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语感,是语文水平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贯穿于语言文字分析、理解、体会、吸收全过程。小学生对语言刺激最为敏感,教师应该因势利导,采取多种形式,开展语感训练实践活动,引导学生积极进行诵读学习,在丰富的语言学习积累中感悟文章,激发情感,培养良好的语感。
关键词:语文 语感 教学 小学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言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 所谓语感就是通过理解能力、判断能力、联想能力等诸多因素,综合形成对语言文字的敏锐感知和迅速领悟的能力,敏锐的语感是学好语文的最重要条件,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文字语言的训练,我认为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 从生理学的角度看,作为少年儿童的小学生面对语言刺激特别敏感,他们的语言习惯和口腔肌肉运动都未定型,可塑性很大,这一时期是培养语感的最佳时期。那么,小学语文教师如何因势利导,在教学中正确有效地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呢?
一、以丰富多彩的诵读活动感悟语感
诵读是感受语文语言、训练语感的重要窗口,小学语文教材语言规范、文质兼美、情深意浓、内容丰富,也为语感训练提供了最好的的语言材料。因此,小学语文教学坚持“以读为本”,开展丰富多彩的诵读活动,使学生从中得到感悟。
1.朗读是训练语感的基本方式。学生朗读既要动眼,又要动耳,还要动口,更要动脑,全方面调动了学生的感应器官,让学生入情入境,品位文章意韵,表达情感体验。如《观潮》一课生动优美,课堂上安排学生采用自己喜欢的朗读方式体会"天下奇观"的浙江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感悟潮来前江面风平浪静,潮来时惊心动魄,潮过后余波奔涌。文章语言优美,句子变化错落有致,朗读令人如临其境。
2.默读是提高语感的重要途径。叶圣陶先生强调语感训练,必须引导学生推敲、揣摩、细细品味。默读可以提高学生阅读速度和品味能力,增强语感灵敏度。如《乡下人家》一文尽管学生对独特、迷人的乡下人家感兴趣,但是这篇“形散神不散”的散文,对于四年级学生而言,是陌生的,笔者认为应以默读和品味为主,从学生较熟悉的场景入手,引导学生自主探寻美,逐步感悟课文内涵,体会其意境。
3.灵活多样诵读方式是增强语感能力的有效手段。汉语的意蕴深刻,有时真可谓“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单凭一种诵读方式,无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师一味地繁琐的分析,也很难帮助学生达到理解课文的效果。因此,通过整体读、部分读、分角色读等多种形式读,激起学生读的兴趣。比如,在《桂林山水》一文的教学中,组织学生对课文开头“桂林山水甲天下 ”部分领读,分角色朗读桂林“山、水”特点,总读“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结尾部分。学生在读中体悟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与赞美之情,自己的心灵也受到了陶冶。根据不同体裁,不同情景,灵活选择诵读方式,对感悟语感事倍功半。
二、以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激发语感
小学生往往对单调的阅读缺乏兴趣,造成被动阅读,影响语感培养。只有采取生动活泼的教学手段,才能不断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
1.运用多媒体。多媒体教学集声、色、画、乐于一体,刺激学生的视听感官,在寓教于乐中,攫取语感思维能力。比如,《雅鲁藏布大峡谷》是一篇情趣盎然的说明文,学生对雅鲁藏布大峡谷是陌生的,可以播放轻柔舒缓的音乐,运用多媒体展示神奇而美丽的峡谷风光,拉近学生的距离。当学生声情并茂地读,沉浸在大自然鬼斧神工的惊叹和心中无比自豪与喜悦的感情之中,教学效果不言而喻。
