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手工教育活动中材料的选择与利用

来源 :小学科学·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JWLM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幼儿园手工活动是指幼儿运用一些物质材料,如纸、泥等,用手和一些简单的工具,通过撕、剪、贴、捏等手段,制作成平面或立体的物体形象的艺术形式。它主要有泥工、纸工、自制玩具三种类型。对于中班的孩子来说,他们的手部力量和审美能力经过一学年的积累之后有了很大的提升,他们对手工活动中材料的选择和使用有了更大的需求。选择适合的材料,进行正确的利用是促进孩子们全面发展的当务之急。
  幼儿园手工活动是幼儿园美术活动的一个小分支,幼儿园手工活动的教育目标中的技能目标是:“掌握剪、折、撕、粘搓、压、印等手工技能,会使用不同的手工工具和材料制作平面和立体作品,能使用一些自然材料拼贴造型。”目标实施的关键是材料,如纸可以让幼儿掌握剪、折、撕、粘贴等各种技能;胶水,剪刀等工具能帮助树枝、黏土等变成立体作品;利用树叶可以制作拼贴画等。不同的材料选择可以组织不同的教学活动,帮助孩子们利用材料获得手眼协调、审美、创造的多种能力的发展。对于中班的孩子来说,他们的认知能力进一步发展,刚好显示出一定的创作欲望,我们应该鼓励孩子运用不同的材料和工具表达自己的意图,增强孩子们的活动兴趣。
  一、吸引孩子的好奇心,让孩子想要去做
  学前儿童的思维具有直观形象的特点,他们会凭着直觉去感受,所以材料提供的第一印象很重要。首先是材料本身的吸引力,如平常我们经常用吸管来喝牛奶,今天老师把五颜六色的吸管拿出来让我们制作玩具,如我们吃过的扇贝还可以用来涂色,纸巾可以做蛋糕上的奶油,还有开心果、报纸、牙签、纽扣、种子、树叶、花瓣等,这些自然物和废旧材料的使用,其本身具有的吸引力就能激发孩子的好奇心,让他们想要去尝试玩玩这些新玩意。
  其次是辅助材料的吸引力,如中班自制玩具活动“扭扭鱼”,教师提供了大小不同的吸管,制作好的鱼头、鱼尾,还有串好线和铃铛的绣花针。当教师出示绣花针时,孩子们就会想,这个绣花针怎么用呢,平时在家爸爸妈妈可是碰都不让我们碰的,今天我们终于可以玩一玩了。看到用彩纸做的色彩鲜明的鱼头和鱼尾,他们的眼光也会被吸引住,“有了鱼头和鱼尾,鱼的身体在哪里呢?”这样他们对活动的兴趣就提升了不少。在活动中教师还利用了微视频来辅助教学的实施。牢牢地抓住孩子们的注意力,提高了孩子们在制作活动中操作的自主性。
  最后是作品名称的吸引力,如“礼物盒”,这是中班下学期的一个制作活动,其中的材料有未合拢的半成品月饼纸板,上面有许多盒子的折痕,还有黏土、羽毛、纽扣等装饰材料,孩子们的操作就是根据折痕来将盒子折拢变成可以装礼物的盒子。孩子们都很喜欢礼物,他们喜欢收礼物,也喜欢送礼物,所以教师生成的这个活动就对中班的孩子们具有很大的吸引力,让孩子们充满欲望想要去做。
  二、适合孩子的年龄特征,让孩子能够去做
  中班在小班的基础上有了更多的想法和表现能力,在泥工上他们会以单个形象的造型为主,用一些简单的辅助材料来表现情节;在纸工上他们能进行简单的折、撕、贴等更为复杂的动作,比起小班以兴趣为主,中班多了技能的培养;在自制玩具方面,中班孩子能进行一些简单的造型制作,和组合拼接,着重于整体性的培养。因此手工材料的提供要具有针对性,一项材料在一个制作活动中应着重于提高一项能力。
  例如,毛根的拓展使用,延伸了折、扭的技能。在“花头绳”的制作活动中我们提供了毛根和皮筋。孩子们要做的就是将毛根对折在皮筋上把它扭紧,将毛根的两头做出好看的造型。从手部动作的协调性、灵活性和生活经验的积累等方面着手将活动设计于中班上学期展开,这时的孩子们的手有力气将毛根扭紧,并且能做出爱心、方形、三角形等有造型的操作,制作出的花头绳成功率高,还具有创造性。材料的使用方法不同,对孩子的耐心和挑战就不同,让中班的孩子们在熟悉材料中发展自我。
  三、激发孩子的想象力,让孩子做得好看
