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最近,笔者在批改一份试卷的时候,遇到了这样一个题目。判断下面的句子是否病句,不是的在后面的括号里打“√”,是病句的打在后面的括号“×”,并在原句上修改。其中有这样一个句子:全班同学都去操场做游戏了,只有小明一个人没有去。这显然是一个关于如何认识舛互修辞手法与“逻辑矛盾”的病句的题目。在批改这道题目时,老师们的意见很不一致。有的老师引经据典认为这不是一个病句,网上早就有过讨论,是一个用了“舛互”修辞手法的句子。有的老师认为这是一个病句,犯了“逻辑矛盾”的错误。其中一个同学答案更是成为大家讨论的焦点,他把“全班同学都去操场做游戏了,只有小明一个人没有去。”改为“同学们都去操场做游戏了,只有小明一个人没有去。”
这个句子到底是用了“舛互”的修辞手法?还是犯了逻辑矛盾的病句呢?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首先要正确理解 “舛互”的修辞手法和“矛盾律”概念的要求。
1983年10月中国修辞学会华东分会编的《修辞新格》(谭永祥主编)一书中首先提出来舛互这一修辞格的。所谓“舛互”(“舛”,读chuǎn,意为“违背”),是指对某一事物既全部肯定又部分否定,或者既全部否定又部分肯定。肯定,是为了衬托、强调否定部分;否定,是为了衬托、强调肯定部分。众所周知:矛盾律要求,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两个相互矛盾或相互反对的判断不能同时为真。这里对“舛互”的定义是“全部肯定又部分否定,或者既全部否定又部分肯定”,就明显地违反矛盾律的要求。怎能不让人产生自我矛盾的质疑呢,对舛互这种修辞手法产生曲解和误解,也就再所难免 。如:“参加这次战斗的全排32人全部阵亡了 ,只有通讯员小吴还活者。”按照上面的定义,这个句子“全部否定又部分肯定”,是用了舛互的修辞手法, 其实 ,这是一个自相矛盾的病句。
倪宝无主编的《大学修辞》一书对舛互的解释是:“舛互是指对某一事物既全部肯定又部分否定,或者既全部否定又部分肯定,利用字面矛盾,达到突出强调效果的一种辞格”。这里作者虽然强调了“利用字面矛盾”,但并没有指出实质上逻辑并不矛盾的根本问题,笔者认为也是不尽科学的。
那么,是不是舛互这种修辞方法不能用逻辑规则来解释呢?可以肯定地说当然不是。
我们不妨看看下面几个正确运用舛互的实际例句:
我们平时经常引用《三国演义》中“万事俱备,只欠东风”。这句话来形容做事情的条件快要满足了。这句话就正确地采用了舛互修辞方法。“万事俱备”并不是一个全称判断,他指的是当时战胜曹军许多的事都已经准备好了,并不是指破曹的一切事都准备就绪了,只有加上“东风”这个条件,才能是一切破曹的事都准备好了。因为它并不是肯定事物的全部,接着否定其中的一部分,并不存在逻辑矛盾。
我国文学名著《红楼梦》中有这样一段描写:“才到房门,只见趙姨娘和周姨娘两个人来瞧宝玉。宝玉和众人都起身让座,独凤姐不理”。这段话中因为“宝玉和众人都起身让座”也不是全称肯定判断,不是先肯定事物的全部,“宝玉和众人”指的也不是在场的所有的人。由于都不是先肯定全部之后再接着否定其中的一部分,所以它们并没有违反思维的规则、规律。也是正确的采用了舛互修辞方法。
当代著名作家贾平凹在《火纸》中写道:“人常说,人旺财不旺,财旺人不旺,他什么都不缺,就是缺钱。什么都没有,就是老婆有病,病过三年,竟死了”。这段话中“他什么都不缺,就是缺钱”,正确的使用了舛互修辞方法。因为他不缺的东西和缺的东西不是指的同一事物,所以不存在逻辑矛盾。同样在“什么都没有,就是老婆有病”中,他没有的东西和他有的东西也不是指的同一事物,因此,也没有逻辑矛盾存在,用了舛互的修辞手法。 我们平时说的:“两口子什么都不缺,就缺感情……又闹离婚呢!”就是属于这种情况。
从以上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舛互这种修辞手法,表面上看起来矛盾,实际上看起来并不矛盾,没有违背矛盾律,需要我们在具体例句中仔细分析。我们教材中也有很多句子都采用了舛互的修辞手法:
1.表兄弟表姐妹都笑起来,只有列宁没有笑。《诚实的孩子》
