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运用“联想”这一心理现象,诱导学生从已有的知识、经验联想到与之有关的新的知识,帮助学生探索新的知识、解决新的问题,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
关键词: 数学教学 联想 种类 重要性
数学教学中的“联想”,如教“正方形”,学生自然而然地想到有关正方形的一系列知识点,如:正方形的特征、正方形的周长公式、正方形的面积公式等。这样一来有利于学生学好数学,无论是技能还是知识,都是用得越多记得越牢。
一、明确联想的种类
1.类似联想。某一事物,会引起我们大脑中与它有某种类似的其他事物的回忆。换句话说,两种形象、观念或是事实,由于相似而能进行联想。
例如:除法中的三位数除以一位数与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在教学中,教师就利用了联想的方法进行教学。先复习两位数除以一位数,让学生回忆计算方法,然后类比三位数除以一位数。从而许多学生就能大胆联想,尝试计算;或者在学习分数的四则运算时,很多教师会安排整数的四则运算作为练习进行导入,然后小结整数的四则运算,从而让学生联想到分数的四则运算的方法,等等。
2.相反联想。相反联想又称对比联想,它是逆向思维的一种形式,是由当前事物或问题引起的对具有相反关系或对比关系的另一种事物和对象的回忆。说得简单一些,就是有一个事物或问题,会联想到与其相反的、相对的事物和问题。
例如:在教学认识角这一课时中,我们认知了直线,让学生摸一摸、说一说直线的特征,这时学生就会联想到曲线;在学有理数的时候,学生自然而然地会联想到无理数;在低年级中,学习了5大于3,就会考虑到3小于5;同样的,学习2 3=5时,学生就会联想到2 3不等于6,等等。在数学解题中,当直接证实有难以奏效时,便会想到间接证法。
3.接近联想。接近联想是指对当前事物或问题感知时,形成表征或产生感觉后,对过去的在时间上、空间上或关系、性质方面很接近的事物或问题的回忆。说直白一些,就是指看到当前的事物,就会联想到与当前有关的、或是接近的另一个事物或者问题。例如:在教学“面积计算”时,我对学生提出了几个问题:求谁的面积?它的面积公式是什么?题目中有哪些条件?我对学生这样说:在做求面积的问题中,一定要一边读题,一边联系题目中的重要的关键词,这样有助于正确解决问题。当看到正方形时,学生就在脑子里反映出正方形的特征、周长公式、面积公式等。
对于小学生而言,我认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应用能力,主要依赖于“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式的合情联想。从而让学生在开阔数学视野的过程中,增强洞悉日常生活问题中的数学元素或复杂数学问题中的简单“原形”的能力,真正在过程中、在实践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应用能力。
二、认识联想的重要性
1.运用联想可以增强记忆,唤起学生对旧知识的回忆,沟通知识之间的联系,提供解决问题的线索,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和灵活性。例如:给出一个三角形,运用联想,学生会想到三角形边的关系、三角形的内角和,还可以知道三角形的分类,还可以记起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的相关性质和知识点。这样养成习惯,长期坚持,在头脑中可以形成一系列的知识网点,从点到线,随着以后的不断学习,再从线到面。
2.联想有利于提高数学解题技能,联想是提高解题能力的重要手段。
(1)联想能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例如:学习平行四边形面积这一课中,给学生一把剪刀、一个平行四边形,让学生自己联想到求面积我们已有的知识只有长方形、正方形,然后通过剪一剪、拼一拼,将平行四边形转化成正方形。在这一过程中,让学生自己开动脑筋,自己想办法。这一活动的开展,可以开阔学生的眼界,激发思考,促使学生自己动手推算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2)联想能使能力较差的学生学会如何学习。其实联想也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法,很多记忆法都运用到了联想。所以我们应该培养学生学会联想。这样可以巩固学生的知识,让学生由一个知识点,通过联想,形成一条知识链,在由许多的知识链连成一张知识网。当学生真正做到由点及线,由线及面时,那么他对知识就掌握得比较牢固了。运用联想可以加强记忆,能唤起学生对旧知的回忆,沟通知识间的联系,提供解决问题的线索,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和灵活性。例如给出平行四边形的条件,运用联想,可以回忆起平行四边形的特征,可以想到四边形的内角和,可以知道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可以找找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等等。
(3)联想有助于学生发展良好个性,形成和谐的课堂气氛。一般的数学课以教师讲解为主,学生练习为辅,基础较好的同学,他们一味地快速完成练习,然后会开个小差,发个呆;基础较差的学生,平时做练习的时间都不够。对于这种现状,我现在在课堂上采用的是少做,细讲。我选择一些有代表性的题目,然后每一题都仔细地帮助学生分析题目,其实我的分析主要是从一道题扩展引申到其他方面。
例如:一块三角形麦地,底是20米,高是30米。如果每平方米收小麦500克,这块麦地一共收小麦多少千克?因为学生已经养成了一个习惯,就是把关键词圈出来,例如“三角形”“克”“千克”等。圈“三角形”时,学生注意到需要用到三角形面积公式(三角形的面积=底×高),当学生圈出来“克”和“千克”的时候,他们就知道要注意單位的换算,这时学生会联想到1千克=1000克。通过不断训练,帮助学生养成思考的习惯。
三、联想会遇到的问题
联想难免会遇到钉子而失败,一开始的联想也难免会带有盲目性。只要捕捉到有用的信息后,就应该努力扩大“战果”,直到把问题解决。也许某种方法未必是最佳方法,但是这种联想的品质是可贵的。教师应当爱护和鼓励学生的这种精神,使得他们能得到更好的思维方法。
