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美国历史悠久的教育文化之精髓可用八个字概括:独立思想,自由精神。建构主义的核心思想恰恰体现了美国这种教育理念,认为学生不是简单被动地接收信息,而是主动地建构知识的意义,以学生为中心进行教学。美国课堂往往给人有一种生动活泼、轻松愉悦的感觉,但是这只是美国教育的一方面,美国教育尤其是小学教育,同样也注重基础知识的学习。通过课堂上师生之间的言语互动作为主要的可观察对象则为我们直接了解美国教学方式架起了桥梁,通过仔细研究某一堂课,可以以小见大,从建构主义的视角对美国教学方式进行深入了解。
一、建构主义下的师生互动
1.关于学习的含义
学习是获取知识的过程。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1] 建构主义的核心跟我们现在强调的素质教育有异曲同工之妙,最直接的体现就是师生在课堂上的言语互动行为。
2.学习方法
建构主义提倡在教师指导下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也就是说,既强调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又兼顾注重教师的指导作用,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和灌输者。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被灌输的对象。
学生要成为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就要求在学习过程中从以下几个方面发挥主体作用:① 要用探索法、发现法去建构知识的意义;② 在建构意义过程中要求学生主动去搜集并分析有关的信息和资料,对所学习的问题要提出各种假设并努力加以验证;③ 要把当前学习内容所反映的事物尽量和自己已经知道的事物相联系,并对这种联系加以认真的思考,“联系”与“思考”是意义构建的关键。如果能把联系与思考的过程与协作学习中的协商过程(即交流、讨论的过程)结合起来,则学生建构意义的效率会更高、质量会更好。协商有“自我协商”与“相互协商”(也叫“内部协商”与“社会协商”)两种,自我协商是指自己跟自己爭辩什么是正确的,相互协商则指学习小组内部相互之间的讨论与辩论。
3.课堂教学言语行为互动研究——FISA课堂师生互动分类系统
课堂教学是教育活动的核心内容,课堂教学是在课堂的情境下,以教师、学生作为对话的主体,以言语作为主要的交流方式,以人的自由自觉发展为终极取向的教育活动。[2] 换言之,课堂教学就是由教师与学生的言语行为互动构成的,言语行为作为课堂中最主要的教学行为,占所有教学行为的80%左右 [3],是课程教学方式或教学理念的最直接体现。
课堂言语行为早在19世纪初国外就已开始研究,其中比较有名的是弗兰德斯的课堂教学师生言语行为分类的研究。他将课堂言语行为分为十类,具体见表1。
表1前7类是教师言语,第8到第9类是学生言语,第10类是记录课堂上出现的安静或混乱状态。课堂观察人员就观察教师目前发生的言语互动行为,选择适当的代码记录下来,记录的时间间隔大约是每3秒划记一次,速度须尽量保持稳定。[4]
二、弗兰德斯的课堂教学师生言语行为互动分析系统数据分析
本研究选取美国威斯康星州弗兰克小学(Frank Elementary School,Wisconsin)三年级的一节数学课为案例。
教学环境:墙上有三维图形及其名称、黑人英雄的历史、几何图形的名称、“雷克西亚,生日快乐”, 没有讲台,教室中央有一个公共圆桌,上面放有教学工具如字典等。
教师:2人,班主任和助教,本节课由助教主讲,班主任辅导。
学生:16人,分为4个小组,分别为红组、蓝组、黄组、橙组。
教学流程:整节课35分钟左右。上午9:05上课回顾上节课内容;9:06开始学习射线、直线、线段、平行线、交叉线概念,并学习用身体演示出各种定义;9:30通过查阅、抄写字典了解数学概念,写完上交;9:38通过游戏“西蒙说”复习新学内容;9:40最后由教师总结本课内容。
1.课堂教学师生言语行为互动原始记录
表2是课堂教学师生言语行为互动原始记录表。
注:观察时按3秒为一时间单位,有时3秒内同时出现两个明显的言语动作,则两个都记录入内。对于本视频的观察限于言语互动,如果将教师提问后学生举手的动作算上的话,学生的言语行为会比本表中要多很多。
2. 互动行为矩阵分析表
矩阵分析表是根据表2的观察结果,每两个数字组合成一个坐标。例如开始第一组为(5,5),第二组为(5,5),第9组为(5,6),依此类推,除首尾两个数字只用一次外,其他均需用两次,共861个坐标,然后利用这些坐标,在10*10的矩阵上划记并予以加总后,制作出矩阵分析表,具体见表3。
表3显示,教师的话语比例为36.83%,学生的话语比例为4.83%,虽然教师言语比例远远超出学生言语比例,但是学生对教师问题的反馈很积极,次数也较频繁,学生的反馈大部分为肢体语言,表现为课堂上学生积极举手响应老师的问题。
3.课堂教学师生言语互动变量分析
