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的主渠道。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强化参与意识,充分调动和培养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全过程,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发展学习能力,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
一、注重培养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意识
创设问题情境。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有了问题,思维就有了方向;有了问题,思维才有动力。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探求知识的思维活动,总是由问题开始的,又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得到发展。创设问题情境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能打开思维的闸门,能使学生进入“心求通而未通,口欲言而未能”的境界。
如教学“认识几分之一”时,我创设两个小朋友分月饼的情境,让学生参与分饼的活动。把4个月饼分给两个小朋友,可以怎样分呢?哪种分法比较公平?为什么?我提出这一问题的目的是让学生建立“平均分”这一概念。接着问:把2个月饼平均分给两个小朋友,每人分几个?如果只有一个月饼呢?怎样分才能使这两个小朋友分得同样多呢?我之所以这样设计的目的是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体验数学的产物,从而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学习的兴趣。
重视学生的点滴成功。知识的获得来自思维活动的过程,学生一旦通过积极的思考,找到问题的答案,就会产生成功的喜悦,同时会更加激发学生对进一步学习的渴望,形成学习过程的动机。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经过努力所取得的点滴成功,都要给予积极的鼓励。教师在学生回答问题后,适时给予夸奖评价,会更加调动学生发言的积极性,讨论问题就会更加激烈,课堂学习氛围就会更加浓厚。如有一个基础较差的学生在上课时抢先回答,听了这个答案后,同学们都笑了。此时,作为教师,若加以批评或否定,无形就给了这位学生,尤其是基础差的学生以沉重的打击,同时也对后来发言的学生造成心理上的压力。于是我并没直接否定他的答案,只是从侧面点拨他。在他也觉察到答案中的错误后,我紧接着表扬了他积极勇敢发言。后来,这位学生上课发言更加积极,学习成绩也在逐步提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及时充分肯定学生的点滴成绩,使学生始终保持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
二、鼓励学生质疑,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在新知识教学的过程中,应尽可能组织学生参与求知的全过程,实现求知过程的主动化,这样可引导学生思考,促进学生积极参与学习。例如:我教学三解形面积计算时,先出示提纲:三角形面积与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有什么联系和区别?学生带着问题看书自学,得出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后,我问学生有什么疑问。有位学生问:为什么计算三角形面积公式要除以2 ?对于这疑难,在我的启发、引导下,学生通过一步步地探索,边操作,边观察、比较、讨论,终于通晓为什么要除以2 。这样的教学,能把知识与新问题联系起来,达到获取新知识的目的。
三、实践操作,为学生创造参与机会
在课堂教学中,还应创设一切机会让学生参与教学的全过程,引导学生探索知识的来龙去脉。例如学习梯形面积时,课前,我让每个学生准备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课堂上让学生拼一拼、摆一摆,看看能摆成以前学过的什么样的平面图形?通过拼摆及同桌间的互相讨论,学生们拼成了平行四边形,都能说出梯形的高相当于平行四边形的高,梯形的上底和下底之和刚好是平行四边形的底。这样,通过实践操作,学生很快地由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推导出梯形面积计算公式。在教学中努力创造机会让全体学生参与,激发其兴趣,使他们体验到“我也能学”的感觉,这就大大促进了学习效果。
四、联系生活实际,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在课堂教学中,可联系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际和科学知识去学习新知识,让学生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学起来自然有亲切感、真实感,容易调动学生积极性。例如教学一道四步计算应用题:“李老师买了2瓶墨水,每瓶1.4元;又买了3支钢笔,每支5.7元。他付出20元,应找回多少钱?”我先让学生独立练习,结果有一部分学生不能解答出来。于是我就拿来2瓶墨水,3支钢笔摆在桌上,并找来一些零钱,叫上三位学生上来扮演售货员和顾客。通过这一示范,大部分的学生都明白了怎样计算,争先恐后汇报自己所做的答案。这样的做法,把数学教学与学生生活实际密切地结合起来,使数学成为一门看得见、摸得着、用得上的学科,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责任编辑 罗峰
