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生直播带货,让流量向知识靠拢

来源 :莫愁·时代人物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jw33547169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许知远

  2019年,随着电商主播李佳琦、薇娅等人的走红,直播带货成为了电商标配。许知远也“壮起胆”来,开启直播带货,销售他的文化产品,他说:“我喝了两瓶啤酒才敢上这个直播。”

困境中寻找出路


  在“单向空间”书店的直播间里,许知远戴着黑框眼镜,红着脸,因为紧张,松开了黑色衬衣顶扣……直播前,从来没有用过淘宝的许知远,在后台不停地喝着矿泉水,像极了害怕登台表演的临时演员。
  其实这并不是许知远第一次进入直播间。2019年9月,财经作家吴晓波带着许知远去杭州体验直播。许知远本来很憧憬这种体验,最后却落荒而逃。事后他说:“我一下子很疲倦,很厌倦,不适合干这种事情。”
  2019年12月18日,许知远走进薇娅的直播间,再次开启了他的直播生涯。走进直播间时,许知远不停地说:“我觉得直播是一件很奇怪的事情。”显然,对于此前只会埋头写书的他来说,直播卖货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接下来的20分钟,他坐在薇娅的左手边,目睹了自有品牌的文艺范日历“单向历”两次上架补货、瞬间销售9500多本。许知远大叫自己“被震晕了”,直呼“这是什么情况”,并对着镜头外的工作人员感慨:“我突然觉得,我找到了人生的新方向……”
  直播结束之后,有人在现场问他的感想,仍在兴奋中的许知远一连说了几次“挺好玩的” 。
  谁曾想到,几十天后,一场疫情将独立书店拖入了生死存亡之境,“单向空间”每日销量不足15本。为了缓解书店的生存压力,许知远再次走到了直播间的镜头前。
  再次尝试直播前,许知远很亢奋,也很担扰。一边薇娅直播间里的成交量让他振奋,认为找到了独立书店存活的出路;而另一边却也让他不得不担心,在这个小屏阅读的大环境里,是否还会有人参与到实体书店直播中来。在不安情绪的困扰下,他不停地修改直播串词,不停地给薇娅打电话商讨各种细节。当一切准备妥当时,许知远才发现,自己已经两天一夜没出过门,快餐盒等垃圾扔得到处都是。
  2020年3月9日晚8点,以“单向空间”淘宝旗舰店为主会场,另五家书店为分会场的直播准时开播,当期的主题是“保卫独立书店”。直播的主打产品是一款价值150元的“盲盒”,里面有一本书加手账本、书签等文创产品,售价99元。在持续95分钟的直播里,加上薇娅、高晓松、叶蓓等人的助阵,销售额突破70万元。

勇敢无畏的知识分子


  在这场直播中,许知远无疑是成功的。有人说这是知识分子向流量低头。许知远反问:“他们为什么不理解成流量向知识分子靠拢呢?”
  许知远受父亲影响,从小就爱看书。1985年父亲从军队转业到铁路系统下的建筑单位,举家迁到北京。父亲是一名军人,而且爱读书,家里堆满了各种书籍。一次,许知远在旧书摊里淘到一本《上下五千年》的连环画,爱不释手,蹲在地上就看,临近中午也不曾挪动。父亲见他喜欢,掏出身上仅有的钱给他买了这本书,高兴的许知远蹦蹦跳跳地随着父亲饿着肚子回家。
  阅读让许知远的思维得到了开拓,他自1998年起为《三联生活周刊》《新周刊》《书城》《21世纪经济报道》等报刊撰稿,文风犀利。后来,他又先后任《PC Life》执行主编、中国先生网主编、e龙网内容总监。
  2005年,许知远和几个志同道合的伙伴一起创办了“单向街图书馆”,后改为“单向空间”。在学校的时候,许知远经常去北京大学南门的“风入松书店”看书。这个由北大副教授王炜等人开办的书店,给学生时期的他带来精神启蒙。每当书店里举行沙龙活动或新书首发时,总能在现场看到许知远。多年后,许知远在直播里评价独立书店:“我觉得,他们的书店都像是城市里可以呼吸的小空间,年轻人可以在里面受到思想的感染,这是一件特别美妙的事情。”

不像商人的创业者


  “单向空间”承载着许知远的梦,那是一间有格调、有品质的獨立书店。每天清晨,许知远会骑着一辆破旧的自行车,从住所晃悠到书店,若无其事地把车停在门口,堵住客人进出的路。之后,他会雷打不动地坐在书店里的固定位置,开始写作。2019年12月他的新著《青年变革者:梁启超(1873-1898)》就是在这种状态下完成的。
许知远

