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越来越受到学校和教师的重视,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通过挖掘教材中的人文资源,培养初中生的人文素养。通过让学生体会人文之美、认知人文精神,让初中生树立正确的人文意识。本文对人文教育的意义进行介绍,并阐述了两点策略。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挖掘教材;人文资源
中圖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23-058
引言
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要重视挖掘教材中的人文资源,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人文意识,促使学生具备人文观念。人文资源是人类社会有史以来所创造的物质的、精神的文明成果集合。
一、初中语文教学中人文教育的意义
“人文教育”就是教师通过语文教学,教育学生要明辨是非、区分善恶、重视道德,培养初中生的责任感、正义感、敬畏感和崇高感。通过语文知识的普及、教师的人文教育,唤醒初中生的良知,塑造初中生的性格、思维,促使初中生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教师要认识到,如果初中生的缺乏人文教育,就会使其变为无知的野蛮人、唯利是图的小人。通过正确的、开放的、多元化的人文教育,帮助初中生获得高尚的人性美德、舍己为人的优良德行。如果社会缺乏人文教育,必定陷入野蛮黑暗、尔虞我诈、纷争不断、道德沦丧的困境。如果国家缺乏人文教育,就会使教育的目的性服务于政治的目的性,国家会变得混乱不堪。通过人文教育的意识和水平的提升,有利于初中生激发追求真理、敬畏自然、明义知耻、向往正义的决心,有利于提高初中生的对公平公正、思维开放、言论自由的思想品德发展。由此,我们不难看出,人文教育决定了学生的现状和未来。
二、初中语文教学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人文资源的策略
(一)挖掘文本内涵,体会人文之美
在开展语文教学活动时,教师要注重挖掘文本内涵,让学生体会和感悟到人文之美。首先,教师要引导学生寻找和体会文本中的自然美。在语文课本编写的过程中,编纂者将所选的文本内容做出了充分的分类和整合,语文课本中的知识点是具有科学性和均衡性的。教师要引导学生体会自然美,通过文本的阅读、情感的体会,情怀的抒发等形式,深入探究文本内容。同时,教师在使引导学进行体会自然美时,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从而提升审美的能力。
例如:在学习部编版八年级语文课本内容时,具有自然美代表作的课文有《桃花源记》,桃花源记虚构了一个自食其力、自给自足、和平宁静的社会,作者将其与现实黑暗社会形成鲜明对比,表达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理想社会的追求;《壶口瀑布》是作者由壶口瀑布想到黄河,由黄河而想到中华民族的精神,表达了作者对黄河及中华民族的赞美之情;这些文章都是描写自然景物的,但是却都渗透着作者浓浓的人文情感。
其次,教师要引导学生探寻文本中的社会美。社会美就是指在社会生活中存在的美,社会美可以是精神上的美。在课本的文本中,表现出作者、主人公的高尚品德、真挚情感、人生感悟等等内涵的文章,都可以激发初中生对社会美的感悟,并且通过情感熏陶、认知感染,培养学生的对社会美的审美能力,从而逐步提升道德水平,增强审美的意识,并且科学运用审美能力来进行深入学习。
例如:在学习部编版八年级语文课本中文章《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通过作者的描写,揭示了在艰苦的革命环境中,要拥有坚韧不拔的品质、坚强不屈的意志,就能取得最后的胜利;通过对毛泽东的《消息二则》赏析,了解到课文运用简明、准确、精炼的语言,把课文中的人物、事件表述得清楚明白,并且让读者认识中国革命胜利来之不易;这些文章都体现出的优秀的人文资源,为初中生进一步学习语文知识打下基础。
(二)激发情感体验,认知人文精神
在进行初中语文教学时,其教学目标是让初中生通过学习语文学科,对人性有所认知、体会教育价值和意义。通过教师对教材的深入讲解和拓展知识内容,来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使学生在情感认知、理性思考、科学发展上都所提升,并且促使自身的人文精神得到升华。语文课本中的课文许多体现了优秀的人文精神,教师可以引导生自主探究课本内容,找到这些人文精神并进行学习。
例如:部编版八年级语文课本中的《背影》通过一系列细节描写,体现出浓浓父爱,以及父子之间深厚的亲情;《藤野先生》体现出作者对藤野老师的尊敬和热爱之情,表现出对藤野先生深情怀念;《回忆我的母亲》通过作者回忆了母亲的一生,赞颂了母亲勤劳俭朴、宽厚仁慈、坚强不屈的优秀品质,叙述了母亲生前对“我”的教育和影响,抒发出自己对母亲的深深怀念以及无比崇敬之情,并促使作者将一生奉献给了国家和人民的民族大义。
结语
总而言之,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自身的引导和指导作用,尊重学生的思想、行为,在“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下,帮助初中生激发人文情怀、建立人文意识,通过对教材内容的深入探究学习,以及拓展学习,促使初中生可以受到优秀人文精神的熏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为提升初中生的人文素养做出努力。
参考文献
[1] 李沂岩. 多媒体技术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现状与策略研究[D].山西师范大学,2018.
