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影响儿童牙科畏惧症的相关因素及防治办法。方法:采用合作行为级别评定表对68名儿童口腔科患者的临床治疗表现进行研究并登记D的相关因素。结果:不同性别儿童D发生率差别无统计学意义不同年龄、气质类型、口腔卫生状况、牙科治疗经历、父母态度的患儿D发生率差别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年龄、气质类型、口腔卫生状况、有无牙科不良经历、父母对待治疗的态度均是儿童D的影响因素。
关键词儿童牙科畏惧症心理干预行为管理防治
儿童牙科畏惧症(D)是指在儿童口腔疾病诊治过程中所出现的忧虑、紧张、害怕的心理状态在行为上表现为敏感性增高、耐受性降低、哭闹甚至拒绝治疗的现象。本文通过对68名儿童口腔科患者D的调查研究旨在找出相关的影响因素并对其防治进行探讨。
资料与方法
11年6~1月收治儿童牙科畏惧症患儿68例年龄~1岁其中男9例女1例。疾患均为下颌乳磨牙中龋无自发痛。排除患有精神疾病、智力发育障碍者。
研究方法:治疗前采取问卷式调查对患儿情况进行填表登记内容包括:性别、年龄、是否有牙科不良治疗经历、口腔卫生状况、儿童本身气质类型和父母对治疗的态度。口腔卫生状况由经治医生根据简化口腔卫生指数评定儿童气质类型和父母态度由同一医护人员通过观察主观判定。治疗后由诊治医生采用以体征为依据的Venham六级分类法进行评价。评分1级以上视为D患者。
应用P1.统计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用检验进行比较P<.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68例就诊患儿中D患儿558例发生率8.6。不同性别患儿之间D发生率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5)学龄前组(~6岁)和学龄组(7~1岁)D发生率分别为8657和776两者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5)。性格开朗活泼的患儿D发生率7679而性格内向胆怯9877后者明显高于前者两者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1)。见表1。
口腔卫生状况良好者D发生率79较差8651两者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5)。有不良牙科经历者D发生率9而没有不良牙科经历仅68两者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1)。家长对待治疗积极主动的患儿D发生率7811家长消极被动者D发生率高达986两者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5)。说明这个因素对于D的发生都具有不同程度的影响。见表。
讨论
儿童牙科畏惧症是指在儿童口腔疾病诊治过程中所出现的忧虑、紧张、害怕的心理状态在行为上表现为敏感性增高、耐受性降低、哭闹甚至拒绝治疗的现象。现阶段我国儿童口腔疾病的发病率高居不下而就诊率却不及1其中就诊合作问题是重要因素之一。本调查中我院儿童牙科患者D发生率86与其他调查基本一致。其中大多数1~级的可合作型(65)需强制措施完成治疗的~5级166。性格因素与精神状态也是D发生率不同的因素之一。过于敏感的人对痛刺激能产生强烈的反应而意志坚强情绪乐观的人更能忍受疼痛就很少发生D。正如本调查显示开朗活泼的儿童比内向胆怯者更容易接受口腔治疗。
本调查还显示患儿口腔卫生状况、有无不良牙科经历、患儿父母对待治疗的态度均可影响D的发生实际上这三方面是互为因果相辅相成的家庭环境对孩子行为有着重要影响。口腔卫生情况较好的患儿家长多数有很强的口腔卫生保健意识且具有良好的家教不溺爱使儿童有一定的自制力更容易与医护人员交流沟通。相反家长若不重视口腔保健对乳牙的治疗不认可孩子易患口腔疾病甚至不积极治疗就诊时病情往往较严重这样易引起治疗时疼痛造成不良牙科经历也就容易发生D恶性循环最终损害儿童口腔健康。所以口腔卫生情况好、没有不良牙科经历而且家长治疗态度积极主动的患儿D发生率较低。
患儿的心理干预及行为管理是有效预防D的手段。很多人认为儿科医生最重要的一点是要有耐心其实不然儿童口腔科的接诊技巧才是获得治疗成功的关键具有很强的专业性。笔者从临床实践中发现医生缺乏接诊技巧不能取得患儿信任合作是导致大量患儿不能得到有效治疗的重要原因之一。儿童口腔科医生应主动研究心理学并根据儿童心理、情感和思维特点采取相应的方法消除其恐惧心理并获得儿童治疗合作。
参考文献
1吴友农.概述牙科畏惧症[J].牙体牙髓牙周病学杂志,1997,7():199-1.