2.我望望爸爸的鼻子,又望望伯父的鼻子,对他说:“大伯,您跟爸爸哪儿都像,就是有一点不像。”(《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3.“冬天的山村到了夜里格外寂静,只听见雪花簌簌地不断往下落。”《第一场雪》
4.这些逃难的人,显然很久没有吃到这么好的食物了,他们连一句感谢的话也顾不上说,就狼吞虎咽地吃起来。只有一个人例外,这是一个脸色苍白、骨瘦如柴的年轻人。《尊严》
5.三百来户都欢天喜地,只有老王太太跟他俩口子,没有挑到好牲口……”——《分马》
6.“荷塘的四面,远远近近,高高低低都是树,而杨柳最多。这些树将一片池塘重重围住,只在小路一旁,漏着几段空隙,像是特为月光留下的。”——《荷塘月色》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应该这样理解 “舛互”的修辞手法:是指对事物看起来是全部的肯定或否定,实质并非全部的肯定或否定,接着再否定或肯定事物在这一事物的部分对象。也有的是先肯定或否定事物的全部,接着再否定或肯定好像包含在事物中,其实并不包含在这一事物中的一个对象。这样做的根本目的是为了追求语言表达的最佳效果,可以形成强烈的对比,达到突出后者的效果。
我们回过头来,再看考试题目和学生的答案:“全班同学都去操场做游戏了,只有小明一个人没有去。”这里“全班同学都去操场做游戏了”指的是全体同学,当然包括小明,是一个全称肯定判断,“只有小明一个人没有去”是一个特称否定判断。全称肯定判 断与特称否定判断是一组矛盾的判断,这样既不符合实事也违背了矛盾律的要求,犯了自相矛盾的错误,很显然是一个病句,不是舛互修辞手法的运用。而那个同学改好的病句“同学们都去操场做游戏了,只有小明一个人没有去。”由于“同学们都去操场做游戏了”不是一个全称判断,不是全班所有同学,和后面“只有小明一个人没有去”这个特称否定判断并不矛盾,应当肯定地认为是采用了舛互的修辞手法,是正确的。
请看下面的三组句子:
一、A.全班同学都能按时交作业,唯独你小明没有交……
B.同学们都能按时交作业,唯独你小明没有交……
二、A.房间里一点声音也没有,只听见钟表的“滴答”声。
B.房间里静悄悄的,只听见钟表的“滴答”声。
三、A.这次考试,全班同学都及格了,只有王克同学不及格。
B.这次考试,同学们都及格了,只有王克同学不及格。
三个例句中A为自我矛盾的病句,而B为正确使用了舛互的修辞手法的句子。所以,我们在教学中应正确理解舛互这一修辞手法,以严谨科学的态度明辨舛互与逻辑矛盾的根本区别。
(河南省濮阳市油田第十二中小学部 )
这个句子到底是用了“舛互”的修辞手法?还是犯了逻辑矛盾的病句呢?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首先要正确理解 “舛互”的修辞手法和“矛盾律”概念的要求。
1983年10月中国修辞学会华东分会编的《修辞新格》(谭永祥主编)一书中首先提出来舛互这一修辞格的。所谓“舛互”(“舛”,读chuǎn,意为“违背”),是指对某一事物既全部肯定又部分否定,或者既全部否定又部分肯定。肯定,是为了衬托、强调否定部分;否定,是为了衬托、强调肯定部分。众所周知:矛盾律要求,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两个相互矛盾或相互反对的判断不能同时为真。这里对“舛互”的定义是“全部肯定又部分否定,或者既全部否定又部分肯定”,就明显地违反矛盾律的要求。怎能不让人产生自我矛盾的质疑呢,对舛互这种修辞手法产生曲解和误解,也就再所难免 。如:“参加这次战斗的全排32人全部阵亡了 ,只有通讯员小吴还活者。”按照上面的定义,这个句子“全部否定又部分肯定”,是用了舛互的修辞手法, 其实 ,这是一个自相矛盾的病句。
倪宝无主编的《大学修辞》一书对舛互的解释是:“舛互是指对某一事物既全部肯定又部分否定,或者既全部否定又部分肯定,利用字面矛盾,达到突出强调效果的一种辞格”。这里作者虽然强调了“利用字面矛盾”,但并没有指出实质上逻辑并不矛盾的根本问题,笔者认为也是不尽科学的。
那么,是不是舛互这种修辞方法不能用逻辑规则来解释呢?可以肯定地说当然不是。
我们不妨看看下面几个正确运用舛互的实际例句:
