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数学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在授予学生一定的知识、技能以及发展他们智力和创造力的同时,要维护和增进学生的心理健康,消除教学设计、评价和管理中一切有害于学生心理的不利因素,预防因此而导致的学生心理失常,使学生能在宽松、和谐、愉快的情境中,无过重心理压力的状态下学习,逐步形成健全的人格.
一、创设良好的课堂心育环境
课堂教学气氛可以影响学生的学习情绪.所以,在课堂教学中营造生动活泼的学习气氛,使学生在宽松、和谐的环境下学习,学生才有充分表达自己思想感情的机会.在教学中,教师应放下师道尊严,以豁达的胸怀去赏识学生,努力使自己在教学中面向全体学生.可采用启发诱导式、参与式进行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主体作用.多用“没关系,你能行”,“太好了,你真棒!”等鼓励性语言鼓励学生大胆质疑问难.如果问题有难度,应调动全班学生参与,集体讨论、自由发言,不分好中差一视同仁,积极创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在愉快的教学情境中学习知识,发展各种能力.
二、明确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
心理教育目标与知识、技能、思想教育目标一样,是教育目标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制定学期或学年教育计划时,应设计明确的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如:对于初中一年级心理健康教育目标要设计为:培养学生适应初中生活环境,克服对数学形象思维的依赖心理,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卫生习惯及纪律习惯,从而培养出自立、自强、自信等健康的心理品质.在教学中,我们也应该确立心理健康教育目标.如在讲授“勾股定理”一章时,我确立了这样的渗透目标:
1.勾股定理是反映自然界基本规律的一条重要结论,有着悠久的历史,在数学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勾股定理的发现、验证和应用蕴涵着丰富的文化价值.
2.利用拼图的方法验证勾股定理的内容,让学生经历观察、归纳、猜想、验证的数学发现过程,同时渗透数形结合原则.要求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完成此过程,给学生团结、合作的机会,让学生在合作和交流中体会到学习数学的快乐.
3.鼓励每一个学生阅读材料并查找一些历史资料,了解勾股定理的文化价值并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这样会使数学课堂打破单一的教学框架,做到自然知识和人文知识的完美结合,让学生体味出学习的乐趣和奥妙,使学生认识到学习数学是一种美的享受,进而喜欢数学.
三、挖掘心理健康教育素材
新课改教材中有许多内容是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好素材,教师应注意深入挖掘,以便更好地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如《实数》一章,主题图中呈现了正方形的拼图活动,说明无理数是客观存在的,而左下图又与几何中的勾股定理相结合,给出了画无理数的方法,不但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的趣味性和独特的美,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除此之外,在教学实践中我还进行了以下尝试:
1.“读一读”中“无理数的发现”,带给学生以激励和震撼,让他们感受到古人对数学的兴趣以及为使数学得以发展和完善而作出的巨大贡献,让学生感悟到对待问题要有持之以恒的毅力和坚持真理的品质.这些素材若能很好地利用,便可有效地培养学生严密的思维习惯和严谨的学习态度,无疑会促进学生学习心理品质的形成.
2.在讲《图形的平移与旋转》一章时,让学生动手操作和充分地想象、讨论,教给学生运动的观点,让学生体会到图象是可运动的,平移与旋转是现实世界运动变化最简洁的方式.
3.在呈现具体内容时,教科书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生动有趣的现实情景,如“电梯、辘轳”等,力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注意加强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努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应用意识.在教学中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态度,促进观察、分析、归纳、概括等逻辑能力和审美意识的发展.
四、确定评价导向,体验成功愉悦
学生参与的评价过程实质也是学习做人的过程.相互评价时,教师应引导学生学会运用分步肯定评价法,不要以一个完美无缺的答案作为评价结果的唯一标准.通过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帮助他们树立自尊、自信,鼓励他们自强、自立,同时也培养他们自己对人、对事客观公正,善于待人的品质.而自我评价实际上是一个自我反省的过程,通过评价进行自我调整、自我完善,从而提高学生做人的品质.
