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文章根据实际教学,围绕如何讲活《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课,指出教师在“讲”功上要有新突破,提出了“添油加醋”法、“谈‘情’说‘爱’”法、旁征博引法等一些“活化”《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课的讲课方法。
【关键词】活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方法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69(2007)21-0064-02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以下简称《概论》)课,同其他思想政治理论课一样,都是理论性强、内容比较抽象的课程。讲得不好,就陷入“假”、“大”、“空”之中。教师讲得空洞无味,面容僵硬,毫无表情;学生听得昏昏欲睡,麻木不仁,毫无反应。所以,教师的“讲”功非常重要。教师讲得生动风趣、激情四溢、内容充实,学生听得兴趣大增、入迷入脑。本文结合教学实践,从思想政治理论课讲授技巧的角度,就讲“活”《 概论》课,来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添油加醋”法
拿炒菜来说,如果只有主料,没有佐料,当然炒不出美味佳肴来了。但是加上花生油、芝麻油、香醋,还有葱、蒜、鸡精等佐料后,只要掌握好火候,这道菜自然味道鲜美、香甜可口、色香味俱佳了。《概论》中的基本原理、基本理论和基本观点是课堂讲授的“主料”,但仅有“主料”难以保证课的吸引力、感染力和实效性;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丰富多彩的事例和数据就是讲好《概论》课的“佐料”,再用高超的技艺去“烹调”《 概论》课,就能讲得出神入化,保证《概论》既进课堂,又进学生头脑。
《概论》课中,有一章的内容讲的是党的思想路线,这一章中,有一个重要的理论问题,必须给学生讲清楚,即:为什么说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教材中只有几点粗线条的讲解,没有进行具体的分析。这来证明“邓论”的精髓问题,十分乏味,犹如炒菜只加盐一样。要让学生有兴趣且深入了解,教师就要添“油”加“醋”。邓小平理论是从实践中来,总结我国和其他国家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经验,又回到实践中去,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的理论。在教学中可以拿改革开放理论为例,围绕改革开放理论的提出,从当时的国情、国家政策和农村的生产状况等方面补充一些背景资料。如“农村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当时国家不允许搞包干到户”、“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的极度贫穷”、“小岗生产队为了生存,迫不得已,偷偷地搞包干到户”、“小岗生产队当年立下的字据”、“万里同志的视察、肥西公社干部的汇报,全国农村的效仿,理论界的争论,小平同志的支持”;并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小岗生产队偷偷改革是情非得己,邓小平等领导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加以推广,从而在实践的基础上形成改革开放的思想。这样教材中的观点就鲜活、生动起来,犹如一道色香味俱佳的美食,能极大地诱发人们的食欲。
二、“谈‘情’说‘爱’”法
《概论》是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这个重要问题而展开的,在对社会主义进行探索的过程当中,无不倾注着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为核心的几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情”和“爱”。正是有他们对国家、民族的情和爱、有他们对人民的情和爱、有他们对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情和爱,他们才会矢志不移、百折不挠,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进行伟大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因此,教师给学生讲到有关问题时,除倾入自己的情感外,还特别注意联系领导们的“情”和“爱”。通过这种讲授,展现领导们的人格魅力,让他们鲜活起来,既让学生认识到他们的可敬之处,也让学生感到他们是可亲之人。
以邓小平理论的形成为例,如果只是照本宣科,机械地给学生讲解邓小平理论形成的几个时期,就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如果在授课中适时加上邓小平等人进行理论思考和探索的心路历程,展出他们的“情”和“爱”,情况就大不一样了。我们在讲授这个问题时,首先向学生提出为什么要以邓小平的名字命名的问题。学生的答案千奇百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这时笔者抓住邓小平同志波澜壮阔、富有传奇色彩的一生,一给学生讲述他70多年的革命生涯,使邓小平从中共中央农村青年到留法勤工俭学的学生,最终锻练成为一名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和久经考验的共产主义战士。他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和新中国的成立,为中国社会主义的创立、巩固和发展,建立了永不磨灭的功勋。这中间无不包含着他对民族、对国家、对人民的情和爱。二给学生讲他是“打不倒的东方小个子”。他一生“三落三起”,却矢志不移,探索真理,支撑他的是心中那永不放弃的共产主义信念!三给学生讲他高尚的人格魅力。邓小平曾经深情地说“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深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几十年革命生涯中,无论何时何地,邓小平总是时刻关注人民的利益和愿望,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为生命。