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叶圣陶先生说过:“生活就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没有丰富素材源泉的作文,就如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因此,笔者认为要指导学生写好作文,必须首先指导他们大量积累素材,让学生“腹中有物、心中有法、情有所感”,而后下笔撰作。
一、博览群书,积累写作素材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了六年制小学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45万字。由此可见,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十分重要,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广泛阅读课外书籍,具体做法有以下三种:
1.开展读书考级和交流活动
必读书目有计划地安排阅读和考核,选读书目鼓励学生自主选择,可以到学校图书室借阅,也可以自己适量购买,学生之间还可互相借阅。随后,在班级成立“读书角”,每周交流一次读后感或心得体会,使他们的收获日渐丰富起来。
2.通过摘抄和背诵进行“储蓄”
布置学生完成一定量的摘抄和背诵任务,内容由学生自己选择,或由同桌、组长提供。这样做自由度较大,还可以增强合作意识,有名言谚语,有大段的景物描写、人物描写、趣闻轶事等,并定期教师查或学生互查,查其抄录的数量、内容、质量等,大大地拓宽了学生的阅读面和知识面。
3.发挥老师的榜样示范作用
老师和学生共同阅读、共同提高,做到同悲同喜。可以针对学生的必读和选读书目,利用早读课或读书指导课组织学生交流自己的收获;可以及时向学生介绍并推荐自己看到的好文章、好新闻、好事迹。如在学完四年级课文《第一次抱母亲》后,我又向学生推荐了《爱的力量》等文章,让他们对母爱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写出的文章《我的好妈妈》充满真情实感。
二、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积累写作素材
喜爱活动是儿童的天性,只有在活动中才能提高学生欣赏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他们的情感体验才会深刻而持久。让学生在活动中多观察,教师进行必要的现场指导,纠正观察的不足及语言组织的不足,使学生及时、准确、生动地把观察到的事物写成文章,从而提高学生积累素材的能力。
如指导学生写一静物时,笔者没有在课堂上空谈写作技巧,而是带领学生走出校园观察池塘里的荷花,那娇嫩艳丽的花朵,青翠欲滴的荷叶,荷叶上闪闪发光的水珠,引起了学生的啧啧称赞。一学生忽然问道:“老师,怎么只见花和叶,却不见荷花的根呀?它是不是像水草一样漂浮在水面上的?”教师鼓励说:“你看一看不就明白了?”当这学生顺着主根触摸到淤泥,又从淤泥里挖出小藕时,兴奋之情溢于言表,岸上的同学也不禁欢呼雀跃。事后,一篇篇鲜活的、富有情趣的作文便跃然纸上。
三、参与社会实践,积累写作素材
为了让学生积累更丰富的素材,写出更贴近生活的作文,教师应鼓励并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这也是实行开放式作文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我们要鼓励学生干农活,充实生活,从劳动实践中获取写作素材。我们可以利用节假日鼓励学生在家中做力所能及的家务,和家长一起下农田干活,然后把观察到的内容写下来,不但能培养學生热爱劳动的美德,锻炼他们的自理能力,也可使他们了解父母的艰辛,养成爱劳动的习惯,同时也为写作提供了材料。
四、留心观察事物,积累写作素材
我们所处的环境,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着精彩的故事,周围的事、周围的物都是学生写作的活素材。培养学生坚持写日记的好习惯,不但可以培养学生对周围生活的敏锐观察力,而且学生能迅速地用语言文字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学生通过写日记,懂得了更加细心地去观察周围的事物和人,他们的思想在写日记的过程中得到良好的自我锤炼,并对生活、身边的人、周围的事物产生更多的理解和关爱。
1.引导观察,让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
勤于观察是写好日记的基础。因此,教会学生善于观察生活很重要。如观察四季变化、自然现象(风、雪、雨、雾等)、动物、植物、人的喜怒哀乐以及长相等。当然,教者的平等参与和示范也很重要。久而久之,学生渐渐养成了“处处留心皆素材”的观察习惯,成了生活的有心人,学生的日记资源就会源源不断。
2.指导取舍,使学生言之有物
日记的内容丰富广泛,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可以写,自己说的、做的、玩的可以写,愉快的事可写、伤心的事也可写,一件事可写、几件事也可写。因此,笔者认为应循序渐进地指导学生学会取舍日记内容,一方面可结合课上指导,另一方面可以进行课后个别点拨。这样,学生的日记越写越好,切实做到为积累写作素材服务。
法国雕塑家罗丹说:“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生活中处处存在动人之处。”对学生而言,作文素材俯拾皆是,我们教者只要鼓励学生博览群书,适时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和养成乐于坚持写日记的好习惯,学生那种“无话可说,无事可写”的尴尬局面就会得到改观,学生的写作水平也会得到显著的提高。