2.现场情境演示。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组织教学现场情境演示,不但使学生学习兴趣盎然,学得主动,而且对课文的理解和语言感悟更为透切。比如在《尊严》一文教学时,选出三位学生扮演年轻人、杰克逊大叔及其女儿,对故事情节现场演示,在宽松的课堂氛围中,与文中人物进行情感交流,进而领悟什么是真正的尊严。
3.搭建读的平台。笔者在教学中搭建读的平台,培养学生敏锐、丰富、深切的语感。一是阅读推荐窗,及时向学生推荐优秀课外读物,如教《草船借箭》、《赤壁之战》之前,向学生推荐《三国演义》。二是阅读角。把教室后面角落设置为阅读角,书本多样,由学生自带互相借阅。三是阅读笔记。每个学生备有阅读笔记本,随时记录优美词句,经典篇章,写心得体会,学会运用语言,为语感积累打下基础。
三、以持之以恒的语言实践深化语感
语言的学习在于积累,需要在持之以恒的语言实践中吸取语言材料,感悟文章,培养语感。
1.教中深化。教读是小学语文教学最主要的内容,每一篇课文都值得去挖掘体昧。首先揣摩重点词句。如《泊船瓜洲》中“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字,既写出了春天景象的变化,又表达对春的喜爱。其次深切体味语境。如《记金华的双龙洞》中“随着山势,溪流时而宽,时而窄,时而缓,时而急,溪声也时时变换调子。” 这段话从走向、速度、声音三个方面描写溪流。此外,还启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辨析词语的感情色彩等形式擴展教材内容,培养语感。
2.练中深化。让学生练习改写、扩写、缩写、仿写等,读写结合,升华感悟。如《普罗米修斯》一文,普罗米修斯偷来火种造福人类,却接受宙斯的严惩,与同学们的期盼相违背。可安排学生改写故事结局,孩子用自己的方式还这位英雄一个丰满的原型。事实证明,改写能锻炼想象思维;抄写能积累写作素材;仿写能提高写作技巧;这些练习方式都能让学生在写作积累中形成主观的语感意识。
3.读的空间深化。注重深化扩大学生的语言活动范围,立足于课内,得益于课外,引导学生既要精读,也要泛读。“精”的教学能有效地帮助学生迅速掌握语言规律;“泛”的教学有助于学生对未知语言规律的感性认识。因此,拓展阅读空间,引导学生让语文走进生活,把学办事、学交往、学做人与运用语文,提高听、说、读、写的实践能力结合起来,开辟一片语言积累和感悟的新天地。
关键词:语文 语感 教学 小学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言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 所谓语感就是通过理解能力、判断能力、联想能力等诸多因素,综合形成对语言文字的敏锐感知和迅速领悟的能力,敏锐的语感是学好语文的最重要条件,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文字语言的训练,我认为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 从生理学的角度看,作为少年儿童的小学生面对语言刺激特别敏感,他们的语言习惯和口腔肌肉运动都未定型,可塑性很大,这一时期是培养语感的最佳时期。那么,小学语文教师如何因势利导,在教学中正确有效地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呢?
一、以丰富多彩的诵读活动感悟语感
诵读是感受语文语言、训练语感的重要窗口,小学语文教材语言规范、文质兼美、情深意浓、内容丰富,也为语感训练提供了最好的的语言材料。因此,小学语文教学坚持“以读为本”,开展丰富多彩的诵读活动,使学生从中得到感悟。
1.朗读是训练语感的基本方式。学生朗读既要动眼,又要动耳,还要动口,更要动脑,全方面调动了学生的感应器官,让学生入情入境,品位文章意韵,表达情感体验。如《观潮》一课生动优美,课堂上安排学生采用自己喜欢的朗读方式体会"天下奇观"的浙江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感悟潮来前江面风平浪静,潮来时惊心动魄,潮过后余波奔涌。文章语言优美,句子变化错落有致,朗读令人如临其境。
2.默读是提高语感的重要途径。叶圣陶先生强调语感训练,必须引导学生推敲、揣摩、细细品味。默读可以提高学生阅读速度和品味能力,增强语感灵敏度。如《乡下人家》一文尽管学生对独特、迷人的乡下人家感兴趣,但是这篇“形散神不散”的散文,对于四年级学生而言,是陌生的,笔者认为应以默读和品味为主,从学生较熟悉的场景入手,引导学生自主探寻美,逐步感悟课文内涵,体会其意境。