正因为如此,他才抛弃个人恩怨,正确评价毛泽东。他“三落三起”,都与毛泽东有关,但他还是把毛泽东看成是同志、老师和领导,而没有像有些人想象的那样全盘否定毛泽东。曾有外国记者问他,天安门前的毛主席像会摘下来吗?邓小平毫不犹豫地告诉外国记者,天安门前的毛主席像永远挂下去,他不会像赫鲁晓夫对待斯大林那样全盘否定毛泽东,而是实事求是、恰如其分地评价毛泽东,说毛泽东永远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和新中国的象征!这坚定不移的回答,无不体现着他对毛泽东同志的深厚感情。正是有了邓小平如此无私和博大的胸怀,他才会在逆境中正确地思考“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才会在“文革”结束后,引导中国正确转轨,他心中装满了绵绵不绝的“情”和“爱”,他在自己德高望众、深得全国各族人民爱戴和支持之时,毅然退居二线,以实际行动废除了领导干部终身制;他不居功,不推过,不争权,不突出自我;他超越了毛泽东晚年的错误;他超越了许多传统的社会主义观念……他是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创立者,我们有什么理由不以他的名字来命名?此时,学生已经很明白要以邓小平的名字来命名的深刻内涵了,也初步明确了邓小平同志在不同时期对社会主义的探索与邓小平理论形成的关系。接着再从几个阶段来讲述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和发展,学生也就容易理解了。
我们用“谈‘情’说‘爱’”的方法,就是以邓小平等领导人对国家、对民族和对人民的“情”和“爱”来感染和吸引学生,提高他们学习的兴趣,并一起进行理论探讨,从而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和理论水平,达到高校开设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的目的。
三、“旁征博引”法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们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中,可以大量引用一些与教材中的理论相联、相通的事例、时事和经史典故,加大课堂教学的信息量,来增强教学的知识性、生动性和趣味性,以期达到“活”化理论课的目的。
如我们讲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时,可以先向学生介绍邓小平同志第一次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历史背景,再阐述邓小平对此理论的提出过程。在这中间,引入了“863”计划的出台,接着又介绍了近几年来“863”计划的成绩及其成果,用实例证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观点。讲到要在全社会造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社会氛围时,笔者给学生介绍了全球新产生的富翁凭借知识打天下的传奇经历,如阳光网络的总裁杨澜成功创业之路;启发学生认识从知识到财富的跨越的真正原因,从内心深处体会到知识的重要作用,不仅从理论而且从实践和感性上认识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真正内涵。这样慢慢地引导学生在时事中、在具体事例中、在引经据典中学习基本理论。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就所引材料举一反三,旁敲侧击,在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中开阔视野,启学生思维,就会达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要用添油加醋、谈“情”说“爱”、旁征博引等方法来达到“活”化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目的,教师首先必须要有大量的背景资料,否则就只能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心有余而力不足。另外,材料过多,胡乱堆积,也是过犹不及。所以,使用这些方法,还有一个度的把握问题。教师要厚积薄发,夯实基础;“广种薄收”,学会取舍;去粗取精,分清主次;去伪存真,明辨是非。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达到“活化”《概论》课的目的。
此外,还有由表及里法、联想法、比较法、以古鉴今法等等,不一而足。但不论采用哪种方法,联系何种事例,教师都必须紧紧围绕《概论》中的重要理论和观点,使抽象的理论具体化、深奥的道理浅显化、复杂的论证简单化、枯燥的说教鲜活化。总之,要将《概论》课讲透、讲活,让学生易于接受,提高其理论理解能力和水平,教师必须在“讲”功上要有新突破,在教学方法上要有新思路,在理论阐释上要有新举措。只有这样,才能抓住重点、扣住难点、联系焦点,紧紧吸引住学生。从而充分启发他们的思维,激励他们积极参与到教学中来,在潜移默化中形成正确的政治观,坚定自己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为其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正确导航。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宣传部理论局.2007理论热点面对面[M]. 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07.
[2]本书编写组.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3]湖北省教育委员会组编.邓小平理论概论[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1.
[4]林建公,林庭芳,金钊.读懂邓小平[M].成都: 四川人民出版社,2001.
[5]余吴恩.邓小平理论概论[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1998.
