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而优则拍不是坏事

来源 :书香两岸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ishfa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陆最受欢迎的“影视人”:海岩
  今年4月,海岩“生死恋三部曲”(《拿什么拯救你,我的爱人》、《玉观音》、《永不瞑目》)经江苏卫视翻拍后陆续登陆荧幕。历时两年,据说耗资上亿的“新三部曲”旧貌换新颜,此一串新剧与旧剧之间不过十年光阴,改编话题一直争议不断——新旧两拨“岩男郎”、“岩女郎”谁更能演绎出原著人物的神韵?剧本修改幅度底线为何?旧版未老就有新拍,是否埋伏着新版也将未老先衰?……业内无论导演还是编剧,对新旧戏的看法也各持己见,一千个观众心里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新旧戏的优次从来都不是一两句话可以道清的。
  幕后人物海岩,在观众眼中一直是最受欢迎的“影视人”,“海岩”两字就是电视剧收视率的保证。海岩的作品,从早期的《便衣警察》、《一场风花雪月的事》等,到后期的《五星大饭店》、《空巷子》、《舞者》,可算是家喻户晓,往往一上线便排上电视台黄金档。这些耳熟能详的电视剧均改编自海岩的原著小说,海岩少年时历经文革,十五岁当兵,退役后做过工人、警察、机关干部、商人,丰富复杂的社会经历让他写出了多部脍炙人口的小说,后来机缘巧合,海岩开始涉足编剧,改编自己的小说为电视剧。
  随着作品越来越多被改编成电视剧,海岩于2003年成立海岩影视工作室。此间,海岩作品的延伸方式发生了改变,不再是之前由原著小说经由他本人之手指向电视剧的单一形式。2011年,海岩与资深记者金凌云合编电视剧本《独家披露》,两人先花8个月时间搭建故事大纲,倡导正面、积极的价值观,剧本写毕,二人再共同将它改编成同名小说付梓出版。首次与他人合作创作剧本并改成小说,对海岩来说是一种新的尝试,反其道而行之,剧本最终还会在荧幕上以光影的形式呈现,那时便又是小说、剧本、电视剧相互辉映的时刻。
  
  影响力达半世纪的传奇:琼瑶
  说起小说改编成影视作品,不得不提的还有台湾的琼瑶。2009年夏天,中国电影资料馆举办了琼瑶电影作品回顾展,光影之间,仿佛又把人们带回了那个交织着爱与梦想的年代。琼瑶自1963年出版自传式长篇小说《窗外》一举成名,此后一直到2008年,创作长篇小说数十部。这位影响两岸人民爱情观近50年的作者,其作品也大多由她本人改编成影视剧本,从1964年第一部电影《婉君表妹》到1980年代《昨夜之灯》,根据琼瑶小说改编的剧情片在台湾上映达50部。1970年代,琼瑶与别人合资成立影业公司,专门将她的小说翻拍成电影,此时的台湾因琼瑶电影而“星光熠熠”,林青霞、秦汉等一批影星迎来他们的黄金时代。琼瑶的写作路线在这期间同样有了些微转变,她不再只是单纯地写作,而是预计到改编成影视作品的可能,有的甚至专门为分场剧本设想而写。1980年代,台湾电影市场受到其他类型电影的冲击,琼瑶开始转向电视剧市场。
  琼瑶电影深受台湾青年欢迎,琼瑶文学进入大陆最早则是通过小说的形式。1980年代,大陆民众的意识形态开始有了转变,加上琼瑶小说往往将真爱视为人间终极价值,这样很容易影响正直、热血、追求自由恋爱的青年读者,并在一定程度上让他们消解了对现实功利社会的不满,于是琼瑶式的爱情故事渐渐在大陆拉开序幕,开始了“男孩读金庸,女孩读琼瑶”的时代。随后,大陆一拨导演邂逅琼瑶小说,为其弱化社会矛盾、纯粹突出爱情的清新特点打动,于是《月朦胧,鸟朦胧》、《庭院深深》等第一批在大陆上映的琼瑶电影引领越来越多大陆观众进入琼瑶世界。