表4是课堂教学师生言语互动变量分析表。
(1)教师话语比率,即教学时段内教师言语的比率。数据愈高,表示上课时教师言语的比率愈高。常模约为68,课例的教师话语比率为36.8,比率低于常模,说明在此课例中教师的言语比率较小,即课堂教学的话语权并未被教师牢牢把持,体现了开放、民主的教学风格。
(2)学生话语比率,即教学时段内学生言语的比率。数据愈高,表示上课时学生言语的比率愈高。常模为20,课例的学生话语比率为4.8,比例低于常模,说明学生发言频率低。产生原因可能与本节教学内容相关,主要以传授基本概念为主,且学生通过动作学习,学生的反馈大部分也是举手、做出直线、射线等动作通过肢体语言进行反馈,而非口头言语。
(3)教师间接影响与直接影响的比率,即教师采用间接影响的言语及时间与采用直接影响的言语及时间的比率。本课例的此比例为53.3,说明教师的间接影响远远大于直接影响。
(4)教师发问比率,即教师使用问题方式引导讨论的倾向比率。数据愈高,表示上课时教师愈常用问题引导讨论。其常模为26,此课例中教师发问比率为35.3。表明该教师善于使用问题引起激发学生学习动机,促进学生思考,并及时了解学生知识掌握的情况,这对于小学生来说尤为重要。
(5)教师话语—学生驱动比率,即教师对学生的观念和感觉加以反应的倾向。数据愈高,表示教师愈能响应学生的观念和感觉。常模为42,而课例中“教师话语—学生驱动”的比率达到了51.8,说明师生之间的言语互动远远超出常模,说明执教教师非常善于响应学生的观念和感觉,对学生的问题回答或主动言语能够给予非常及时的正向反馈,即学生回答完问题或主动言语后,能够首先对学生的言语加以接受或肯定,进而表扬其言语的合理性,并接下来马上对其发言进行引申与完善,使学生在第一时间得到教师的反馈解答,对于学生积极主动发言及大胆质疑问难都起到了正向强化的作用。
(6)学生话语—学生主动比率,即学生话语中由学生主动引发所占之比例,数据愈高,表示学生愈勇于主动表达自己的意见。常模为34,本例为0。这一点跟平时人们所理解的美国基础教育存在较大差异,自2002年1月8日总统布什签署了名为《 不让一个孩子落后 》的教育改革法案以后 [5],美国教育越来越重视基础知识的学习。
三、反思与启示
言语互动行为的研究越来越引起教育界相关人士的重视,因为这类研究获得的是第一线的证据,具备较强的说服力。本文选取的这节课,虽然学生积极主动发言(口头语言)的频数少,但是并不乏其参与自主探索的現象,持续半节课的查阅字典学习就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学习的过程,有助于学生强化记忆,深入理解,并且通过肢体语言学习几何名称的方式也很容易让学生接受与掌握,学习枯燥理论的同时不乏生动活泼。反观国内课堂学习,尤其是数学课的学习,往往缺乏趣味性和生动性,教师的讲解和习题练习成为学习的主要方式。通过此课例,我们可以学习以下几点。
1.教师的引导作用
教师应该激发学生发言积极性,带动课堂气氛,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探索式学习中。教师是整堂课的组织者和带动者,也是学生学习的引领者。一个好教师会授人以渔,而不仅仅是授人以鱼。一堂课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也是中心,将学生积极性调动起来,会使上课效果事半功倍。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应尽量用正向语言,准确而又生动的评价语言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课堂上,教师应以自然、真诚、恰当、温馨的语言,及时地、有针对性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学习,启发学生的智慧。
2.教学要生活化
教师应使教学内容生活化、趣味化。在课堂的设计与安排上,贴近生活,能使学生对枯燥的理论更容易理解和掌握。这也是国内教学,尤其是理科教学应该学习的,将身边的生活融进数学公式、物理定律中,对于年龄越小的学生这种教学方式就越显得重要。
3.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
教师应该给所有学生表达自己想法的机会,每一个学生都是平等的,都有获取知识的权利,教师应该给每个学生机会,不让一个孩子掉队。我国《 数学课程标准 》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这是数学教学也是所有教学的基本理念,伴随着新课程标准的提出,建立新型师生互动关系已不仅仅局限于理念,而是要付诸实践,这在我国尤为重要。
(作者单位:浙江师范大学非洲研究院,浙江 金华,321004)
参考文献:
[1]何克抗.建构主义——革新传统教学的理论基础[J].中学语文教学,2002(8).
[2]邱微,张捷.课堂教学师生言语行为的实证研究[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5).