一、注重培养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意识
创设问题情境。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有了问题,思维就有了方向;有了问题,思维才有动力。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探求知识的思维活动,总是由问题开始的,又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得到发展。创设问题情境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能打开思维的闸门,能使学生进入“心求通而未通,口欲言而未能”的境界。
如教学“认识几分之一”时,我创设两个小朋友分月饼的情境,让学生参与分饼的活动。把4个月饼分给两个小朋友,可以怎样分呢?哪种分法比较公平?为什么?我提出这一问题的目的是让学生建立“平均分”这一概念。接着问:把2个月饼平均分给两个小朋友,每人分几个?如果只有一个月饼呢?怎样分才能使这两个小朋友分得同样多呢?我之所以这样设计的目的是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体验数学的产物,从而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学习的兴趣。
重视学生的点滴成功。知识的获得来自思维活动的过程,学生一旦通过积极的思考,找到问题的答案,就会产生成功的喜悦,同时会更加激发学生对进一步学习的渴望,形成学习过程的动机。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经过努力所取得的点滴成功,都要给予积极的鼓励。教师在学生回答问题后,适时给予夸奖评价,会更加调动学生发言的积极性,讨论问题就会更加激烈,课堂学习氛围就会更加浓厚。如有一个基础较差的学生在上课时抢先回答,听了这个答案后,同学们都笑了。此时,作为教师,若加以批评或否定,无形就给了这位学生,尤其是基础差的学生以沉重的打击,同时也对后来发言的学生造成心理上的压力。于是我并没直接否定他的答案,只是从侧面点拨他。在他也觉察到答案中的错误后,我紧接着表扬了他积极勇敢发言。后来,这位学生上课发言更加积极,学习成绩也在逐步提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及时充分肯定学生的点滴成绩,使学生始终保持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
二、鼓励学生质疑,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在新知识教学的过程中,应尽可能组织学生参与求知的全过程,实现求知过程的主动化,这样可引导学生思考,促进学生积极参与学习。例如:我教学三解形面积计算时,先出示提纲:三角形面积与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有什么联系和区别?学生带着问题看书自学,得出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后,我问学生有什么疑问。有位学生问:为什么计算三角形面积公式要除以2 ?对于这疑难,在我的启发、引导下,学生通过一步步地探索,边操作,边观察、比较、讨论,终于通晓为什么要除以2 。这样的教学,能把知识与新问题联系起来,达到获取新知识的目的。
三、实践操作,为学生创造参与机会
在课堂教学中,还应创设一切机会让学生参与教学的全过程,引导学生探索知识的来龙去脉。例如学习梯形面积时,课前,我让每个学生准备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课堂上让学生拼一拼、摆一摆,看看能摆成以前学过的什么样的平面图形?通过拼摆及同桌间的互相讨论,学生们拼成了平行四边形,都能说出梯形的高相当于平行四边形的高,梯形的上底和下底之和刚好是平行四边形的底。这样,通过实践操作,学生很快地由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推导出梯形面积计算公式。在教学中努力创造机会让全体学生参与,激发其兴趣,使他们体验到“我也能学”的感觉,这就大大促进了学习效果。
四、联系生活实际,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在课堂教学中,可联系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际和科学知识去学习新知识,让学生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学起来自然有亲切感、真实感,容易调动学生积极性。例如教学一道四步计算应用题:“李老师买了2瓶墨水,每瓶1.4元;又买了3支钢笔,每支5.7元。他付出20元,应找回多少钱?”我先让学生独立练习,结果有一部分学生不能解答出来。于是我就拿来2瓶墨水,3支钢笔摆在桌上,并找来一些零钱,叫上三位学生上来扮演售货员和顾客。通过这一示范,大部分的学生都明白了怎样计算,争先恐后汇报自己所做的答案。这样的做法,把数学教学与学生生活实际密切地结合起来,使数学成为一门看得见、摸得着、用得上的学科,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责任编辑 罗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