  丰子恺先生说:“想象是绘画极其重要的一事,有形的东西,可用想象使它变形;无形的东西,也可以用想象使它有形。”美术活动为幼儿的想象与创造提供了现实化,形象化,具体可见、可闻的形式,帮助幼儿的想象和创造借助美术媒介表達出来,外化出来。当提供树叶让孩子进行树叶粘贴画时,有的孩子会把手掌形状的枫叶看作金鱼的尾巴,有的孩子会把小树叶当作昆虫。这些都是幼儿的想象与材料的魅力。因此合适的材料与教师的引导很重要。
  例如,“面包的诱惑”活动中,教师利用孩子们感兴趣、爱吃的面包作为切入点,引导孩子做自己爱吃的面包,活动中教师提供了报纸、纸巾、水和颜料、黏土等装饰物。活动中孩子们经过引导都说出了爱吃面包的形状,教师提供给孩子们报纸,让幼儿尝试着揉一揉、搓一搓,有的孩子做出了圆形的面包,有的做出了长条形的毛毛虫面包,还有的做出了甜甜圈面包。随后教师介绍固定面包的方法,通过用水将报纸、纸巾定形,最终让面包成型上色。在活动中孩子们沉浸在自我的想象和创造中,也在课后的展示中获得了自豪感和满足感。
  四、综上所述:
  幼儿园的手工教育活动是教师引导幼儿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直接用双手或操作简单工具,对具有可塑性的各种形态的物质材料进行改造,加工,制造出多种艺术形象的教育活动。因此物质材料的选择不容小觑,具有吸引力,能激发幼儿主动创作的材料是首选,其次要配合教学活动提供适合孩子年龄特点,动手能力的材料。最后材料的使用要最终能培养幼儿对美的感受,发展幼儿手的灵活与协调,想象力与创造力。形成耐心,细致以及做事的条理性的良好品格,以达到促进幼儿的全面良好的发展为最终目的。
  【作者单位:苏州市吴江区青云幼儿园
其他文献
在《指南》中关于游戏与幼儿的发展关系概括为三句话“游戏反映发展,游戏巩固发展,游戏促进发展”,可以说,没有游戏就没有发展。作为教师要关注幼儿的游戏行为,而观察是教师了解幼儿游戏行为的关键。所以,教师不仅是游戏环境的创设者,更是游戏过程的观察者,如何观察幼儿的游戏成了教师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  在实践中,很多时候不知道可以从哪些方面观察孩子的行为,从哪个视角来分析孩子的发展水平。看不懂孩子的游戏行为
医院技术骨干是医院从事高技术、高技能、高管理工作的“三高”人员,是医院人力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医院的技术创新、质量提升和竞争力培育等起着决定性作用。由于医院细化分
小学科学是义务教育阶段的一门核心课程,在小学基础课程的设置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与其他学科相比,小学科学学科具有非常鲜明的特点:它的内容具有综合性,几乎涵盖了自然科学中各个领域的知识及技术领域中最基础的知识和技能;它的内容还具有活动性,学生可以通过探究性的教学活动进行学习。由于小学科学的这些学科特点,教师在教学时就不能再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而是需要创新教学方法。本文主要就小学科学学科的特点和在小学科学
“学习故事”是一个能让教师、家长和儿童听得懂的故事,为儿童建构积极的自我认知提供支持并创造机会,从中会产生一系列的探究活动,而这样的有主题的系列探究活动其实就是微课程。  一、学习故事的内涵  学习故事是什么?有人认为就是“将观察幼儿的过程写成一个故事”“就是教育随笔的别称”“就是把区角、游戏观察记录写详细一点就行了”……《发现儿童的力量》指出“学习故事”是一种用叙事的形式对儿童学习和发展进行评价
表演游戏是以儿童故事或童话故事为线索,运用语言、动作和表情等表演形式再现作品内容。本文主要论述在区域表演游戏中,从幼儿的兴趣和需求出发,以快乐和满足为目的,通过引导幼儿自由选择角色,自主制作表演道具和場景,自主创编表演情节以及幼儿自发的交流和沟通,培养幼儿在表演游戏中的自主意识和能力。  以往开展表演游戏时,常常是教师帮助幼儿熟悉故事、教授对话、制作表演道具和场景,幼儿表演水平只停留在模仿教师对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