我们平时经常引用《三国演义》中“万事俱备,只欠东风”。这句话来形容做事情的条件快要满足了。这句话就正确地采用了舛互修辞方法。“万事俱备”并不是一个全称判断,他指的是当时战胜曹军许多的事都已经准备好了,并不是指破曹的一切事都准备就绪了,只有加上“东风”这个条件,才能是一切破曹的事都准备好了。因为它并不是肯定事物的全部,接着否定其中的一部分,并不存在逻辑矛盾。
我国文学名著《红楼梦》中有这样一段描写:“才到房门,只见趙姨娘和周姨娘两个人来瞧宝玉。宝玉和众人都起身让座,独凤姐不理”。这段话中因为“宝玉和众人都起身让座”也不是全称肯定判断,不是先肯定事物的全部,“宝玉和众人”指的也不是在场的所有的人。由于都不是先肯定全部之后再接着否定其中的一部分,所以它们并没有违反思维的规则、规律。也是正确的采用了舛互修辞方法。
当代著名作家贾平凹在《火纸》中写道:“人常说,人旺财不旺,财旺人不旺,他什么都不缺,就是缺钱。什么都没有,就是老婆有病,病过三年,竟死了”。这段话中“他什么都不缺,就是缺钱”,正确的使用了舛互修辞方法。因为他不缺的东西和缺的东西不是指的同一事物,所以不存在逻辑矛盾。同样在“什么都没有,就是老婆有病”中,他没有的东西和他有的东西也不是指的同一事物,因此,也没有逻辑矛盾存在,用了舛互的修辞手法。 我们平时说的:“两口子什么都不缺,就缺感情……又闹离婚呢!”就是属于这种情况。
从以上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舛互这种修辞手法,表面上看起来矛盾,实际上看起来并不矛盾,没有违背矛盾律,需要我们在具体例句中仔细分析。我们教材中也有很多句子都采用了舛互的修辞手法:
1.表兄弟表姐妹都笑起来,只有列宁没有笑。《诚实的孩子》
2.我望望爸爸的鼻子,又望望伯父的鼻子,对他说:“大伯,您跟爸爸哪儿都像,就是有一点不像。”(《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3.“冬天的山村到了夜里格外寂静,只听见雪花簌簌地不断往下落。”《第一场雪》
4.这些逃难的人,显然很久没有吃到这么好的食物了,他们连一句感谢的话也顾不上说,就狼吞虎咽地吃起来。只有一个人例外,这是一个脸色苍白、骨瘦如柴的年轻人。《尊严》
5.三百来户都欢天喜地,只有老王太太跟他俩口子,没有挑到好牲口……”——《分马》
6.“荷塘的四面,远远近近,高高低低都是树,而杨柳最多。这些树将一片池塘重重围住,只在小路一旁,漏着几段空隙,像是特为月光留下的。”——《荷塘月色》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应该这样理解 “舛互”的修辞手法:是指对事物看起来是全部的肯定或否定,实质并非全部的肯定或否定,接着再否定或肯定事物在这一事物的部分对象。也有的是先肯定或否定事物的全部,接着再否定或肯定好像包含在事物中,其实并不包含在这一事物中的一个对象。这样做的根本目的是为了追求语言表达的最佳效果,可以形成强烈的对比,达到突出后者的效果。
我们回过头来,再看考试题目和学生的答案:“全班同学都去操场做游戏了,只有小明一个人没有去。”这里“全班同学都去操场做游戏了”指的是全体同学,当然包括小明,是一个全称肯定判断,“只有小明一个人没有去”是一个特称否定判断。全称肯定判 断与特称否定判断是一组矛盾的判断,这样既不符合实事也违背了矛盾律的要求,犯了自相矛盾的错误,很显然是一个病句,不是舛互修辞手法的运用。而那个同学改好的病句“同学们都去操场做游戏了,只有小明一个人没有去。”由于“同学们都去操场做游戏了”不是一个全称判断,不是全班所有同学,和后面“只有小明一个人没有去”这个特称否定判断并不矛盾,应当肯定地认为是采用了舛互的修辞手法,是正确的。
请看下面的三组句子:
一、A.全班同学都能按时交作业,唯独你小明没有交……
B.同学们都能按时交作业,唯独你小明没有交……
二、A.房间里一点声音也没有,只听见钟表的“滴答”声。
B.房间里静悄悄的,只听见钟表的“滴答”声。
三、A.这次考试,全班同学都及格了,只有王克同学不及格。
B.这次考试,同学们都及格了,只有王克同学不及格。
三个例句中A为自我矛盾的病句,而B为正确使用了舛互的修辞手法的句子。所以,我们在教学中应正确理解舛互这一修辞手法,以严谨科学的态度明辨舛互与逻辑矛盾的根本区别。
(河南省濮阳市油田第十二中小学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