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当前小学教育心理健康问题已经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我国心理卫生专家认为 :心理健康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一个人的心理健康状态自我感觉良好,社会适应能力强,能够发挥更大的心理能量;二是指个人没有心理疾病。然而国家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组对随机抽取的3万名中小学生心理状况的科学检测发现,32%的学生有心理异常表现;又据某心理测检组检测,只有43%的中小学生自认为潮气蓬勃,27%的学生认为有心理问题。由此可见,部分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确实存在问题,已是不容回避、不争的事实。
关键词:小学生 心理健康含义 诱因 策略
《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的重要部分[1]。当代小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随着生活物质的提高,也给他们带来了诸多的心理问题。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个人认为造成他们心理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主要的因素是家庭环境、学习压力和教师的教育方法、以及现今社会的影响等。
一、心理健康的含义
心理健康,一般是指人的智力正常,情绪良好,个性健全,能适应环境,人际关系协调,心理行为符合年龄特征标准的心理状态[2]。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对自己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和客观的评价
2、有自信自立精神,有自我發展的心理动力
3、能和他人友好相处,善于协调人际关系
4、主动适应环境,顺应社会需要[2]
二、当代小学生不良心理现象的诱因
1.家庭层次的诱因
在我国,大部分家长由于受到根深蒂固的传统思想的影响以及对相关心理学知识的匮乏,从而不会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家长的品德修养、文化水平、教育方法以及家庭环境等条件对孩子有直接而重大的影响。
2.教师教育方法的诱因
目前,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学校教育一味地追求升学率,重视智育,轻视德育、体育;重视课内,轻视课外;重视尖子生,轻视后进生。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让孩子拥有健康的心理是教育工作者们神圣的职责,多数老师在教育学生的时候采用不恰当的教育方法,严重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使不少的学生产生了孤独、自卑的心理,从而自暴自弃。
3.社会层次的诱因
近年来,社会的进步、网络的发达对孩子的影响十分严重,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难免带来一些资本主义的精神污染和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而孩子们年龄较小,缺少一定是非辨别能力,但模仿性很强,这也造成一部分学生的非正常心理。此外,五六年级的小学生正处于“危险年龄”这个时期他们身高体重迅速增长,性成熟的时期开始了[3]。这个时期孩子们的思维有了显著的发展,但又过于片面性和主观性,是最容易产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时期。那么怎样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呢?
三、加强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
1.创建优质温馨的家庭环境
心理学家的研究告诉我们,孩子们需要在心理压力不在的情况下,才能够更好地发挥潜能[4]。故此家长要多与孩子亲近,创建温馨、民主的家庭氛围,让孩子大声地说出自己的想法见解,激励孩子去探索自己所不知的事物。
2.加强交流,了解学生
俄罗斯教育家乌申斯基说:“如果教育要从各方面培育人,那么他首先要在各方面了解学生[5]”师生关系影响着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这对于学生来说是影响他们一辈子的事情,远比成绩更重要。教师更应该懂得每一个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不可能复制出一样的学生。教育是引导心灵的艺术,是一个漫长、艰辛、幸福的过程[6]。
3.创造环境,多样教育
给孩子创造有利于学习的环境,除了日常的常规教育以外,还要注意在耳濡目染中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教育就好比一块肥沃的土地,只要教师能够开发耕耘,就能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让学生健康成长。学校方面也应重视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主动转变教学观念,积极储备心理辅导教师的优秀力量使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全面彻底的得到落实。
四、总结
人类的教育本就是一个长期的、重复的工作,而心理健康教育是其中一个重要的部分。在未来社会里不仅仅需要与众不同的智力水平、一技之长,更需要有良好的个性品质、道德行为等。现代教育不能没有心理健康教育,它时时处处渗透到学校教学工作的各个方面。由上述论点可见,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五、反思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不仅仅局限于学校教育,它更是一个系统工程。尽管孩子入学前受到家庭的一些影响,但这与学校教育阶段相比,则显得微乎其微,小学阶段的心理健康教育必将奠定孩子的心理健康基础,一个人的性格情绪、意志品质、人格、兴趣爱好及各种技能都将在这一阶段初步形成,人的潜能也将初步得到开发。我们只有从小抓起,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为孩子的未来打下坚持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教基一.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M].教育部,2012;
[2].张成.小学心理健康教育[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06;
[3].郭黎岩.小学生心理健康与辅导[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
[4]. 胡志海.小学生心理学[M].安徽合肥: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11;