实践证明,通过数学学科渗透,融心理健康教育与教学为一体,是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健康心理的有效方式.数学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相互渗透、相互配合、相互促进,组成一个协调统一的教育整体,这种做法在突显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同时,能够使学生乐学、爱学,学生在掌握了必备知识的基础上心理品质得到完善,也必将为终身的健康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责任编辑 金 铃)
一、创设良好的课堂心育环境
课堂教学气氛可以影响学生的学习情绪.所以,在课堂教学中营造生动活泼的学习气氛,使学生在宽松、和谐的环境下学习,学生才有充分表达自己思想感情的机会.在教学中,教师应放下师道尊严,以豁达的胸怀去赏识学生,努力使自己在教学中面向全体学生.可采用启发诱导式、参与式进行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主体作用.多用“没关系,你能行”,“太好了,你真棒!”等鼓励性语言鼓励学生大胆质疑问难.如果问题有难度,应调动全班学生参与,集体讨论、自由发言,不分好中差一视同仁,积极创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在愉快的教学情境中学习知识,发展各种能力.
二、明确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
心理教育目标与知识、技能、思想教育目标一样,是教育目标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制定学期或学年教育计划时,应设计明确的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如:对于初中一年级心理健康教育目标要设计为:培养学生适应初中生活环境,克服对数学形象思维的依赖心理,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卫生习惯及纪律习惯,从而培养出自立、自强、自信等健康的心理品质.在教学中,我们也应该确立心理健康教育目标.如在讲授“勾股定理”一章时,我确立了这样的渗透目标:
1.勾股定理是反映自然界基本规律的一条重要结论,有着悠久的历史,在数学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勾股定理的发现、验证和应用蕴涵着丰富的文化价值.
2.利用拼图的方法验证勾股定理的内容,让学生经历观察、归纳、猜想、验证的数学发现过程,同时渗透数形结合原则.要求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完成此过程,给学生团结、合作的机会,让学生在合作和交流中体会到学习数学的快乐.
3.鼓励每一个学生阅读材料并查找一些历史资料,了解勾股定理的文化价值并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这样会使数学课堂打破单一的教学框架,做到自然知识和人文知识的完美结合,让学生体味出学习的乐趣和奥妙,使学生认识到学习数学是一种美的享受,进而喜欢数学.
三、挖掘心理健康教育素材
新课改教材中有许多内容是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好素材,教师应注意深入挖掘,以便更好地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如《实数》一章,主题图中呈现了正方形的拼图活动,说明无理数是客观存在的,而左下图又与几何中的勾股定理相结合,给出了画无理数的方法,不但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的趣味性和独特的美,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除此之外,在教学实践中我还进行了以下尝试:
1.“读一读”中“无理数的发现”,带给学生以激励和震撼,让他们感受到古人对数学的兴趣以及为使数学得以发展和完善而作出的巨大贡献,让学生感悟到对待问题要有持之以恒的毅力和坚持真理的品质.这些素材若能很好地利用,便可有效地培养学生严密的思维习惯和严谨的学习态度,无疑会促进学生学习心理品质的形成.
2.在讲《图形的平移与旋转》一章时,让学生动手操作和充分地想象、讨论,教给学生运动的观点,让学生体会到图象是可运动的,平移与旋转是现实世界运动变化最简洁的方式.
3.在呈现具体内容时,教科书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生动有趣的现实情景,如“电梯、辘轳”等,力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注意加强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努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应用意识.在教学中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态度,促进观察、分析、归纳、概括等逻辑能力和审美意识的发展.
四、确定评价导向,体验成功愉悦
学生参与的评价过程实质也是学习做人的过程.相互评价时,教师应引导学生学会运用分步肯定评价法,不要以一个完美无缺的答案作为评价结果的唯一标准.通过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帮助他们树立自尊、自信,鼓励他们自强、自立,同时也培养他们自己对人、对事客观公正,善于待人的品质.而自我评价实际上是一个自我反省的过程,通过评价进行自我调整、自我完善,从而提高学生做人的品质.
实践证明,通过数学学科渗透,融心理健康教育与教学为一体,是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健康心理的有效方式.数学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相互渗透、相互配合、相互促进,组成一个协调统一的教育整体,这种做法在突显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同时,能够使学生乐学、爱学,学生在掌握了必备知识的基础上心理品质得到完善,也必将为终身的健康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责任编辑 金 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