[3]MOOR K D.Classroom teaching skills[M].New York:Mcgraw-Hill,1922:57.
[4]FLANDERS N A. Analyzing teaching behavior. MA: Addision-Wesley Publishing Company,1970.
[5]容宏新. 从美国基础教育改革给我们的思考[N].人民日报,2002-01-15.
一、建构主义下的师生互动
1.关于学习的含义
学习是获取知识的过程。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1] 建构主义的核心跟我们现在强调的素质教育有异曲同工之妙,最直接的体现就是师生在课堂上的言语互动行为。
2.学习方法
建构主义提倡在教师指导下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也就是说,既强调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又兼顾注重教师的指导作用,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和灌输者。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被灌输的对象。
学生要成为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就要求在学习过程中从以下几个方面发挥主体作用:① 要用探索法、发现法去建构知识的意义;② 在建构意义过程中要求学生主动去搜集并分析有关的信息和资料,对所学习的问题要提出各种假设并努力加以验证;③ 要把当前学习内容所反映的事物尽量和自己已经知道的事物相联系,并对这种联系加以认真的思考,“联系”与“思考”是意义构建的关键。如果能把联系与思考的过程与协作学习中的协商过程(即交流、讨论的过程)结合起来,则学生建构意义的效率会更高、质量会更好。协商有“自我协商”与“相互协商”(也叫“内部协商”与“社会协商”)两种,自我协商是指自己跟自己爭辩什么是正确的,相互协商则指学习小组内部相互之间的讨论与辩论。
3.课堂教学言语行为互动研究——FISA课堂师生互动分类系统
课堂教学是教育活动的核心内容,课堂教学是在课堂的情境下,以教师、学生作为对话的主体,以言语作为主要的交流方式,以人的自由自觉发展为终极取向的教育活动。[2] 换言之,课堂教学就是由教师与学生的言语行为互动构成的,言语行为作为课堂中最主要的教学行为,占所有教学行为的80%左右 [3],是课程教学方式或教学理念的最直接体现。
课堂言语行为早在19世纪初国外就已开始研究,其中比较有名的是弗兰德斯的课堂教学师生言语行为分类的研究。他将课堂言语行为分为十类,具体见表1。
表1前7类是教师言语,第8到第9类是学生言语,第10类是记录课堂上出现的安静或混乱状态。课堂观察人员就观察教师目前发生的言语互动行为,选择适当的代码记录下来,记录的时间间隔大约是每3秒划记一次,速度须尽量保持稳定。[4]
二、弗兰德斯的课堂教学师生言语行为互动分析系统数据分析
本研究选取美国威斯康星州弗兰克小学(Frank Elementary School,Wisconsin)三年级的一节数学课为案例。
教学环境:墙上有三维图形及其名称、黑人英雄的历史、几何图形的名称、“雷克西亚,生日快乐”, 没有讲台,教室中央有一个公共圆桌,上面放有教学工具如字典等。
教师:2人,班主任和助教,本节课由助教主讲,班主任辅导。
学生:16人,分为4个小组,分别为红组、蓝组、黄组、橙组。
教学流程:整节课35分钟左右。上午9:05上课回顾上节课内容;9:06开始学习射线、直线、线段、平行线、交叉线概念,并学习用身体演示出各种定义;9:30通过查阅、抄写字典了解数学概念,写完上交;9:38通过游戏“西蒙说”复习新学内容;9:40最后由教师总结本课内容。
1.课堂教学师生言语行为互动原始记录
表2是课堂教学师生言语行为互动原始记录表。
注:观察时按3秒为一时间单位,有时3秒内同时出现两个明显的言语动作,则两个都记录入内。对于本视频的观察限于言语互动,如果将教师提问后学生举手的动作算上的话,学生的言语行为会比本表中要多很多。
2. 互动行为矩阵分析表
矩阵分析表是根据表2的观察结果,每两个数字组合成一个坐标。例如开始第一组为(5,5),第二组为(5,5),第9组为(5,6),依此类推,除首尾两个数字只用一次外,其他均需用两次,共861个坐标,然后利用这些坐标,在10*10的矩阵上划记并予以加总后,制作出矩阵分析表,具体见表3。
表3显示,教师的话语比例为36.83%,学生的话语比例为4.83%,虽然教师言语比例远远超出学生言语比例,但是学生对教师问题的反馈很积极,次数也较频繁,学生的反馈大部分为肢体语言,表现为课堂上学生积极举手响应老师的问题。
3.课堂教学师生言语互动变量分析
表4是课堂教学师生言语互动变量分析表。
(1)教师话语比率,即教学时段内教师言语的比率。数据愈高,表示上课时教师言语的比率愈高。常模约为68,课例的教师话语比率为36.8,比率低于常模,说明在此课例中教师的言语比率较小,即课堂教学的话语权并未被教师牢牢把持,体现了开放、民主的教学风格。