[2] 狄晓艳. 部编本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现状及改进建议[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9.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挖掘教材;人文资源
中圖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23-058
引言
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要重视挖掘教材中的人文资源,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人文意识,促使学生具备人文观念。人文资源是人类社会有史以来所创造的物质的、精神的文明成果集合。
一、初中语文教学中人文教育的意义
“人文教育”就是教师通过语文教学,教育学生要明辨是非、区分善恶、重视道德,培养初中生的责任感、正义感、敬畏感和崇高感。通过语文知识的普及、教师的人文教育,唤醒初中生的良知,塑造初中生的性格、思维,促使初中生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教师要认识到,如果初中生的缺乏人文教育,就会使其变为无知的野蛮人、唯利是图的小人。通过正确的、开放的、多元化的人文教育,帮助初中生获得高尚的人性美德、舍己为人的优良德行。如果社会缺乏人文教育,必定陷入野蛮黑暗、尔虞我诈、纷争不断、道德沦丧的困境。如果国家缺乏人文教育,就会使教育的目的性服务于政治的目的性,国家会变得混乱不堪。通过人文教育的意识和水平的提升,有利于初中生激发追求真理、敬畏自然、明义知耻、向往正义的决心,有利于提高初中生的对公平公正、思维开放、言论自由的思想品德发展。由此,我们不难看出,人文教育决定了学生的现状和未来。
二、初中语文教学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人文资源的策略
(一)挖掘文本内涵,体会人文之美
在开展语文教学活动时,教师要注重挖掘文本内涵,让学生体会和感悟到人文之美。首先,教师要引导学生寻找和体会文本中的自然美。在语文课本编写的过程中,编纂者将所选的文本内容做出了充分的分类和整合,语文课本中的知识点是具有科学性和均衡性的。教师要引导学生体会自然美,通过文本的阅读、情感的体会,情怀的抒发等形式,深入探究文本内容。同时,教师在使引导学进行体会自然美时,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从而提升审美的能力。
例如:在学习部编版八年级语文课本内容时,具有自然美代表作的课文有《桃花源记》,桃花源记虚构了一个自食其力、自给自足、和平宁静的社会,作者将其与现实黑暗社会形成鲜明对比,表达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理想社会的追求;《壶口瀑布》是作者由壶口瀑布想到黄河,由黄河而想到中华民族的精神,表达了作者对黄河及中华民族的赞美之情;这些文章都是描写自然景物的,但是却都渗透着作者浓浓的人文情感。
其次,教师要引导学生探寻文本中的社会美。社会美就是指在社会生活中存在的美,社会美可以是精神上的美。在课本的文本中,表现出作者、主人公的高尚品德、真挚情感、人生感悟等等内涵的文章,都可以激发初中生对社会美的感悟,并且通过情感熏陶、认知感染,培养学生的对社会美的审美能力,从而逐步提升道德水平,增强审美的意识,并且科学运用审美能力来进行深入学习。
例如:在学习部编版八年级语文课本中文章《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通过作者的描写,揭示了在艰苦的革命环境中,要拥有坚韧不拔的品质、坚强不屈的意志,就能取得最后的胜利;通过对毛泽东的《消息二则》赏析,了解到课文运用简明、准确、精炼的语言,把课文中的人物、事件表述得清楚明白,并且让读者认识中国革命胜利来之不易;这些文章都体现出的优秀的人文资源,为初中生进一步学习语文知识打下基础。
(二)激发情感体验,认知人文精神
在进行初中语文教学时,其教学目标是让初中生通过学习语文学科,对人性有所认知、体会教育价值和意义。通过教师对教材的深入讲解和拓展知识内容,来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使学生在情感认知、理性思考、科学发展上都所提升,并且促使自身的人文精神得到升华。语文课本中的课文许多体现了优秀的人文精神,教师可以引导生自主探究课本内容,找到这些人文精神并进行学习。
例如:部编版八年级语文课本中的《背影》通过一系列细节描写,体现出浓浓父爱,以及父子之间深厚的亲情;《藤野先生》体现出作者对藤野老师的尊敬和热爱之情,表现出对藤野先生深情怀念;《回忆我的母亲》通过作者回忆了母亲的一生,赞颂了母亲勤劳俭朴、宽厚仁慈、坚强不屈的优秀品质,叙述了母亲生前对“我”的教育和影响,抒发出自己对母亲的深深怀念以及无比崇敬之情,并促使作者将一生奉献给了国家和人民的民族大义。
结语
总而言之,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自身的引导和指导作用,尊重学生的思想、行为,在“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下,帮助初中生激发人文情怀、建立人文意识,通过对教材内容的深入探究学习,以及拓展学习,促使初中生可以受到优秀人文精神的熏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为提升初中生的人文素养做出努力。
参考文献
[1] 李沂岩. 多媒体技术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现状与策略研究[D].山西师范大学,2018.
[2] 狄晓艳. 部编本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现状及改进建议[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