  琼瑶剧还历经了一个相对特殊的阶段,1990年代初,随着两岸政策的松动,琼瑶故事的主要传播途径开始与大陆电视台合作,编剧仍旧由琼瑶操刀,在市场化风格下,在大陆当地取景拍摄,完成多部电视剧,如“六个梦”系列,“梅花三弄”系列,《新月格格》等。商业的运作为她带来很大的商业回报,1998年的《还珠格格》可以说是将琼瑶剧推到了收视的高峰,续集也一出再出,已过花甲的琼瑶不愧是一个传奇。到二十一世纪,琼瑶剧也无可避免地陷入“翻拍门”,大陆某电视台招兵买马重拍了《还珠格格》,一时间或褒或贬的议论又让这部“播不完”的电视剧火了一把,也让人见识了琼瑶宝刀不老的名不虚传。
  
  从网络崛起的黑马:六六
  当翻拍愈演愈烈,人们开始怀疑存在某种程度的“剧本荒”,影视公司将猎才精力投入到网络文学,冷不丁地就会碰上一两匹黑马,让人眼前一亮。六六便是其中的一匹。几年前六六以网名“少妇六六”在网上写些故事自娱自乐的时候,并没有料到日后会成为国内最贵的编剧。六六的小说直观反映现实市井生活,家长里短、柴米油盐间隐含着贴切哲理。让六六走红的电视剧《双面胶》、《蜗居》原著先是被出版社相中出版,但书的销售平平。不久后小说被电视剧投资方看好,经六六亲自改编成剧本。电视剧开播,六六也由作家成功向编剧转型,其身价就像坐上航空火箭噌噌上升,加速度着实令人吃惊。电视剧的大火,也带动了书的销量,六六的名字在各大书籍销售榜上徘徊了好一阵子才依依不舍地下来,并且时不时地回到榜上露个脸。六六的后续作品也在陆续发表,其形式以小说、剧本齐头并进。
  
  叫好又叫座的作品从来都只是这些金牌编剧的秘密。海岩让我们明白什么叫人生路途的凶险,琼瑶则让一个时代的人们见证了什么是永远,六六却将现实解剖得淋漓尽致,让人不忍细看又无法自拔。这是小说家的魅力,也是编剧的魅力,“写而优则拍”的结果总是让人欢喜的,一个作家最希望看到的是他的作品能被更多人阅读,无论以何种形式。从文字到影像,这个有他们走过的时代,将留下余辉万丈。
其他文献
2012年6月6日,金星凌日。  历史上会这样描述2012年台湾的6月:地震连迭,暴雨不断,泰利台风以穿越台湾海峡的路径令台湾经历一场虚惊。为阻挡美国牛肉进口,民进党霸占“立法院”主席台五天四夜。联合报以“关键两年台湾快转”为题推出企划专题。鸿海董事长郭台铭喊出“三年之后超越韩国三星”。  饮食与宠物书的交相辉映  新加坡副总理尚达曼说台湾是一个失败的故事。产业失去竞争力,经济衰退,台湾正站在生死
期刊
时间:6月13日(周三) 19:00~20:30  地点:杭州枫林晚图书馆  主讲人:素黑  素黑,华语世界最具影响力情感的自疗作家,被誉为“以传奇能量传递爱,疗愈爱”第一人。作为心理及情感治疗师的她所治疗的客人来自世界各地,著有《你不是一个人》、《一个人不要怕》及潜意识爱情小说《走出年代》、《好好爱自己》、《好好休养爱》。  她黑色传奇的故事,报章杂志配电视连年访问也发掘不完。曾接受国内多份杂志
期刊
阮义忠因摄影而被人熟知。他是少数几位入选美国权威摄影杂志《当代摄影家》的华人摄影家。在几十年的摄影生涯中,他一直以人文主义的温暖视角,专注地记录台湾的社会现象;因撰写《当代摄影大师》、《当代摄影新锐》,他被誉为“将西方摄影潮流引进华人世界的传道者”;又因创办《摄影家》杂志,他成为将中国当代摄影家推向国际舞台的重要推手。  1995年在英国出版的《当代摄影家》一书中,作者Becky Cho这样评价他