【基金項目】武汉工业学院校立科研项目(2006D38)相关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汪早容(1973—),女,湖北天门人,武汉工业学院人文科学系讲师,硕士,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原理与思想政治教育。
【关键词】活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方法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69(2007)21-0064-02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以下简称《概论》)课,同其他思想政治理论课一样,都是理论性强、内容比较抽象的课程。讲得不好,就陷入“假”、“大”、“空”之中。教师讲得空洞无味,面容僵硬,毫无表情;学生听得昏昏欲睡,麻木不仁,毫无反应。所以,教师的“讲”功非常重要。教师讲得生动风趣、激情四溢、内容充实,学生听得兴趣大增、入迷入脑。本文结合教学实践,从思想政治理论课讲授技巧的角度,就讲“活”《 概论》课,来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添油加醋”法
拿炒菜来说,如果只有主料,没有佐料,当然炒不出美味佳肴来了。但是加上花生油、芝麻油、香醋,还有葱、蒜、鸡精等佐料后,只要掌握好火候,这道菜自然味道鲜美、香甜可口、色香味俱佳了。《概论》中的基本原理、基本理论和基本观点是课堂讲授的“主料”,但仅有“主料”难以保证课的吸引力、感染力和实效性;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丰富多彩的事例和数据就是讲好《概论》课的“佐料”,再用高超的技艺去“烹调”《 概论》课,就能讲得出神入化,保证《概论》既进课堂,又进学生头脑。
《概论》课中,有一章的内容讲的是党的思想路线,这一章中,有一个重要的理论问题,必须给学生讲清楚,即:为什么说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教材中只有几点粗线条的讲解,没有进行具体的分析。这来证明“邓论”的精髓问题,十分乏味,犹如炒菜只加盐一样。要让学生有兴趣且深入了解,教师就要添“油”加“醋”。邓小平理论是从实践中来,总结我国和其他国家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经验,又回到实践中去,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的理论。在教学中可以拿改革开放理论为例,围绕改革开放理论的提出,从当时的国情、国家政策和农村的生产状况等方面补充一些背景资料。如“农村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当时国家不允许搞包干到户”、“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的极度贫穷”、“小岗生产队为了生存,迫不得已,偷偷地搞包干到户”、“小岗生产队当年立下的字据”、“万里同志的视察、肥西公社干部的汇报,全国农村的效仿,理论界的争论,小平同志的支持”;并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小岗生产队偷偷改革是情非得己,邓小平等领导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加以推广,从而在实践的基础上形成改革开放的思想。这样教材中的观点就鲜活、生动起来,犹如一道色香味俱佳的美食,能极大地诱发人们的食欲。
二、“谈‘情’说‘爱’”法
《概论》是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这个重要问题而展开的,在对社会主义进行探索的过程当中,无不倾注着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为核心的几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情”和“爱”。正是有他们对国家、民族的情和爱、有他们对人民的情和爱、有他们对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情和爱,他们才会矢志不移、百折不挠,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进行伟大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因此,教师给学生讲到有关问题时,除倾入自己的情感外,还特别注意联系领导们的“情”和“爱”。通过这种讲授,展现领导们的人格魅力,让他们鲜活起来,既让学生认识到他们的可敬之处,也让学生感到他们是可亲之人。
以邓小平理论的形成为例,如果只是照本宣科,机械地给学生讲解邓小平理论形成的几个时期,就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如果在授课中适时加上邓小平等人进行理论思考和探索的心路历程,展出他们的“情”和“爱”,情况就大不一样了。我们在讲授这个问题时,首先向学生提出为什么要以邓小平的名字命名的问题。学生的答案千奇百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这时笔者抓住邓小平同志波澜壮阔、富有传奇色彩的一生,一给学生讲述他70多年的革命生涯,使邓小平从中共中央农村青年到留法勤工俭学的学生,最终锻练成为一名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和久经考验的共产主义战士。他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和新中国的成立,为中国社会主义的创立、巩固和发展,建立了永不磨灭的功勋。这中间无不包含着他对民族、对国家、对人民的情和爱。二给学生讲他是“打不倒的东方小个子”。他一生“三落三起”,却矢志不移,探索真理,支撑他的是心中那永不放弃的共产主义信念!三给学生讲他高尚的人格魅力。邓小平曾经深情地说“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深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几十年革命生涯中,无论何时何地,邓小平总是时刻关注人民的利益和愿望,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为生命。正因为如此,他才抛弃个人恩怨,正确评价毛泽东。他“三落三起”,都与毛泽东有关,但他还是把毛泽东看成是同志、老师和领导,而没有像有些人想象的那样全盘否定毛泽东。