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9年,随着电商主播李佳琦、薇娅等人的走红,直播带货成为了电商标配。许知远也“壮起胆”来,开启直播带货,销售他的文化产品,他说:“我喝了两瓶啤酒才敢上这个直播。”
困境中寻找出路
在“单向空间”书店的直播间里,许知远戴着黑框眼镜,红着脸,因为紧张,松开了黑色衬衣顶扣……直播前,从来没有用过淘宝的许知远,在后台不停地喝着矿泉水,像极了害怕登台表演的临时演员。
其实这并不是许知远第一次进入直播间。2019年9月,财经作家吴晓波带着许知远去杭州体验直播。许知远本来很憧憬这种体验,最后却落荒而逃。事后他说:“我一下子很疲倦,很厌倦,不适合干这种事情。”
2019年12月18日,许知远走进薇娅的直播间,再次开启了他的直播生涯。走进直播间时,许知远不停地说:“我觉得直播是一件很奇怪的事情。”显然,对于此前只会埋头写书的他来说,直播卖货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接下来的20分钟,他坐在薇娅的左手边,目睹了自有品牌的文艺范日历“单向历”两次上架补货、瞬间销售9500多本。许知远大叫自己“被震晕了”,直呼“这是什么情况”,并对着镜头外的工作人员感慨:“我突然觉得,我找到了人生的新方向……”
直播结束之后,有人在现场问他的感想,仍在兴奋中的许知远一连说了几次“挺好玩的” 。
谁曾想到,几十天后,一场疫情将独立书店拖入了生死存亡之境,“单向空间”每日销量不足15本。为了缓解书店的生存压力,许知远再次走到了直播间的镜头前。
再次尝试直播前,许知远很亢奋,也很担扰。一边薇娅直播间里的成交量让他振奋,认为找到了独立书店存活的出路;而另一边却也让他不得不担心,在这个小屏阅读的大环境里,是否还会有人参与到实体书店直播中来。在不安情绪的困扰下,他不停地修改直播串词,不停地给薇娅打电话商讨各种细节。当一切准备妥当时,许知远才发现,自己已经两天一夜没出过门,快餐盒等垃圾扔得到处都是。
2020年3月9日晚8点,以“单向空间”淘宝旗舰店为主会场,另五家书店为分会场的直播准时开播,当期的主题是“保卫独立书店”。直播的主打产品是一款价值150元的“盲盒”,里面有一本书加手账本、书签等文创产品,售价99元。在持续95分钟的直播里,加上薇娅、高晓松、叶蓓等人的助阵,销售额突破70万元。
勇敢无畏的知识分子
在这场直播中,许知远无疑是成功的。有人说这是知识分子向流量低头。许知远反问:“他们为什么不理解成流量向知识分子靠拢呢?”
许知远受父亲影响,从小就爱看书。1985年父亲从军队转业到铁路系统下的建筑单位,举家迁到北京。父亲是一名军人,而且爱读书,家里堆满了各种书籍。一次,许知远在旧书摊里淘到一本《上下五千年》的连环画,爱不释手,蹲在地上就看,临近中午也不曾挪动。父亲见他喜欢,掏出身上仅有的钱给他买了这本书,高兴的许知远蹦蹦跳跳地随着父亲饿着肚子回家。
阅读让许知远的思维得到了开拓,他自1998年起为《三联生活周刊》《新周刊》《书城》《21世纪经济报道》等报刊撰稿,文风犀利。后来,他又先后任《PC Life》执行主编、中国先生网主编、e龙网内容总监。
2005年,许知远和几个志同道合的伙伴一起创办了“单向街图书馆”,后改为“单向空间”。在学校的时候,许知远经常去北京大学南门的“风入松书店”看书。这个由北大副教授王炜等人开办的书店,给学生时期的他带来精神启蒙。每当书店里举行沙龙活动或新书首发时,总能在现场看到许知远。多年后,许知远在直播里评价独立书店:“我觉得,他们的书店都像是城市里可以呼吸的小空间,年轻人可以在里面受到思想的感染,这是一件特别美妙的事情。”
不像商人的创业者
“单向空间”承载着许知远的梦,那是一间有格调、有品质的獨立书店。每天清晨,许知远会骑着一辆破旧的自行车,从住所晃悠到书店,若无其事地把车停在门口,堵住客人进出的路。之后,他会雷打不动地坐在书店里的固定位置,开始写作。2019年12月他的新著《青年变革者:梁启超(1873-1898)》就是在这种状态下完成的。
许知远经常说自己是一个不像商人的创业者。2013年,“单向空间”拿到数千万美元投资。几位媒体人四面出击,推出“微在”新媒体。结果到了2015年10月,“单向空间”账面上只剩下50万元,给员工发工资都变得困难,那是许知远第一次遇到创业危机。好在,2016年,在几个创始人主导下,他们拆分“微在”媒体业务,独立成一家公司(北京微在文化有限公司),完成了A轮的1000万元融资。
这些年,许知远在无数次成功与失败中反复地跌倒爬起,与时代的洪流一同前进,身上的棱角也越磨越平。从开始创业的第一天起,合伙人提出第一个要求就是:“许知远,你不能无缘无故地消失。”从此他再也不能随心所欲地把自己藏进欧洲某座小镇,或是美国某座图书馆。下属任何一个电话,都可能打乱他接下来一周甚至一年的行程。因为他已经不是孤家寡人,一群人指望着他吃饭,他的事业,也早已不是他一个人的事业。
中年的许知远开始理解父亲常说的:“成人不自在,自在不成人。”就像他在《十三邀》中曾经这样介绍自己:“我是一个不太靠谱的作家,试图去捕捉时代的精神,却又厌恶流行的情绪;一个勉强的创业者,努力获得商业上的成功,却又不完全相信商业上的逻辑。”
编辑 钟健[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