实践证明,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联想能力,是提高学生思维品质的有效方法,对他们的现在和将来的发展有深刻的影响。
关键词: 数学教学 联想 种类 重要性
数学教学中的“联想”,如教“正方形”,学生自然而然地想到有关正方形的一系列知识点,如:正方形的特征、正方形的周长公式、正方形的面积公式等。这样一来有利于学生学好数学,无论是技能还是知识,都是用得越多记得越牢。
一、明确联想的种类
1.类似联想。某一事物,会引起我们大脑中与它有某种类似的其他事物的回忆。换句话说,两种形象、观念或是事实,由于相似而能进行联想。
例如:除法中的三位数除以一位数与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在教学中,教师就利用了联想的方法进行教学。先复习两位数除以一位数,让学生回忆计算方法,然后类比三位数除以一位数。从而许多学生就能大胆联想,尝试计算;或者在学习分数的四则运算时,很多教师会安排整数的四则运算作为练习进行导入,然后小结整数的四则运算,从而让学生联想到分数的四则运算的方法,等等。
2.相反联想。相反联想又称对比联想,它是逆向思维的一种形式,是由当前事物或问题引起的对具有相反关系或对比关系的另一种事物和对象的回忆。说得简单一些,就是有一个事物或问题,会联想到与其相反的、相对的事物和问题。
例如:在教学认识角这一课时中,我们认知了直线,让学生摸一摸、说一说直线的特征,这时学生就会联想到曲线;在学有理数的时候,学生自然而然地会联想到无理数;在低年级中,学习了5大于3,就会考虑到3小于5;同样的,学习2 3=5时,学生就会联想到2 3不等于6,等等。在数学解题中,当直接证实有难以奏效时,便会想到间接证法。
3.接近联想。接近联想是指对当前事物或问题感知时,形成表征或产生感觉后,对过去的在时间上、空间上或关系、性质方面很接近的事物或问题的回忆。说直白一些,就是指看到当前的事物,就会联想到与当前有关的、或是接近的另一个事物或者问题。例如:在教学“面积计算”时,我对学生提出了几个问题:求谁的面积?它的面积公式是什么?题目中有哪些条件?我对学生这样说:在做求面积的问题中,一定要一边读题,一边联系题目中的重要的关键词,这样有助于正确解决问题。当看到正方形时,学生就在脑子里反映出正方形的特征、周长公式、面积公式等。
对于小学生而言,我认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应用能力,主要依赖于“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式的合情联想。从而让学生在开阔数学视野的过程中,增强洞悉日常生活问题中的数学元素或复杂数学问题中的简单“原形”的能力,真正在过程中、在实践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应用能力。
二、认识联想的重要性
1.运用联想可以增强记忆,唤起学生对旧知识的回忆,沟通知识之间的联系,提供解决问题的线索,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和灵活性。例如:给出一个三角形,运用联想,学生会想到三角形边的关系、三角形的内角和,还可以知道三角形的分类,还可以记起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的相关性质和知识点。这样养成习惯,长期坚持,在头脑中可以形成一系列的知识网点,从点到线,随着以后的不断学习,再从线到面。
2.联想有利于提高数学解题技能,联想是提高解题能力的重要手段。
(1)联想能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例如:学习平行四边形面积这一课中,给学生一把剪刀、一个平行四边形,让学生自己联想到求面积我们已有的知识只有长方形、正方形,然后通过剪一剪、拼一拼,将平行四边形转化成正方形。在这一过程中,让学生自己开动脑筋,自己想办法。这一活动的开展,可以开阔学生的眼界,激发思考,促使学生自己动手推算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2)联想能使能力较差的学生学会如何学习。其实联想也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法,很多记忆法都运用到了联想。所以我们应该培养学生学会联想。这样可以巩固学生的知识,让学生由一个知识点,通过联想,形成一条知识链,在由许多的知识链连成一张知识网。当学生真正做到由点及线,由线及面时,那么他对知识就掌握得比较牢固了。运用联想可以加强记忆,能唤起学生对旧知的回忆,沟通知识间的联系,提供解决问题的线索,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和灵活性。例如给出平行四边形的条件,运用联想,可以回忆起平行四边形的特征,可以想到四边形的内角和,可以知道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可以找找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等等。
(3)联想有助于学生发展良好个性,形成和谐的课堂气氛。一般的数学课以教师讲解为主,学生练习为辅,基础较好的同学,他们一味地快速完成练习,然后会开个小差,发个呆;基础较差的学生,平时做练习的时间都不够。对于这种现状,我现在在课堂上采用的是少做,细讲。我选择一些有代表性的题目,然后每一题都仔细地帮助学生分析题目,其实我的分析主要是从一道题扩展引申到其他方面。
例如:一块三角形麦地,底是20米,高是30米。如果每平方米收小麦500克,这块麦地一共收小麦多少千克?因为学生已经养成了一个习惯,就是把关键词圈出来,例如“三角形”“克”“千克”等。圈“三角形”时,学生注意到需要用到三角形面积公式(三角形的面积=底×高),当学生圈出来“克”和“千克”的时候,他们就知道要注意單位的换算,这时学生会联想到1千克=1000克。通过不断训练,帮助学生养成思考的习惯。
三、联想会遇到的问题
联想难免会遇到钉子而失败,一开始的联想也难免会带有盲目性。只要捕捉到有用的信息后,就应该努力扩大“战果”,直到把问题解决。也许某种方法未必是最佳方法,但是这种联想的品质是可贵的。教师应当爱护和鼓励学生的这种精神,使得他们能得到更好的思维方法。
实践证明,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联想能力,是提高学生思维品质的有效方法,对他们的现在和将来的发展有深刻的影响。