曾有外国记者问他,天安门前的毛主席像会摘下来吗?邓小平毫不犹豫地告诉外国记者,天安门前的毛主席像永远挂下去,他不会像赫鲁晓夫对待斯大林那样全盘否定毛泽东,而是实事求是、恰如其分地评价毛泽东,说毛泽东永远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和新中国的象征!这坚定不移的回答,无不体现着他对毛泽东同志的深厚感情。正是有了邓小平如此无私和博大的胸怀,他才会在逆境中正确地思考“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才会在“文革”结束后,引导中国正确转轨,他心中装满了绵绵不绝的“情”和“爱”,他在自己德高望众、深得全国各族人民爱戴和支持之时,毅然退居二线,以实际行动废除了领导干部终身制;他不居功,不推过,不争权,不突出自我;他超越了毛泽东晚年的错误;他超越了许多传统的社会主义观念……他是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创立者,我们有什么理由不以他的名字来命名?此时,学生已经很明白要以邓小平的名字来命名的深刻内涵了,也初步明确了邓小平同志在不同时期对社会主义的探索与邓小平理论形成的关系。接着再从几个阶段来讲述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和发展,学生也就容易理解了。
我们用“谈‘情’说‘爱’”的方法,就是以邓小平等领导人对国家、对民族和对人民的“情”和“爱”来感染和吸引学生,提高他们学习的兴趣,并一起进行理论探讨,从而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和理论水平,达到高校开设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的目的。
三、“旁征博引”法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们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中,可以大量引用一些与教材中的理论相联、相通的事例、时事和经史典故,加大课堂教学的信息量,来增强教学的知识性、生动性和趣味性,以期达到“活”化理论课的目的。
如我们讲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时,可以先向学生介绍邓小平同志第一次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历史背景,再阐述邓小平对此理论的提出过程。在这中间,引入了“863”计划的出台,接着又介绍了近几年来“863”计划的成绩及其成果,用实例证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观点。讲到要在全社会造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社会氛围时,笔者给学生介绍了全球新产生的富翁凭借知识打天下的传奇经历,如阳光网络的总裁杨澜成功创业之路;启发学生认识从知识到财富的跨越的真正原因,从内心深处体会到知识的重要作用,不仅从理论而且从实践和感性上认识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真正内涵。这样慢慢地引导学生在时事中、在具体事例中、在引经据典中学习基本理论。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就所引材料举一反三,旁敲侧击,在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中开阔视野,启学生思维,就会达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要用添油加醋、谈“情”说“爱”、旁征博引等方法来达到“活”化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目的,教师首先必须要有大量的背景资料,否则就只能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心有余而力不足。另外,材料过多,胡乱堆积,也是过犹不及。所以,使用这些方法,还有一个度的把握问题。教师要厚积薄发,夯实基础;“广种薄收”,学会取舍;去粗取精,分清主次;去伪存真,明辨是非。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达到“活化”《概论》课的目的。
此外,还有由表及里法、联想法、比较法、以古鉴今法等等,不一而足。但不论采用哪种方法,联系何种事例,教师都必须紧紧围绕《概论》中的重要理论和观点,使抽象的理论具体化、深奥的道理浅显化、复杂的论证简单化、枯燥的说教鲜活化。总之,要将《概论》课讲透、讲活,让学生易于接受,提高其理论理解能力和水平,教师必须在“讲”功上要有新突破,在教学方法上要有新思路,在理论阐释上要有新举措。只有这样,才能抓住重点、扣住难点、联系焦点,紧紧吸引住学生。从而充分启发他们的思维,激励他们积极参与到教学中来,在潜移默化中形成正确的政治观,坚定自己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为其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正确导航。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宣传部理论局.2007理论热点面对面[M]. 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07.
[2]本书编写组.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3]湖北省教育委员会组编.邓小平理论概论[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1.
[4]林建公,林庭芳,金钊.读懂邓小平[M].成都: 四川人民出版社,2001.
[5]余吴恩.邓小平理论概论[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1998.
【基金項目】武汉工业学院校立科研项目(2006D38)相关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汪早容(1973—),女,湖北天门人,武汉工业学院人文科学系讲师,硕士,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原理与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