期刊
前不久,光合作用书店因债务问题被一伙供应商哄抢,而导致全盘休业,在业界、政府主管部门、读者心目中引起了不小的震动,也引来了不少话题。人们更多的是报以惋惜和同情,惋惜的是光合作用从厦门出发,成为民营书业的一朵奇葩,白领阶层的私人书房,读者心目中一道美丽的风景线,一路走来不容易。同情的是歇业也并非光合不努力,而是大环境出了问题。网络书店等各种新兴平台不断分流读者,使得光合作用往日风光不再;物价,特别是
期刊
“迎接火车,奏乐!”  仪仗队动起来,鼓乐震天。像一个信号,远处传来一串火车的汽笛声。人群骚动起来,很多人只在电视电影里听过这种声音。一个大拐弯处徐徐驶来一辆火车,慢得如同在散步。鼓乐和掌声一直响着,直到火车近了,掌声开始稀落下来。车头后面竟然只有两节车厢,整个火车就像一条被切掉后半身的黑虫子慢腾腾地爬过来,样子很滑稽,惊讶之后大家就笑了。这就是盼望已久的火车,不比生了锈的铁轨新鲜多少。  失望归
期刊
2012年2月,梁文道先生在凤凰卫视的“开卷八分钟”,用两期节目推荐了一本书。在节目开首,梁文道在批评当下中国书评和文学评论现状时,认为有一部分评论者虽然看似沉浸新锐文学理论,却依然沿用“某种老派的旧腔调”来做评论;或总以判官一样的高姿态去指点,或索性跟风追捧名家大作。继而引出一本书,因为他从中看到了对“某种主流说法”的回应。  这本书是凌越的《寂寞者的观察》。白色的书封上,唯一的图案是缠满绷带的
期刊
一场金融海啸,打碎新自由主义者的梦想和一直以来奉若圭臬的信念,对他们来说,没有比格林斯潘在传媒面前说“我错了”这一幕更震撼。英美这几年在房产业、证券业、银行业等领域上灾难连连,然后欧洲因为积重难返的债务问题而破产,这股笼罩在西方世界上空的阴霾不但没有消散,还陆续影响到世界其它国家,中国也隐然感受到出口下降的压力。似乎全球资本主义秩序又一次陷入了巨大危机。  但对南中国海一隅的香港来说,也许这种危机
期刊
台湾东部沿海,因为海床陡降,一股高温、高盐、清澈、流速快,被称为“黑潮”的洋流得以靠岸。“黑潮”正式名称为“北赤道洋流”,其主流从台湾尾擦切台湾东部海岸北上,支流穿入台湾海峡。她释放出的热能与沿岸潮水交互作用形成多样温度阶梯,提供了多种海洋生物栖息繁衍的要件。一些随着黑潮往返的洄游性鱼类如飞鱼、鬼头刀、鲭鱼等都会大量在此聚集,为台湾带来丰盛的渔产,更吸引着鲸豚的到访;而黑潮和台湾陆地交会之后所产生
期刊
2008年2月11日,云门舞集八里排练场发生火灾。《水月》、《风影》、《九歌》与《白蛇传》等舞作的服装、道具,以及历年来的音乐资料皆在这场大火中被毁,焦灰四散。  和硕联合董事长童子贤先生听闻此事,感觉到文化艺术保存的必要。而早在2005年,林怀民便曾向童子贤感概道:我六十多了,杨牧七十多了,余光中八十多了,一些资料其实当面传达会更清楚。童子贤由此有了拍摄台湾作家影像的计划。后来,在一次聚会中,童
期刊
大陆影视界前所未有的荣光为出版社提供了新的方向,除了影视制作公司以外,人们渐渐发现,越来越多的出版社以投资方或制作单位的身份进入影视行业。  出版社跨足影视业,已不仅仅是把经典作品改编、拍摄成电影、电视剧那么简单,尤其在近年,越来越多出版社以多种身份介入影视操作环节,从剧本创作、资本投资、宣传推广等全方位介入,“试水”影视业。  影视业务能否给出版带来全新光景?出版社是否能够“双栖”——除了保持传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