评卷过程中基本不耐细看,书写能力的提升刻不容缓。卷面欠清洁、涂改的情况绝非个别,严重影响最终的得分。
以上便是失分的主要原因。结合高考评卷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我对过往的作文教学进行了反思。
二、 教学反思
在讲授议论文写作的过程中,我通过摸底作文经常发现大部分学生要写出一篇简单化的议论文难度不大,但要写好则有相当难度。
(一) 存在问题
立意偏离,脱离原材料;论据单薄,内容欠丰富;以叙代议,论证肤浅化;缺乏过渡,结构不严谨等。
(二) 解决策略
①围绕材料,辨明关系,正确立意,避免立意偏离,脱离原材料。引导学生要整体把握材料的主要内容尤其要注意关键词,对比分析理清材料之间的关系,选取中心角度分析归纳正确的立意。②关注社会,重视阅读,做好积累,避免论据单薄,内容欠丰富。关注社会时事,利用每周的阅读课和晚自修观看新闻的时间,落实名言警句和事例的积累。③压缩概括,锤炼语言,整合素材,避免以叙代议,论证肤浅化。在原材料的处理上,训练学生的压缩概括能力,力争用简短的语句叙述完事例。用片段写作的方式对学生进行论据分析的各种思维方法训练,让学生逐步掌握常见的论证方法,学会基本的说理分析。④建构模式,明确步骤,理清思路,避免缺乏过渡,结构不严谨。引导学生合理建构议论文的模式,熟悉并列式、对比式、递进式的写法,行文中间要做好适当的过渡衔接。
(三) 结果呈现
从学生的高考语文成绩分析,大多数学生能按照教学指导认真去落实,成绩比较理想。
三、 今后个人教学对策
针对上述的问题,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认为有三点必须值得重点关注:
(一) 注重写作思维能力的培养
写作思维能力是核心,围绕这个核心引导学生每周写时事评论,在写作中绽放出自己思想的火花。就某些社会热点焦点问题在课前三分钟组织学生进行演讲,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精选作文题目强化训练,选题要能够体现出强烈的时代感、思辨性这两个特点,从而提高作文备考的有效性。强调学生个性化写作,引导学生“我手写我心”在写作中融入真情实感。
(二) 注重引导学生拓宽阅读面
每周按主题分类布置学生做好名言警句的积累。双周围绕已涉及的主题进行议论文片段或全篇的写作训练。有效利用语文阅读课,指导学生按要求(内容摘要、精彩语句、心得体会)认真完成读书笔记,定期组织学生读书笔记交流活动。充分利用晚自修收看新闻的时间,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和国际热点问题,增强学生对社会问题的敏感性,丰富写作素材。
(三) 注重学生书写能力的训练
充分利用语文早读,抽出5~10分钟的时间进行限时书写训练,强化学生日常书写能力,力求书写工整、美观。定期组织开展书写大赛,激发学生的书写兴趣,唤醒学生的练字热情,进一步提升学生的书写能力。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
作者简介:
莫宁,广西壮族自治区梧州市,广西梧州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