[5].乌申斯基.人是教育的对象(上)[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
[6].廖秋莎.论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六大发展趋势[J].湖南: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4。
关键词:小学生 心理健康含义 诱因 策略
《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的重要部分[1]。当代小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随着生活物质的提高,也给他们带来了诸多的心理问题。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个人认为造成他们心理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主要的因素是家庭环境、学习压力和教师的教育方法、以及现今社会的影响等。
一、心理健康的含义
心理健康,一般是指人的智力正常,情绪良好,个性健全,能适应环境,人际关系协调,心理行为符合年龄特征标准的心理状态[2]。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对自己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和客观的评价
2、有自信自立精神,有自我發展的心理动力
3、能和他人友好相处,善于协调人际关系
4、主动适应环境,顺应社会需要[2]
二、当代小学生不良心理现象的诱因
1.家庭层次的诱因
在我国,大部分家长由于受到根深蒂固的传统思想的影响以及对相关心理学知识的匮乏,从而不会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家长的品德修养、文化水平、教育方法以及家庭环境等条件对孩子有直接而重大的影响。
2.教师教育方法的诱因
目前,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学校教育一味地追求升学率,重视智育,轻视德育、体育;重视课内,轻视课外;重视尖子生,轻视后进生。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让孩子拥有健康的心理是教育工作者们神圣的职责,多数老师在教育学生的时候采用不恰当的教育方法,严重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使不少的学生产生了孤独、自卑的心理,从而自暴自弃。
3.社会层次的诱因
近年来,社会的进步、网络的发达对孩子的影响十分严重,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难免带来一些资本主义的精神污染和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而孩子们年龄较小,缺少一定是非辨别能力,但模仿性很强,这也造成一部分学生的非正常心理。此外,五六年级的小学生正处于“危险年龄”这个时期他们身高体重迅速增长,性成熟的时期开始了[3]。这个时期孩子们的思维有了显著的发展,但又过于片面性和主观性,是最容易产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时期。那么怎样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呢?
三、加强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
1.创建优质温馨的家庭环境
心理学家的研究告诉我们,孩子们需要在心理压力不在的情况下,才能够更好地发挥潜能[4]。故此家长要多与孩子亲近,创建温馨、民主的家庭氛围,让孩子大声地说出自己的想法见解,激励孩子去探索自己所不知的事物。
2.加强交流,了解学生
俄罗斯教育家乌申斯基说:“如果教育要从各方面培育人,那么他首先要在各方面了解学生[5]”师生关系影响着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这对于学生来说是影响他们一辈子的事情,远比成绩更重要。教师更应该懂得每一个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不可能复制出一样的学生。教育是引导心灵的艺术,是一个漫长、艰辛、幸福的过程[6]。
3.创造环境,多样教育
给孩子创造有利于学习的环境,除了日常的常规教育以外,还要注意在耳濡目染中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教育就好比一块肥沃的土地,只要教师能够开发耕耘,就能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让学生健康成长。学校方面也应重视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主动转变教学观念,积极储备心理辅导教师的优秀力量使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全面彻底的得到落实。
四、总结
人类的教育本就是一个长期的、重复的工作,而心理健康教育是其中一个重要的部分。在未来社会里不仅仅需要与众不同的智力水平、一技之长,更需要有良好的个性品质、道德行为等。现代教育不能没有心理健康教育,它时时处处渗透到学校教学工作的各个方面。由上述论点可见,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五、反思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不仅仅局限于学校教育,它更是一个系统工程。尽管孩子入学前受到家庭的一些影响,但这与学校教育阶段相比,则显得微乎其微,小学阶段的心理健康教育必将奠定孩子的心理健康基础,一个人的性格情绪、意志品质、人格、兴趣爱好及各种技能都将在这一阶段初步形成,人的潜能也将初步得到开发。我们只有从小抓起,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为孩子的未来打下坚持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教基一.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M].教育部,2012;
[2].张成.小学心理健康教育[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06;
[3].郭黎岩.小学生心理健康与辅导[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
[4]. 胡志海.小学生心理学[M].安徽合肥: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11;
[5].乌申斯基.人是教育的对象(上)[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
[6].廖秋莎.论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六大发展趋势[J].湖南: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