赵玮.如何获取儿童口腔初诊治疗的合作[J].中国实用口腔科杂志,8,1(5):7-7.
于海洋,蔡炜,江帆.大学生中牙科恐惧症的相关性研究[J].华西口腔医学杂志,5,(1):-5.
关键词儿童牙科畏惧症心理干预行为管理防治
儿童牙科畏惧症(D)是指在儿童口腔疾病诊治过程中所出现的忧虑、紧张、害怕的心理状态在行为上表现为敏感性增高、耐受性降低、哭闹甚至拒绝治疗的现象。本文通过对68名儿童口腔科患者D的调查研究旨在找出相关的影响因素并对其防治进行探讨。
资料与方法
11年6~1月收治儿童牙科畏惧症患儿68例年龄~1岁其中男9例女1例。疾患均为下颌乳磨牙中龋无自发痛。排除患有精神疾病、智力发育障碍者。
研究方法:治疗前采取问卷式调查对患儿情况进行填表登记内容包括:性别、年龄、是否有牙科不良治疗经历、口腔卫生状况、儿童本身气质类型和父母对治疗的态度。口腔卫生状况由经治医生根据简化口腔卫生指数评定儿童气质类型和父母态度由同一医护人员通过观察主观判定。治疗后由诊治医生采用以体征为依据的Venham六级分类法进行评价。评分1级以上视为D患者。
应用P1.统计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用检验进行比较P<.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68例就诊患儿中D患儿558例发生率8.6。不同性别患儿之间D发生率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5)学龄前组(~6岁)和学龄组(7~1岁)D发生率分别为8657和776两者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5)。性格开朗活泼的患儿D发生率7679而性格内向胆怯9877后者明显高于前者两者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1)。见表1。
口腔卫生状况良好者D发生率79较差8651两者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5)。有不良牙科经历者D发生率9而没有不良牙科经历仅68两者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1)。家长对待治疗积极主动的患儿D发生率7811家长消极被动者D发生率高达986两者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5)。说明这个因素对于D的发生都具有不同程度的影响。见表。
讨论
儿童牙科畏惧症是指在儿童口腔疾病诊治过程中所出现的忧虑、紧张、害怕的心理状态在行为上表现为敏感性增高、耐受性降低、哭闹甚至拒绝治疗的现象。现阶段我国儿童口腔疾病的发病率高居不下而就诊率却不及1其中就诊合作问题是重要因素之一。本调查中我院儿童牙科患者D发生率86与其他调查基本一致。其中大多数1~级的可合作型(65)需强制措施完成治疗的~5级166。性格因素与精神状态也是D发生率不同的因素之一。过于敏感的人对痛刺激能产生强烈的反应而意志坚强情绪乐观的人更能忍受疼痛就很少发生D。正如本调查显示开朗活泼的儿童比内向胆怯者更容易接受口腔治疗。
本调查还显示患儿口腔卫生状况、有无不良牙科经历、患儿父母对待治疗的态度均可影响D的发生实际上这三方面是互为因果相辅相成的家庭环境对孩子行为有着重要影响。口腔卫生情况较好的患儿家长多数有很强的口腔卫生保健意识且具有良好的家教不溺爱使儿童有一定的自制力更容易与医护人员交流沟通。相反家长若不重视口腔保健对乳牙的治疗不认可孩子易患口腔疾病甚至不积极治疗就诊时病情往往较严重这样易引起治疗时疼痛造成不良牙科经历也就容易发生D恶性循环最终损害儿童口腔健康。所以口腔卫生情况好、没有不良牙科经历而且家长治疗态度积极主动的患儿D发生率较低。
患儿的心理干预及行为管理是有效预防D的手段。很多人认为儿科医生最重要的一点是要有耐心其实不然儿童口腔科的接诊技巧才是获得治疗成功的关键具有很强的专业性。笔者从临床实践中发现医生缺乏接诊技巧不能取得患儿信任合作是导致大量患儿不能得到有效治疗的重要原因之一。儿童口腔科医生应主动研究心理学并根据儿童心理、情感和思维特点采取相应的方法消除其恐惧心理并获得儿童治疗合作。
参考文献
1吴友农.概述牙科畏惧症[J].牙体牙髓牙周病学杂志,1997,7():199-1.
赵玮.如何获取儿童口腔初诊治疗的合作[J].中国实用口腔科杂志,8,1(5):7-7.
于海洋,蔡炜,江帆.大学生中牙科恐惧症的相关性研究[J].华西口腔医学杂志,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