  许知远经常说自己是一个不像商人的创业者。2013年,“单向空间”拿到数千万美元投资。几位媒体人四面出击,推出“微在”新媒体。结果到了2015年10月,“单向空间”账面上只剩下50万元,给员工发工资都变得困难,那是许知远第一次遇到创业危机。好在,2016年,在几个创始人主导下,他们拆分“微在”媒体业务,独立成一家公司(北京微在文化有限公司),完成了A轮的1000万元融资。
  这些年,许知远在无数次成功与失败中反复地跌倒爬起,与时代的洪流一同前进,身上的棱角也越磨越平。从开始创业的第一天起,合伙人提出第一个要求就是:“许知远,你不能无缘无故地消失。”从此他再也不能随心所欲地把自己藏进欧洲某座小镇,或是美国某座图书馆。下属任何一个电话,都可能打乱他接下来一周甚至一年的行程。因为他已经不是孤家寡人,一群人指望着他吃饭,他的事业,也早已不是他一个人的事业。
  中年的许知远开始理解父亲常说的:“成人不自在,自在不成人。”就像他在《十三邀》中曾经这样介绍自己:“我是一个不太靠谱的作家,试图去捕捉时代的精神,却又厌恶流行的情绪;一个勉强的创业者,努力获得商业上的成功,却又不完全相信商业上的逻辑。”
  编辑 钟健[email protected]
其他文献
陈强“戴着棉手套绣花”  1992年出生的陈强,是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免疫规划所的一名检验技师,得知湖北各地病毒核酸检测人员紧缺后,他第一时间报名。  大年初二,陈强从老家温州返回南京待命,他没有告诉父母自己要去湖北抗疫。这是陈强在免疫规划所工作的第五年,此前,他已经两次请战,第三次,终于被纳入江苏对口黄石志愿队的应急检验队。  大年初五,陈强接到出发的命令。作为江苏省第一批支援黄石的医疗队伍,
期刊
在同一条奔涌的河流里,年轻人,就是中国的后浪。时间之河川流不息,每一代青年都有自己的际遇和机缘,都要在自己所处的时代坐标上谋划人生、创造历史。“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  青春由磨砺而出彩,人生因奋斗而升华。他们积累着保护世界的力量,展现着新一代青年的风采。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今年是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的收官之年,也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
期刊
李雨泽一张照片的力量  新华社江苏分社全媒体报道中心副主任、“江苏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李雨泽,是名85后。他采拍的新闻图片两次入围世界新闻摄影大赛(荷赛)奖,两次获得人民摄影金镜头奖,八次获得江苏省新闻奖金奖、银奖。面对荣誉,李雨泽坦言,学生时代的他学习成绩并不好,对未来很迷茫,是新闻摄影让他找到了人生的目标。  2007年,李雨泽就读于大连医科大学摄影系。大学时,他跟着老师去山西参加平遥国际摄影
期刊
崔蕴  2020年1月,“大国工匠2019年度人物”经层层筛选最终揭晓,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一院运载火箭总装总测技能大师崔蕴榜上有名。崔蕴痴迷火箭40年,在业内被誉为“拼命三郎”。他从一名普通的火箭装配工成长为国家级技能大师,更凭借着严谨、忠诚带出了一支过硬的队伍。死里逃生,从毒雾中拣回一条命  “作为一名中国航天人,要有为国奉献的精神,更要有持之以恒、潜心钻研、默默耕耘的情怀。”崔蕴豪迈地说
期刊
於若飞  和大多数男孩一样,90后於若飞从小也有一个英雄梦——扶危济困、心怀天下。这颗种子在他内心深深扎根。2012年他作为志愿者参与甘肃省定西市岷县特大冰雹山洪泥石流灾害救援,此后,於若飞与蓝天救援队结下不解之缘,在自然灾害抢险救灾现场、各种防险自救教育中不断成长。加入救援队伍  2012年5月,於若飛的老家岷县发生特大冰雹山洪泥石流灾害,他心急如焚。当时,正就读于西安外事学院的他,征求父母意见
期刊
在喧闹的人群中,是不會寻找到诗意的。诗意必须要回到自己,要么一个人站在一棵树下寻找绿意,要么你就是一棵树,诗意的本质,是安静中的蓬勃。  活在一群狐朋狗友中,是不容易有诗意的。世俗的吃喝玩乐,只能养成世俗的情趣和情绪。诗意的圈子,二三人足矣,彼此赏心,却从不腻在一起。  距离是诗意的一部分,所有隔着距离的情感才会美。  大自然里最诗意的画面都是安静的。  喧嚣和躁动是美的大敌。内心宕动的生命,形体
期刊
束从轩  因为举办了一场只花费200元的发布会,安徽老乡鸡餐饮有限公司董事长束从轩登上了微博热搜榜。2015 年之前他还是一副“端着”的霸道总裁模样,在与员工的相处中总是不苟言笑。直到他的儿子束小龙接班后,他才开始放飞自我,成为创业者出圈的典范。当“洋味”遇到“土味”  束从轩与鸡的缘分最早可以追溯到1982年。退伍后的束从轩拿着家里仅有的几百元,买了1000只鸡苗,建立了家庭孵化农场。那个年代,
期刊
現代的促销手段五花八门,聪明的商家除了在广告画面和文字上下足功夫,更是另辟蹊径地开发出了感官营销。商家利用人的听觉、嗅觉,潜移默化地影响着顾客的消费行为和习惯,不仅给顾客带来舒适的消费体验,更是最大化了自己的利润。听觉影响消费决策  消费场所里的音乐通常被用来营造一种整体氛围。由于人脑对声音的处理方式,音量的强弱对整个感官系统有着显著影响。具体地说,当音乐在环境里被播放时,声波被内耳转化为神经脉冲
期刊
彭德怀宴请护矿有功之臣  1949年10月下旬,彭德怀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司令员身份率部来到甘肃酒泉。他非常关心进步知识分子的护矿斗争,一来就向当时的中共驻玉门军事总代表康世恩了解情况。  康世恩介绍说:“玉门解放前,国民党西北公署准备对玉门油田实施破坏,国民党政府资源委员会中国公司协理兼甘青分公司经理邹明是进步知识分子,在孙越崎的指挥下,邹明坚决地开展了護矿斗争,把一个完整的油矿交给了人民
期刊
张华在为动车检修  在中国,每天有数千列动车在奔驰。一列动车组列车的机电零部件有几万个,通过检修保证其安全运行是人命关天的大事。上海铁路局动车组“诊断工程师”张华,练就了一对“顺风耳”,他只要绕着动车车组车头转上两圈,“听诊”车头各部位风机的转动有无异响,就能判断出存在的故障。学习动车诊断技术  今年43岁的张华,出生在江苏苏州一个工人家庭。1997年,他从苏州铁路机械学校毕业后,分配到上海铁路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