一、博览群书,积累写作素材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了六年制小学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45万字。由此可见,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十分重要,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广泛阅读课外书籍,具体做法有以下三种:
1.开展读书考级和交流活动
必读书目有计划地安排阅读和考核,选读书目鼓励学生自主选择,可以到学校图书室借阅,也可以自己适量购买,学生之间还可互相借阅。随后,在班级成立“读书角”,每周交流一次读后感或心得体会,使他们的收获日渐丰富起来。
2.通过摘抄和背诵进行“储蓄”
布置学生完成一定量的摘抄和背诵任务,内容由学生自己选择,或由同桌、组长提供。这样做自由度较大,还可以增强合作意识,有名言谚语,有大段的景物描写、人物描写、趣闻轶事等,并定期教师查或学生互查,查其抄录的数量、内容、质量等,大大地拓宽了学生的阅读面和知识面。
3.发挥老师的榜样示范作用
老师和学生共同阅读、共同提高,做到同悲同喜。可以针对学生的必读和选读书目,利用早读课或读书指导课组织学生交流自己的收获;可以及时向学生介绍并推荐自己看到的好文章、好新闻、好事迹。如在学完四年级课文《第一次抱母亲》后,我又向学生推荐了《爱的力量》等文章,让他们对母爱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写出的文章《我的好妈妈》充满真情实感。
二、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积累写作素材
喜爱活动是儿童的天性,只有在活动中才能提高学生欣赏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他们的情感体验才会深刻而持久。让学生在活动中多观察,教师进行必要的现场指导,纠正观察的不足及语言组织的不足,使学生及时、准确、生动地把观察到的事物写成文章,从而提高学生积累素材的能力。
如指导学生写一静物时,笔者没有在课堂上空谈写作技巧,而是带领学生走出校园观察池塘里的荷花,那娇嫩艳丽的花朵,青翠欲滴的荷叶,荷叶上闪闪发光的水珠,引起了学生的啧啧称赞。一学生忽然问道:“老师,怎么只见花和叶,却不见荷花的根呀?它是不是像水草一样漂浮在水面上的?”教师鼓励说:“你看一看不就明白了?”当这学生顺着主根触摸到淤泥,又从淤泥里挖出小藕时,兴奋之情溢于言表,岸上的同学也不禁欢呼雀跃。事后,一篇篇鲜活的、富有情趣的作文便跃然纸上。
三、参与社会实践,积累写作素材
为了让学生积累更丰富的素材,写出更贴近生活的作文,教师应鼓励并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这也是实行开放式作文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我们要鼓励学生干农活,充实生活,从劳动实践中获取写作素材。我们可以利用节假日鼓励学生在家中做力所能及的家务,和家长一起下农田干活,然后把观察到的内容写下来,不但能培养學生热爱劳动的美德,锻炼他们的自理能力,也可使他们了解父母的艰辛,养成爱劳动的习惯,同时也为写作提供了材料。
四、留心观察事物,积累写作素材
我们所处的环境,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着精彩的故事,周围的事、周围的物都是学生写作的活素材。培养学生坚持写日记的好习惯,不但可以培养学生对周围生活的敏锐观察力,而且学生能迅速地用语言文字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学生通过写日记,懂得了更加细心地去观察周围的事物和人,他们的思想在写日记的过程中得到良好的自我锤炼,并对生活、身边的人、周围的事物产生更多的理解和关爱。
1.引导观察,让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
勤于观察是写好日记的基础。因此,教会学生善于观察生活很重要。如观察四季变化、自然现象(风、雪、雨、雾等)、动物、植物、人的喜怒哀乐以及长相等。当然,教者的平等参与和示范也很重要。久而久之,学生渐渐养成了“处处留心皆素材”的观察习惯,成了生活的有心人,学生的日记资源就会源源不断。
2.指导取舍,使学生言之有物
日记的内容丰富广泛,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可以写,自己说的、做的、玩的可以写,愉快的事可写、伤心的事也可写,一件事可写、几件事也可写。因此,笔者认为应循序渐进地指导学生学会取舍日记内容,一方面可结合课上指导,另一方面可以进行课后个别点拨。这样,学生的日记越写越好,切实做到为积累写作素材服务。
法国雕塑家罗丹说:“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生活中处处存在动人之处。”对学生而言,作文素材俯拾皆是,我们教者只要鼓励学生博览群书,适时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和养成乐于坚持写日记的好习惯,学生那种“无话可说,无事可写”的尴尬局面就会得到改观,学生的写作水平也会得到显著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