(2)学生话语比率,即教学时段内学生言语的比率。数据愈高,表示上课时学生言语的比率愈高。常模为20,课例的学生话语比率为4.8,比例低于常模,说明学生发言频率低。产生原因可能与本节教学内容相关,主要以传授基本概念为主,且学生通过动作学习,学生的反馈大部分也是举手、做出直线、射线等动作通过肢体语言进行反馈,而非口头言语。
(3)教师间接影响与直接影响的比率,即教师采用间接影响的言语及时间与采用直接影响的言语及时间的比率。本课例的此比例为53.3,说明教师的间接影响远远大于直接影响。
(4)教师发问比率,即教师使用问题方式引导讨论的倾向比率。数据愈高,表示上课时教师愈常用问题引导讨论。其常模为26,此课例中教师发问比率为35.3。表明该教师善于使用问题引起激发学生学习动机,促进学生思考,并及时了解学生知识掌握的情况,这对于小学生来说尤为重要。
(5)教师话语—学生驱动比率,即教师对学生的观念和感觉加以反应的倾向。数据愈高,表示教师愈能响应学生的观念和感觉。常模为42,而课例中“教师话语—学生驱动”的比率达到了51.8,说明师生之间的言语互动远远超出常模,说明执教教师非常善于响应学生的观念和感觉,对学生的问题回答或主动言语能够给予非常及时的正向反馈,即学生回答完问题或主动言语后,能够首先对学生的言语加以接受或肯定,进而表扬其言语的合理性,并接下来马上对其发言进行引申与完善,使学生在第一时间得到教师的反馈解答,对于学生积极主动发言及大胆质疑问难都起到了正向强化的作用。
(6)学生话语—学生主动比率,即学生话语中由学生主动引发所占之比例,数据愈高,表示学生愈勇于主动表达自己的意见。常模为34,本例为0。这一点跟平时人们所理解的美国基础教育存在较大差异,自2002年1月8日总统布什签署了名为《 不让一个孩子落后 》的教育改革法案以后 [5],美国教育越来越重视基础知识的学习。
三、反思与启示
言语互动行为的研究越来越引起教育界相关人士的重视,因为这类研究获得的是第一线的证据,具备较强的说服力。本文选取的这节课,虽然学生积极主动发言(口头语言)的频数少,但是并不乏其参与自主探索的現象,持续半节课的查阅字典学习就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学习的过程,有助于学生强化记忆,深入理解,并且通过肢体语言学习几何名称的方式也很容易让学生接受与掌握,学习枯燥理论的同时不乏生动活泼。反观国内课堂学习,尤其是数学课的学习,往往缺乏趣味性和生动性,教师的讲解和习题练习成为学习的主要方式。通过此课例,我们可以学习以下几点。
1.教师的引导作用
教师应该激发学生发言积极性,带动课堂气氛,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探索式学习中。教师是整堂课的组织者和带动者,也是学生学习的引领者。一个好教师会授人以渔,而不仅仅是授人以鱼。一堂课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也是中心,将学生积极性调动起来,会使上课效果事半功倍。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应尽量用正向语言,准确而又生动的评价语言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课堂上,教师应以自然、真诚、恰当、温馨的语言,及时地、有针对性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学习,启发学生的智慧。
2.教学要生活化
教师应使教学内容生活化、趣味化。在课堂的设计与安排上,贴近生活,能使学生对枯燥的理论更容易理解和掌握。这也是国内教学,尤其是理科教学应该学习的,将身边的生活融进数学公式、物理定律中,对于年龄越小的学生这种教学方式就越显得重要。
3.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
教师应该给所有学生表达自己想法的机会,每一个学生都是平等的,都有获取知识的权利,教师应该给每个学生机会,不让一个孩子掉队。我国《 数学课程标准 》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这是数学教学也是所有教学的基本理念,伴随着新课程标准的提出,建立新型师生互动关系已不仅仅局限于理念,而是要付诸实践,这在我国尤为重要。
(作者单位:浙江师范大学非洲研究院,浙江 金华,321004)
参考文献:
[1]何克抗.建构主义——革新传统教学的理论基础[J].中学语文教学,2002(8).
[2]邱微,张捷.课堂教学师生言语行为的实证研究[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5).
[3]MOOR K D.Classroom teaching skills[M].New York:Mcgraw-Hill,1922:57.
[4]FLANDERS N A. Analyzing teaching behavior. MA: Addision-Wesley Publishing Company,1970.
[5]容宏新. 从美国基础教育改革给我们的思考[N].人民日报,2002-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