3.灵活多样诵读方式是增强语感能力的有效手段。汉语的意蕴深刻,有时真可谓“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单凭一种诵读方式,无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师一味地繁琐的分析,也很难帮助学生达到理解课文的效果。因此,通过整体读、部分读、分角色读等多种形式读,激起学生读的兴趣。比如,在《桂林山水》一文的教学中,组织学生对课文开头“桂林山水甲天下 ”部分领读,分角色朗读桂林“山、水”特点,总读“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结尾部分。学生在读中体悟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与赞美之情,自己的心灵也受到了陶冶。根据不同体裁,不同情景,灵活选择诵读方式,对感悟语感事倍功半。
二、以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激发语感
小学生往往对单调的阅读缺乏兴趣,造成被动阅读,影响语感培养。只有采取生动活泼的教学手段,才能不断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
1.运用多媒体。多媒体教学集声、色、画、乐于一体,刺激学生的视听感官,在寓教于乐中,攫取语感思维能力。比如,《雅鲁藏布大峡谷》是一篇情趣盎然的说明文,学生对雅鲁藏布大峡谷是陌生的,可以播放轻柔舒缓的音乐,运用多媒体展示神奇而美丽的峡谷风光,拉近学生的距离。当学生声情并茂地读,沉浸在大自然鬼斧神工的惊叹和心中无比自豪与喜悦的感情之中,教学效果不言而喻。
2.现场情境演示。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组织教学现场情境演示,不但使学生学习兴趣盎然,学得主动,而且对课文的理解和语言感悟更为透切。比如在《尊严》一文教学时,选出三位学生扮演年轻人、杰克逊大叔及其女儿,对故事情节现场演示,在宽松的课堂氛围中,与文中人物进行情感交流,进而领悟什么是真正的尊严。
3.搭建读的平台。笔者在教学中搭建读的平台,培养学生敏锐、丰富、深切的语感。一是阅读推荐窗,及时向学生推荐优秀课外读物,如教《草船借箭》、《赤壁之战》之前,向学生推荐《三国演义》。二是阅读角。把教室后面角落设置为阅读角,书本多样,由学生自带互相借阅。三是阅读笔记。每个学生备有阅读笔记本,随时记录优美词句,经典篇章,写心得体会,学会运用语言,为语感积累打下基础。
三、以持之以恒的语言实践深化语感
语言的学习在于积累,需要在持之以恒的语言实践中吸取语言材料,感悟文章,培养语感。
1.教中深化。教读是小学语文教学最主要的内容,每一篇课文都值得去挖掘体昧。首先揣摩重点词句。如《泊船瓜洲》中“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字,既写出了春天景象的变化,又表达对春的喜爱。其次深切体味语境。如《记金华的双龙洞》中“随着山势,溪流时而宽,时而窄,时而缓,时而急,溪声也时时变换调子。” 这段话从走向、速度、声音三个方面描写溪流。此外,还启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辨析词语的感情色彩等形式擴展教材内容,培养语感。
2.练中深化。让学生练习改写、扩写、缩写、仿写等,读写结合,升华感悟。如《普罗米修斯》一文,普罗米修斯偷来火种造福人类,却接受宙斯的严惩,与同学们的期盼相违背。可安排学生改写故事结局,孩子用自己的方式还这位英雄一个丰满的原型。事实证明,改写能锻炼想象思维;抄写能积累写作素材;仿写能提高写作技巧;这些练习方式都能让学生在写作积累中形成主观的语感意识。
3.读的空间深化。注重深化扩大学生的语言活动范围,立足于课内,得益于课外,引导学生既要精读,也要泛读。“精”的教学能有效地帮助学生迅速掌握语言规律;“泛”的教学有助于学生对未知语言规律的感性认识。因此,拓展阅读空间,引导学生让语文走进生活,把学办事、学交往、学做人与运用语文,提高听、说、读、写的实践能力结合起来,开辟一片语言积累和感悟的新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